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8歲,上小學一年級,還是留級生。
這一年,馬化騰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進入到深圳潤迅做起尋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1994年4月20日,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絡連接,標誌著我國最早的國際網際網路誕生。
那時我9歲,上二年級,腦子裡沒有電腦、網絡和網際網路的詞彙,只知道屋頂上有蜘蛛網。
1995 年,前浪張樹新創立中國首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讓老百姓得以進入網際網路。
那時我10歲,仍然奔跑在快樂且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在草地打滾,整天玩得髒兮兮。
我當時絕對不可能知道,在我老家陸豐,有一個年僅15歲的小夥子,已經能開發軟體賣錢,後生可畏!
林興陸,陸豐博美人,1993年讀初一時跟同學打架,隨後輟學,與父母前往深圳做小生意。同年,他那個頗有遠見的父親買回來一臺電腦,自此林興陸憑初一學會的26個英文字母,自學編程。
1996年,瀛海威時空在全國八座城市開通。那時我11歲,考試從沒及格過,可謂啥都不懂,就知道玩。
此時的林興陸,即將接觸到網際網路,他於1997年1月1日,在深圳賽格廣場發現了瀛海威時空,並親眼見到「上網」的過程,那種感覺跟馬雲跑到國外見到網際網路一樣神奇。
同年,已經17歲的林興陸,進入到瀛海威市場部,當技術支持,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網管,人稱「小林」。
小林、馬雲、馬化騰等人是當時的後浪,他們這一浪準備在中國網際網路掀起巨浪。
1997年,網易和搜狐成立。1998年,新浪成立,中國三大門戶網形成。
這一年,馬化騰從潤迅跑出來,自己搞了一個叫騰訊的小公司。
那時把上網叫衝浪,而我那時依然只知道在田野的水溝裡衝浪、戲水,還有抓魚,快樂得很。此衝浪,非彼衝浪,但大家都很開心。
林興陸終於上到網際網路,盡情地衝浪。我終於在水溝裡學會遊泳,還跑到大海去衝浪,結果在海浪的不斷衝刷中壓根遊不動,落得遍體鱗傷。
然而,那種初次衝浪的興奮勁,怕是相同的。
1999年,由騰訊自主開發的即時通訊工具QQ推出。這是真正影響中國80後一代的網絡交流工具。
同年,阿里巴巴成立,又一個深刻影響後浪生活習性的網站出現。
可我那時連電腦長啥樣都不知道。
我這種後浪,跟村裡水溝緩緩向前的流水一樣,沒有衝勁,但我知道這條水利溝最終流向甲子港,匯入汪洋大海之中。
2000年,百度誕生。這個搜索網站像是在刺激著中國網友的快速成長,人們遇不知的事,就百度一下。
有了百度,網友在聊Q、水帖時,似乎變得很聰明,各種裝逼,各種抖機靈,各種表情包。
至此,網絡開始湧現各類熱搜詞彙。
我仍然對電腦一無所知,只是聽到樸樹唱的那首《New boy》,知道Windows98是用來輕鬆一下。
像我這樣的後浪,似乎註定永沉海底。
當網絡上,人們都在轉載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我在看鬱秀的《花季雨季》,還是盜版書。
當網友還在看各類網絡小說,上初中的我已經把高爾基、馬克吐溫、魯迅、沈從文、路遙等人的文學作品擼過一遍,可以說我身在老家鎮上,思想早在世界各地神遊。
在我腦海裡,同樣有一根線,將我與這個悲催的世界連結到一塊,這也是一種「觸網」。
跟他們真正接觸網際網路不同,我從各類文學作品看到的是過去的世界,而網友們正在擁抱未來。
到2001年的暑期,我才第一次接觸到不能上網的電腦。我當時在鎮上報了一個電腦培訓班,實際培訓的內容,就是每天去學五筆打字。
一個月的培訓過程,僅有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衝浪。
我們幾個學員圍著那個教員,看他打開瀏覽器,輸入新浪的網址,然後看到一個圖文並茂的網頁,教員指著各種新聞信息說:看,這就是衝浪!
