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首詩道德敗壞,甚至有的家長要求從課本上刪去這首詩

2020-12-12 喜歡有趣的文字

嗨嘍!大家好,這裡是有趣的文字。

中國上下五千年,我們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有燦爛的文化。詩詞文化便是歷史長河中閃耀的存在。所以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便學者「鵝,鵝,鵝」,大一點便學著體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念,更不用說我們再長大一點要學習那些複雜的古詩詞了。但是這首古詩詞被批判道德敗壞,甚至有些家長希望能夠從教科書中刪去,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詩經·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

這首詩出自秦時邶國的民歌,被選入高一上學期的一篇必修文。這首詩主要講的男女幽會的場景。

那位姑娘長得真好看,她約我到成角樓上約會。但是又調皮地躲起來,怎麼找也找不到啊,急得我抓耳撓腮。那個姑娘長的可真好看,她送給我一支紅彤管。看著手中的紅彤管我越看越歡喜,這個東西長得可真好看。那個姑娘可真好,她從郊外採了荑草送給我,這個荑草不僅好看還珍貴。後來明白了不是東子好看,是因為這是那個姑娘送給我的。

也許在你的眼裡這首詩描寫的場景很正常,但是在一些家長的眼裡看來這首詩道德敗壞,他們還借用朱熹的話「此淫奔期會之詩」,甚至有些家長還要求從教科書上刪去這首詩。

但是作者看來這實在是一首可愛的詩。這首詩由一個男子的角度描寫了相約、送禮、回憶的情景。不能說大膽,甚至還有一些羞澀。看這首詩的時候總是會想起學生時代小心翼翼接近心上人,只要與她/他有一點聯繫都會歡欣雀躍的情景。這樣的詩句又怎麼能說是道德敗壞呢?

其實家長這樣做也無可厚非,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小寶貝,所以家長自然想儘可能地給予孩子最大的保護。情情愛愛在我們的心裡總是一些不入流的事情,總覺得孩子太小了不應該也不能接觸這樣的事情。但是筆者認為這樣實在是矯枉過正。

從小到大,我們會教小朋友要愛父母,要愛長輩,要愛祖國,甚至是愛動物。但是我們從來不教孩子怎麼愛戀人,甚至有些家長對於戀愛都是談虎色變。愛是一個人的本能,我們因為愛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溫暖。愛上另外一個人也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這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當然筆者也不是認為孩子就可以談戀愛。孔子曾說過:「發乎情,止乎禮」。但是要明白這句話還需要家長的引導。你沒有一個好的態度孩子又怎麼會和你說呢?並且孩子的情感不會也因為你的壓制而制止,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他不能得到一個好的引導才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各位朋友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評論區留言哦!

