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剛剛發現可以快速穿越太陽系的宇宙「高速公路」

2020-12-12 科技領航人

天文學家發現,由太陽系中的引力相互作用產生的不可見結構形成了一個「空間高速公路」網絡。

這些通道可以使物體快速穿越太空,並可以用於我們自己的太空探索目的以及研究彗星和小行星。

通過對觀測和模擬數據進行分析,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天文臺的娜塔莎·託多羅維奇(NataaTodorovi)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觀察到,這些高速公路由看不見的結構內部的一系列相連的拱形結構(稱為空間流形)組成,每個行星都產生自己的流形,共同創造了研究人員所謂的「真正的天體高速公路」。

該高速網絡可以在數十年內將物體從木星運送到海王星,而不是通常在太陽系中存在的數十萬至數百萬年的更長的時間尺度。

在太空中尋找隱藏的結構並不總是那麼容易,但是查看事物的移動方式可以提供有用的線索。特別是彗星和小行星。

有幾組巖石體與太陽的距離不同。木星家族彗星(JFCs)的軌道運行時間不到20年,它們的軌道距離不超過木星的軌道。半人馬小行星是一些冰冷的大塊巖石,它們懸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海王星橫穿天體(TNO)是是太陽系遠距離的天體,其軌道比海王星的軌道大。

為了模擬連接這些區域的路徑,當海王星橫穿天體(TNO)過渡到半人馬小行星類別並最終成為木星家族彗星(JFCs)時,時標的範圍從10,000年到10億年不等。但是最近的一篇論文指出,連接木星的軌道網關似乎更快,它控制著木星家族彗星(JFCs)和半人馬小行星的路徑。

儘管該論文沒有提及拉格朗日點,但眾所周知,由兩個繞行體(在本例中為木星和太陽)之間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相對重力穩定性區域可以產生流形。因此託多羅維奇和她的團隊著手進行調查。

他們採用了一種稱為快速李雅普諾夫指數(FLI)的工具,通常用於檢測混亂。由於太陽系中的混亂與穩定和不穩定流形的存在有關,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李雅普諾夫指數(FLI)可以捕獲應用於其的動力學模型的流形的痕跡,包括穩定流形和不穩定流形。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在這裡,我們使用FLI來檢測空間流形的存在和整體結構,並捕獲在軌道時標上起作用的不穩定性;也就是說,我們使用了這種敏感且公認的數值工具更籠統地定義太陽系內的快速運輸區域。」

他們收集了有關太陽系中數百萬個軌道的數值數據,並計算了這些軌道如何與已知流形擬合,從而對從金星到海王星的七個主要行星產生的擾動進行了建模。

他們發現,最突出的拱形在日心距增加的情況下與木星相連。最重要的是其拉格朗日點流形。使用測試粒子建模的所有木星近距離接觸,都訪問了木星的第一和第二個拉格朗日點附近。

然後在碰撞過程中將幾十個左右的粒子拋向了行星;但是還有更多的粒子(約2,000粒子)從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脫離,進入了雙曲線的逃逸軌道。平均而言,這些粒子分別在38年和46年後到達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十年來最快的到達海王星的時間。

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大多數(約70%)達到了100天文單位的距離(冥王星的平均軌道距離為39.5天文單位)。

木星的巨大影響力不足為奇。除太陽外,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研究人員發現,但是所有行星都將在與它們的軌道周期相稱的時間尺度上產生相同的結構。

這種新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彗星和小行星如何圍繞內部太陽系運動,以及它們對地球的潛在威脅。而且,當然,未來的太陽系探索任務也能從上述理論獲得好處。

但是我們可能需要更好地解決這些高速網絡的工作方式,以避免發生衝突。而且這並不容易。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對發現的相位空間結構進行更詳細的定量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天體和地球區域兩條帶之間的傳輸。」