說實話,我當時對這種衝浪一點感覺都沒有,提到「衝浪」,在我腦海裡想到的就是水溝裡或海浪中遊泳的情景,也會想到《魯濱遜漂流記》。
2002年,我上高中了。那時的陸豐開始有網吧,啟恩中學裡面也有電腦教學室,一周可以上一節多媒體課。
在多數同學的認知裡,會打五筆的人就算是懂電腦了。
那時我這個「懂電腦」的人,去網吧上網,連個QQ號都沒有。我跟老闆說,我想跟網友聊天,老闆看我是學生,便把他的QQ號登錄後,讓我在聊天室裡聊。
可我看著QQ面板上動來動去的頭像,不禁點擊進去跟別人聊起來,沒想聊著聊著,老闆過來一看,嚇一跳,說我怎麼跟他女朋友聊上了,我一臉懵逼。
經歷過這件事情後,我才知道原來去網吧上網聊天,必須要有自己的QQ號。
這一年,QQ註冊用戶數超過一億人,同時在線用戶數首次突破300萬。
到2003年9月,QQ註冊用戶數突破兩億。
我自然成為這兩億QQ用戶中的一員,當時我使用的QQ號是同學給的,同學手上的QQ號又是他的同學給的,而他那個同學的QQ號是通過家裡電話申請得來。
自從有了QQ號,我們周末放假就約在一起去上網。幾個人待在同一個網吧,卻跟不同地方的網友聊天。
這種看似微小的變化,實際已經是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性。
同年,淘寶網成立。人們可以在網上買東西了。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淘寶的存在,也不知道有百度可以搜索,只知道QQ可以跟陌生網友聊天。
我在網吧打開電腦後,第一件事就是登錄QQ,除此我要想衝浪,首先想到的是網址導航。
2004年8月31日,百度出資5000萬人民幣,外加部分百度股權收購hao123。
同年,265上網導航成立,這個網站的CTO便是林興陸。
這一年,我在高考過後,跑去東莞的親戚那裡做暑期工,每天待在菜市場的鹹菜檔裡賣酸菜。
原本我不打算繼續上學,高考分數出來,我只考到一個大專院校,這讓我連錄取通知書都不願去拿。
最後,可能是賣酸菜的日子不好過,我賣煩了,跟親戚說,我要回去上學。
就這樣,我逃離菜市場,跑進遠離家鄉的一所大專院校……三峽大學職院,從此晃悠起來。
2005年,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雅虎注資10億美元給阿里巴巴,淘寶打敗eBay,馬化騰收購張小龍的Foxmail,校內網成立,等等。
我在大學裡已經晃悠一年,經常逃課,上網看毛片,眼看我頹廢到要完蛋了。所幸,曾經熱愛文學的我,最終還是在圖書館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我在網絡上寫文章,文章寫得好不好我不知道,只知道我寫的東西可以發布出去,有人會看到。
2006年,成立一年的校內網被收購,該網站的創始人叫王興。中國網際網路的又一波後浪即將來襲。
2007年,我畢業了。
我是普通大多數中……在深圳繁華街頭徘徊,在廣州擁擠公交車裡站著睡覺……的那個人。
我不用去想跨過山和大海,因為我出生在海邊,長大後去三峽上學,我的成長軌跡已經在坐上綠皮火車前往宜昌時穿過人山人海。
我們每個人的際遇不同,無所謂前浪還是後浪,終歸都在老去。
在我看來,擁抱世界的不僅有年輕人,還有正在老去的年輕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不是英雄,我像浪鳥一般,總是光著屁股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裡流浪。
末了,讓大家哭笑一會,「浪鳥」在陸豐的方言裡,指的是男性生殖器,也稱「屌」。
奔湧吧,屌絲,讓浪鳥飛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