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女》入選高中課文,家長認為內容不適,這首詩寫的什麼?

2021-01-07 南宮尋歡

《靜女》是統編版高一上學期的一篇必修課文,選自《詩經》,全名《國風·邶風·靜女》,課本上要求背誦全文。

邶風,是西周時期邶國一帶的民間歌謠,是十五國風之一,跟我們現在的各地民歌類似。

《靜女》是19首「邶風」中最有名的一首,讀起來朗朗上口,受到大批文化學者的推崇,入選於各代的選本之中。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靜女》入選高中課本後,卻被部分家長diss了,這是為何呢?

原來《靜女》是一首約會詩,有些家長認為該詩用詞比較露骨,刻畫的場景比較肉麻,容易把孩子帶偏,教他們早戀,不適合孩子學習。

家長們的擔憂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感受一下。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該詩通假字比較多,用「南宮尋歡」的語言來翻譯一下就很好理解了。

姑娘溫柔又漂亮,跟我約會城樓上。故意藏著不露面,我來回找她真抓狂。

姑娘溫柔又好看,贈我信物紅色管。管身通紅亮閃閃,紅管赤誠我喜歡。

郊外採茅送給我,實在美麗又奇妙。不是白茅有多美,美人送的當成寶。

《靜女》是站在男子的視角,從約會、贈物、回憶三個方面抒寫,逐層深入。讀完之後,腦中不禁浮現出了一個美麗活潑、聰明善良、天真爛漫的嫻靜女子。

如此純真無邪的愛情,如此真摯樸素的語言,如此生動有趣的畫面,讀《靜女》這首詩的時候,我不自覺地哼起了李春波老師的《小芳》: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

這麼美麗的一首詩,有家長卻借用歐陽修和朱熹的話說「此淫奔期會之詩」,他們說得振振有詞,「這不是名正言順地教孩子們去約會談情麼?」

確實,我們的家長對孩子們的關心無微不至,在生活、學習各方面都替孩子考慮周全,把他們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容不下一絲外界的風雨和幹擾。

可是家長們確實小看他們的孩子了,他們都上高中了,早就有了正常的成人思維了,他們有能力把握好各種情感的分寸。

《靜女》主要是描寫一對赤誠相愛的青年男女約定在城隅幽會的場景,生動而唯美,它能讓學生們對審美、對愛情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誠然,語文課對我們的影響很大。記得我高中那年,語文老師講到某篇課文時,他突然有感而發,對我們動情地說到:同學們啊!不論將來怎樣,你們都要相信自己,相信未來,相信愛情。

很多年後,我依然忘不了老師當時說這段話時眼中噙著的淚花,我始終懷揣並堅信他的「三個相信」。

《詩經》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是現實主義古典文學的源頭,對後世詩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上面這句話是孔子對《詩經》的綜合評價,他認為《詩經》中的詩篇都是質樸本真之作,是發乎天性和自然的。

跟現代民謠一樣,《詩經》中的「國風」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有《蒹葭》的遠遠觀望,有《關雎》的愛而不得,還有《野有死麕》的露骨直接。 然而,它們都沒有《靜女》有趣與溫柔。

萬世師表的孔子都說《詩經》思想純正,可笑有些家長卻不以為然。

不僅有家長覺得《靜女》不適合,甚至有家長覺得「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枝紅杏出牆來」、「日照香爐生紫煙」等這些詩詞也不適合,說它們容易產生歧義,應該踢出課本。

想必「民風不古」,可能就是從這些家長開始的吧!

