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這是西方經典《聖經·創世紀》的第一句話。不過,即使將其改寫為:「最初,刀是人類的第一件工具。」《聖經》或許也不會因此被褻瀆。以人類最古老的祖先——約四百萬年前生活在遙遠的非洲東部的史前猿人為例。
▲最早的人類工具燧石刀片是用來切割生肉、剝皮、製作工具
在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已進化至能夠直立行走、開發技能、利用火種並參與獵殺大型野生動物。那時的史前人類,必須去獵殺野生動物,以便剝皮製衣,割肉充飢。想要做到這一切,需要藉助工具,而燧石就在這時候開始進入了人類的視野,成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把刀具。
最初,史前人類拿著一塊燧石對著另一塊小心地敲打,將燧石打磨出精準的形狀。漸漸地,經過多年的嘗試,切割燧石的技術得到改進。史前人類將一塊大石頭作為砧板,手握燧石在砧板上不斷擊打使之成型。
為了避免石刀出現鋸齒狀邊緣,這些石頭都被手工精修打磨成杏仁狀。越來越發達的切割技術和越來越精準的手法,使得這些石刀的邊緣越來越鋒利。小碎片使用時往往只將一邊打磨鋒利,另外一邊則保持光滑。不像那些較大的燧石刀一樣兩邊都會被打磨鋒利。
新石器時代的史前人類所使用的工具則更加複雜精細,隨著製作工藝的逐漸進步,三角支點被人們廣泛認知,具體表現為燧石被固定在長骨棒或者木頭長柄上製成長矛。為了更好地切割毛皮,刮刀也被製作出來。由於將燧石綁在木棍尾端做成長矛的方法開始普及,狩獵大型猛獸也逐漸變得更有效率。
▲史前人類留下的各種燧石工具,進一步深加工可做成長矛、刀具、箭頭等
史前各個時期的成就,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的技術與材料:長矛,愈發精細的剃刀型燧石刀片,還有骨製品和象牙製品。緊握在拇指與食指間的簡單的燧石工具,本身就是一把直刀。其中一些是將一把打磨成鋒利的刀刃而將另外一頭當刀柄,另外一些是將其打磨後,其中一邊當刀刃,另外一邊用木棍、骨棒、動物硬角或者象牙充當支軸,然後利用植物纖維或者動物肌腱將其捆綁紮實。他們甚至通過加熱熬煮動物肌腱的方法來製作膠水。
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史前人類早已掌握了鑿制燧石的基本方法,即將兩塊燧石用力撞擊以塑形。也是在這時間裡,他們發現了火的存在,使史前人類告別飲毛茹血的生活。當然還有留下的刀具遺物——這之中便有神奇的柳葉刀和燧石刀,我們至今不能判定柳葉刀獨特的形態究竟是出於實用的目的,還是僅僅是風格化的產物。可以說,史前人類的刀具是一項無與倫比的美妙發明——刀片被恰到好處地裝在了刀柄之上,而刀柄的取材範圍也是寬廣無比,更常以特別的藝術形式來表現。
▲精緻的燧石柳葉刀片,至今無人知道其用途是做什麼
這些刀具雖然製造於久遠的史前時代,但其漂亮的外表和原創性依然得到了後世的推崇,其實用性更是不用懷疑。我們的祖先極會就地取材,動物屍體的每一部分,如肌腱、骨頭、皮、牙齒、犄角等都得到了最佳利用。而在掌握了木頭和石塊的應用方法之後,工匠們更加不用擔心材料,大自然中有著豐富的資源供以應用,而他們也從不會缺乏製造的點子。
▲克洛維期文化遺蹟的燧石和黑曜石做成的矛尖和刀片
直到公元1492年,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抵達美洲時,那裡已經居住著500萬人。若往上追溯,可發現第一批當地居民為公元前14000年生活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克洛維斯人,他們也為後世留下了一些極有意思的遺產。克洛維期文化遺蹟發現了數千件文物,包括矛尖、刮刀、石刀、骨刀、牙刀。這一高度發展的文明為後世留下了美洲最久遠的大量史前文明遺產。
