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躲在文字背後的貓

2021-03-01 人物

比起說話,寫作是讓李娟更安心的表達方式。文字讓李娟收穫了巨大的讚譽,王安憶評價李娟的文字讓人「看一遍就難以忘懷。她自己卻坦言:「我不是社交型作家,真的,我好好寫我的東西,我覺得比什麼都強。」 

在朋友眼中看來,生活中的李娟和在文字裡展露才華的作家李娟,常常無法等同。她不愛出門,她更喜歡待在家裡,看書,寫作——想寫的時候坐下來,迅速就能進入寫作狀態,養花,好幾天才出一次門。如果沒有朋友主動聯繫她,她可能一個月才會和外界聯繫一次。即使這樣,她依然保持著敏感,總是「能體察到很多別人體察不到的東西」。

文|李婷婷

編輯|金焰

寫的比說的好

3月底的廣州已經有點悶熱。CBD一家商場裡,藏在百貨店裡的書店入口被滿滿的人堵住。像一隻突然暴露在人群中的貓,39歲的作家李娟披著及腰的黑長髮,戴著黑框眼鏡,穿著黑色尖頭細高跟,坐在人群最前面的高腳凳上,緊張得臉抖了起來,「其實全身上下都在抖」。主持人拿著提綱不斷拋出問題,但李娟的回應讓她挫敗——「這個問題好難回答」、「好吧,就這樣」……儘管已經出版了11本書,這還是李娟的第一場讀者見面會。

4天後,李娟在酒店房間接受《人物》記者採訪。儘管此時已連續4天參加見面會,「臉皮厚了」,能獨自發言3分鐘了,李娟還是不太適應,她總是感到焦慮,晚上睡不安穩,一小時醒來一次,「我不是社交型作家,真的,我好好寫我的東西,我覺得比什麼都強。」 

比起說話,寫作是讓李娟更安心的表達方式。「她驅使文字已經十分了得,隨手一寫就能風生水起。」作家蘇北曾在一篇文章裡讚嘆道,「我要是能和上帝通上話,我就請他一定要永遠將李娟留在人間,專門讓她寫文章給人看,給人們帶來美和快樂。」

文字讓李娟收穫了巨大的讚譽。王安憶評價李娟的文字讓人「看一遍就難以忘懷」,梁文道在2010年說「李娟絕對是我在今年最大的發現之一」,李娟的伯樂、新疆作家劉亮程更是毫不掩飾對李娟的讚美,「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已經很難寫出這種東西了。」

寫作之外,李娟在網絡上也相當活潑。因為讀者總說從小看她的書長大,她就開玩笑地自稱「娟姨」。今年要在兩個星期裡到5個城市開9場讀者見面會宣傳新書《遙遠的向日葵地》,她發微博預告:「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搞讀者見面會。」 

在第5場讀者見面會當天,李娟接受了4家媒體採訪。她很疲憊,總是說著說著就想打盹。她不愛出門,這次遠行是以「好像壯士赴死一般的心情來的」,但她還是發了那條「昭告天下」的預告微博,她解釋說,「(在網絡上)那是不一樣的,那東西是有強大的掩體保護你的。這種程度上說,我算不算是一個鍵盤俠呢。」

「哎呀,她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和李娟相識17年的畫家段離說,李娟以前一句話說完了,總是拿第二句話否定第一句,不停地修正自己。她看到李娟在活動期間接受的一個視頻採訪中形容新疆阿克哈拉的荒野——「你就站在地球的最高處,然後四面八方都在往下面下沉,有那樣的感覺,星球變得很小」,「說得挺好啊,她過去總是寫的比說的好。」

在段離看來,生活中的李娟和在文字裡展露才華的作家李娟,常常無法等同。在好朋友面前,她是一個嘰嘰喳喳、極其普通的女孩,說話從來不掉書袋,不聊文學也不聊寫作,吃飯時聊天會不自覺地把腳架到凳子上,開心時會像個孩子一樣毫不掩飾地展示出來,不會礙於面子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她是一個非常本真的人,沒有任何的修飾,現在很多人成了知名作家,總是端著,她到現在沒有這種毛病。」

