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個世界仍然沒有變動,人們仍然往人多的地方擠,沒有幾個人走在曠野裡,除非自己甘願。」——《曠野》
李娟便是。
先說下與這本書的緣分(嗯 多逛B站挖掘寶藏)。
今年夏天,在B站看到UP推薦書單之一《冬牧場》。一直到冬季到來,才真正捧到它看了起來。時隔幾個月終於享受到我的恩寵,實屬不易。
冬天看李娟的《冬牧場》,也很應景呢,感覺自己也在戈壁灘上放羊,凍手凍腳。
因為在圖書館未借到心儀書籍(館藏有限),便書荒到翻舊帳(小本子上或腦子裡回想)。
這個時候多羨慕僅去過一次的杭州圖書館啊,那氣派,那館藏,真叫人拍手叫絕。好吧,也期待著安徽省圖書館早日建成運營啊,不枉我每個月2h在市圖書來回折騰,不過好像也挺享受的。
也是第一次認識李娟,山野作家。生於新疆,童年和少女時代不停輾轉於四川和新疆兩地。高中輟學後,跟隨著媽媽在阿勒泰哈薩克村莊生活經歷,後來這段經歷成為早期作品的主要內容。10年後,兩次重返牧場,深入哈薩克普通牧人的家庭,由此創作牧場系列作品。
《冬牧場》
《春牧場》
《前山夏牧場》
《深山夏牧場》
既然有《冬牧場》,《春牧場》,那必然也有夏牧場,秋牧場之類, 我太天真的以為。
沒有秋牧場,而且夏牧場也分為前山夏牧場,深山夏牧場。
兩天左右的時間一氣呵成看完了《冬牧場》,當天看的晚上, 就鬼使神差地做夢夢見一群羊,還有我騎馬呀, 騎馬場面一度失控,我可能是騎不好馬的李娟附身了,那個刺激的。
你知道她記錄的是哈薩克民族遊牧生活呀,李娟用文字勾勒的場景,讓我腦海裡一直閃爍著藏民的影子,尤其最近大紅的甘孜丁真。哎呀,我的腦子經常錯亂現象,嫁接別人的人生,可惡至極。
《冬牧場》描寫的是李娟跟隨遊牧居家庭麻一家及其牛羊馬牲畜在冬窩子的艱苦生活。從未經歷過的那般生活的我難以想像,那零下幾十度的惡劣天氣,沒有水(每天背雪食用)食物匱乏人煙罕至的戈壁灘上,0.01秒反應 對遊牧民族肅然起敬...
「在荒野裡,人需要拋棄多餘的欲望,向動物靠攏,向植物靠攏。荒野沒有僥倖,沒有一絲額外之物。」
「食物的力量所支撐起來的,肯定不是腸胃的享受,刺激著旺盛食慾的,也肯定不只是生活的單調。大約所有敞露野外的生命都是如此吧。」
比起冬天,春天稍微好點了,但還是會很寒冷,而且一連搬家遷徙幾次也是很累。
哈薩克民歌裡也唱著:「世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薩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薩克人;哈薩克的繁榮誕生在遷徙中,哈薩克的歷史譜寫在轉場中,哈薩克民族用自己的雙腿丈量著世界,追隨著生命的綠色!」
《冬牧場》是給我首次打開了一扇門,從此窺探到遊牧家庭生活,《春牧場》是換個時間換個地點換個人物讓我繼續窺探。字裡行間或記錄的生活不得不帶人思考人生選擇,時間是什麼,活著的意義,生命的饋贈等等。
「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
我是笑著看完《冬牧場》,哭著看完《春牧場》,尤其最後幾篇,比如涉江,羊的事等等。
暫未借到《前山夏牧場》,看完的三本裡最愛的是《冬牧場》,語言風格偏幽默風趣,讀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開花的狀態。第一次的選擇不錯,才有看完還想再看的衝動。《深山夏牧場》寫的稍微沒有前兩篇有衝擊力,較接近我們的生活。
夏牧場環境褪去了冬牧場惡劣環境,文字上展示更多是生活在夏牧場家庭或家族之間的愛的互動。草場上友鄰之間拜訪的飲茶喝酒,「還子」習俗,篝火晚會,賽馬活動,儘是美好且親切的事情。
「慢的程度與記憶的強度直接成正比;快的程度與遺忘的強度直接成正比。」我為什麼要引用米蘭昆德拉這句話,誰知道?