「將觀察、理論和模擬相結合將改善我們目前對作用於海王星橫穿天體(TNO)、半人馬小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種群的這種短期機制的理解,並將這一知識與通過軌道共振進行的長期混沌擴散的傳統圖景相結合;對於所考慮的大範圍能量而言,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該研究已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摘要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僅需十年
    原標題: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僅需十年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太陽系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
    文 / 夏洛特2020-12-16 06:51:47來源:FX168 【太陽系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
  • 宇宙中最大的星球被發現,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會怎樣?
    在尚未關注太陽系外的星球之前,很多人認為懸掛在高空中的烈日就是天上最明亮最大的天體,然而當人類目光開始在太陽系之外進行搜尋的時候,發現原來比太陽大的星球還有很多。那麼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大星球是哪一顆呢?它就是盾牌座UY。根據探測數據顯示,這顆恆星的直徑不僅僅比太陽系半徑大1700倍,甚至達到了12億公裡左右。
  • ...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
    【太陽系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
  • 旅行者飛行227億公裡後,回望太陽系,發現一大團物質快速追來
    旅行者飛行227億公裡後,回望太陽系,發現一大團物質快速追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也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宇航局就先後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而經過了整整40多年的飛行,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都已經成功穿越了日球層頂,進入了星際空間當中,開始朝著太陽系的邊緣飛去,目前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已經達到了227億公裡,旅行者2號也達到了188億公裡,它們還將繼續前行。
  • 太陽系邊緣發現的五大怪事,太陽系竟還隱藏一顆超級地球
    太陽系邊緣發現怪事1、新第九行星出現2、粉紅行星3、新太陽系最遠的天體4、絕對零度行星5、隱藏的「超級地球」1、新第九行星出現冥王星曾經是公認的太陽系第九行星,但在2000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們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個新天體,並且它的個頭在不斷增加,於是專家們將冥王星降級成為了矮行星
  • 天文學家:太陽系消失時間或早於預期
    原標題:天文學家:太陽系消失時間或早於預期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1月30日發表題為《太陽系將比預想的更早消失》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我們知道,所有恆星終將熄滅太陽系的其他行星能存活下來嗎?幾個世紀以來,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一直在嘗試回答這些問題。美國《天文學雜誌》最新公布的預測結果顯示,太陽系行星消失的時間將比我們預想的早得多——大約在1000億年後,彼時將只留下「垂死的」太陽。
  • 我們正以600倍子彈速度在宇宙中穿越,為什麼我們卻全然不知
    0.465公裡速度自轉和以每秒29.79公裡速度繞太陽公轉的星球,不過這並不是地球真正的飛行速度,事實上地球正載著我們以600倍子彈速度在宇宙中穿越。這曾是一代偉人毛澤東讚美神奇宇宙的詩句。事實的確如此,我們的太陽系正以每秒240公裡的速度在一個直徑達8萬光年的銀河系內運轉,這是一個有著超4000億個像太陽系樣的綜合體星系,而作為載有人類文明的太陽系則存在於銀河系的分支懸臂獵戶臂上,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黑洞公轉一周需2.26億年。
  • 18位永遠留在太空的太空人,最遠一個已穿越冥王星,將離開太陽系
    文/行走天涯18位永遠留在太空的太空人,最遠的一個已穿越冥王星,將離開太陽系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具有奉獻精神的人,他們甚至可以為了拯救他人的性命而放棄自己的性命,這些人是偉大的目前宇宙中至少漂浮著18位太空人的屍體,他們將永遠的在太空中遨遊,如果不小心被小行星碰撞了,很可能還會支離破碎。這些太空人是值得無數人尊敬的,其中有一位太空人都已經穿越了冥王星,未來很可能就要飛出太陽系了。他被稱之為世界上飛得最遙遠的一個人,但是也不能說他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人。因為他還是一位天文學家。
  • 有人宣布發現「太陽糸宇宙高速公路」
    日媒12月14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們宣布,他們發現了一條「太陽糸宇宙高速公路」,物體通過它在太陽系宇宙移動得比傳統方法快得多。這條新路線允許物體在太空快速移動,這可以用於分析接近地球的彗星和小行星以及探索太空。
  • 天文學家可能第一次聽到了宇宙的「嗡嗡聲」背景
    根據我們對引力波的了解,宇宙應該充滿了它們。每對碰撞的黑洞或中子星,每一顆核子崩潰的超新星-甚至是大爆炸本身,都應該在整個時空發出漣漪。在所有這些時間之後,這些波將是微弱的並且很難被發現,但是據預測,它們都將構成共振的「嗡嗡聲」,這種「嗡嗡聲」會滲透到我們的宇宙中,稱為重力波背景。我們可能剛剛發現了它的第一個提示。
  • 天文學家稱太陽系消失時間或早於預期,那時候地球怎麼辦?
    天文學家稱太陽系消失時間或早於預期,那時候地球會怎樣?可以預知的是,地球並非人類久居之所,到底還能夠在地球上住多久?取決於人類科技水平,但不管怎麼說,都不必擔憂太陽系消失的時間,也難怪廣大網友稱這是在杞人憂天了。
  • 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行星,作為宇宙中我們最熟悉的天體之一,通過多年來天文學家們對它的研究,目前已知的行星一共分為2大類,分別是巖石行星和氣態行星,不過日前天文學家們的一次重大發現,卻顛覆了以往對於行星的認知
  • ...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
    2020-12-16 06:51:47來源:FX168 【太陽系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跟太陽系位置有關係,還是其他原因
    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認為,人類並非宇宙唯一的智慧生命,宇宙出現其他智慧生命是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地球人類在經過數百萬年發展後,建立了科技先進的人類文明,人造物不僅對小行星進行了採礦,還衝出了太陽系。但從某個角度來說,人類文明真的不值一提,根據卡爾達舍夫等級劃分,將宇宙文明劃分為三個等級,一級文明,可以主宰一顆行星以及周圍衛星,成為行星能源的主人,二級文明,可以收集整個恆星系統能源,三級文明,可以利用整個超級星系能源,而21世紀人類勉強算得上達到了一級文明。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捕捉宇宙電磁波,間接描繪黑洞輪廓。恆星衰老,向奇點無限坍塌形成黑洞。中等質量黑洞照片。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研究黑洞,有助於人類了解宇宙的演變,並最終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因此,這項重要發現,無疑也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於黑洞,這個宇宙中最神秘天體的強烈好奇。宇宙最強BOSS吞噬一切只要你靠近說到黑洞,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電影《星際穿越》。
  • 天文學家的備忘手冊
    3.2 宇宙線 作者| NASA 譯者| Paradox 可供天文學家直接研究來自太陽系外的物質方法屈指可數,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研究高能的宇宙射線。宇宙射線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太空中移動的高能粒子。
  • 歐空局在土衛六上發現了水冰,太陽系或再增一顆生命星球!
    讓人意想不到的土衛六土衛六,可以說是太陽系中最早發現的天體之一,早在1655年,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就發現了它,它也是太陽系最早發現的衛星之一。在過去的30多年時間裡,在研究太陽系中的成分時,科學家們發現一種叫索林斯(tholins)的複雜碳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太陽系中的彗星之上。同時,在研究太陽系內行星大氣成分的時候,也分別在其中都找到了「索林斯」。這種複雜的碳化合物有哪些作用呢?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深處多個「神秘」圓形物體,引發猜測
    根據電磁波的波長,可以分為可見光、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一般情況下,我們肉眼看到的世界,是可見光的景象,所以,在我們肉眼以外,還會存在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景象。即使藉助一般的光學望遠鏡,也只能將我們的視野範圍擴大,並不能看到那些「看不見」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