李娟在文字裡擁有更大的能量。她總是可以把稀鬆平常的事物講得異常精彩,比如撿牛糞——「有時候踢翻一塊牛糞,突然暴露出一大窩沸沸揚揚的屎殼郎,好像揭開了正在大宴賓客的宮殿屋頂。」段離也撿過牛糞,李娟把她的感受寫了出來,讓她也有了想寫作的衝動,「但是就像有些人唱歌唱得那麼自然,我就覺得我也能這樣唱,其實一唱就是不對的,五音不全,根本做不到。」

那些看起來隨意寫就的文字,事實上也被李娟反覆斟酌、修改和確認,改稿的時間甚至長過寫稿的時間。每再版一次書,她都會親自審校一遍,把書改得「面目全非」。《冬牧場》再版前,她改了近萬處細節,那些「輕浮的態度、自以為是的判斷、不流暢的語句、錯字病語、含糊不清晰的表達」都被她改掉了。「我這個人口頭表達不是很厲害,我有這方面的缺陷,所以在文字上面我就更加固執一點,非要把它寫得非常準確、有力。」

 李娟在鄭州松社書店的讀者見面會上 

(花城出版社提供)

寫作讓她強大

最後一場讀者見面會結束後,中午,大夥聚在書店一個房間裡聊天,說話聲很大,而李娟坐在一旁的躺椅上睡著了。這是她兩星期以來少有的一次平穩入睡。

回到烏魯木齊後,李娟又在家裡睡了3天,把前兩周缺的覺補了回來。她不愛出門,一出門就有壓力。她也從不一個人出去旅遊,「太傻氣了,花錢買罪受。」

她更喜歡待在家裡,看書,寫作——想寫的時候坐下來,迅速就能進入寫作狀態,養花,好幾天才出一次門。很少有人打擾她的清淨,每個星期她大概只會接到一次電話,連騷擾電話都很少收到。如果沒有朋友主動聯繫她,她可能一個月才會和外界聯繫一次。阻礙她寫作的是打瞌睡,她外號「李三覺」,早飯吃完睡一覺,午飯吃完睡一覺,晚飯吃完又睡一覺。李娟很滿意現在這種乏味卻平穩的生活。

有讀者從她的新書裡讀出了沉重和悲傷,覺得她沒有以前那麼快樂了。「我還覺得我比以前過得好多了。我以前真的很壓抑,可能你缺什麼,就渴望什麼吧……現在我上了年紀後,很多事情處理得比以前更好了,心裡也安穩多了。」李娟說,「現在的我,比以前任何時期的我都讓自己滿意。」

從小到大,李娟跟著媽媽、外婆從四川搬到新疆,從縣城到牧場,從這個牧場到那個牧場,從這座城市到那座城市,「搬得夠夠的」,有好幾年每年要搬上兩三次家。

她在一篇文章裡回憶起一個搬家的片段:我5歲的時候,體重只有11公斤半,還不及8個月大的嬰兒重。我都上小學三年級了,還在穿4歲小孩的童鞋。媽媽雖然為此非常擔憂,但多多少少也滿意這個分量。她說:「你要是永遠那麼小就好了,從來不讓人操心,上火車只需輕輕一拎,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根本意識不到身邊還帶著個人。整天也不說話,靜悄悄的。給個小凳就可以坐半天一動不動。困了倒頭就睡,睡醒了繼續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這個沉默的小孩很早就學會用文字表達。她3歲還不會說話,上了小學說話也含含糊糊,但在小學一年級學會了拼音和有限的幾十個字後,在四川跟著外婆生活的李娟就開始給遠在新疆的媽媽寫信,那些平時說不清楚的事情用文字卻能準確表達。

李娟人生最初的高光時刻,是在小學二年級的一堂作文課上。那是李娟第一次寫作文,她用兩三百字記述了當天的一場雪。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念了她的作文,念完還不過癮,又抄到黑板上,讓同學們都抄一遍,抄完還不行,得一個個上講臺背下來才能回家。李娟被同學恨慘了,回家路上,一個男生在沒人的地方把她攔了下來,報復性地踢了她幾腳——她小學時總是被欺負,踹胸口,抽耳光,燒頭髮,那些恐怖的時刻困擾了她整個學生時代。

