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十九,是觀音菩薩出家日。觀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是從觀世音佛出家的,後來從耳根圓通成道了,成了正法明如來,所以後來他的願、他的慈悲是現菩薩身。
觀音菩薩以拔除一切有情苦難為誓願,循聲救苦,以種種身相慈悲度生,可謂普門無盡,大悲周遍。
每到觀音聖誕,信眾都會前往寺院敬香禮拜,表達虔誠和敬意,但對佛弟子來說,更重要的是學習觀音菩薩的生命品質,以慈心濟世,以悲心助人,讓世界更加美好。
菩薩出家日,宜廣行善法,更應布施供養三寶。
正法弘揚本在僧,僧寶是三寶之一。僧人放下塵緣,剃度出家,安心辦道,弘揚佛法,旨在令眾生轉迷成悟、轉凡入聖、轉識成智、脫離苦海。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修福的福田。供僧就是一種清淨的供養,能讓眾生當下遠離煩惱、除心束縛、得清淨心、法喜充滿。佛弟子發心設齋供眾成就道場,不僅能廣結善緣,減輕業障,長養布施喜舍之心,更為當來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出家人能夠放下萬緣,讓身心清淨,讓大腦冷靜,能具有智慧,是為迷茫大眾指路的明燈。
有些人以為出家人遊手好閒,其實他不知道,出家人是產出智慧財富的,這是人類裡最高級的財富。
因為佛陀的教法,佛法的智慧是可以通達無漏的,救眾生離苦得樂的,是可以給眾生種下福田的。
佛涅槃前的最後一個晚上講《四十二章經》,就講到:供養十個壞人不如供養一個好人,供養一百個好人不如供養一個三皈依的人。因為好人沒有生命方向,還在生命的十字街口。但三皈依的人,以佛為目標,以法作為生命的實踐,以僧作為生命的引導,已經有了準確方向。供養一千個皈依三寶的人,不如供養一個受五戒的人。受五戒的已經依教奉行,就是正式的修行人了。
然而,供養一萬個受五戒的人不如供養一個出家人。
出家人拋棄了自己的享受,捨去自私自利,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所以才會出家。出家人晨鐘暮鼓,繼承著、維護著道場,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
佛還說了:「哪怕你專門供五百個阿羅漢,不如次第供凡夫僧。」
為什麼?因為有平等的清淨心。你看到出家人,會把他當聖賢一樣看待,心已經到位了。如果還有分別心,就算供養五百個阿羅漢,還不如心平等地、清淨地、普皆恭敬地供養每一個凡夫僧的功德大。
我們都知道供佛的功德是非常大的,那麼具體大到什麼程度呢?《佛說施燈功德經》中就說:「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除了供佛,供養其他聖者的功德也是極其廣大的。以闢支佛為例,出家人每天飯前所念的二時臨儀就與供養闢支佛有關。「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這幾句話每個出家人都會念。這幾句話正是闢支佛所說。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大家都聽說過,阿那律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是無貧的意思。原來在久遠以前的前世,阿那律尊者是一位農夫,有一年因為乾旱發生了饑荒,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證得闢支佛果的比丘,這位闢支佛沒有化到緣,只能託著空缽回來,農夫見到這種情況,就把自己的飯供養給了闢支佛,闢支佛歡喜地念了上面的偈子做為回向。這位農夫即生中就得到了一隻金兔子,免去了貧窮,而且在之後的九十一個大劫中,生生世世都享受富貴,所以叫「無貧」。
宣化上人曾開示過:「眾生為什麼沒有福報?因為不種福田的緣故,那麼到什麼地方去種福田呢?就在佛、法、僧三寶面前種。」
由於信眾供僧,使出家眾沒有物資的缺乏,而能積極弘法利生,將佛法遍布世間,居士於此因緣供僧,可謂護法護教的菩薩行。也因此,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
在觀音菩薩出家日來臨之際,能夠虔誠供養出家人,供養三寶是極其殊勝且難得的。
《佛說布施經》中說,若以妙樂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1身相端嚴、2氣力增盛、3壽命延長、4快樂安穩、5成就辯才
《俱舍論》云:「若能一晝夜持不殺戒,於未來生,決定不逢刀兵災;若能以一粒訶子,以殷淨心奉施僧眾,於當來世,決定不逢疾疫災;若以一摶之食,起殷淨心奉施僧眾,於當來世,決定不逢饑饉災。」
《施食獲五福報經》云:「人持飯食施人有五福德。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則有五福德道。何謂為五?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辯。」
願大家不要錯過這樣殊勝的機會,做比供養五百個阿羅漢還要大的功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