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黃金十年的最後一個年頭——2010年即將過去的最後一個月,廣大媒體爭相報導:從事視頻點播業務的天線視頻法人代表、副總裁及其公司高管、員工等6人,因涉嫌侵犯著作權罪被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批捕。這似乎意味著在新的十年即將來臨之際,網絡盜版行為將被視為禍國殃民的洪水猛獸,人人得而誅之。
同樣是在這個月,從倡導個性自主的視頻先鋒,到萬眾矚目的盜版專業戶,曾經給中國網絡視頻行業帶來希望,最終沒能成為網絡視頻在中國良性發展的正面代表:剽悍的剽竊、蠻橫的回覆、固執的我行我素和與時代脫節的發展模式,無疑讓它和網絡流氓失去了實質性區別的優酷網(很抱歉用了如此長的定語,該定語來自網際網路,不代表本文作者的觀點),終於成功地把"盜版"玩成了"反盜版",在五項原則和特殊身份的掩護下,堂而皇之的繼續經營,最終通過高深的理論來實現銷售翻倍增長,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上市公司。
守法者要支持,違法者要懲罰,似乎天經地義。盜版是個法律問題,其社會危害性已經眾所周知,作者在此不再重複。但如果我們的國家將以刑事審判和監獄作為對盜版者的懲罰,作者認為這是最殘忍的不寬容。曾經做過律師、法官以及美國伊利諾州州長的約翰。奧特蓋德在100年前曾經說過:犯罪行為不是一個原因,而是一個結果,監獄是一個病態社會撕裂開的傷口。作者不懂法律,僅想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揭示那產生盜版犯罪的根源,追問我們的靈魂,希望大家學會互相寬容,學會仁慈。
作者曾經想寫一篇關於如何理性看待網絡盜版行為的文章發表,無意中閱讀了發表在《蘭州學刊》2008年第10期上的一篇由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博士生張娜發表的名為《當前中國盜版問題的經濟學分析》的論文(以下簡稱"張博士論文"),深感張老師的理論功底,故不敢造次再寫相關文章,本文只是一些隨想,主要是想將張博士論文推薦給大家分享。本文也不會以作者署名,因為大部分內容都是引用張博士論文,如果一定要署名,也應為張老師(由於引用內容太多,故不在每次引用時標註,同時作者也會有一些自己的話加入到文章中,希望不會曲解張老師的原文本意)。
盜版存在的原因分析
當前,盜版(特別是網絡盜版)現象已引起了我國的政府、學界以及廣大人民的高度重視,反盜版的呼聲時時傳出。但是盜版現象在中國市場上卻屢禁不止,甚至是一片繁榮的景象。究其原因,學界的觀點大概從盜版產品、消費者和盜版商三個角度來歸納,例如從商品角度來說,盜版商品具有價格低廉、質量不差、品種豐富、售後也有保障等四大優勢;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目前中國大眾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尤其是在與國際接軌的產品中,中國大眾對正版產品的消費意願和支付能力都偏低;從盜版商的角度來說,提供盜版產品自己有利可圖,同時目前的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盜版商有機會從盜版交易中獲得利益。可以說,消費者構成了盜版的需求市場,盜版商構成了盜版的供應市場,盜版商品的諸多優點構成了盜版市場的穩固劑。在大眾消費群體中,購買正版商品與購買盜版商品的差別僅僅在於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
上面的文字可能太學術了,那麼我們就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說說心裡話,我們捫心自問,有誰長這麼大沒有用過盜版呢?在網站上下載正版電影和盜版電影的質量有差別嗎?有哪個企業敢說自己在經營過程中沒有使用過盜版產品?我們的政府在辦公中何嘗不是使用過盜版軟體?