動蕩的生活充滿了不安全感。有一回李娟在段離家借宿,半夜她突然驚醒,坐了起來,「我在哪兒?」然後又躺了下去。高三還沒畢業,李娟就輟學到烏魯木齊打工。2000年,李娟的媽媽在阿爾泰深山牧區開了一個雜貨鋪兼裁縫店,牧民轉場到哪兒,她的小店就開到哪兒。李娟跟著媽媽在山裡待了不到1年。媽媽帶著貨物不停地搬家,住過塑料帳篷、鐵皮屋子、木頭房子、土坯房子,後來才定居在額爾齊斯河南面戈壁灘上的阿克哈拉村。10年前,李娟放棄了長達5年的機關工作,到南方打工、戀愛,後來又回到阿克哈拉村。

李娟曾帶一位朋友在阿克哈拉的荒野裡散步。他長這麼大從來沒去過一個人也沒有的地方,本能地感到恐懼,哪怕在鄉村的小路上,起碼有房子,遠遠也能見到牛或者車。在望過去什麼都沒有的荒野裡,天特別大,風聲呼呼,地薄薄一層,人的氣息——心跳聲、吞口水的聲音,甚至是轉動脖子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

寫作是李娟唯一能抓住的稻草。2010年冬天,她參加了《人民文學》舉辦的非虛構寫作計劃,跟隨一家相熟的哈薩克族牧民去往烏倫古河以南120公裡處的冬牧場,在地下一米深的地窩子裡生活了3個多月。李娟接受一個視頻採訪時說,「我離開冬窩子以後,一下就感覺到什麼都不怕了,道路一下變得特別特別明朗。」

段離說,李娟那時候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和苦楚,但是她通過文字讓自己的生活獲得了希望,並不是說她當時就生活得那麼快樂,「她原來是有各種各樣的怕,所謂的怕實際上就是對自己命運的那種不確定,所以是寫作讓她更強大起來了。」

 李娟在長沙讀者見面會和讀者合影 

(花城出版社提供)

小孩變成女人

李娟不高,瘦瘦的,及腰的黑髮三七分披在身上,圓圓的臉上架著方框眼鏡。這是李娟18歲之後第一次留長頭髮。在此之前,她俏皮的齊耳短髮更為人熟知。她的頭髮長得迅猛,兩年就從脖子長到腰間,長發散開,她感受到不受束縛的自由。

這幾年生活穩定之後,段離覺得李娟最大的變化,就是從一個小孩變成了成熟的女人。2001年,李娟在段離所在的雜誌社當編輯,那時候她二十幾歲,單薄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她的頭髮稀稀拉拉,沒什麼彈性,貼在頭皮上,薄薄的。她常常給自己剪頭髮,剪失敗了就幾天不敢出門。如今李娟的頭髮茂密得很,又長又黑,看起來還很柔順。因為頭髮的生長,李娟覺得自己「全身到處蠢蠢欲動,躍躍欲試」,除了頭髮,好像還能再長些什麼出來。

「現在是李娟最好的一個狀態,她自己的機體也完成了,她的文字風格也逐漸完成,更有文學力量了。她原先可能只是一個種子,慢慢長成了小樹,現在已經長成一棵大樹了。」段離說。

這棵大樹越發旺盛,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讀者見面會期間,讀者們從全國各地湧到李娟面前——有從北京坐7小時火車來的,有從山西自駕到鄭州的,有從上海、香港、臺灣、珠海來的,還有人連著跟了4場見面會。在東莞的讀者見面會上,一位職業是教師的讀者說,「我現在也突然能夠理解(為什麼)我的學生們去追他們喜歡的明星。」李娟覺得自己「像得到了萬千寵愛」,但又實在不適應這種當眾的自我暴露,不想再參加這種活動。

她依然敏感,總是「能體察到很多別人體察不到的東西」。周思儀是李娟新書《遙遠的向日葵地》的編輯之一,「晚上那個路燈吊在樹上面,她會說,哎呀,這些樹太可憐了。」在鄭州參加讀者見面會時,路上的牡丹花開成一片,陪同的人都在感嘆這些花太漂亮了,只有李娟為牡丹花下的土地感到悲傷——在面積這麼小的土地上,這麼密集地培育這種非常耗地力的植物,對地力損害很大。

如今最讓李娟頭大的是她和媽媽的關係。她倆吵架了,兩三年不直接往來,也不說話,媽媽住市郊,李娟住市區。但她每年會給媽媽寄錢,今年還給她換了一輛車,原先的小車在雪大路滑的冬天開太危險。媽媽每天開車到城裡上老年大學,表演節目,扭扭秧歌。

