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經濟水平的持續提升,保險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有人認為購買保險沒太大意義,只是上交「智商稅」,白瞎了一筆錢,且社會上對保險行業的評價比較負面,不少人失去了信任。
實際上,購買保險的人依舊比較多,畢竟它是一種人身保障,能讓大家規避潛在的風險。我國14億人口,保險市場規模龐大,如今有240家正規保險平臺。據悉,從2014年到2019年,我國保險行業資產總額高達640萬億,且持續上升中。
不過保險行業的水很深,在購買保險產品時要謹慎才行,就算這樣,還是有一些人「踩雷」,一旦保險公司破產,那大家的損失就大了。
據悉,目前中國有四家銀行、兩家保險企業破產倒閉,今年又有一家保險企業破產,資產規模曾達到兩萬億,其名字就是安邦保險。
早在2004年時,安邦保險就已正式成立,且發展速度比較快,剛成立次年保費收入就漲到10億元,之後又在各地開設20多個分公司,並收購了其他領域的多個企業,業務涉及了養老、人壽、財險等,一度成為保險行業的龍頭企業,資產多達兩萬億。
在領導人吳小暉的帶領下,安邦集團迎來了快速發展,但同樣的他也帶著安邦走上了危機之路。原來,吳小暉在收購其他企業時,採用了多個非法方式,之後因詐騙罪受法律的制裁,且105億資產被沒收。
自從吳小暉被抓捕後,安邦集團就被保監會重點接管,但依舊無法扭轉企業走下坡路的結局,今年9月被迫宣布破產。
有人問,如果保險企業破產了後,那大家的保單該如何處理?客戶是否有損失?
其實並不需要擔心什麼,保險企業並不是隨便就能倒閉的,需要符合兩個條件:保險企業需要為所有還有效的保單找到下家,實在沒找到,銀監會會指定某家保險企業接盤。安邦集團是「大家保險」接盤的,接手後,相關保單也會改名。
其次,我國也有保險保障基金,專門解決保險企業的破產後續問題,如果保單金額小於5萬元,那就可全額賠償,如果大於5萬元,可賠付其中的90%。
不過保險企業破產前,都會為大家找到下家,此前的保單依舊有效,大家並不需要著急。畢竟銀保監一直將消費者的利益放第一位,確保大家都不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