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前浪後浪,一直在衝浪,唯有浪鳥高飛起

2021-01-15 峰同學家

1993年,我8歲,上小學一年級,還是留級生。

這一年,馬化騰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進入到深圳潤迅做起尋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1994年4月20日,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絡連接,標誌著我國最早的國際網際網路誕生。

那時我9歲,上二年級,腦子裡沒有電腦、網絡和網際網路的詞彙,只知道屋頂上有蜘蛛網。

1995 年,前浪張樹新創立中國首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讓老百姓得以進入網際網路。

那時我10歲,仍然奔跑在快樂且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在草地打滾,整天玩得髒兮兮。

我當時絕對不可能知道,在我老家陸豐,有一個年僅15歲的小夥子,已經能開發軟體賣錢,後生可畏!

林興陸,陸豐博美人,1993年讀初一時跟同學打架,隨後輟學,與父母前往深圳做小生意。同年,他那個頗有遠見的父親買回來一臺電腦,自此林興陸憑初一學會的26個英文字母,自學編程。

1996年,瀛海威時空在全國八座城市開通。那時我11歲,考試從沒及格過,可謂啥都不懂,就知道玩。

此時的林興陸,即將接觸到網際網路,他於1997年1月1日,在深圳賽格廣場發現了瀛海威時空,並親眼見到「上網」的過程,那種感覺跟馬雲跑到國外見到網際網路一樣神奇。

同年,已經17歲的林興陸,進入到瀛海威市場部,當技術支持,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網管,人稱「小林」。

小林、馬雲、馬化騰等人是當時的後浪,他們這一浪準備在中國網際網路掀起巨浪。

1997年,網易和搜狐成立。1998年,新浪成立,中國三大門戶網形成。

這一年,馬化騰從潤迅跑出來,自己搞了一個叫騰訊的小公司。

那時把上網叫衝浪,而我那時依然只知道在田野的水溝裡衝浪、戲水,還有抓魚,快樂得很。此衝浪,非彼衝浪,但大家都很開心。

林興陸終於上到網際網路,盡情地衝浪。我終於在水溝裡學會遊泳,還跑到大海去衝浪,結果在海浪的不斷衝刷中壓根遊不動,落得遍體鱗傷。

然而,那種初次衝浪的興奮勁,怕是相同的。

1999年,由騰訊自主開發的即時通訊工具QQ推出。這是真正影響中國80後一代的網絡交流工具。

同年,阿里巴巴成立,又一個深刻影響後浪生活習性的網站出現。

可我那時連電腦長啥樣都不知道。

我這種後浪,跟村裡水溝緩緩向前的流水一樣,沒有衝勁,但我知道這條水利溝最終流向甲子港,匯入汪洋大海之中。

2000年,百度誕生。這個搜索網站像是在刺激著中國網友的快速成長,人們遇不知的事,就百度一下。

有了百度,網友在聊Q、水帖時,似乎變得很聰明,各種裝逼,各種抖機靈,各種表情包。

至此,網絡開始湧現各類熱搜詞彙。

我仍然對電腦一無所知,只是聽到樸樹唱的那首《New boy》,知道Windows98是用來輕鬆一下。

像我這樣的後浪,似乎註定永沉海底。

當網絡上,人們都在轉載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我在看鬱秀的《花季雨季》,還是盜版書。

當網友還在看各類網絡小說,上初中的我已經把高爾基、馬克吐溫、魯迅、沈從文、路遙等人的文學作品擼過一遍,可以說我身在老家鎮上,思想早在世界各地神遊。

在我腦海裡,同樣有一根線,將我與這個悲催的世界連結到一塊,這也是一種「觸網」。

跟他們真正接觸網際網路不同,我從各類文學作品看到的是過去的世界,而網友們正在擁抱未來。

到2001年的暑期,我才第一次接觸到不能上網的電腦。我當時在鎮上報了一個電腦培訓班,實際培訓的內容,就是每天去學五筆打字。

一個月的培訓過程,僅有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衝浪。

我們幾個學員圍著那個教員,看他打開瀏覽器,輸入新浪的網址,然後看到一個圖文並茂的網頁,教員指著各種新聞信息說:看,這就是衝浪!