一直以來,她和媽媽就不太和睦。李娟在新書裡寫道,「我從來不曾認同我媽的人生選擇,同樣,我媽也對我的人生表示懷疑。我倆沒法在一起生活,超過兩個月就有問題。」

李娟的媽媽是一個豪情萬丈的人。2007年,她在阿克哈拉的荒野裡種了一百畝向日葵。地的南面是沙漠,北面是戈壁,四周沒有樹也沒有人。天氣又熱又幹,她在葵花地裡鋤草,鋤一會兒脫一件衣服,鋤到中間就全脫沒了。她赤身扛著鐵鍁穿行在地裡,曬得一身黝黑。她還喜歡騎摩託車,在荒野裡每天騎車打水,漸漸騎出了一條野路,「這條路是我的。」她還託人報名過類似野地拉力賽的摩託比賽,可惜超齡了。

對待女兒,媽媽也一樣豪邁又霸道。李娟小學三年級從四川轉學到新疆後,經常寫信給四川的夥伴,有一天,媽媽當著別人的面,把信的內容念了出來,李娟氣哭了,把信撕碎扔進火爐。李娟買的第一個房子,原本是希望在院子裡種滿鮮花,在門前空地鋪滿紅磚,最後風格全被媽媽掌控,成了「農家樂」。

「我非常欣賞她美好的一面,我作為她的女兒,天生對她有依戀之心,我會歌頌她,讚美她。另一方面,我感覺到痛心,因為她是強勢的母親,任性的母親,自私的母親,所壓迫的,尤其是我這樣的,不安分的人,有自己想法的人,很痛苦的。」李娟說。

她渴望被媽媽柔軟相待,但她同樣也很難做到柔軟地對待媽媽。十幾年前,李娟在阿勒泰市區上班時,媽媽第一次去出租房看她。回去時,李娟把媽媽送上大巴,因為堵車,車剛駛出客運站就停下來了。車停了很久,李娟也站在原地看了很久。那一刻,她迫切想走到媽媽窗下,踮起腳敲打車窗,讓媽媽看到她,然後再和她離別一次。「我很想這麼做,很想告訴她我的真實想法,又想對她柔軟一些,是的,實際上做不到,做不到。」

李娟試圖通過寫作開導自己。在寫新書《遙遠的向日葵地》那兩年,她和媽媽的關係降到了冰點。但李娟筆下的媽媽,像大地之母一樣,瀟灑地馳騁在向日葵地裡,現實中她對媽媽的怨言、不滿、委屈在書裡不見蹤影。「與其說我是在向外人展示這樣的母親,不如說我是想說服我自己,我想改變我自己,我想緩和與她的關係。」

李娟曾獨自在向日葵地邊的蒙古包裡待了十幾天。那時候李娟的媽媽每天騎摩託車回村裡繼續開雜貨店,好掙錢僱工人來幫忙幹農活。李娟總是把做好的晚飯熱在爐子上,就和家裡的兩隻狗一起等待媽媽的到來。每隔兩分鐘,她就出門朝東南方向張望,一聽到車的引擎聲就跑出去看。時間不斷地被拉長,李娟總是忍不住胡思亂想起來。荒野裡沒有路燈,天黑了下來,如同深淵一般,直到明亮的摩託車車燈遠遠地出現在路的拐彎處,李娟的心才安定下來。

