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現在的總統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在選舉的時候,大喊「蒙古勝利」,但在勝利當選之後,其所進行的一些行動卻是自己打自己的臉(當選後訪華並贈送數萬隻羊給中國)
蒙古總統何以對我們國家態度如此多變?到底是反華還是親華?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理性看待。首先,蒙古國在政策上是迫於無奈,不得不親華,但是蒙古國內情緒與政界都是反華態度。現在蒙古經濟上過度成了市場經濟,實行所謂的民主制,其實不過是換標不換本。把國家元首改為總統,但是在1992年的時候,他想對市場經濟進行改革,由於和民主黨意見不一致,被革命黨踢出去之後,自立政黨稱社會民主黨,在其執政四年之後其實還是人民革命黨掌控者政權。
蒙古人民革命黨1997年改名為人民黨,是蒙古國內最大的黨派。2020年蒙古社會主義為了反對舊時代執政黨,成立了政治聯盟。所以蒙古國內各種黨派越來越多,參差不齊。這些黨派在喪失了文明之後,只能塑造一個敵人來凝聚國家。但外蒙古的獨立是俄羅斯一手操辦的,不能也不敢反俄,只能將目標轉向中國,進行反華,且口頭反華也不需付出什麼代價。所以蒙古國內的很多政客們支持反華。
但是反華政客們一上臺就親華,主要是在於蒙古的經濟現狀。蒙古國家經濟實行快速私有化,其支柱產業為畜牧業和採礦業,蒙古在資源出口方面也被大頭控制,老百姓實際能得到的很少。蒙古國內有約1/3的人口都處於貧困,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在2018年,蒙古的最大對外貿易夥伴就是我國,幾乎國內80%的煤礦都是我國採購的。而蒙古工業化較為落後,工業建設緩慢,為此甚至特別招聘了許多中國的工人。這樣蒙古的勞工成為了「閒人」,這也讓蒙古國內人民更加不滿,造就了現在的現狀,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國內現狀上都必須反華。
與此同時,蒙古高層為了有效地解決國內經濟現狀,只能把國內的採礦業綁在中國身上。在2020年難以支撐情況下,蒙古預計GDP還有4.9%,而面臨該狀況,蒙古國內也明白,只有堅持對華友好,才能有效的解決國內經濟現狀問題,從而更迅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