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叄叄
#人到中年#
7月15日,有一個人社交帳號——「澳洲~」,接連發7帖,在網上爆紅,引發熱議。該號從15日晚8點開始,僅僅一天時間,最高的帖閱讀量達到幾千萬,點讚上10萬。
什麼事情呢?
據發帖信息,該號持有人是深圳一IT科技高級工程師(以下簡稱高工),40歲,在鼎鼎有名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TX工作7年,於2019年3月被強辭。「高工」不服,一怒之下狀告老東家,官司已經持續打了一年多。
「高工」被強裁的理由:每天在崗不足8小時。
「高工」和東家各執一詞。
從東家的角度:
網友們也呈現明顯的兩級分化,挺TX的說:
「這種科技公司就是吃青春飯!看見電子產品的淘汰率了嗎?一樣!40歲了,你對公司已無價值,後面還有一群年輕人呢!身體好,頭腦新,技術新,你不服嗎?」「末位淘汰制,是一個公司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支持TX,做得對!」「一個沒用的人,你還想公司給你養老不成?你不想想公司為啥裁你?」這些評論語言雖然有點尖刻,但說得不無道理,我們是得好好想想。
IT行業,用人標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一個蘿蔔一個坑,絕不會養閒人、養無用之人。你為企業創造多少利潤,做出多少貢獻,你就得到多少回報:經濟上的、地位上的、人格上的尊重。尊重直接和你的能力掛鈎,這就是職場「潛規則」,放之四海而皆準。
正規公司用制度管人,一般情況下,對事不對人。職場上沒有人情可講,都是能力的硬碰硬,才華的鋼對鋼,適者生存。
猛然想起同樣從事高科技行業的朋友說過的話:「在IT行業,996的上班制、加班至深夜都是常態,沒有什麼周末,就算在家,也是一大堆工作上的事情需要處理。每天晚上11點,中關村軟體園是最堵車的時候。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研發人員,大家都很拼,中國這些年的迅猛發展,就是這樣由千千萬萬顆螺絲釘死磕出來的。」
雖然你在崗8小時,但只能證明你在格子間的那張軟椅上坐著你的身體,但你的心飛翔,你的工作情緒、工作效率、工作態度呢?
有可能8個小時還不如其他同事5個小時的工作質量。
從高工的角度:
「歲數大了,無血可吸了,資本家肯定給你一腳踹開呀,每年都有大批的新鮮低廉的勞動力......」「四十歲了,在IT行業基本就屬於沒啥用的老年人了,因為工齡高,薪水肯定不低,但是經濟效益、貢獻能力比起年輕人就差了十萬八千裡。裁員是要賠付很多錢的,找個理由辭退就不一樣了,不用賠錢,趕走這種年齡大的老人,省下來的錢可以請很多年輕勞動力。」「榨乾最後一絲剩餘價值,就一定會被無情拋棄。」同情「高工」的網友們都覺得東家做得太沒人性,年輕時灑下了血汗,老了就被冷酷踢出局了。
「高工」指出,TX未提供10-18點以外的及周末的監控視頻,不能證明他的工作全貌。TX將他正常休假、午休、開會、培訓、實驗室測試、工作中的正常走動休息、茶水間會議室討論工作等不在卡位的情形歸結為缺勤。TX不敢提供全部辦公區域每天24小時的監控視頻,如果提供18點後的監控視頻,會坐實遠超996的加班情況。
旁觀者清。
實際上,不管「高工」做沒做到在崗8小時,東家開他的心意已決,做到了8小時在崗,東家顯得理虧,沒做到,東家理直氣壯心安理得。恰好,東家等到了這個「高工」犯錯的契機而已。
按「高工」32歲入職算,奉獻的7年是最年富力強最美好的年華,7年,2555個日日夜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深情也有冷暖,許是青絲已變蒼髮,從情感上「高工」有諸多不舍、諸多留念,而東家沒有他預期的柔情蜜意或淺淺的慰籍,代之而起的是粗暴的「攆」「滾」,「高工」內心有大大的失落,換做任何人都難以接受或感心寒。
那個蒼白的格子間,盛了我們7年的青春,有歡笑、苦痛,也有當年的輝煌和成就,青年到中年,我們最重要的年華從那裡走過。在「高工」心中許是豐碑一樣的存在,那份情誼外人怎能懂,最該理解和懂得的東家卻忽略了,忽略了格子間蹲著的是柔軟的人,忽略了人心中情感的力量,忽略了「蹲位」們的心理建設。
「蹲位」們或許計較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慰籍,哪怕在離別的楓橋邊一個緊緊的擁抱,哪怕輕輕地道一聲「珍重」,一切皆為釋然。
就像我們而立之年被父母強制分家一樣,都知道是無法逆轉的分離,但我們依然執拗,依然萬般滋味在心頭,那裡,曾經是我們精神上為之奮鬥過的家園。我們,需要一種存在感。
「高工」和東家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和出發點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肯定和預期有落差,誰都有充足的理由,誰都沒有錯。就像相向而行的兩條道,中間缺一座橋。那座橋是什麼呢?
