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智能科技平臺百融金服正式宣布完成10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由國資委國家主權基金「中國國新」領投,老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增持。
百融金服CEO張韶峰向億歐介紹,本輪融資主要於1)人工智慧金融實驗室的硬體設施建設與人才引進;2)加大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智能科技產品的持續研發投入,助力普惠金融;3)加大在監管科技產品方面的投入,輔助監管機構防範金融風險。
百融金服成立於2014年,是早期金融科技服務商的頭部企業。在億歐此前對的報導中,張韶峰指出,如同2014年團購大戰、2016年的出行之爭,金融科技服務也具備天然壟斷屬性,並已經進入快速成形期,正在衝出行業巨頭。
百融金服CFO趙宏強介紹,此次C輪融資在2017年底前確定,至此百融金服的融資總規模達17億元。此前,百融金服分別於2014年、2015年、2016年完成約7億元A、B、B+輪融資,股東包括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紅杉資本中國、高瓴資本、IDG資本、聯動優勢等投資。
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的智能科技平臺,百融金服歷來強調內資背景,此前的多輪融資也全部為人民幣基金。本輪融資完成後,百融金服的股東包含了國家主權基金、國字頭金融機構、學術與研究機構、世界頂級投資基金4類最有代表性的機構。
中國國新是隸屬於國資委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主要從事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的企業化操作平臺,配合國資委推進中央企業重組;並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其他產業進行輔助性投資等。目前,管理的「中國國有資產風險投資基金」規模超過2000億。
主打智能科技,服務B端金融機構
隨著金融科技進入新的演進階段,為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的ToB金融科技服務越來越成為金融科技的主要路徑和競爭策略。百融金服、同盾科技等都是這一賽道中的首批創業科技公司。
百融金服主營業務是,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為金融行業提供客戶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向小微企業與個人推薦合規金融機構和合規產品,致力於為信貸、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精準營銷、風險控制、產品設計3大方面等全流程的產品服務,在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與C端金融用戶之間搭建橋梁。
在營銷端,根據用戶的需求和風險等級等數據定製金融保險產品,將風控前置到營銷端,幫助金融機構降低獲客成本、客戶流失率和壞帳損失,提升價值客戶數,激活休眠客戶等。在風控端,提高貸前審批效率、節省成本,實現貸中監控和風險預警,建立更加高效、精準的貸後智能清收系統,解決申請欺詐、交易欺詐、客戶價值分析、逾期客戶管理等問題。
此外,百融金服還在去年大力拓展保險業務和C端的深度拓展。例如,旗下的「榕樹智慧金融服務平臺」,針對終端信用卡用戶、信貸用戶、保險用戶做銀行、保險、消金、互金機構的金融產品的精準推薦,提供一站式的金融產品服務。
以及為保險業務員打造了「零距離365」,針對保險業務員群體打造的「零距離365」,使其針對性的為C端保險消費者進行產品介紹,提高客戶拜訪率和保單籤約率。2017年11月,百融金服還斥資5000多萬元併購了「黎明保險經紀公司」。
技術層面,百融金服於今年初成立了國內首家人工智慧金融實驗室,美國聖母大學教授李俊出任首席科學家。近期已著手研發可實際落地的區塊鏈應用,與政府以及科研機構合作上也在持續加深。
目前,百融金服已輔助各類信貸機構日均審批貸款與信用卡申請350-400萬筆,包括銀行、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3500多家,其中250多家銀行系機構,覆蓋超過80%的主流金融機構,包括工農中建交、郵儲、招行、浦行、微眾、新網等銀行機構,中銀消費、捷信、馬上等持牌消金公司,以及人壽、人保、平安、泰康、眾安等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