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骨骼的生長速度與營養程度有關,良好的營養條件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長個子不是什麼難事。此外,基因也是影響人體骨骼生長的一個關鍵因素。不同人種的身高是有不同的。就像是東亞人種的體格普遍比歐美人種偏低一樣,除了歐美人食物結構上以肉蛋奶為主食,溫帶氣候物產也相當豐富外,就是人種基因的影響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的鄰國日本都被中國人稱之為「倭國」。倭,這個字在漢語本意裡並不帶有貶義。後來,是因為魏明帝冊封當時的日本統治者為「親魏倭王」。這個字逐漸成為古代中國對日本地區的統稱,再加上古代日本人確實相對於中國人來說,體格顯小,所以「倭」字後來衍生出了矮小的含義在裡面。
那麼話又說回來,日本人真的個子都很矮嗎?事實上,這句話並不全對。任何一個民族或是人種總有自己的特點。日本近代以前,因為島國生活條件的限制,畜牧業不發達,缺少肉類蛋白的補充,再加上主食和東亞其它地區一樣是稻米為主,身高上確實不算高。
但同時期的中國人體格也算不上巨人,因為古代的生產力水平低下,許多平民百姓能吃飽飯就不錯了,何談營養。因而一般人都是面黃肌瘦的模樣,身高上比現代人肯定是普遍偏低的。你不能因為偶爾冒出來的幾個高個子就說那個年代的人身高都這麼高吧。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國家步入了近代化,工農業也在蓬勃興起,許多日本人的體格相比幕府時代有了不小提高。但這種事情短時間之內改變不現實,日本軍民的平均身高還是挺一般的。1927年,日軍曾經制定過一個徵兵標準,這裡面規定:身高超過一米五,且各項身體指標正常的話,就算是「甲種兵役人員」。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日軍的平均身高雖然不高,但也沒中國人想像的那麼矮。造成中國人普遍覺得日軍身高矮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的日軍制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槍身全長一米二,加上刺刀的話可達一米六,對於一些個子矮的日軍士兵來說,這把槍加上刺刀比自己都高。所以許多中國人印象裡的日軍都是扛著長長的步槍,顯的日軍士兵本身不高的個子就更矮了。
而且,中國人還喜歡用「倭寇」來稱呼日軍,這麼叫著叫著,日軍個子矮這種半真半假的傳聞就流傳了開來。「小日本」的稱呼裡不僅有蔑視、還有嘲諷。總之,不管事實怎樣,「鬼子個子矮」成了那個年代中國軍人和百姓們的共識,真相如何,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