企業就是企業,再高大上的企業文化都是虛空的花架子,它的本質是通過「蹲位」們的大腦風暴獲取利潤最大化、佔有市場最大份額,和你談不了感情。縱容了你,它就得被市場淘汰出局,這也是市場經濟的「潛規則」。
入了局,我們就是一枚小小的棋子,得懂得遵守遊戲規則,雖然很殘酷,但只能接受大浪淘沙的衝洗。
人生不就是在一次次的淘汰洗滌中日益光潔,最終璨爛如金的嗎?
在他們各執一詞,為自己據理力爭時,卻讓我們意外地看到了平常看不到的或者被忽視的諸多bug。
為掌握每個員工在格子間內的真實工作狀態,東家在辦公室內安裝了攝像頭。就是說你在座位上何時打了個哈欠,摳了幾次鼻屎,偷刷了幾次手機,都被盡收眼底,你就是穿著新衣的「皇帝」,沒有絲毫隱私可言。白領路上的身體透支:「高工」在帖中說,人到中年,長期加班導致嚴重抑鬱,健康透支,身患重病。「我朋友就在TX上班,同樣在深圳,同樣和遊戲相關,熬夜加班到十一二點是常事。」
我們相信「高工」說的加班常態,也相信長年累月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所導致的身體危機,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大多數人身體都處於亞健康,依然負重前行。
HW25歲的胡xin宇、前ALX中國總裁楊mai、28歲的DYW新聞中心副總監王jian峰、26歲的杭州WT總經理杜bin、WY38歲的代理執行長孫de棣,他們的離去都是一首首殤之歌,和長期過度勞累息息相關。
「高工」在帖中無意提到了一次「人到中年」,那幾個字如一片鋒利的刀刃,雖輕輕划過,卻在每一個中年人的心中落下一道傷。
「身在TX這樣大好的平臺,混7年,自己把自己混沒用了。如果你是人才,估計你想走,公司求爺爺告奶奶也要留著你呢!有些人三十五六歲還跟個傻子似的不思進取,做什麼事情都偷奸耍滑,沒一點擔當。」「工齡超過7年的應該不止你一人,20個保安督促你離開崗位,顯而易見你也並非善類,矯情的時間不如重新找工作。」「7年,舒服7年就是溫水煮青蛙。這種公司不經常換血就完了!」網友們犀利的話如一盆盆涼水,向我們當頭潑來。
人到中年,在飛速發展的經濟浪潮中,我們該如何自立?
職場的中年危機,該如何化解,可否全身而退?
人到中年,面對重重壓力,我們該何去何從?
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一睜開眼,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我們只有靠自己:
@ 空杯心態
對自身做一次客觀的評估,個人魅力指數、能力指數、行業優勢,認清自己的長短板後,以空杯心態對人對事,低調、平和、從容、淡定,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 對世界永保一份好奇心
活到老,學到老,要有永不服輸的精神。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我們做不到的,科技社會日新月異,對光怪陸離的世界永保一份好奇心,勇於嘗試接受新事物,勇於跨出傳統保守的藩籬,才不至於被時代拋棄。
@ 憂患意識
前半生用身體換財富,後半生用金錢換健康,走著走著我們進入了人生的下半場。在下半場起跑前,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做好人生職場規劃、家庭規劃,擁有較好的知識儲備、金錢儲備、健康儲備,才不至於半道翻車,摔得頭破血流。
至少,某天東家要清退你,我們隨時可以優雅轉身,保有中年人應有的體面。或者,不高興了,我們也可以有炒東家魷魚的底氣,揮一揮衣袖,瀟灑離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長江後浪推前浪,公司怕被市場淘汰,我們也隨時隨地怕被公司淘汰,與其患得患失、戰戰兢兢地做那隻「幸福」的溫水青蛙,我們還不如思考一下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就算打工,也打出頂級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