要充分地解決好盜版問題,必須從上述諸多原因中找出最為根本的原因深入分析,並了解其作用機制。事實上,高額的正版成本與超低的盜版成本的巨大差異是盜版得以生存最大的原因。正是由於這種價格的明顯優勢產生的盜版商與消費者群體之間的穩定關係成為了盜版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市場基礎,也成為盜版現象一直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
重新認識盜版問題
在盜版的交易過程中,受益者是消費者。在當今這個聲稱"消費者就是上帝"的時代,原本就應該以消費者的利益為前提。既然盜版能夠在盜版商與消費者之間能夠形成一種穩定的關係。而消費者對於盜版的態度是不置可否的,對打擊盜版的社會認同感始終很低,要解決好盜版問題就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盜版。
對盜版問題的認識,關鍵在於對盜版產品性質的科學認識。盜版產品不同其他的假冒偽劣產品,絕大多數盜版不是一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而是盜版商與消費者共同獲利的一種市場行為。消費行為中,消費者是一個理性的"經濟人",對於低價且有質量保證的產品的購買是一種合乎理性的行為。所以,至少不能從假冒偽劣產品的角度來定性盜版商品,不能以一種完全否定的態度來看待盜版現象,而要以一種客觀的視角來看待盜版的利與弊。
盜版存在的最大益處是消費者可以享受到原本無法享受的產品,從而增加了消費者的福利(從本文作者的角度,除了張老師提到的這點以外,盜版甚至對正版產品本身都具有促進作用。可以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微軟windows產品的盜版問題,如果不是那麼多的用戶和程式設計師使用盜版windows,很難想像windows產品會在中國幾乎處於壟斷地位;另一個是關於網路遊戲的盜版或者按照行業術語叫私服,目前最重要的盜版產品是一款叫"傳奇"的上市已經十年左右的老遊戲,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很難說大量的盜版行為和當前官方傳奇歷經十年、依然紅火態勢沒有任何關係)。而盜版充斥於市場中的危害性,除了政府稅收的大量流失、就業機會減少等以外,最大的危害莫過於由於正版商的利益不斷受到侵害,無法得到相應的價值回報,導致其生產積極性挫傷。長此下去,人們創新的原動力將會消失,社會產品的供給出現不足,最終影響消費者的福利。可見盜版既可能產生福利也可能減少福利,盜版的好與壞就是它所產生的正面效應與負面效應的一個權衡與博弈。社會如果缺乏原動力自然是不行的,這將意味著社會的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而消費者自身的福利也是非常重要的,社會的每個個體都是諸多產品的消費者,消費者福利的問題牽扯到社會最基本的元素。如果消費者福利問題難以解決好,社會難免會出現不穩定因素,這同樣會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要解決好盜版問題,我們必須從一個合理的角度入手達到帕累託最優。
20世紀初義大利著名經濟學家帕累託曾提出了他著名的帕累託最優( Pareto Optimality)理論。帕累託最優( Pareto Optimality)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狀態,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帕累託最優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與之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叫做帕累託改善、帕累託改進( Pareto improvement) ,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變化狀態,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帕累託最優的狀態就是沒有進行帕累託改進的餘地;而帕累託改善則是達到帕累託最優的路徑和方法。如果一個經濟體不是帕累託最優,那麼必定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的情形。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一家生產企業如果能夠做到不損害對手的利益的情況下又為自己爭取到利益,就可以進行帕累託改進;如果是雙方交易,這就意味著雙贏的局面。根據這一理論可以看出,盜版在增加消費者福利的同時損害了正版開發商的利益;盜版商的行為同樣是在自己獲得利益的情況下使得正版商蒙受損失。這並不是一種最佳的資源分配狀態。我們應該尋求一種帕累託改善,在商品的交換過程中達到多贏的局面。
盜版問題解決辦法
目前針對盜版問題,人們提出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從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建議政府加大立法執法力度,加大對盜版的懲治;加強部門間的聯繫,聯合治理;加強日常管理,進行持久工作。另一方面,建議正版商合理定價,壓縮盜版商的利潤空間;提高防範意識,增強防範措施。同時,針對消費者提出加強輿論宣傳,提高反盜版的社會認同感;加大法律知識普及,提高人們的智慧財產權意識。儘管這些建議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在處理盜版問題的實際工作中仍然會遇到的諸多困難。因此要想有效解決盜版問題,必須調整工作思路、改變觀念,找準問題的關鍵點。
第一,認清消費者"經濟人"的性質,從消費者層面入手解決盜版問題的才是根本。人們選擇盜版產品客觀上也說明了人們的需求指向。人們甚至寧願少花錢去購買質量稍微低一些但是並不影響使用的盜版產品。可以說,盜版產品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商品交換中"物美價廉"的最佳契合點。因此選擇盜版產品是人們作為"經濟人"做出的理性的消費行為。作為"經濟人",人們看重的就是成本與效益、付出與回報,就是市場機制中的物美價廉。對價格低、品質好的商品的選擇,是"經濟人"必然的和合理的選擇。
盜版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消費者。在消費者中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假若沒了盜版,世界會變成怎樣?"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就包涵了消費者對於盜版產品的一種傾向。而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更是能夠說明盜版和消費者之間的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例如:
1."沒啥兩樣,個別人會更富有而已"、"是嗎? 會嗎? 正版恐怕不會便宜吧,反而水漲船高,那東西屬壟斷產品,想用你就得花錢買".