喜歡請關注,你的支持是我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說起來,我們在小學課本上曾經學過一首詩,也是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儘管這首詩標題只有一個字,全文更是只有二十字,但這首詩的意思卻少有人會細細品味。 但因這首詩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緣故,小時候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基本上只知道背誦,卻很少有人認真研究、品味過這首詩。縱觀這首詩,儘管只有短短二十個字,但卻跟他的《山居秋暝》、《鳥鳴澗》、《竹裡館》一樣,都通過詩句,將美景刻畫的淋漓盡致。讀之,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詩句當中所描繪的景象。
  • 《靜女》入選高中課文,家長認為內容不適,這首詩寫的什麼?
    《靜女》是統編版高一上學期的一篇必修課文,選自《詩經》,全名《國風·邶風·靜女》,課本上要求背誦全文。邶風,是西周時期邶國一帶的民間歌謠,是十五國風之一,跟我們現在的各地民歌類似。《靜女》是19首「邶風」中最有名的一首,讀起來朗朗上口,受到大批文化學者的推崇,入選於各代的選本之中。
  • 李商隱的這首寫給妻子的詩,年年入選課本,千百年來感動著我們!
    今天小赫赫就與大家分享一首李義山的詩,這首詩可以說我們人人都會背,年年入選課本,也是李商隱最具代表的作品,更是寫雨詩中的絕世經典之作。這首詩表面上在寫雨,但是細讀之下卻是在思人憶古。整首詩完美地詮釋了李商隱在詩歌創新方面的能力。
  • 葉紹翁的這首詩,經典至極,年年入選課本,寫盡人生的孤獨與寂寞
    宋代詩雖然有其獨特的特點在我國的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名篇,但是畢竟由於唐朝的存在,令宋朝的詩人與他們的詩作都黯然失色,更不必說宋詞的崛起給詩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今天我們介紹的這首詩就是這樣的風格。葉紹翁的那首經典詩作《遊園不值》仍舊言猶在耳,其中的那句經典詩句更是穿越千年,以其蓬勃的力量歷久彌新,在快速發展的現在社會仍舊令人稱讚,仍舊是不可否認的名句中的名句。今天的這篇文章小編不再去介紹這首已經為大家所熟知的詩,而是介紹另一首同樣井段的作品。
  • 這首入選課本的詩,小學時認為在歌頌老師,看到完整版後卻變情詩
    不過,在對詩詞的理解方面,由於年齡、詩詞的完整度等的原因,我們對一首詩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偏差,甚至有時候我們對一首詩的認知,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一首入選課本的詩,在小學時,我們認為是在歌頌老師,但是當我們看到完整版後,卻變成了一首情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無題》。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
  • 這首詩揭露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卻被選進了小學生課本,是好是壞?
    嗨,這裡蔣秋心,歡迎來到「每日讀詩」欄目。今天介紹的這首詩,有一點特殊,是非常耳熟能詳的,小學生必背篇章。甚至不僅僅是現代的語文教材,在古代也一樣是被當作教材的存在呢,還被選進《古詩三百首》,那就是《蠶婦》:蠶婦【作者】張俞【朝代】宋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今天為什麼重提這首詩呢?
  • 蘇軾水平很高的詩,入選小學課本後孩子不太懂,卻讓不少家長淚目
    有人愛蘇軾的一往情深,「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何等悽美;有人愛蘇軾的豪邁,「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何等狂傲。但更多人愛的,則是蘇軾豁達和大氣。讀蘇軾的詩詞,總能讓人於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安慰。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首這樣的詩作,詩名《贈劉景文》。
  • 有家長認為《關雎》這種戀愛詩,就不該入選課本,這種說法有理嗎
    事實上,不但很多朋友不解古人為何要讓孩子讀這樣的詩,現在很多家長也並不明白,為何這首詩會入選中學課本。作為一線教師,筆者就曾聽到一位家長說過:「《關雎》這種戀愛詩,我才不會讓孩子讀它,都不明白為何會選入課本」!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一首杜甫都仿不來的詩,有水平有千古名句,家長卻不願它入選課本
    這首詩,五言四句,二十個字,估計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一首,小時候讀過。估計還有不少朋友能夠背出後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得真情出;「不敢問來人」,以反筆寫出苦況,令人為之動容。歷代詩評家都對這首詩讚賞有加,其中有評論家指出「五絕中能言情,與嘉州『馬上相逢無紙筆』同妙,這是將這詩的水平提到了岑參的高度。
  • 這首詩王維很容易被誤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一首愛情詩
