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與理論研究超分子在超低溫下的粘附特性

2020-12-15 科學網

實驗與理論研究超分子在超低溫下的粘附特性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10:06

湖南大學董盛誼團隊採用實驗結合理論研究揭示了超分子在超低溫下的粘附特性。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

耐低溫膠粘劑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工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絕大多數耐低溫膠粘劑是傳統的聚合物體系。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開發了一種新的策略,使低分子量膠粘劑在低溫下獲得強大和持久的粘接效果。水分子的引入和氫鍵的形成不僅引發了超分子聚合反應,同時賦予含水共聚物耐低溫性能。高分子超分子體系的含水量對低溫下的粘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包括液氮在內的極低溫環境中,研究人員獲得了良好的粘附性能。

附:英文原文

Title: Supramolecular Adhesion at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Author: Xing Li, Jinlei Lai, Yan Deng, Jingfu Song, Gai Zhao, Shengyi Dong

Issue&Volume: December 10, 2020

Abstract: Adhesive materials that are resistant to low temperatures have wide applications in daily lif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dustry. Currently,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low-temperature-resistant adhesives are traditional polymer systems. In this study, a new strategy was developed to obtain strong and long-lasting adhesion effects from low-molecular-weight adhesives at low temperatures. The introduction of water molecu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hydrogen bonds not only triggered supramolecular polymerization but also endowed the water-involved copolymer with low-temperature resistance.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polymeric supramolecular system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exhibiting adhesion behavior at low temperatures. Good adhesion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in extremely low-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including liquid nitrogen.

DOI: 10.1021/jacs.0c10786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0786

 

