《穆斯林的葬禮》:比愛而不得更好的選擇是活在當下

2020-12-16 原來是你sw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愛情更是如此。美滿幸福的愛情固然人人嚮往,可生活不能時時處處如人所願,愛而不得也是人生常態。

面對無奈,有時候與其固守執著,不如順勢而為,選擇當下,努力過好每天,讓歲月的美好彌補心中的缺憾。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韓天星就是這樣一位看似痛苦,實則結局在所有人中最完美的角色,身上閃現著最樸素的人生智慧。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上世紀九十年代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的興衰。

韓天星在書中是一位沒有主角光環,卻是本書中最關鍵、最令人心疼的人物。他身上流淌著整個家庭成員的血液、聚集著所有人的愛,也承受著所有愛的傷害。

作為家中長子,無可避免地成為父輩感情糾葛的另一個犧牲品。別人眼中「玉王」長子的美好人生,只有他自知其苦。

他把所有痛苦和屈辱都藏於心內,默默接受一切命運的安排,努力儘自己所能維護這個表面風平浪靜的家。

從一個對未來無限憧憬的少年,到在無數家庭爭吵、冷戰中成長為壓抑、隱忍的漢子,再到努力維持無愛婚姻的丈夫,每一次殘忍的經歷都是對心靈的磨礪和升華。

生活沒有十全十美,有的是自我療愈的能力。經歷讓人成長,傷痛讓人成熟,只是天星的成長太痛苦了、太殘忍了。

而一個人的成熟,恰恰是從與親人的和解開始,接受家人的不完美,接受自己人生的不完美。放下了,才能重新啟程。

01 花季少年,承受著不屬於那個年齡的痛楚

父親韓子奇攜帶玉石和小姨梁冰玉到英國避難十年。他們歸來之前,韓天星也是個無憂無慮、享盡疼愛、憧憬美好未來的花季少年。

一切美好在韓子奇回國之際戛然而止。一場幾乎摧毀家庭的動蕩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父親韓子奇和小姨梁冰玉的不倫之戀讓這個家庭陷入憤怒和尷尬,也讓這個單純少年開始陷入迷茫和困惑。隨著年歲的增長,已諳世事的少年逐漸明白了家人之間發生的所有事情,從此開始了痛苦的一生。

那場家庭的劇烈爭吵雖然在天星走進家門時突然靜止,但十一歲的少年還是敏銳地嗅到了一絲不安和壓抑。

面對剛入家門的小姨不辭而別、妹妹突然成了媽媽的女兒,面對父母之間若即若離、母親的刻薄、父親的隱忍,漸漸長大的天星清楚了家裡發生了怎樣的無法言說的事情。痛苦開始侵襲、撕裂這個少年。

被家庭傷害的孩子,痛苦卻得不到解脫。

面對突然失去媽媽的妹妹、淡漠的母親、無奈的父親,天性善良的天星竭盡所能地護著可憐的妹妹。不僅因為新月是自己的妹妹,更不願妹妹像當年自己一樣經歷殘缺的愛。

團圓的家不但沒能成為港灣,反而成了心頭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痛。愛在心頭,痛在心底,少年的韓天星,已經開始承受他那個年齡不該有的痛楚。無法言說,只能日漸沉默。

每個人的一生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影響甚至牽絆他的一生,或叛逆,或順從,或療愈。但那份痛苦則幻化成深藏的潛意識,消不去,毀不掉。

02 埋葬愛情,呵護家人

成年後的韓天星,因時代和家庭的關係過早輟學,進了一家印鈔廠做工。多年內向的性格和單調的工作環境,讓他更加沉默寡言。

這樣一個父母眼中的老蔫,對自己的感情有了破天荒的主動,跟工友容桂芳在工作中產生了感情。兩情相悅,沉浸在愛情中的天星向母親坦白了自己的心事。

生性要強的母親梁君璧卻瞧不上容桂芳。作為回回裡頭拔尖兒的玉器世家,怎能和街頭擺攤的「切糕容」結親?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愛得過於用力,則成了傷害的利刃。