說實話,我當時對這種衝浪一點感覺都沒有,提到「衝浪」,在我腦海裡想到的就是水溝裡或海浪中遊泳的情景,也會想到《魯濱遜漂流記》。

2002年,我上高中了。那時的陸豐開始有網吧,啟恩中學裡面也有電腦教學室,一周可以上一節多媒體課。

在多數同學的認知裡,會打五筆的人就算是懂電腦了。

那時我這個「懂電腦」的人,去網吧上網,連個QQ號都沒有。我跟老闆說,我想跟網友聊天,老闆看我是學生,便把他的QQ號登錄後,讓我在聊天室裡聊。

可我看著QQ面板上動來動去的頭像,不禁點擊進去跟別人聊起來,沒想聊著聊著,老闆過來一看,嚇一跳,說我怎麼跟他女朋友聊上了,我一臉懵逼。

經歷過這件事情後,我才知道原來去網吧上網聊天,必須要有自己的QQ號。

這一年,QQ註冊用戶數超過一億人,同時在線用戶數首次突破300萬。

到2003年9月,QQ註冊用戶數突破兩億。

我自然成為這兩億QQ用戶中的一員,當時我使用的QQ號是同學給的,同學手上的QQ號又是他的同學給的,而他那個同學的QQ號是通過家裡電話申請得來。

自從有了QQ號,我們周末放假就約在一起去上網。幾個人待在同一個網吧,卻跟不同地方的網友聊天。

這種看似微小的變化,實際已經是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性。

同年,淘寶網成立。人們可以在網上買東西了。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淘寶的存在,也不知道有百度可以搜索,只知道QQ可以跟陌生網友聊天。

我在網吧打開電腦後,第一件事就是登錄QQ,除此我要想衝浪,首先想到的是網址導航。

2004年8月31日,百度出資5000萬人民幣,外加部分百度股權收購hao123。

同年,265上網導航成立,這個網站的CTO便是林興陸。

這一年,我在高考過後,跑去東莞的親戚那裡做暑期工,每天待在菜市場的鹹菜檔裡賣酸菜。

原本我不打算繼續上學,高考分數出來,我只考到一個大專院校,這讓我連錄取通知書都不願去拿。

最後,可能是賣酸菜的日子不好過,我賣煩了,跟親戚說,我要回去上學。

就這樣,我逃離菜市場,跑進遠離家鄉的一所大專院校……三峽大學職院,從此晃悠起來。

2005年,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雅虎注資10億美元給阿里巴巴,淘寶打敗eBay,馬化騰收購張小龍的Foxmail,校內網成立,等等。

我在大學裡已經晃悠一年,經常逃課,上網看毛片,眼看我頹廢到要完蛋了。所幸,曾經熱愛文學的我,最終還是在圖書館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我在網絡上寫文章,文章寫得好不好我不知道,只知道我寫的東西可以發布出去,有人會看到。

2006年,成立一年的校內網被收購,該網站的創始人叫王興。中國網際網路的又一波後浪即將來襲。

2007年,我畢業了。

我是普通大多數中……在深圳繁華街頭徘徊,在廣州擁擠公交車裡站著睡覺……的那個人。

我不用去想跨過山和大海,因為我出生在海邊,長大後去三峽上學,我的成長軌跡已經在坐上綠皮火車前往宜昌時穿過人山人海。

我們每個人的際遇不同,無所謂前浪還是後浪,終歸都在老去。

在我看來,擁抱世界的不僅有年輕人,還有正在老去的年輕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不是英雄,我像浪鳥一般,總是光著屁股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裡流浪。

末了,讓大家哭笑一會,「浪鳥」在陸豐的方言裡,指的是男性生殖器,也稱「屌」。

奔湧吧,屌絲,讓浪鳥飛一會!

