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185字,閱讀約3分鐘
眾所周知,新四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是彭雪楓將軍,犧牲時擔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將軍在紅軍時期就成名了。
當時任紅二師政委。在師長郭炳生的兵變中,他處理得當,避免了更大的損失,被授予「紅星勳章」。
抗戰爆發後,他先任新四軍第六支隊司令員,後將八路軍新二旅與第六支隊合編為新四軍第四縱隊。他成了縱隊的指揮官。第四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不久,師長彭雪楓就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部隊,把日軍打得天翻地覆。不幸的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將軍,卻在1944年9月的西徵中中彈犧牲,年僅37歲。
而新四軍除彭將軍外,還犧牲了6名高級將領。你認識誰?
呂玉亭,新四軍遊擊支隊第一兵團大隊長,他是河南省永城縣人。1899年出生,曾任永城縣縣長,並全力創建永城抗日遊擊隊。1939年,他來到彭雪楓所在的營區學校學習,申請參加新四軍。不久被任命為新四軍遊擊支隊第一兵團大隊長。1940年,他多次率部打擊日軍,取得奇功。先後擊斃日軍300餘人。後來,堅守陣地的陸玉亭在當年4月1日芒碭山戰鬥中身中數槍,壯烈犧牲,年僅41歲。
劉樹範,新四軍第五支隊八團政委,安徽六安人,1915年出生。他參加紅軍時年僅17歲。他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徵時,已是一名師級幹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被調到新四軍,在創建皖東,淮南根據地中立下了大功。1940年在安徽省肥東縣梁興集戰鬥中中彈犧牲。當時他只有25歲。
朱立文,新四軍第五師十五旅副旅長,1909年出生於廣西百色,是一名參加過百色起義的老紅軍。長徵時,他已是團級參謀。後來,他還成了周公的隨行參謀。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是在新四軍八團任副參謀長,後隨部隊南下,多次率部與日軍作戰。他還憑藉戰功升任第5師第15旅副旅長。他在1941年的矮山戰役中犧牲。當時他只有32歲。他也是新四軍第五師在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師長。
田守堯,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旅長,1915年出生於安徽六安,16歲參加紅軍,後隨紅二十五軍參加長徵。長徵勝利後,任紅15軍78師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從八路軍調到新四軍,任三師八旅旅長。1943年,他在去延安學習途中遇到敵人。中彈後,他掩護身負重傷的戰友撤退。他犧牲時年僅28歲。
最後兩位烈士屬於新四軍第六師。
羅忠義,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第16旅旅長,1941年11月28日在江蘇塘馬村與日軍激戰中犧牲。他當時34歲。
廖海濤,新四軍第6師第16旅政委,1941年11月27日晚在塘馬村與日軍戰鬥中身負重傷犧牲,時年32歲。
從時間上可以看出,新四軍十六旅的兩名指戰員先後犧牲,十六旅的英雄將士也吃了不少苦頭。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無論身居何職,都是我們永遠銘記和致敬的人。
這裡是《文平凱航》,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