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TF
12月4日晚間,彭博社消息稱,Gucci 母公司、法國第二大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正在洽購高端羽絨服品牌 Moncler,雙方已經就這筆潛在的交易進行了探索性會談。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目前談判還處於初級階段,最終是否會完成交易尚不確定。
無論是開雲集團還是Moncler,尚未就此消息發表評論。
而就在上周一(11月25日),LVMH集團宣布以162億美元的全現金價格正式收購美國奢侈珠寶品牌 Tiffany(蒂芙尼)。
No Agency分析師唐小唐則認為,開雲在這個時間點透露出收購消息,確實有些兩者之間打擂臺戰的意味兒,「不過奢侈品集團一直都在進行各種收購案,也很正常,目前看來,這筆交易最終成行的可能性相較於LVMH收購蒂芙尼要小得多,大概五五開吧。」唐小唐12月5日對時代財經分析稱。
美國UTA管理集團大中國區總經理楊大筠12月5日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這筆潛在的交易應該是存在的。
「Moncler此前一直在尋求新的投資方加入,因為原本參與的基金公司想要退出,不過前兩年Moncler業績有所下滑,影響了它的估值,所以交易沒有達成。但是今年以來,Moncler的業績表現不錯,估值和股價都在回升,對於它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出售時間點。」
不太划算的買賣?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Moncler的股價已經累計上漲了33%,當前的市值大約為100億歐元(110億美元)。
10月中旬,Moncler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前9個月其銷售額同比增長12%至9.953億歐元,略高於分析師預期,其中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0%,這也是其連續第23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增長。
1952年成立的Moncler最初只是一家生產帳篷和睡袋產品的小企業,1954年開始生產功能性羽絨服,2003年義大利商人Remo Ruffini收購了當時瀕臨破產的Moncler,並將其從一家戶外裝備製造商轉變成為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奢侈品牌之一。
但唐小唐認為,相較於蒂芙尼,Moncler的品牌稀缺性並不強,目前的估值也已經太高,如果僅從奢侈品羽絨服領域來看的話,包括加拿大鵝,正在極力高端化的本土品牌波司登,甚至北面等戶外品牌都給Moncler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競爭挑戰。
「不可能像蒂芙尼一樣給出那麼高的溢價(37%),此前蒂芙尼的估值不高,因為它的盈利能力一直都徘徊不前,同店增長基本處於停滯,但是出售的時候會考慮到品牌等無形資產的價值,Moncler目前在公開市場的價格可以說已經透支預期了,如果最後交易成行,最多給到10%左右的溢價。」唐小唐分析稱。
另一方面,市值已經被LVMH集團遠遠甩開的開雲集團,也需要更多的頂級品牌來豐富旗下的產品組合,今年上半年Gucci為其提供了四分之三以上的營業利潤,但對比去年同期,Gucci銷售額已連續3個季度業績放緩。
唐小唐認為,這還是要看開雲的心態急不急,「你的競爭對手在做非常大的擴張,你肯定不能完全無動於衷,兩家公司的路徑都是比較類似的。」開雲集團從去年起先後拋售了Puma、Stella McCartney和Christopher Kane等非奢侈品牌,而Moncler目前的增長勢頭不錯,利潤率甚至能與愛馬仕相媲美。
另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則是Moncler的執行長,今年四月,這位義大利商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自己無意將公司出售,「沒人向我提過要收購Moncler。我們現在的情況非常好,在這個時候選擇出售就太可惜了,我還沒準備退休呢。」
不會停止的巨頭遊戲
楊大筠認為,全球奢侈品牌集團對於獨立品牌的併購會一直持續下去,「只要有價值的品牌還存在,只要獨立品牌在市場中還有價值,這樣的併購就不會停止。」
「LVMH收購蒂芙尼對全球奢侈品行業的格局帶來了巨大的震動,這意味著三大頂級的珠寶品牌,LVMH獨攬其中兩個,取代歷峰成為全球最大硬奢侈品集團。」楊大筠表示。在收購之前,LVMH 集團旗下已經擁有了另一大頂級「硬奢侈品」(珠寶和手錶)品牌BVLGARI(寶格麗),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瑞士歷峰集團則坐擁Cartier(卡地亞)。
截至今年1月31日的2018財年中, Tiffany的淨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至44.4億美元(約40億歐元),過去一個財年LVMH珠寶和手錶部門的總銷售額為41.23億歐元,這意味著收購之後,LVMH的珠寶手錶業務總銷售額將超過80億歐元,而歷峰集團2018/2019財年珠寶手錶部門的總銷售額為70.83億歐元。
楊大筠指出,正是通過不斷的併購,全球85%以上的頂級品牌已經被三大奢侈品集團掌握在手中,而沒有被基金、投行或者大集團控股的獨立品牌越來越少,生存越來越艱難,「阿瑪尼和香奈兒這兩個獨立品牌的未來可能是大家最關注的,阿瑪尼的創始人年紀越來越大,而香奈兒此前也爆出300億歐元的出售消息,不過LVMH和開雲集團都不能去收購,因為涉及到壟斷的問題。」
但唐小唐告訴時代財經,奢侈品集團的併購擴張還要警惕消費市場的放緩危機。
儘管各大奢侈品牌近年來都熱衷於在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淘金」,但事實上,社會消費品的總額在10月份僅僅錄得7.2%的增速並不樂觀。
從具體類別來看,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的的企業累計實現營收13077億元,同比下降0.2%,利潤總額685億元,同比下降3.4%。化妝品也表現出明顯的回落,僅錄得6.2%的跌幅至234億元,創年底新低,甚至低於4月份的6.7%的增幅。
「奢侈品消費在中國有一定特殊性,它的消費人群更加年輕,中產階層是中堅力量,但他們背負著孩子、房子、身子三座大山,如果對未來的預期悲觀,也會影響購買力,明年消費市場更有可能會進一步放緩,所以對於開雲來說這也是一筆『一邊談一邊看』的買賣吧,預計不會很快敲定。」唐小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