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它前浪後浪,這樣的「浪打浪」,是多少恩愛情仇不停歇

2021-01-17 騰訊網

1920年,魯迅創作了短篇小說《風波》。人們可能已記不清那風波究竟是什麼了,但一定聽過小說中九斤老太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這句評語指向的,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代際問題,或者可喻之為「前浪」與「後浪」的關係。

九斤老太那句話本來就是個諷刺,魯迅當然是寄希望於下一代的,在更早的《狂人日記》裡他就大聲疾呼「救救孩子」。不過,100年前沒有社交媒體,當時的孩子們有什麼反饋,我們不得而知;那時候,一個民間的傳播載體是戲臺,戲臺上能聽到孩子的聲音嗎?

大多數國人熟悉的戲臺演的是戲曲,那裡頭孩子往往是失聲的。著名的《趙氏孤兒》和《灰闌記》裡都有個對劇情發展很關鍵的孩子,前者要「搜孤救孤」,後者是生母養母爭一個孩子,孩子是全劇衝突的焦點所在。但他們在戲臺上連模樣都是混沌不清的,只簡約成那個抱在懷裡的蠟燭包。趙氏孤兒在最後一場戲裡倒是長大了,聽完程嬰的話就去為父報仇了。他的存在好像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長輩。戲曲中有兩部愛情戲膽子比較大,敢於為小輩向長輩請命:《西廂記》和《牡丹亭》裡的年輕人最後還都成功了,因為父母沒有太頑固,最終接受了妥協。但要是長輩頑固到底呢?這些才子佳人還會有勇氣出走嗎?

100多年前,戲臺上開始有了變化——話劇來了。西方話劇的衝突一般更尖銳,主題也更多元。1906年,在德國首演的魏德金話劇《春之覺醒》是青春期少年對父母、師長「禁錮」的控訴,但很快被禁演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頭號劇作家尤金·奧尼爾寫了不少從兒子的視角看世界的戲,在《榆樹下的欲望》裡,父子的衝突激烈到亂倫和殺人的地步。著名的《玩偶之家》為婦女大聲疾呼,卻忽略了孩子的聲音。娜拉終於意識到要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而活,義無反顧摔門而去,竟沒想過丟下的三個孩子。這一點中國人很難接受,所以我們一邊大張旗鼓學「易卜生主義」,一邊悄悄改了他劇中的主要矛盾,把求解放的女性置換成了求解放的兒女。從胡適的《終身大事》(1919年)到曹禺的《雷雨》(1934年)和《家》(1942年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離家出走的都不是妻子,而是孩子。在話劇的戲臺上,「後浪」發聲說話了,他們憎恨家裡掌權的「前浪」,都欲摔門而去尋求獨立。這就是代溝問題——現在又被文藝地表述為「前浪與後浪」。

西方名劇中直接在臺上讓「前浪」教育「後浪」的例子並不多。《羅密歐與朱麗葉》裡好像一直有老人在教訓年輕人,但最後是年輕人用血的教訓喚醒了老人。西方喜劇裡多的是「後浪」直接嘲諷「前浪」,「吝嗇鬼」「偽君子」都是輸給年輕人的老頭子。有個例外是美國非裔劇作家洛倫·漢斯貝瑞的名作《陽光下的葡萄乾》(1959年)。一個黑人家庭突然得到大筆保險金,年輕人各有打算,兒子私心最重反被人騙。老奶奶教育孩子們說,人最重要的是尊嚴。老人說服了大家,實現了全家精神上的大團圓。是不是很像我們熟悉的「前浪教育後浪」?今年,這部作品登上了北京人藝的舞臺,導演英達選中這個戲,很可能也是看到了它的現實意義。

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出了不少直面代際問題的劇。和中國那些明顯我對你錯的戲相比,西方戲劇中的代際關係多半要微妙很多。美國家庭劇中兒子與老子的愛與恨總是交織在一起。在密勒的《推銷員之死》(1949年)裡,威利對兒子恨鐵不成鋼,兒子也嫌老子沒出息,還沒太老就飯碗都保不住。更要命的是,大兒子給老子逼急後捅出一個秘密:小時候他曾為升學的事去找出差的爸爸,卻撞見他跟妓女在一起,對父親的幻想頓時破滅,就此開始自暴自棄。威利意識到兒子不成器責任在自己,最後撞車自殺為孩子換一筆保險金,父子的搏鬥才算化解。奧尼爾自傳體的《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寫在《推銷員》之前(1941年),但演出更晚(1956年),也是父母和兩個兒子,父子間的衝突也如出一模:老子責怪兒子,兒子反唇相譏,我就是有什麼毛病,也都怪你!父親給兒子留下陰暗記憶這一情節模式受到當時流行的弗洛伊德的影響——其實他的不少理論現在已被證偽;從劇作法的師承來看,老師還是易卜生。《群鬼》中的父親遺傳給兒子的既有身體的病,還有勾引女僕的習性,都是罪惡的淵源——後一點也啟發了曹禺寫《雷雨》中的代際關係,他讓周萍、周衝都愛上了四鳳。