    王維中的《相思》非常親切,已被列入小學課本,他已經成為一個熟悉的唐詩,然而很多人會認為這首詩是描寫愛情的,而表達的對象是情人,詩人只不過是訴說相思的苦澀。如果你用這種方式讀這首詩,那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這不是愛情詩,而是一首有另一個名字《江上贈李龜年》的典型友誼詩,所以他不是關於愛情,而是關於友誼。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與的流行歌手相似,他在音樂方面有著傑出的才華,他們演唱的歌曲在當時非常流行。早年,王維和他形成了一個很深的友誼,經常在一起談論音樂。
  • 一皇帝寫詩四萬多首,僅此一首入選語文課本,網友:不怕背詩了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君王,他在位時曾使大清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其實殊不知乾隆還是一位非常有文採的帝王,據說他的一生曾經寫過四萬多首古詩,不過這些古詩卻很少有人知道,不過近來乾隆寫過的一首詩卻被編入了小學課本,這個是乾隆唯一一個入選語文課本的古詩,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很多網友都表示以後再也不怕背誦全詩了
  • 一首唐詩入選課本,作者人品卻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眾所周知,清華才子高曉松曾以一句「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引爆網絡,因為這句話直接觸動了很多70後、80後的心靈,面對生活的枯燥,仿佛那「詩和遠方」才是理想的生活。可當我們倦了的時候,回過頭,卻發現故鄉才成了去不了的最遠的遠方。
  • 陶淵明這首詩消極頹廢,卻經常被老師鼓勵學生,家長還傻傻地贊同
    自陶淵明選擇懸車致仕之後,他便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個「異類」,一不慕名利,二不求生活質量,三自絕於喧囂塵世,陪伴他的唯有:詩,酒,狂。看似逍遙快活,可陶淵明心中也有難念的經,那就是心繫天下與懶散度日之間的矛盾和鬥爭。雖說隱了匿了,但他畢竟脫離不開古代讀書人為國抱負的價值觀,自己越是悠閒,心裡就越是內疚。
  • 比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這首詩更值得一讀
    在人的一生當中,25歲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好時光,可詩人海子卻在這樣的年紀上選擇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雖然海子在他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封遺書中說,他的自殺和任何人沒有關係,但關於他的死因,還是引起了人們的諸多猜測,一時間眾說紛紜。有的人說,海子自殺是因為練氣功走火入魔,還有的人說,海子是因為長期生活苦悶,加上感情受挫,所以才自殺的。
  • 範仲淹這首詩僅20字,卻有兩個千古名句,這是五一勞動節該讀的詩
    連好友歐陽修都看不下去了,覺得他這邊塞詞失了豪邁,說他這是「窮塞主詞」。他就算這首《漁家傲》掃了滿朝文武的興又如何,他筆下寫著「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卻照樣能把事辦成,能讓西夏稱臣。他的掃興詞中藏著的是對將士們的無限關懷。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範仲淹的另一首掃興之作,這一次他掃的是很多遊人和吃貨的興。
  • 這首詩在小學教材裡,是著名詩人楊萬裡的詩,但這首詩與名字配嗎
    二年級孩子的語文書裡有一著名的詩,讓我非常困惑。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裡寫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如下: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到這首詩的時候,我換位思考了一下:既然是送別,就一定是相隔很遠,好久不見。而古代的交通又特別的不方便。按道理說,真正的好朋友分別時一定會依依不捨。哪怕只是一個老熟人分別,想到再見之日遙遙無期也會傷感吧。而詩人卻是「畢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別樣紅」。這種興高採烈,似乎還欠缺幾掛炮仗表示慶賀似的。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
  • 王維的《鳥鳴澗》膾炙人口,但是有人說,這首詩的格律有問題
    這首詩的第2句是」三平尾「:春山空。結尾三個字都是平聲的現象被稱為三平尾或者三平調。三平尾是格律詩的大忌,出現這種平仄組合的詩都被認為是古體詩。第一句,人閒桂花落,是常見的律詩句式。《出塞二首·其一》但是您試著背誦一下五絕,幾乎一半是古絕句。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其實也簡單。在格律詩定型之前,詩人們很少做七言詩,大部分詩歌都是五言詩。而這個時期的五言詩,當然大部分是古體詩(也有極少的標準律詩)。
  •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首詩是王維寫的嗎?
    這首詩被收錄在不同年代的人教版、語文版(A版)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裡,同一首詩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竟多達三種作者署名!署名一:佚名。這樣處理本來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可惜「人閒生是非」,就有這麼一群沒事找事的教材編纂者,非要給這首詩冠上具體的作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