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杜爾基鎮:巧借政策東風
「念牛經、發牛財」
「自從開始養牛,我們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前幾天我和家人商量後,靠著『牧業再造突泉』530貸款,購進了8頭基礎母牛,來年開春,我家就得蓋個更大的牛圈了!」12月15日,突泉縣杜爾基鎮裕民村村民孟凡麗一邊忙著將新購進的8頭基礎母牛趕進院子,一邊笑著對筆者說。
孟凡麗家已成規模的牛群
2018年,孟凡麗開始養牛,開始她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入了11頭基礎母牛,當年就產犢9頭,產生了10萬餘元的經濟效益。2019年,嘗到養殖甜頭的孟凡麗將家裡的幾畝農田都承包了出去,專心發展牛產業。
自「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實施以來,杜爾基鎮像孟凡麗一樣的養殖戶越來越多,老百姓們都抓住時機,掀起了依託發展牛產業增收致富的熱潮。截至目前,杜爾基鎮牛存欄達到9551頭、養殖戶發展到1318戶。
強化宣傳互動
提升群眾養殖熱情
為了讓廣大老百姓清晰的理解「牧業再造突泉」工程惠民政策,杜爾基鎮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邀請資深專家入村講解養殖技術,安排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走村入戶為村民講解養殖政策,組織養殖意願戶到縣內各大養殖企業、合作社、養殖專業村參觀學習,全方位、多角度調動群眾養牛積極性,引導群眾主動養牛,依託肉牛養殖增收致富。
大友村村民趙立峰自2003年開始養殖牛羊,養殖經驗十分豐富,2018年以來,在全縣「牧業再造突泉」政策引領下,村裡養牛戶越來越多,趙立峰成了村裡的產業指導員,他說通過參加鎮裡組織的養牛技術培訓班和外出參觀學習,使他學會了更多的養牛技術,除了給自家牛產業帶來幫助外,還能給村裡的養牛戶提供更多的技術服務。
抓住關鍵少數
示範引領輻射帶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使「牧業再造突泉」工程在全鎮落地生根,杜爾基鎮20個村共計100名村幹部帶頭查徵信、借貸款、外出購牛,共購基礎母牛382頭,每人至少新購3頭,全鎮村幹部養牛覆蓋率達到100%。
杜祥村黨支部書記董友林養殖了138頭基礎母牛,杜祥村村民於佔存說:「就是因為看到董書記養牛賺錢了,我才跟著養起了牛,如今我家的牛已存欄90餘頭。」
杜祥村家家戶戶都養牛
看到村幹部紛紛購牛後,各村群眾緊隨其後,形成了「他家靠養牛增收,我家靠養牛致富」的風氣。年初以來,杜爾基鎮已購安格斯牛、西門塔爾牛等優質肉牛近6000頭,購牛數量、推進速度均居鄉鎮前列。
加大後勤保障
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很多群眾想發展牛產業,但部分農戶表示手裡的資金不足,買不起牛。了解這一現狀後,杜爾基鎮第一時間邀請縣農行業務員深入各村屯為養殖意願戶辦理貸款,極大地解決了養牛戶融資難題。保全村村民王佔恆,看準養牛前景好,但因為手裡缺錢遲遲不能下定決心,在了解到「牧業再造突泉」政策之後,立即與村幹部聯繫,順利申請到了大額購牛貸款15萬元,購買了8頭基礎母牛,圓了他想靠養牛發家致富的夢。
前兩天,五一村村民呂福貴家的一頭母牛病了,他第一時間與鎮上的「畜牧120」取得聯繫,不到一個小時,工作人員就帶著藥品來到了呂福貴家,大半天的無償診療之後,家中的母牛又重新吃草,呂福貴懸著的心也落了地。
「畜牧120」工作人員到農戶家中給牛治病
發展肉牛養殖,存在一定的養殖風險,很多農戶表示購牛、養牛成本太高了,稍有不慎,損失不起。為解決群眾養牛後顧之憂,杜爾基鎮專門成立鎮畜牧診療防疫工作組,負責鎮域內疫情監測和防控工作,通過抓好檢疫、監測、登記三個關鍵環節,對全鎮養殖戶新購肉牛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檔案。
「農戶購牛後,我們鎮的畜牧診療防疫工作組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上門服務,無償免疫,並全程監管。」杜爾基鎮副鎮長任湧力介紹說:「同時,我們還會組織養殖戶及時給新購肉牛上牲畜保險,雙管齊下為牛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人均一頭牛,吃穿不用愁;人均兩頭牛,買車又住樓;人均三頭牛,小康富流油」。杜爾基鎮的老百姓正在牛產業的帶動下,「念牛經、發牛財」,牛氣十足的朝著小康富流油的道路大步前進!
縣融媒體中心/張禹 杜爾基鎮/趙鑫
原標題:《【牛勢牧歌】杜爾基鎮:巧借政策東風「念牛經、發牛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