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學生運動打破了代溝兩邊的平衡,「後浪」大聲向「前浪」喊出了「不」。美國第一部搖滾音樂劇《長發俠》(1968年)毫不留情地代表「後浪」挑戰「前浪」。年輕人要按自己的喜好來生活,反對父母按傳統給他們安排人生。《長發俠》比《春之覺醒》遠更激進,但時運好得多,一下演遍了西方各國,從專業舞臺到大中學校,到處都是「花孩子」的搖滾歌聲和長發甩動的舞姿,僅百老匯一個劇場就連演了1750場。如今,《長發俠》仍然是美國各地的中學生、大學生常演的劇目,排這個戲已經成了一種懷舊。兩年前,上海戲劇學院也演出了該劇。1999年,《春之覺醒》又被做成了音樂劇,當年在西方被禁的這部戲早已不再是異端,音樂舞蹈更給老故事插上了翅膀,大熱百老匯。中文版在上海也熱演了幾輪,頗受歡迎,就要開始全國巡演。

此後,西方戲臺上像《長發俠》這樣公然鼓動「後浪」造反的劇少了,出現了一些深入剖析代際問題的心理劇,在細密的人物分析的基礎上含蓄地展示出「前浪」對「後浪」的信念。最典型的是英國人彼得·謝弗的《馬》(1973年)和《莫扎特之死》(1979年),都拍成了電影,也都曾於20世紀80年代在上海人藝演過。兩個戲的題材很不一樣——都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但思路驚人的一致。一個講天才神童莫扎特如何被害死的歷史疑案,一個是當代少年無端刺瞎六匹馬的破案故事。謝弗在這兩個不相干的情節裡探索一個共同的母題:年少氣盛的孩子VS功成名就的長輩。表面上看,《莫扎特之死》中的宮廷樂師薩列利和《馬》裡的心理醫生都是令人羨慕的成功人士,完全可以俯視學生莫扎特和病人艾倫;但事實上,他們面對著雖有毛病但活力四射的年輕人,對比自己陷於陳規日益僵化的人生,感到的是對自己的懷疑和恐慌。劇中那兩個年輕人經歷的是悲劇,但兩部戲傳遞給觀眾的卻是「後浪」真可畏,「前浪」也可憐。

像《馬》和《莫扎特之死》那樣深刻而又巧妙地反映代際問題的劇作在我們身邊似乎很難找,但有一個可貴的例外——過士行編劇的《棋人》。以前我只是從哲理劇的角度來看這部戲:一個關於人類智力探究和情感糾葛的悖論的寓言,中國版的《浮士德》;兩個棋人都是精神的強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們追求的不是浮士德要的外部知識,而是內心的探索,只要蝸居於一間陋室,縱橫於方寸之間,就看出了萬千宇宙。而最近關於「後浪」的討論讓我突然悟到,原來《棋人》是個探究代際問題的哲理劇。「棋人」既指主人公何雲清,一個60歲決定戒棋的無敵棋手;也指15歲的「後浪」棋人——他本是來向何學棋的,但轉眼就學成了令何驚悚的對手。全劇的高潮是一場棋盤上的生死大戰,終於把少年置於死地。光看這個情節,似乎很像《莫扎特之死》的姊妹篇,但何雲清比嫉妒的薩列利境界更高、氣度更大,他真心希望能有「後浪」來跟他較量;可少年的母親不許兒子下棋,何雲清只得聽從自己的「前浪」同輩——他的前女友,違心地扼殺了一個天才的「後浪」。這是個很中國式的前後浪關係的悲劇,但在劇中並不很像悲劇。最後,少年的靈魂又出現在臺上,很可能會被看成他還活著——這就是過士行「禪意戲劇」的妙處。