《遙遠的向日葵地》

點擊「閱讀原文」

即可購買本期《人物》

相關焦點

  • 李娟《冬牧場》
    ——《曠野》李娟便是。先說下與這本書的緣分(嗯 多逛B站挖掘寶藏)。今年夏天,在B站看到UP推薦書單之一《冬牧場》。一直到冬季到來,才真正捧到它看了起來。時隔幾個月終於享受到我的恩寵,實屬不易。冬天看李娟的《冬牧場》,也很應景呢,感覺自己也在戈壁灘上放羊,凍手凍腳。
  • 國際交流|作家李娟代表作《冬牧場》英文版正式出版發行
    美國重要媒體《紐約時報》、《紐約書評》、《科克斯書評》陸續刊文,向全球讀者專業推薦了這部來自中國的紀實作品,盛讚李娟的獨特文字風格、冷靜而克制的生命觀,「中國最後的遊牧景觀,跨越群山、大海,抵達了比遠方更遠的地方」。
  • 李娟:繁盛
  • 李娟是天津女排實現五連冠功臣嗎
    前中國女排主攻手李娟也不例外,李娟在社交平臺上正式向外界公布喜獲二胎的好消息,並配圖懷抱二胎與護工、醫生、家人的合影照片,球迷們也紛紛留言祝福。李娟身高187cm,前國家隊和天津隊的主力接應二傳手,陳忠和執教時期進入國家隊,曾多次進入國家隊。
  • 李娟:為「古老的動畫」注入新活力
    李娟,是濟南皮影戲的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這位80後的濟南姑娘,如今正以不盡的真情、匠心,為這項傳統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力。濟南皮影,「李家皮影」「五一」節時,李娟和記者聊起皮影,有說不完的話。「不能讓濟南皮影失傳」的念頭,讓李娟拿定了主意,放棄了教師夢,「跟著爺爺好好幹」。後來,爺爺因為身體原因,逐漸淡出舞臺,李娟從2012年開始獨立接過濟南皮影的接力棒,和搭檔組起小團隊,演出至今。「要對得起這門老手藝,對得起廣大觀眾。」李娟全身心投入,每日更加刻苦地練習。
  • 李娟:我在最深暗的裂隙中無邊墜落
  • 自助者、天助之——由碭山縣巾幗脫貧模範李娟先進事跡引發的思考
    回味李娟不平凡的故事,思考她成為巾幗脫貧模範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會給我們做好脫貧工作、引導農村婦女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半邊天作用帶來更多的啟示。李娟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趕上了微商電商創業的好時候。2015年起,電商培訓在碭山縣各個鄉鎮如火如荼地開展。
  • 李娟的《遙遠的向日葵地》:山野草原中的精靈,這十段話讓人思考
    我讀書講究分類攻克,要讀就集中讀一個作者的所有書,前幾天我們分享了李娟的《冬牧場》,今天聊聊《遙遠的向日葵地》。「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是李娟母親多年前承包耕種的一片貧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細膩、明亮的筆調,記錄了勞作在這裡的人和他們樸素而迥異的生活細節:她的文字讓人思考。1、當我小的時候我什麼都愛。當我長大了,我忘記了我其實什麼都愛。《小王子》一書提到過:「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只是他們後來都忘記了。」
  • [排球]排協關於女排聯賽裁判員李娟處罰的通報
    中國排協昨晚作出了對裁判員李娟的處罰決定,全文如下:各參賽俱樂部、賽區、技術代表、裁判員:12月16日,在2001年步步高無繩電話杯全國女子排球聯賽第一階段第二輪A組雲南紅河女排俱樂部隊主場對浙江南都女排俱樂部隊的第五局比賽中,雲南紅河女排俱樂部隊以15:14領先,浙江南都女排俱樂部隊2號位隊員扣球
  • 天津女排前隊員李娟,作為「第一主攻」卻被俞覺敏認為實力太軟
    提及這,有史以來,有著「第一主攻」之稱的有楊昊,王一梅,李娟,還有現在的女排隊長朱婷。幾個主攻之稱的女排們實力都很強勢,但是唯獨說到李娟身上時,引來了一片熱議,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李娟 在她輝煌的時期裡,在天津女排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2009—2010年期間裡,她的實力很強勢,並獲得了當時解說女排的洪剛更是對李娟有著大大的贊成和誇獎
  • 天女隊員比賽著生子:魏秋月頭胎袁靈犀陪伴,李娟二胎四人護理
    隊員在生活中也是人生贏家,就連孕育下一代,也是比賽著生,在1月份魏秋月一胎產子後,4月份又傳來了李娟生二胎的好消息,4月1日,前女排運動員李娟通過社交平臺公布了生二胎的消息。對比魏秋月和李娟生子圖片,當時魏秋月仍不能下地行走,在病床上懷抱兒子Stanley,笑容滿面,陪伴左右的是老公袁靈犀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從圖片看,袁靈犀全程陪伴魏秋月度過了這一艱難歷程。
