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黑子與白子,下圍棋只需要這樣簡單的用具。它的確是一種一經學會便輕易不肯放下的有趣活動。
下圍棋是爭地的遊戲。可以把盤面比作一座荒島,島上有兩對開拓者,雙方都想把土地儘可能多地據為己有。經過番激烈的爭奪,當盤上所有的領土被雙方完全佔定之後,對局也就結束了。然後計算一下誰佔的地方多,多的一方就是勝利者。
計算勝負有兩種方法,一種叫「數子法」,一種叫「數目法」(一子等於兩目)或「填空法」。我國古代使用「數目法」,現代使用「數子法」,日本則一直使用「數目法」。下面只介紹「數子法」。
「數子法」是果用與平均數相比較的方法來計算勝負的。棋盤上共有361個交叉點,平均數即為180.5個。如果你佔據了179個,比平均數少了1.5個子,那你就輸了1.5個子,習慣上寫成一又二分之一子。
上述的勝負是盤面上的勝負。由於黑方先下子,總要得些便宜,於是人為地規定:在分先的對局中,黑方需貼給白方二有二分之一子或二又四分之三子。就是說,黑佔到183子或183又四分之一子時才「夠本」----和局。可是四分之一子在盤面上是無法體現出來的,因此從數字計算勝負的角度來說,凡貼二又四分之三子的是絕對可以避免和棋的。
下面介紹一下終局時如何數字。為了方便,改用11路小棋盤為例。
圖1為接近終局時的局勢。但是還不能數子,因為還有幾個單官(雙方活棋之間的尚未著子的地方稱「單官」)沒有收完。必須在收完單官後才能數字。
圖2中的黑1到白4收完了單官。右上角的白四子與左邊的白三子是死棋,右下角的黑二子也是死棋,這三處的黑白交界處不存在單官問題.
收完單官之後,再清理死棋。將黑白雙方死子都無條件地取去後,即成圖3。接著就可以數字看勝負了。由於平均數180,5是不變的,所以我們只需將一方的子數與它相比較,就可得出勝負的子數來。不過,一個個地數字比較麻煩,可採取簡化方法。例如確定數黑子,可將能成整數的器子去掉,把零星的黑地填滿黑子。這叫「做棋」。
圖4中,黑方做子50個,棋盤上尚有零星黑子16個,共計66個。將它與60.5個(縱橫11道的棋盤共有121個交叉點,它的半數便是60.5個)相比,尚餘5.5個子。如果是黑貼2.5子,則黑勝3子。
下圍棋有趣的一點是,即使實力相差很多的雙方,也能通過讓子來保持相持不下的對局。可根據水平相差的程度來確定讓子的子數,從讓一子(讓先)開始,一般最多讓到九子。讓子棋終局時,不存在黑方帖子問題,其勝負完全取決於雙方在盤面上的圍地多少。那被讓子的一方先擺上的幾個子怎麼算呢?可視為先收了幾個單官,終局後按相應的單官數折半還子給對方就行了。例如,讓三子局黑方數出182子,讓七子局黑方數出184子,就屬和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