選入課本的這些古詩詞,傳唱於大街小巷,歷經千百年而不衰,已然成了千古流傳的經典之作。

與其去反對這些古詩,不如去抵制那些沒有營養的流行歌曲和影視劇,它們才是真正的一無可取。

事已至此,我只想替部分家長朋友們說一句道歉的話:第一次做家長,沒啥經驗,比較緊張,還望多多包含。

最後以盧前先生的這首《本事》收尾,讓我們一同在詩詞裡感受下現代的愛情故事。

記得當時年紀小,我愛談天你愛笑。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在叫。我們不知怎麼睡著了,夢裡花落知多少。

相關焦點

  • 家長建議刪除高中教材《靜女》,因內容引起不適?裡面到底寫了啥
    《詩》、《書》、《禮》、《易》、《春秋》並稱為五經,其中《詩》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目前收錄的《詩》只有311首,孔子編撰詩經之後,由「孔門十哲」的子夏來繼承,傳播詩經。
  • 有家長認為《關雎》這種戀愛詩,就不該入選課本,這種說法有理嗎
    機智的觀眾估計會想到:「可能這不是真相,只是電視劇這樣演的而已,古人才不會這樣呢?」但事實上,這一次電視編劇們還真沒騙我們。這首《關雎》出自《詩經》,而且是《詩經》中的第一首詩,而《詩經》是五經之首,在儒學盛行的年代,這首《關雎》是啟蒙詩之一,必讀、必背,教書的老夫子也一定會考大家。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當他說這種課文應該從課本裡刪除時,老師則更是支支吾吾地回答哪些詩入選課本不是個人能決定的。真如這位家長所言,《將進酒》是一首勸人喝酒的詩嗎?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詩題目中的這個「將」字,念的是qiāng,意思就是請。
  • 詩經《靜女》:短短四十九個字,無一愛字,可字裡行間卻處處是愛
    《詩經·邶風》中的《靜女》是一首與眾不同的詩,我們常見的愛情詩都是以一方的角度去寫對另一方的感情,也許是深情,也許是委屈。但《靜女》這首詩從男子的角度寫出了女子對他的深情,同時又從這個角度更加直接地表達了他對愛人的濃濃愛意。
  • 有人說這首詩道德敗壞,甚至有的家長要求從課本上刪去這首詩
    但是這首古詩詞被批判道德敗壞,甚至有些家長希望能夠從教科書中刪去,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詩經·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 一首杜甫都仿不來的詩,有水平有千古名句,家長卻不願它入選課本
    這首詩,五言四句,二十個字,估計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一首,小時候讀過。估計還有不少朋友能夠背出後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得真情出;「不敢問來人」,以反筆寫出苦況,令人為之動容。歷代詩評家都對這首詩讚賞有加,其中有評論家指出「五絕中能言情,與嘉州『馬上相逢無紙筆』同妙,這是將這詩的水平提到了岑參的高度。
  • 李雲標:探討高中英語課文的閱讀策略
    本文從英語課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解讀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對「讀」這一技能的目標要求;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運用英語閱讀的相關理論,論述了高中英語課文的五大閱讀策略:意群閱讀、主題定位、信息推進、批判閱讀和讀寫結合,並結合教材中的課文進行了實例分析;同時也提出,英語學習者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適時地擴大閱讀範圍,以提高語言能力。
  • 16歲女孩簡歷:一天能寫2000首詩,300首詞牌,父親:沒有誇大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回憶一下我的16歲在做什麼呢?16歲的我在高中一年級的課堂上奮筆疾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天也不過剛好能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那時恨不得把時間掰開來用。而別人的16歲幹什麼呢?「沒有誇大」16歲女孩一天能寫2000首詩,2年出3本書,父親很驕傲前陣子網上有一個16歲的女孩火了,16歲的女孩,應該是肆意綻放青春之美的時候,又或是正在苦苦耕讀的時候,而這位就厲害了,已經是國家記者了,同時還是詩人和詞人,小小年紀已經出版了兩本書。
  • 家長你認為學習古詩詞不重要?中、高考告訴你實際情況!
    可能大多數家長覺得根本沒有必要把那麼多的時間浪費在古詩詞學習背誦上,畢竟考試的分值與閱讀和作文相比,真的算不了什麼,但是掌握好古詩詞所需要的時間卻不比閱讀和作文少,不如多花點時間去攻克其他內容,但這樣想就真的錯了。
  • 二年級語文下冊複習: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易考題預測(附答案)
    錯誤的地方家長要及時讓孩子訂正,不建議大家讓孩子抄寫很多遍,有家長認為孩子抄寫多遍後,記憶加深,下次不會再出錯。其實讓孩子反覆抄寫同樣的題目,可能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到最後就麻木了,抄寫就像是一項任務,完成後可以交差了,因而產生相反的學習效果。