  • 女排名將李娟誕下二胎,丈夫曾因個子矮踩箱子拍婚紗照
    正當中國女排因疫情影響進行全封閉集訓之際,沉寂已久的中國排壇終於傳出讓人振奮的好消息,那就是前中國女排主攻手李娟喜獲二胎。4月1日,李娟在其社交平臺上發文分享了自己再次當媽的好心情。其實不然,李娟在2002年就曾和李珊、張萍、張娜三名隊友一起入選過中國女排。只是那時,李娟身體單薄,導致技術提高受到限制。所以三個月後,一同入選的隊友都留下了,只有李娟一人灰溜溜地回到了天津隊。經過三年的努力,李娟已經逐漸成為了國內主攻第一人。
  • 「娟娟」細流匯青河——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第四批援疆人員婦產科醫生李娟
    她與現代作家李娟同名,被作家李娟所寫的散文詩集《我的阿勒泰》深深感染,也被這片神奇的熱土深深吸引,為此她義無反顧的投入到援疆工作中來。帶著組織的重託、院領導的信任、家人的牽掛,穿過浩瀚無垠的戈壁,翻越綿延千裡的群山,來到這裡——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
  • 張常寧跟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名將李娟相比 實在太強了
    現在的張常寧,和08北京奧運的李娟,哪個更厲害?有的人說:巴西還是困難,不過有了張常寧的話整個體系可能會有變化,王一梅真可以打三點了,李娟總愛拍球吊球,進攻差張常寧一大截,李娟在中國女排的6年,就是中國女排成績大幅下滑,災難性的六年,三任教練下課,世界第一名時候進,最後國家隊世界第十名出,不光彩!
  • 深晚專訪|市體工大隊曲棍球教練李娟:17年堅守鍛造硬實力
    做隊員時,李娟是著名曲棍球教練金昶伯執教的中國女子曲棍球隊第一批國手,她司職前鋒,曾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大賽,獲得過1998年亞運會第三名,並曾幫助中國曲棍球隊獲得歷史上第一張奧運會入場券。退役後,李娟得知深圳市有意組建曲棍球隊,很快來到了深圳。
  • 【名字背後】「胖墩」or「饞貓」的小故事
    不要提了自從六個月之後女兒就開始變得非常好吃了,不管我們吃什麼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即使有時候我們躲著吃都沒有用,只要看著我們的嘴巴動了就開始在我們手裡到處找吃的,沒有找到的話就開始用手往嘴巴裡面弄,不給弄馬上就哭,只要他哭了的話馬上拿吃的馬上就不哭了靈的狠呢!不管什麼東西都往嘴巴裡面吃,也不管東西能不能夠吃就直接吃!
  • 文字背後的未來世界:世界五大文字系統,漢字排名第三!
    漢字最大的特點是發音和文字不強對應,也就是說不同的方言系統在漢字系統中可以共存,中國有幾十種方言,但文字都是漢字。漢字具有適應性強、語法簡單、字詞靈活、簡潔高效的特點,在人類文字系統中獨樹一幟,也是人類流傳至今最古老的文字。 漢字系統主要使用國家:中國、日本、新加坡、緬甸邊疆地區等,使用總人口約14.5億。
  • 中國貓奴擼貓簡史:吸貓成癮背後的人口結構變遷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貓從捕鼠的家畜,先是變成文人的寵物,後又晉級為大眾的「貓主子」,仿佛沿著一架長長的梯子,慢慢地爬到了食物鏈頂端。萬事萬物,皆有溯源,中國人擼貓熱潮所代表和映射的東西,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全民萌寵背後的秘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按照公號的老習慣,本文將分成四個部分:1. 古為貓狂:中國貓奴演化簡史2.
  • 華晨宇鼠鼠Perlus版發布,網友:確定這不是貓和老鼠的現實版嗎?
    在這個perlus版的鼠鼠面前,可憐的Perper只能夠躲在背後瑟瑟發抖,並表示好害per。Perper那渺小的身體與Perlus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至於許多粉絲都表示目光都在鼠鼠的小肚腩上竟然沒有發現後面的小per友。
  • 「打了我家貓一巴掌,貓咪跟我記仇3天」:你家貓脾氣好嗎?
    養貓之前,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硬漢,每天都是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的精神勁兒;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鍛鍊,都有很強的動力。但養貓之後,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肥宅;沒辦法,本來你想出去鍛鍊,你想看劇看書,你想加班工作的時候,看到你家貓咪懶洋洋且銷魂的小眼神盯著你,你還能忍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