戲臺上可以用禪意來巧妙地展現前後浪的悲劇,社會上的前後浪關係要怎麼處理呢?願戲劇中的故事多少能給生活一點啟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後浪」與「前浪」
    ——清 ·康有為《過虎門》二、前浪OR後浪《增廣賢文》中有言: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現在的俗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疑心這個「後浪推前浪」的說法出自劉禹錫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 誰管你是「前浪」還是「後浪」?重要的是
    這幾天,喵醬在網絡上看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後浪」。是的,《後浪》火了,它已經霸屏了各大社交平臺上。老話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是呀!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挺厲害的,做著上一輩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就像喵醬我每次看李子柒的視頻都要感嘆一次!
  •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 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 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2018-10-15 11:45:29 來源:全球紡織網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 鄒錦華 | 前浪?後浪?能動起來的才是浪啊!
    它提醒我當葆有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並努力探索的心,同時我覺得它代表著一種獨立和自由的精神,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與生機。 選取一小段詩歌送給大家,來自喜歡的德國詩人Samuel Ullman(塞繆爾•厄爾曼)的作品《Youth青春》。邀請助教Avis朗讀了英文的部分,我朗讀了中文的部分,願你喜歡。
  • 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人輩出,《後浪》給年輕人帶來了哪些改變?
    B站的最新演講視頻《後浪》震撼了我們每個人,小編也觀摩了一下,看完之後那真的是雞皮疙瘩起了一身,太感慨了。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我對《後浪》的感慨,僅代表個人觀點。《後浪》中何冰作為唯一的演講者出現,想必大家有的人還不認識何冰,(他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會委員)。
  • 張文宏:前浪、後浪都是一個浪,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前浪」、「後浪」這兩個詞最近很火 也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當張文宏談到前浪、後浪 他又會冒出什麼金句? 張文宏總結說,在此次全民戰「疫」中,年輕的「後浪」不是做得「還可以」,而是「非常可以」,但也不需要過多表揚了
  • 後浪推前浪,後浪要比前浪強,這句話你怎看
    關於前浪與後浪的話題很多,隨著五四獻禮片「後浪」被推上熱搜。人們對浪的觀點一下子集中起來。過去人們習慣把時代的發展形容成滾滾向前的滔滔江河,勢不可擋。這種氣勢的組合便是那一波波的浪濤!被父母追著打!鬧得實在厲害了,就召集了幾個親戚像抓雞一樣把我逮住,用剪刀豁開了我的大喇叭筒褲才算罷休!那時還年輕,這是大多數過來人解釋過往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或者用年少輕狂來形容自己的青蔥歲月。這種無意識顯擺,也叫一種浪!常聽老人講一句話,男愁唱;女愁浪!那時我還小,還不懂是啥意思?
  • 人生的風景,管他前浪還是後浪,奮鬥就是啦
    ——西·切威廉斯 2020年的青年節,因為在5月3日晚的一條視頻《後浪》,讓很多人對於這個「青年節」有了不一樣的感受。視頻中,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用一種過來人的堅毅的語氣,向年輕人表達了認可、鼓勵以至於羨慕的情感。這個視頻播出後,在網上一下子劃分出了「前浪」與「後浪」的兩大陣營,圍繞著年輕人的擔當問題引發了一些討論。
  • 後浪不解前浪的宣洩,後浪只懂朱一旦