相關焦點

  • 華東師範大學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聚焦超分子螢光材料化學領域的研究,在超分子配位組裝機理研究、組裝材料穩定性強化以及發展組裝新策略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研究工作
  • 學術簡報︱高頻變壓器用匝間絕緣材料沿面放電特性的實驗研究
    通過搭建氣-固高頻沿面放電實驗平臺,選取Nomex絕緣紙、改性DMD絕緣紙、PET聚酯薄膜及聚醯亞胺薄膜作為研究對象,在高頻電源電壓為0~20kV、頻率為1~20kHz的雙極性方波電壓下開展實驗研究。目前,國內外針對固體絕緣材料在工頻條件下的沿面放電特性已開展大量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絕緣材料電阻率、表面粗糙度以及溫度等諸多因素均會對沿面閃絡電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絕緣材料的高頻沿面放電特性方面,現有研究往往圍繞頻率對放電發展過程、放電形態、材料老化特性等影響規律展開。
  • 超低溫(<150℃)SCR脫硝技術研究進展
    2 超低溫SCR脫硝催化劑NO和NH3在催化劑表面反應需要氧化還原位和酸性位。一般來說,低溫條件下酸性位上NH3的吸附較為容易,而氧化還原位上的NH3和NO活化則相對困難。因此,要在超低溫條件下獲得良好SCR活性,催化劑必須具備優異的氧化還原性質,以促進吸附NH3質子剝離形成NH2中間物種以及NO向NO2 轉化[6-7]。
  • 臺灣大學詹益慈研究團隊近年來主要工作概覽:三聯吡啶配體自組裝精確構築超分子結構
    近年來,利用這些動力學或者熱力學穩定的三聯吡啶配合物來構築結構複雜功能新穎的超分子結構逐漸成為一個研究的熱點。當涉及到複雜結構的自組裝時,多組分體系總會發生一些預想不到的組裝錯誤,不能按預期的進行。如何實現多組分配體金屬超分子自組裝,使得超分子組裝更具可控性,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研究。
  • 原位π離子凝膠有機超分子電晶體,用於碳基柔性電子學和高效光伏
    為了克服電化學電晶體的這種問題,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由導電聚合物製成的離子凝膠,創建了一種新的碳基電子器件,即π離子凝膠電晶體(PIGT)。這項工作(Advanced Materials,"利用原位π離子凝膠的快速響應有機超分子電晶體")可能會導致更便宜,更可靠的柔性可印刷電子產品。
  • 超分子精華液:成分護膚技術的破曉黎明
    有一項新技術,能在對成分吸收度的幫助上大放異彩:超分子精華液。   「超分子精華液」即添加了超分子活性成分或超分子溶劑的精華液。超分子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化妝品的原料萃取提煉、原料包裹溶解合成,配方促滲透技術中,提高活性成分透皮吸收率、產品的成分純度、活性成分作用時間,並減少刺激性等。
  • 「論文集錦」「煤巖力學特性試驗研究」專輯1
    低溫條件下紅砂巖動態力學性能試驗研究.楊陽,楊仁樹,王建國,等.2018,43(4):967-975.真三軸加卸載應力路徑對原煤力學特性及滲透率影響.三向應力條件下煤體滲透率演化模型研究.榮騰龍,周宏偉,王路軍,等.2018,43(7):1930-1937.深部煤體非線性蠕變本構模型及實驗研究.
  • 熱場影響下,新能源用接觸器彈跳特性的研究
    多物理場耦合計算和彈跳特性研究是衡量接觸器性能優劣的重要手段,而以往的彈跳力學模型往往忽略了溫度場對接觸器動態特性的影響。因此,深入研究熱場影響下接觸器的彈跳特性十分必要。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器與電子可靠性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楊文英、劉蘭香、翟國富,在2019年第22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 研究了新能源用接觸器的多物理場分析和彈跳特性。研究成果可為新能源供電系統和相關設施的安全、可靠運行提供理論基礎。開發和利用再生能源對減少環境汙染、實現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 打開低溫的大門
    這個溫度下,標準大氣壓下的二氧化碳也已經變成乾冰。到這裡,基本已經到了人類能夠忍受的低溫極限。但是,我們低溫世界的探索才剛剛開始。隨著溫度的繼續降低,空氣中的各種成分逐漸變成液態。當溫度降到-183℃(90.15K),氧氣已經變成淺藍色液體。溫度繼續降低到-195.8℃(77.35K),空氣中的氮氣也將變成液態。
  • 幾何上不等價的四位亞基自組裝的雙層超分子稜鏡
    生物學上的超分子籠/囊泡通過在不同的幾何位置利用幾種類型的蛋白質亞基來顯示複雜的結構和功能。然而,合成的超分子籠子仍然缺乏可與自然系統相媲美的複雜性,無法達到高水平的功能性。與複雜的天然籠相比,大多數合成金屬超分子籠集中於柏拉圖式和阿基米德多面體結構,例如四面體、立方體、八面體、立方八面體、十面體、斜八面體和二十碳十面體,其中所有配體都是完全等價的。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該研究為針對TNBC的有效光療提供了超分子納米結構協同性的策略。 乳腺癌是一種複雜的異質性疾病,在女性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三陰性乳腺癌(TNBC)被認為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乳腺癌。光動力療法(PDT)作為一種依賴於光活性染料的療法,可以與免疫療法和化學療法等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產生針對惡性腫瘤(如乳腺癌)的增強的抗腫瘤功效。
  • 學術簡報|交直流混雜模式下變壓器勵磁-振動特性研究
    仿真模擬變壓器在交直流混雜模式運行的電磁特性,計算不同直流擾動下的勵磁電流與鐵心振動加速度,並對勵磁電流進行諧波分析,總結勵磁電流變化規律和鐵心振動特性之間的關係。目前,學者們針對交直流混雜模式下的變壓器鐵心振動問題做了大量研究。有學者對無取向矽鋼片的二維磁致伸縮特性進了模擬和測量。有學者通過磁場和機械力場的耦合方程分析變壓器的振動位移與模態振型。
  • 學術簡報︱扭轉力作用下Fe-Ga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的輸出特性
    省部共建電工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省電磁場與電器可靠性重點實驗室(河北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李媛媛、王博文、黃文美、李雲開,在2019年第21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為提高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精度,需要從理論和實驗上分析傳感器的輸出特性。
  • 鹽誘導液-液相分離:水-乙腈-鹽混合物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鹽誘導液-液相分離:水-乙腈-鹽混合物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3 15:37:58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的Yuyuan Lu課題組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Zhen-Gang
  • 納米中心等在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獲進展
    基於酶催化原理和結構特點發展的超分子自組裝為酶的從頭設計與構造提供了有效途徑,研究人員在前期工作中通過DNA/多肽/多糖分子自組裝構建出輔因子依賴性的類酶活性位點(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19, 25, 12576-12582; ACS Catalysis, 2018, 8, 7016-7024; ACS Nano 2017, 11, 7251-7258.)。
  • 【超分子】共價和配位協同驅動的變形超分子八面體籠的組裝
    這些單一的作用力使得所形成的超分子籠的節點都具有較高的對稱性(C2v, C4v, C3v),因而只能得到高度對稱的多面體結構,難以獲得變形的或者扭曲的多面體結構。因此,將配位作用和共價作用相結合將會打破結構節點的高對稱性,從而為構築更加複雜的以及非傳統的扭曲超分子籠狀結構提供可能。圖1.
  • Science|細胞機械力感知調控細胞粘附連接
    體外實驗表明機械力可改變蛋白構象、定位、活性及翻譯後修飾。在多細胞生物生長過程,一個重要問題是機械力是否能調控蛋白質功能進而改變細胞行為以應對機械力環境的改變。上皮細胞重排 (epithelial rearrangement)對多個器官如腎、肝、皮膚以及腸道發育非常重要。90%以上的癌症發生也都是由上皮細胞癌變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