對丈夫失去希望的梁君璧不允許維繫著她的信念的兒子擺脫她的掌控,不動聲色地給天星和容桂芳製造了誤會,成功地將自己中意的新月的好友陳淑彥推到天星面前。

木訥、老實的天星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鑽進了無比信任、愛戴的母親的圈套。天星美好且唯一的愛情夭折在母親的精心設計下。

忍受失戀痛苦的天星架不住母親和妹妹的熱情,面對同樣憐惜妹妹的陳淑彥,為了讓母親高興,也為了妹妹能更好地休養,答應了和陳淑彥的婚事:「她對妹妹好,我願意娶她!」

至於自己內心怎樣,已經不重要了。

婚後,偶然得知真相的天星更加沉默痛苦了。面對母親的滿意、妹妹的欣喜、工友們的冷嘲熱諷,只能把痛苦埋在心底。

老實人的愛情來得比常人更執著、更深情,一旦失去也更痛苦,更何況始作俑者是自己母親。

詩人王爾德說過:孩子最初愛他們的父母,等大一些批判他們的父母,然後有些時候,他們原諒父母。

他理解那場家庭風波後父母貌似和諧的婚姻下母親心底的痛苦,心疼妹妹的不幸,也無法原諒愛戴的母親毀了自己的幸福,卻又不得不將這份苦澀埋藏心底,每天忍受著工友們的冷眼屈辱地活著。誰讓她們是他不得不愛的家人呢!

人生最痛苦的感情莫過於愛而不得,不愛卻又不得不愛。

太懂事的人大多活得不如意。

生活中,我們可以輕易原諒陌生人的中傷,因為不重要;但無法承受最親的人的傷害,因為太在乎。

被愛籠罩的人生幸福卻也更不幸。

03 接受命運,珍惜當下

婚後的天星忍受著煎熬,努力維護著看似幸福的家庭。要照顧年邁的雙親,要維護善良的妻子。

病重的妹妹牽扯著他更多的精力,和妻子陳淑彥似乎在妹妹的問題上才會有難得的默契。

一對善良、無愛的夫妻,因為新月被連接在一起,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家庭,苦心經營著無愛又茫然的婚姻。

看著母親強行拆散妹妹的戀情,妹妹的哭聲讓他感同身受,一個人心裡愛著另一個人,把她摘去多麼痛苦!他不能說,妻子懷孕後,他更不能說。作為家中長子,這家裡活的、沒出世的、死了的,他都得愛。

無愛的婚姻無疑是痛苦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天星和陳淑彥也是幸運的,他們幸而遇到了對方。雖然沒有愛情,但有共同愛的人,天星的善良、擔當,淑彥的孝道、感恩,讓他們因親情而相伴一生。

人生海海,不能因為不完美的開始,就放棄去接近完美;也不要因為答案難找,就放棄找到的可能。

痛苦中成長的天星不懦弱、不沉淪,在平淡中度餘生。不讓痛苦繼續蔓延、擴展,選擇順勢而為,與自己和解,與家庭和解,直面現實,活在當下。

就像美國詩人洛威爾·J.R說:災難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為我們服務,拿住刀刃則會割破手。

把握可控的,放手失去的,痛苦才不會成為你人生的底色,也不會成為決定你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

04

一輩子很短,有太多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有幸遇上對的人,定當好好珍惜。如果不幸走入無愛的婚姻,卻不得不勇敢地向前走,為著一份責任,為著能夠將那些未來的日子過成想要的人生。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影響一個人生命軌跡的因素太多,家庭固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面,但並不能決定一切。出發不順,不代表一定會輸。

找到那些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痛苦和選擇,即使無法療愈,這些痕跡也能成為人生最不凡的經歷。

人生如海,浪起時別倒下,浪落時挺直身,好好活著。儘管生活有時讓人失望乃至絕望,依然要做大浪淘沙後的那粒金。

來過,活過,活在當下!

