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這個詞在過去很多人的印象是反感的,因為很多保險的推銷人員總是騷擾似的去打擾我們,而且推出的保險也沒有很利於需求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現在的人們都開始認可保險,逐漸的發生了改觀。
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11月,保險業總資產為20.12萬億元,首次超過20萬億元。保險業也在2016年成為又一個以信託規模超過20萬億元的金融子業。
自1979年國內保險業恢復營業以來,近年來其發展已大大加快。在總資產上,花了35年才達到裡程碑的10萬億元。從以前的1萬億到10萬億花了10年的時間,現在在短短5年內從10萬億增長到20萬億。不可否認,保險業已成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
保險是一種轉移風險並解決資金問題的金融工具。是否購買是可選的。客觀了解保險後,這是一個主觀認知。這主要取決於您是否需要保險。
我們大多數人購買保險的目的主要在於它的保障。現在花一點錢,那麼將來突發風險時,就可以獲得的十倍甚至百倍的補償。那麼購買儲蓄理財型的保險,是因為它有其他金融產品所沒有的功能可以幫助我們計劃和花錢的問題。
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購買保險是為了預防問題,在問題發生之前保護您的未來。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這個觀點越來越多的人也都認可。
在許多人看來,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相對較大,並且該公司的銷售力量也相對較強。例如,我們對平安保險非常熟悉,作為保險行業的領先公司之一,平安具有很高的盈利能力,業務量很大。
有數據可以查到,我國有240家正規的保險公司,每家公司都有豐厚的利潤。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國內的保險業勢頭十分強勁,創收利潤方面很強。但是,並非所有的保險公司都能順利運營,儘管保險公司實力雄厚,但它們可能也會破產。可能有人聽說過:中國的保險公司非常安全,國家不會讓保險公司倒閉。
不幸的是,這句話是不對的。和其他企業公司一樣,中國的保險公司並沒有那麼特殊。如果資產不良,例如銀行或其他公司,都會破產。
曾經是中國三大保險公司之一的安邦保險公司於9月正式宣布破產。中國三家破產保險公司裡他算一家,前兩家分別是2001年的東方人壽和2005年的國信人壽。後者只存世四個多月。
安邦和另外兩家破產的保險公司相比,它的特點就是規模上非常大。安邦保險集團成立於2004年,發展迅速,兩年保費收入突破10億元。隨著跨國併購的全面發展,安邦集團的業務一度遍及全球,是國內保險業的領頭企業。在最輝煌的時候,安邦的資本超過2萬億元。 2018年2月,中國保監會宣布收購安邦保險集團。同年3月,該保險公司的前主席吳小暉因挪用公款和詐騙被判入獄。收購持續了兩年,在今年的時候被大家保險集團收購。
安邦的失敗對很對人來說是始料未及的,畢竟也是榮登過世界500強的企業。當一家保險公司破產時,最難過的除了創始人之外,保險客戶也是非常尷尬的問題。
但是不要太擔心。這是因為是保險公司,如果他們可以宣布破產,則證明他們找到了可以接管有效保險的買方。即使您找不到買方,銀行監理處也會為您提供幫助,直到破產的公司找到另一個賣家。所以說完全不用擔心作為客戶的一方找不到人來負責,因為最壞的情況也會有國家出面來負責。那麼對此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下你們寶貴的評論!
文/風豪
本文系卓爾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卓爾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