    片名《後浪》。前浪最先跳腳,並非因為自己被定義為了「死在沙灘上」的人,而是看不慣宣傳片本身的立場:高高在上的姿態,即便是讚譽後輩,也有一股子迂腐老爺子訓人的味道。青春期時被迫站定,一遍一遍接受父輩、師輩訓導的屈辱一下子就翻湧上來了,前浪終於有了還嘴的魄力。頌揚的內容也有問題: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是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 《後浪》這才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後浪,一切向錢看
    導語:《後浪》這才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後浪,一切向錢看《後浪》是b站在五四青年節期間送給新一代的禮物。雖五四節已過,但《後浪》的熱潮卻絲毫沒有退去。何冰老師在視頻《後浪》中慷慨激昂,熱血沸騰的演講讓多數人內心蕩起了漣漪。
  • 什麼後浪推前浪,誰的青春不遠航!
    昨夜夢回青年,不見後浪前浪,只聞濤聲依舊。青年時代,我們任由長發像瀑布一樣奔流,在月下安安靜靜地朗誦詩歌,也給遠方寫信,日子像一幅未乾的水彩畫。最沒心沒肺的青年時代長在象牙塔內,時光輕盈且快,快得只夠逃幾次課,學唱幾首流行歌曲,再談一場悲歡交加的戀愛。後來,象牙塔外的水流湍急。人生這條船,還沒有好好泛舟採蓮,就駛入了滔滔的江河湖海。
  • 前浪後浪,在某個時候你有沒有堅持不下去
    俗話雖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是真的等到自己必須要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往往心煩意亂且不可描述!最近我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個美團外賣小哥可能是因為自己違反交通規則,他送餐的電瓶車被交警扣留了,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養家餬口的車子被抬上拖車,他毫無辦法,突然他跪了下來,祈求交警把車還給他!
  • 朱婷誓做奔跑的前浪,惠若琪發文談前浪後浪,球迷:她一直在浪裡
    中國女排前隊長惠若琪近日通過自己的個人社交平臺發文:這是一個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時代,無論前浪還是後浪,都是生活大潮中奮力奔跑的鮮活個體。希望未來無論面對什麼挑戰,我們都能選擇堅持,敢於擔當。文章中提到了前浪和後浪的問題,這就讓人想起幾個月前中國女排現任隊長朱婷在接受央視《面對面》採訪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
  • 羽毛球場的前浪和後浪們
    快+基本功不紮實=失誤多,而 慢+經驗豐富+心態好=不失誤,這就是前浪們最厲害的地方,他們不失誤前浪瓦解後浪最通用的辦法,就是發球發後場(這就是很多網友們抱怨的,但是真沒什麼好抱怨的,打球要贏就是要打到你不爽),你要麼下壓質量不高,被反擊丟分,要麼乾脆直接殺球下網、出界送分,要麼被迫回高球後場,節奏被降下來,完全打不出接法放網或者推撲這樣的節奏來,幾分之後心態失衡,一局球就這麼丟了
  • 不做後浪,也別做前浪,只有做這個才是真牛
    本人後知後覺,習慣性地慢半拍觀看了《後浪》——這真是習慣,打桌球的人都知道,只有退半步,才能接好如巨浪般來勢洶洶的「奔球」。閱畢,我的第一反應是b站和何冰真夠「雞賊」的,他們給小鮮肉們打了一針興奮劑,又順便給老傢伙們餵了一顆安慰丸。
  • 召喚「前浪」,高頓老師引領「後浪」奔湧向前
    今年五四青年節期間,名為「後浪」的演講刷屏,其內容雖是「前浪」對「後浪」的讚許,但在「後浪」的成長過程中,卻並不如演講視頻中表現的那樣順風順水。一位大四學曾生給「前浪」高曉松發私信說: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工作還沒著落,還有資格談詩和遠方嗎?這個疑問也道出了當代大部分年輕人心中的迷茫。
  • 前浪後浪 一起來浪!首屆酸奶文化節來啦!
    無論前浪後浪,這個夏季一起來首屆酸奶文化節浪就完事!活菌酸奶在手美味與健康兼得相信很多人的夏天都如前面所說,沒有西瓜烤串冰淇淋的日子不算夏季,只管當時吃的爽,但過後不是便秘就是腹瀉,腸道健康經常亮紅燈。
  • B站後浪視頻爆紅,後浪無感卻感動前浪,劉歡陳安之餘思維都說過
    後浪永不止,前浪融入沙,前浪有前浪的好,後浪也有後浪的好,這浪花原理同樣可套用到好多層面。無論人生也好,時代也罷,歷史趨勢也好,都是浪花相續接力的自然過程。這接力的過程,即是人生旅程,也是時代變遷,更是歷史發展。自然過程雖相似,卻在人性和時代的不同維度有著不同解讀。
  • 「翻滾吧,後浪青年!」
    它不是一個年齡的數字,而是一種保持好奇探索的心態,一種持續學習向上的精神。2。在B站《後浪》裡,何冰老師深情的說:奔湧吧,後浪。何謂後浪?後浪,是青春昂揚的姿態,是進取探索的狀態,是永不言敗的心態。手哥認識幾位以年齡劃分的「前浪」,他們的狀態卻是「後浪」。
  • 中國的前浪後浪,一直在衝浪,唯有浪鳥高飛起
    我終於在水溝裡學會遊泳,還跑到大海去衝浪,結果在海浪的不斷衝刷中壓根遊不動,落得遍體鱗傷。然而,那種初次衝浪的興奮勁,怕是相同的。1999年,由騰訊自主開發的即時通訊工具QQ推出。這是真正影響中國80後一代的網絡交流工具。同年,阿里巴巴成立,又一個深刻影響後浪生活習性的網站出現。可我那時連電腦長啥樣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