  • 清代高鼎有幾首詩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為何說古詩《畫》並不完整?
    這首詩據說是高鼎晚年閒居上饒所作,頭兩句描寫了江南仲春二月的明媚風光,萬物生長,青草最先,動物活動,黃鶯最急,江南春來早,二月已是楊柳依依,雲煙嵐氣讓人陶醉,這二句從選用意象來說並無出奇之處,唐宋人也常用之,但幾個意象組合起來卻頗有新意。
  • 因為家長這3個舉動,幫孩子找到背誦的技巧,背課文不再痛苦了
    不喜歡背課文的學生,其實都是語文學習的意識不正確,態度不端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的督促不夠。背誦對語文學習的幫助不光光是記住課文,考試的時候默寫出關鍵段落,還有在小學階段的記憶黃金期,把記憶力得到最大的發揮。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我們記住這些美好的詞句,對知識點的消化,把這些學習內容為我所用。
  • 這首入選課本的詩,小學時認為在歌頌老師,看到完整版後卻變情詩
    不過,在對詩詞的理解方面,由於年齡、詩詞的完整度等的原因,我們對一首詩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偏差,甚至有時候我們對一首詩的認知,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一首入選課本的詩,在小學時,我們認為是在歌頌老師,但是當我們看到完整版後,卻變成了一首情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無題》。
  • 蘇軾水平很高的詩,入選小學課本後孩子不太懂,卻讓不少家長淚目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首這樣的詩作,詩名《贈劉景文》。這是一首入選小學課本的七言絕句,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發現,這首詩孩子們因缺少生活閱歷其實是不太懂的,但卻有不少家長表示這首詩讓他們淚目。因為人到中年的家長們來說,這首詩字字字句句都寫進了他們的心坎裡,讓我們看看全詩:《贈劉景文》北宋.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提起這首七言絕句的知名度,不用筆者多說。
  • 二年級語文課文內容積累與課內閱讀專練,重點內容全覆蓋,練練手
    為了幫助大家複習鞏固學過的內容,本節小隴老給大家準備了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內容積累與課內閱讀專項訓練,題型所涉及的知識點都是在本學期學過的重點內容,題目簡單,主要是幫助同學們再夯實基礎,下面小隴就帶著同學們一起練練手吧。這套專項訓練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課文內容的識記積累,一部分是課內閱讀理解。
  •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9課《楓樹上的喜鵲》課文內容解析
    《楓樹上的喜鵲》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散文故事,本文作者郭風,福建莆田人,出生於1917年,逝世於2010年,享年94歲,作者一生忠於創作散文詩以及兒童文學。其代表作有《早晨的鐘聲》、《蒲公英的小屋》、《木偶戲》、《火柴盒的火車》等以上是作者的基本概況,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篇課文內容:小學二年級語文第9課《楓樹上的喜鵲》課文內容解析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我」喜歡站在渡口邊的楓樹下看喜鵲的窩,看見喜鵲阿姨站在窩邊,教喜鵲弟弟學習、遊戲。「我」因為讀懂它們的語言交流而感到高興。
  • 《詩經》名篇引家長質疑,要求從課本中刪除,理由:怕孩子早戀
    最著名的莫過於《關雎》,作為《詩經》中的第一首詩,其開篇所寫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今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先秦時期的一絲美好。
  • 16歲女孩日均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網友:我想看看內容
    最近,關於神童的話題在網上討論得沸沸揚揚,其中包括一名16歲的天才女孩,這名女孩自稱能一天寫出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字小說,還在兩年間出版了三本小說。她不僅是一名高產作家,還是一家雜誌社「記者」和新聞網站區域運營中心的負責人,輾轉多地進行演講。
  •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轉給家長!
    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時的鬆弛狀態,而開始緊張起來,知道要用心對付作業了。 我們不願意給孩子貼上「不專注」「自控力不強」的標籤,我們想,我們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訓練。事實上,只要耐心堅持訓練,她就能慢慢變得專注。家長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