2."那就意味正版便宜了"、"那正版就和盜版一樣便宜了,哈哈".
3."沒了盜版世界就清淨了".
4."那就買正版唄".
可以看出在消費者中間,持第一種觀點的人們已經是站在了打擊盜版的對立面中,持第二種觀點的人則是體現了消費者選擇盜版的一個根本的原因——價格問題,持第三種觀點的人佔到了打擊盜版的一方,第四種觀點的人對於正版盜版持無所謂的態度。而持前兩種觀點的比例分別佔了三分之一,後兩種觀點分別佔了六分之一,站在打擊盜版一方的六分之一的力量,對打擊盜版沒有什麼積極意義的力量佔到了六分之五。所以盜版問題的關鍵是對消費者的行為和心理的把握和分析,只從盜版商的層面解決問題僅僅是截斷了中間渠道。解決不好廣大消費者的問題,不僅得不到消費者對於打擊盜版的支持,反而會適得其反,將消費者推到打擊盜版的對立面。
第二,立足盜版產品的性質,以消除盜版產品負面作用作為工作出發點,大膽嘗試補償性手段。非假冒偽劣的盜版產品既有可能增加社會福利,又有可能減少社會福利,因此在打擊盜版的時候,"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在消除了盜版帶來的負面效應的同時,也消除了盜版帶來的正面效應。雖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但是目前盜版在中國社會中的正面效應顯然不可忽視,所以"一棍子的打死"的做法對於消除盜版並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而應該把工作重心集中到降低盜版的負面效應上。有學者提出,採用補償性的手段來合理解決盜版問題。補償性手段,即首先承認盜版產品的合法性,使其合法化,然後在人們消費盜版商品以後由盜版者統一提供一定的補償給正版商。
通過補償可以使整個社會都得到了好處,實現了帕累託改善。這是一種通暢而非堵截的積極的工作方式,既節省了國家對盜版市場管理的巨大的社會資本的投入,又可以使得消費者、盜版商、正版商三方都獲得利益,實現多贏的局面。在這種方式的治理中,智慧財產權的賠償將成為問題的中心,而不會再出現因噎廢食,為了打擊盜版而使得原本可以利用的資源也被銷毀的資源浪費的局面。政府的注意力將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正版商的利益補償問題,另一方面是對於欺詐消費者,以次充好、以盜版充正版的行為給予堅決的取締和嚴厲的打擊。
第三,轉換的思想重新審視正版商的行為。社會上提到盜版問題,正版商總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但是,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到,正版產品高昂的價格對盜版產品的產生與存在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正版產品價格的情況直接決定著盜版產品存在的可能性。對於正版商品的價格問題,正版商負有一定的責任。正版產品之所以十分之昂貴,除了它所蘊涵的各項人類價值的凝結之外,一些人為的因素也不可忽視。比如由於規章制度沒有及時隨著現實狀況的改變而進行調整,出現制度漏洞導致一些行業的壟斷機制,也是造成正版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化相關的規章制度,推動以市場的機制來實現商品定價。通過市場機制來讓作為"經濟人"的消費者在理性的消費中逐漸失去對盜版產品的青睞,才能從根源上切斷盜版產品生存的土壤。
總之,要解決好盜版問題首先要合理看待盜版產品,認清它不同於偽劣假冒商品的性質。同時,要立足於消費者作為"經濟人"對於商品挑選的合理選擇。只有轉換觀念,從全面打擊盜版到保留其積極作用,主要避免其負面影響的工作出發點,最終依靠市場機制實現盜版產品的"退役".而在盜版自然地退出市場之前,可以採取通暢的工作方式、補償性的工作方式達到帕累託最優。
"寫"到這裡,張老師的論文算是抄完了,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可能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盜版者也並非是那麼可惡,而且是可以轉變為好人的。事實上也有不少盜版者逐漸走上了正途,近的如優酷網的古永鏘,從飽受盜版之攻而變成了正版影視劇的支持者,遠的如265g.com的陳藝光總裁、納奇網絡的牛建總裁,他們都從網路遊戲的盜版行業中走到了今天的創意產業創造者。社會對他們的承認就是一種寬容,而不是因為他們過去的行為而將他們"一棍子打死".中國的社會還有很多所謂的衛道士,幹過或幹著盜版的行為而對其他人大聲叫罵、大呼打擊"盜版",問其理由,答曰"我的行為和他們不一樣",這樣的回答就如"白馬非馬論"那樣讓人無言以對。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