相關焦點

  • 穆斯林的葬禮
    (20:55)穆斯林把死亡看做是復命歸真,只要在今生誠信真主,力行善功,那麼在後世就可以得到真主的報償,永享天堂的幸福。因此,根據教法規定,依照傳統的做法,有條件的穆斯林在臨歸真前後,應該做以下幾件事:一、病人歸真前應該做的工作1、要有親屬守候,在其神志清楚時立遺囑。
  • 《穆斯林的葬禮》為什麼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在《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兩個人物最為單薄,一是梁冰玉,二是楚雁潮,但這兩個人物太關鍵了,是故事的主線人物,而他們還是悽美愛情的主角。也正是因為此,讓整部作品顯得有些單薄。有人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大抵也是因為此。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20字俘獲人心,冰心:如同走進一個新奇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穆斯林的葬禮》一上映就榮獲茅盾文學獎,也迎來了不少名人的誇讚。比如 冰心老師評價這本書 : 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在高中時期語文老師就推薦過,當時讀完後感覺很悲傷,兩個相愛的人為什麼就是不能在一起,每一個年齡階段讀起來都是不一樣的感覺,以致於再次重溫這本書的時候,又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 《穆斯林的葬禮》:人活一世,無論時間長短都要有意義
    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就苦心構建了在悲劇氛圍籠罩下,一個家族60年間三代人心靈嘶鳴的「葬禮世界」。但這不是一本悲傷的書。梁亦清質樸堅韌,忍辱負重,靠著這種品格,他雕出了舉世無雙的寶船,雖然寶船在他極度勞累中功虧一簣,但是他用生命和意志換來的為穆斯林爭口氣的不屈精神卻像清脆的碎玉之聲震撼人們的心靈。韓子奇被玉吸引而來,又懷著對玉的依戀撒手而去。
  • 孟加拉性工作者,首次行穆斯林葬禮
    孟加拉為穆斯林國家,儘管在孟加拉,性工作是合法的,但在性工作者去世之後,卻沒有伊斯蘭領袖會為其舉行葬禮,甚至將死去的性工作者隨意掩埋、甚至丟在河中。不過在上周,孟加拉破例為一名死去性工作者進行穆斯林葬禮,家屬欣慰表示:媽媽終於被當成人對待。
  • 《穆斯林的葬禮》:神說,當綿羊我就愛你。姑媽照做了,幸福嗎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裡講了好幾個女人的故事,但都是悲情的,對於愛情,更是如此。梁君璧因虔誠而太剛梁君璧以為找到了人生的歸宿,一無所有的狀態下嫁給師兄。師兄沒有讓自己失望,雖歷經磨難,家業非但得以重振,還做到京城首屈一指的地步。
  • 《穆斯林的葬禮》:愛上姐夫的冰玉,卻用女兒生命向姐姐還了債
    導讀:《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是近現代著名的女作家,它以「玉」為引子串聯起了三代人的命運與生活的沉浮,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並用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並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恪守禮節,以及在宗教氛圍中對於愛情的追逐以及人性的深層探討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僅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一書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些偉大巨著一樣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被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冰心先生說「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 《穆斯林的葬禮》: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原諒生活的不完美
    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中說:「人生的舞臺上,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舍晝夜,無盡無休......」的確,當一個平凡人把信仰深刻在骨子裡;當一個男人愛上了妻子的妹妹;當一個單純美好的女子,遇上了最純潔的愛情,卻命不久矣。
  •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以「玉」和「月」兩條主線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悲歡離合。以玉的長河來表現父輩、祖輩、以及祖祖輩輩玉的歷史文化。以月的形象來表達純潔、美好的愛情追求。最後兩條線合二為一,展現出梁家三代人在時代背景下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出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 穆斯林的葬禮是怎樣的?文化都藏在儀式裡,但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呢