與其讚美李娟,不如說敬佩,雖然我的敬佩之情和讚美沒有啥分量!
佩服之一是她的膽大心細!她跟隨哈薩克遊牧家庭起居生活勞作,體驗孤獨,忍受艱苦,觀察生活,思考意義。雖說是體驗,就這苦行僧般的生活,誰能熬過來?
佩服之二是她的善良、真實!還有一種自我調侃,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她一定是像三毛一樣溫柔的人。
佩服之三是她的才華!她的文字,幾乎都是白描,易懂閱讀舒服,在她筆下的阿勒泰牧民生活,山川雪景,沙漠戈壁,牛羊犬馬,人情冷暖,真實的記錄,克制地表達。甚至還能看到我兒時生活場景的影子,很難沒有共鳴。
最後,就關於書裡書外,也讓我想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點,比如應對變化,面臨選擇,生活本質,節奏快與慢,消逝,傳承,人與自然等等。
社會發展,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很多人都走向定居,遊牧生活方式最後是否消失呢。
還有對生命的崇高信仰,同情可以不能濫情,濫情也是一種懦弱,無能為力,聽從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機會定要去阿勒泰,見見未知的世界,去看看初中老同桌的新家,何時是好啊。
最後,強烈安利李娟的書,值得一看!
羊的事
羊的生命是低暗、沉默的,敏感又忍耐。殘疾的小羊和沒有耳朵的綿羊,不知它倆是否在意自己的與眾不同,不知是否因此暗生自咪和無淵。然而這世上所有一出生就承受著缺憾的生命,在終日忍受疼痛之外,同樣也需要體會完整的成長過程,同樣需要領略活著的幸福。同樣地,在每一天都會心懷希望,跟著大家四處跋涉,尋找青草,急切地爭吃鹽粒…更多地,它們總是一次又一次忘記自己的病痛,忘了自己更容易死去。因此,羊的生命又是純潔、堅強的。
我們伴隨了羊的成長,羊也伴隨了我們的生活。
牧人和羊的關係,難道是只有生存和互利的關係嗎?不是的,他們還是相互見證者。從最寒冷的冬天到溫暖喜悅的夏日,最艱辛的一些跋涉和最愉快的一次駐停,他們都共同緊密地經歷。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這綿延千裡的家園,這些大地最隱秘微小的褶皺,這每一處最狹小脆弱的棲身之地……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無聲。
馬陷落沼澤,心流浪天堂
「一切總會過去」-我僅僅是能想通這個道理而已,卻不能堅守那樣的態度,唉,我真是一個又微弱又奢求過多的人。只有卡西和斯馬胡力他們是強大又寬容的。他們一開始就知道悲傷徒勞無用,知道嘆息無濟於事,知道「憐憫」是居高臨下的弱弱行為。他們可能還知道,對於所有將死的事物不能過於惋惜和悲傷,否則這片大地將無法沉靜、永不安寧。
「傳說中最好的牧場是這樣的:那裡「奶水像河一樣流淌,雲雀在綿羊身上築巢孵卵」—充分的和平與豐饒。而現實中更多的卻是荒涼和貧瘠,寂寞和無助。現實中,大家還是得年復一年地服從自然的意志,南北折返不已。春天,牧人們追逐著漸次融化的雪線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驅逐著漸次南下。不停地出發,不停地告別。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
「當你以為世界是籽核時,其實世界是蘋果;你以為世界是蘋果時,其實世界是蘋果樹;你以為世界是蘋果樹,但舉目四望——四面八方是無邊無際的蘋果樹森林。」
寫過文案,沒上過廣告
寫過段子,沒上過頭條
沒當過網紅
沒當過噴子
沒什麼能拿的出來的
只是我喜歡
胡說八道
胡言亂語
有本事關注我
我們一起傷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