相關焦點

  • 「後浪」與「前浪」
    一、浪是什麼來的?我們現在常說「無風不起浪」,水因風吹而形成湧動就是浪。比如:嘗與孫綽等泛海,風起浪湧,諸人並懼,安吟嘯自若。——清 ·康有為《過虎門》二、前浪OR後浪《增廣賢文》中有言: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現在的俗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疑心這個「後浪推前浪」的說法出自劉禹錫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 朱婷誓做奔跑的前浪,惠若琪發文談前浪後浪,球迷:她一直在浪裡
    時間過得很快,8月底,中國女排結束了本年度的封閉集訓,國家隊暫時解散。女排姑娘們將回到地方隊開始備戰接下來的一系列比賽。中國女排前隊長惠若琪近日通過自己的個人社交平臺發文:這是一個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時代,無論前浪還是後浪,都是生活大潮中奮力奔跑的鮮活個體。
  •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 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 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2018-10-15 11:45:29 來源:全球紡織網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 後浪推前浪,後浪要比前浪強,這句話你怎看
    關於前浪與後浪的話題很多,隨著五四獻禮片「後浪」被推上熱搜。人們對浪的觀點一下子集中起來。過去人們習慣把時代的發展形容成滾滾向前的滔滔江河,勢不可擋。這種氣勢的組合便是那一波波的浪濤!再回過頭來看我們的過往,每個人都是這些浪的一部分,隨著時光的流逝起起伏伏,忽明忽暗,一瀉千裡。只有偉人們的胸懷才捕捉到了,時代的瞬間與永恆的意義!而對於我們平常的老百姓來說,不過是蓄積了生命力量的水滴,將潮頭一次次舉起,又一次次拋棄……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關於浪的解釋有很多!除了江河、大海的浪外,多比作一種趨勢和勢力!
  • 管它前浪後浪,這樣的「浪打浪」,是多少恩愛情仇不停歇
    在話劇的戲臺上,「後浪」發聲說話了,他們憎恨家裡掌權的「前浪」,都欲摔門而去尋求獨立。這就是代溝問題——現在又被文藝地表述為「前浪與後浪」。西方名劇中直接在臺上讓「前浪」教育「後浪」的例子並不多。《羅密歐與朱麗葉》裡好像一直有老人在教訓年輕人,但最後是年輕人用血的教訓喚醒了老人。西方喜劇裡多的是「後浪」直接嘲諷「前浪」,「吝嗇鬼」「偽君子」都是輸給年輕人的老頭子。
  • 鄒錦華 | 前浪?後浪?能動起來的才是浪啊!
    太喜歡Avis的朗讀啦,起了一臉的雞皮疙瘩呢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 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人輩出,《後浪》給年輕人帶來了哪些改變?
    B站的最新演講視頻《後浪》震撼了我們每個人,小編也觀摩了一下,看完之後那真的是雞皮疙瘩起了一身,太感慨了。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我對《後浪》的感慨,僅代表個人觀點。《後浪》中何冰作為唯一的演講者出現,想必大家有的人還不認識何冰,(他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會委員)。
  • 張文宏:前浪、後浪都是一個浪,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前浪」、「後浪」這兩個詞最近很火 也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當張文宏談到前浪、後浪 他又會冒出什麼金句? 「但是這次面對著洶湧而來的疫情,獨當一面,最辛苦的,是我們的『80後』和『90後』。」
  • 前浪還是後浪?朱婷給自己一個特殊定義
    》訪談中被主持人董倩問及:「你把自己看成是前浪還是後浪?」朱婷脫口而出:「我希望一直都是奔跑的前浪。」對這個既不是前浪也不是後浪的定義朱婷作出進一步解釋我不會讓後浪超越,但我要引領後浪往前走,女排精神也是做好傳幫接帶。」
  • 後浪不解前浪的宣洩,後浪只懂朱一旦
    片名《後浪》。前浪最先跳腳,並非因為自己被定義為了「死在沙灘上」的人,而是看不慣宣傳片本身的立場:高高在上的姿態,即便是讚譽後輩,也有一股子迂腐老爺子訓人的味道。所以你看,前浪們不過是藉批判《後浪》之口,宣洩自己的焦慮。貳多上B站,特別是在評述後者相關時——這是我的基本態度。如果你上B站,會發現年輕人也沒吃《後浪》這一套,儘管這是他們喜歡的小破站官方輸出的意識形態。
  • B站後浪視頻爆紅,後浪無感卻感動前浪,劉歡陳安之餘思維都說過