    不管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人死後都會有個葬禮。《穆斯林的葬禮》中有過兩段葬禮的描寫,一次是梁亦清,另一次是韓新月。我們一起看看穆斯林的葬禮到底是什麼樣子(可能會引起不適,請慎重閱讀)。首先,人死之後,要先把「氺溜子」取過來。氺溜子是一塊木板,是專門盛放屍體的,平時放在清真寺裡,由專人保管。
  • 《穆斯林的葬禮》:男人具有這3種心機,更容易背叛婚姻
    讀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對韓子奇沒有半點的同情,雖然他的一生並不幸福,可以稱為巨慘了。不僅自己愛的女人離開了,而且被妻子壓制了近二十年,最後落得人財兩空,這就是背叛婚姻的下場。01 韓子奇背叛婚姻後的生活《穆斯林的葬禮》中是這樣描寫韓子奇的表情的:韓子奇那張痛苦的臉,肌肉在抽動,一雙深陷的眼睛,埋藏著怨恨,潛伏著恐懼,雙閃爍著希冀和追求,他從椅子上欠起身,手扶著妻子倚著的床頭銅欄杆,幾乎要向她下跪了。
  • 《穆斯林的葬禮》:忠於信仰、忠於愛情、忠於理想,都註定失敗
    《穆斯林的葬禮》故事簡單,主線是韓子奇傳奇的一生。除此之外,還有一條暗線,那便是「玉」。十幾歲的韓子奇因驚詫於玉器的美而失神打碎玉碗,為償還損失,甘願留下來做學徒。只有他自己知道,打碎玉碗的那一刻,他就成為了「玉」的奴隸。
  • 《穆斯林的葬禮》硬傷那麼多憑何成功?自我、投入、運氣和使命感
    《穆斯林的葬禮》累計銷量突破300萬冊,這本書無疑是很成功的。發表於1988年,三年後獲得茅盾文學獎。但也飽受批評,甚至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故事簡單,人物也太過骨感,雖說文筆優美,但閱讀的體驗並不特別好。梁冰玉為什麼就和姐夫在一起了?
  • 穆斯林在日本:根本活不下去!
    歐洲人口穆斯林佔比越來越高,美國這幾十年也一直與阿拉伯世界作戰,歐美世界對人口眾多的穆斯林憂心忡忡。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生育率很高,在全球各地人口都很多,唯獨日本幾乎沒有穆斯林。那麼,戰後的日本,為什麼幾乎沒有穆斯林呢?日本其實不光排斥穆斯林,也排斥其他民族。日本國土小,思想保守,對外來人看似彬彬有禮,事實上非常排外,不僅穆斯林,對華人、馬來人、越南人、朝鮮人、黑人都很排斥,很難融入當地社會。外來人口佔日本常住居民不足5%。
  • 《穆斯林的葬禮》:夫妻感情是如何一步步毀掉的?看梁君壁就知道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一對很悲催的夫妻梁君壁和韓子奇,他們曾經度過了最艱辛的歲月,卻沒能熬過婚姻十年。隨著韓子奇與妻妹梁冰玉相愛並生下女兒新月後,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算全完了,直至生命的盡頭。出於仰慕和感激,美貌如花的梁君壁選擇了嫁給韓子奇,開始婚後夫妻同心同德,彼此扶持的生活。而梁君壁經歷了三次流產,才終於生個生命中唯一的孩子天星。故事到這裡,應該是比較完滿的:韓家有錢、有蒸蒸日上的玉器生意,也有郎才女貌的夫妻情深,只不過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
  • 活在當下,才是生活最好的樣子,最明智的選擇
    未了之事,未謎之愛。未想明日,未斷今天。這樣,茫然!這就是對活在當下最好的詮釋。只要過好當下的每時每刻,就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至於心中是否有夢想,又有什麼重要呢?人生的諸多煩惱,往往源自傷逝過去、期盼未來。在執著於過去和未來的時候,我們往往連唯一可以把握的現在都失去了。杜甫有詩云:「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 《穆斯林的葬禮》:最純淨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深邃的命運
    《穆斯林的葬禮》它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其影響力可以與《巴黎聖母院》抗衡,奇譎詭變,奧妙無窮。是回族穆斯林的宏達史詩,是穆斯林的聖潔詩篇。伊斯蘭教在我國也被稱為回族,穆斯林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教徒的稱呼。這本書場面宏大,頭緒紛繁。
  • 生前葬禮逐步流行:讓我們更好地面對死亡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想要體驗生前葬禮?他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呢?病人、老人為主:說出愛和感謝大衛·威廉姆森(David Williamson)是約克郡聖倫納德醫院(St Leonards Hospice)精神護理負責人,也是英格蘭教會的牧師。他已經主持葬禮儀式30年了,計劃今年下半年向病人介紹生前葬禮。
  • 王予涵:用時尚的語言活在當下
    Yuhan Wang2020秋冬系列 首次獨立辦秀的王予涵,選擇「葬禮通知」作為Yuhan Wang2020秋冬系列的秀場邀請函,對於期待已久的時尚圈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