從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當時的一部分刀具由燧石製成,而其他的則是採用了史前火山留下的天然玻璃產物——黑曜石作為刀具原材料。燧石為矽質巖石,質地堅硬,由石英、玉髓、蛋白石結合而成,多為結核狀石灰巖形態。而黑曜石看上去與黑色玻璃相似,它是由不同的火山熔巖迅速冷卻後形成。
▲史前火山口附近留下的副產品天——黑曜石礦,也是天然玻璃
燧石和黑曜石這兩種巖石中都有一種叫中性長石的成分,分為兩種顏色:灰色——閃長巖類,黑色——輝長巖類。閃長巖為花崗石的主要巖石類型之一,由長石晶體構成;輝長巖是以粗粒輝石為基礎的巖石;流紋巖,其化學成分與花崗巖相同,呈玻璃質;斑巖呈紫紅色,多由中性長石構成;粗面巖,摸上去質感特別堅硬。
▲加工黑曜石刀片是夾緊施壓成型,不能猛力敲打塑型,否則碎裂一地
黑曜石不同於燧石,塑形雕刻並不是用猛力敲擊的方法,而是通過施壓成型,然後慢慢打磨鋒利,這過程比可敲擊燧石困難得多了,因為黑曜石物理特性像玻璃一樣比較脆。但是做成的黑曜石刀身卻也因此擁有了強大的削砍力,一點不遜於現代用鋼鐵製成的威力十足的刀具和箭頭。這些黑曜石刀身全部安裝於鹿角或獸骨製成的刀柄上,而刀柄上的裝飾圖案則根據當地部落間的不同習俗而有所不同。
▲中世紀瑪雅人使用的黑曜石匕首用於人祭和戰爭
▲顯微放大的黑曜石刀口(上)遠比磨利的鋼刀刀口(刀)鋒利
▲黑曜石刀片非常鋒利,輕輕一划,皮膚裂開
令人奇怪的是,這種黑曜石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的刀具材料不僅在史前時期為古印第安人所使用,直到今天,它依然被人們嘗試復原使用!要知道,在別的大洲(如古代中國、埃及),金屬冶金術早在公元前3000年時便已出現了!
冰河時代,地球絕大部分地區過於寒冷,作為史前人類食物來源的野生動物不斷遷徙,史前人類只能跟隨它們過著遊牧狩獵的生活。各個時期的史前人類分散在大陸的不同地方,並因當地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的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史前文明。作為生活工具和武器的刀無疑是史前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隨著人類智力的發展及文明的進化,逐漸發現了地表各種金屬礦物,控火技術也更加成熟,由此,金屬冶金術誕生了。
銅是最早被冶煉的金屬。由於銅的質量和硬度無法與石頭、鋼鐵相比較,因此,人類在其中無意加入了錫,青銅由此產生。就當時的科技而言,這種合金技術並不容易掌握,需要很長的時間實踐來開發技術、總結經驗並對其加以改進。因此,青銅時代十分漫長,在那段漫長的時間裡,被生產出來的各種青銅刀具都相當令人驚嘆。有的古代青銅刀具充滿了現代設計藝術氣息,不禁讓人震驚:在那個缺乏原材料和完美工具的年代,技術是如何進步到如此境界的。
▲古代青銅刀劍外表跟黃銅顏色一樣,生鏽後就變綠
隨著史前時期的遠去,鐵器時代的到來,打開了人類通往現代的大門。制鐵工業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在這個時期裡,冶金業不再僅僅為製作刀具服務,而是被更普遍地運用到各個行業。刀具的製作者們也在這漫長的年代裡默默堅守,不論是經濟蕭條時代,還是在出現了最初規模的貿易或者建立了交易中心的情況下,不論戰爭還是和平,不論是用於家居、工作中還是戰場上,刀匠們都始終奉上質量上乘的刀具。
▲燧石直至今日還能發揮餘熱:為火刀、火鐮擊石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