    感動多了,就有了免疫力,因人漸漸成熟後,作為在路上的人,我一直告誡自己,雞湯雖好可不要貪杯,喝多了有毒,不僅有毒,還有反效果。後浪永不止,前浪融入沙,前浪有前浪的好,後浪也有後浪的好,這浪花原理同樣可套用到好多層面。無論人生也好,時代也罷,歷史趨勢也好,都是浪花相續接力的自然過程。這接力的過程,即是人生旅程,也是時代變遷,更是歷史發展。自然過程雖相似,卻在人性和時代的不同維度有著不同解讀。
  • 「前浪vs後浪」!耐克Phantom GT戰靴線下體驗北京站
    本次活動以「前浪 vs 後浪」為主題,實際上並不是球場前輩與後輩之間的面對面對抗,而更像是一場以足球為主題的交流。兩位70後的球場老將與90後與00後的球場後生們相聚一堂,以球會友,共同體驗全新Nike Phantom GT足球鞋與Nike Flight足球。在實戰體驗環節開始前,參與活動的EZer被分為藍隊和白隊,分別由兩位「前浪」帶領進行熱身,為接下來的體驗環節以及實戰對抗做準備。
  • 前浪後浪 一起來浪!首屆酸奶文化節來啦!
    無論前浪後浪,這個夏季一起來首屆酸奶文化節浪就完事!活菌酸奶在手美味與健康兼得相信很多人的夏天都如前面所說,沒有西瓜烤串冰淇淋的日子不算夏季,只管當時吃的爽,但過後不是便秘就是腹瀉,腸道健康經常亮紅燈。
  • 你是前浪還是後浪?朱婷脫口而出,這個答案很特別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女排隊長朱婷在《面對面》訪談中被主持人董倩問及:「你把自己看成是前浪還是後浪?」朱婷脫口而出:「我希望一直都是奔跑的前浪。」對這個既不是前浪也不是後浪的定義朱婷作出進一步解釋:「在一些能力允許的前提下,我會穩穩地跑,
  • 羽毛球場的前浪和後浪們
    快+基本功不紮實=失誤多,而 慢+經驗豐富+心態好=不失誤,這就是前浪們最厲害的地方,他們不失誤前浪瓦解後浪最通用的辦法,就是發球發後場(這就是很多網友們抱怨的,但是真沒什麼好抱怨的,打球要贏就是要打到你不爽),你要麼下壓質量不高,被反擊丟分,要麼乾脆直接殺球下網、出界送分,要麼被迫回高球後場,節奏被降下來,完全打不出接法放網或者推撲這樣的節奏來,幾分之後心態失衡,一局球就這麼丟了
  • 朱婷奔跑的前浪如何理解?後浪能否追的上?
    如今在中國女排這個光榮的集體裡,朱婷擔任隊長也是當之無愧的絕對核心,在很多的重要比賽中朱婷都能挺身而出擔當起中國女排的定海神針,2019年世界盃以朱婷作為隊長的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奪得冠軍,國慶當天女排姑娘們戴著金牌站上國慶花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慶典,對於朱婷來說這又是一次超級震撼的大場面,這種中國女排隊長的壓力和責任都是朱婷要去頂下來的,她會盡她的所有努力去做的更好,所有水平展現在場上
  • 召喚「前浪」,高頓老師引領「後浪」奔湧向前
    今年五四青年節期間,名為「後浪」的演講刷屏,其內容雖是「前浪」對「後浪」的讚許,但在「後浪」的成長過程中,卻並不如演講視頻中表現的那樣順風順水。一位大四學曾生給「前浪」高曉松發私信說: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工作還沒著落,還有資格談詩和遠方嗎?這個疑問也道出了當代大部分年輕人心中的迷茫。
  • 一百年前的中國,前浪們是怎樣寄語後浪的?
    編者按: 為慶祝五四青年節而推出的《後浪》宣傳短片一經發布,就引爆了各平臺的網絡熱議。 「奔湧吧,後浪。 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怪,因為我們小時候就知道這麼一句話——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但是在現實社會,前浪早已取得國家發展的紅利,佔有社會頂層的資源,他們高高在上,俯視後浪。
  • 什麼後浪推前浪,誰的青春不遠航!
    昨夜夢回青年,不見後浪前浪,只聞濤聲依舊。青年時代,我們任由長發像瀑布一樣奔流,在月下安安靜靜地朗誦詩歌,也給遠方寫信,日子像一幅未乾的水彩畫。最沒心沒肺的青年時代長在象牙塔內,時光輕盈且快,快得只夠逃幾次課,學唱幾首流行歌曲,再談一場悲歡交加的戀愛。後來,象牙塔外的水流湍急。人生這條船,還沒有好好泛舟採蓮,就駛入了滔滔的江河湖海。
  • 誰管你是「前浪」還是「後浪」?重要的是
    這幾天,喵醬在網絡上看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後浪」。是的,《後浪》火了,它已經霸屏了各大社交平臺上。老話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是呀!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挺厲害的,做著上一輩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就像喵醬我每次看李子柒的視頻都要感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