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復更。
作為一個重度圍棋史+黨史愛好者,今天下午在《黨史博採》上看到一篇文章,勾起了我的考據癖和長時期尋找答案的問題:毛澤東會下圍棋麼?
中國人發明了兩大棋類瑰寶,圍棋和象棋。若論民間普及程度,圍棋遠遠不及象棋。但是,圍棋的發展(市場化、職業化、孩子學棋)似乎一直穩穩地壓著象棋一頭,原因眾多,我在知乎上還解答過這個問題。其中有一條重要原因,圍棋得到了大人物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最有名的是陳毅元帥。陳毅在上海工作時,大力支持圍棋事業,留下佳話。後來陳毅調中央工作,他在即將離開上海和老棋手們話別時表示:我在上海抓了圍棋,到了北京還要繼續抓圍棋。
除了陳毅,李立三也是棋迷。不過,李立三在歷史上犯過路線錯誤,有條錯誤路線的名字就叫「立三路線」,所以他抓圍棋能動用的資源、力量和所起的作用都遠不能和陳毅相比。
陳毅抓圍棋,除了他本人是棋迷外,還有一個重要考慮,圍棋是對日外交的最佳途徑。為了貫徹周恩來總理制定的「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對日交流方針,陳毅作為外交部長,促成了中日圍棋代表團的互訪,儘管那時日本的圍棋水平遙遙領先,中國棋手至少要差兩個子。在世人皆知的「桌球外交」之前,中日間早就開展了「圍棋外交」。陳毅逝世後,日本棋院和關西棋院追授他為名譽八段。這是日本圍棋界給予外國友人的最高禮遇。
陳毅與日本自民黨顧問松村謙三對局
在老棋手的回憶裡,提到陳毅在講話時經常說:我抓圍棋是得到毛主席和黨中央同意的。毛主席對圍棋也很支持。
當時,我就在想毛澤東到底會不會下圍棋。這個問題,我惦記了好幾十年,一直想搞搞清楚。
前年到井岡山接受教育,我在八角樓(或者其他地方,地點有些記不清)看到了一塊刻著縱橫19道的石板。解說的同志說,這是一塊圍棋盤,毛澤東和另幾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陳毅)曾經在石板上面下圍棋。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毛澤東下圍棋的說法。
但是從《毛澤東年譜》《毛澤東傳》和大量的回憶文章、歷史資料中,都沒有看到關於領袖下圍棋的隻言片語。
今天下午終於看到了:
鍾靈: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中曾批評的文壇怪傑,開國大典時將大字寫上了天安門城樓
這個鐘靈可不是《天龍八部》裡的鐘靈,而是一位老資格的文藝工作者。
這是我所見的,第一篇明確記錄和描述毛澤東下圍棋的文章。有關內容,拷貝如下:
在延安時,鍾靈就喜歡下棋,他的啟蒙老師是當時中央財經部的同事聶春榮(即當今棋聖聶衛平的父親)。1942年,鍾靈在陝甘寧邊區政府任俱樂部主任,負責組織棗園周末舞會,毛澤東和朱德等中央首長常來參加。一個周末,毛澤東來跳舞,他見舞廳外有間棋藝室便走了進去。這裡有幾個人在休息,喝水,聊天。毛澤東邀請大家和他下圍棋,卻無人敢應戰。他便指著鍾靈說:「小鬼,咱們倆殺一盤。」鍾靈只好硬著頭皮上陣。鍾靈棋癮正大,但也知道毛澤東的棋藝高,便壯著膽請毛澤東讓他兩個子。毛澤東猶豫了一下就同意了。儘管如此,緊張的鐘靈還是輸了十幾個子。第二盤毛澤東不讓子了,鍾靈膽子也大了,竟贏了毛澤東兩三個子。第三盤毛澤東不敢輕「敵」了,他下得十分謹慎,步步認真思考,結果又贏了鍾靈。棋畢,毛澤東說:「鍾靈,你是不是讓我了。」鍾靈忙解釋說:「沒有。」毛澤東笑了,說:「呃,你叫鍾靈。鍾靈、鍾靈,你真靈啊,我可要認真對待哩!」是不是能憑藉上篇文章的記載,就可以對困擾我幾十年的謎題結案:毛澤東會下圍棋,而且水平還不錯。也未必。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業餘黨史研究者,對任何回憶、記錄都不能輕信,都要反覆斟酌推敲驗證。這段記錄有以下問題,還不能作為毛澤東會下圍棋的依據。
第一,這是孤證。領袖下圍棋,不是什麼國家秘密,不應該到今天只有這一條記錄。而且,文章中還有一句「鍾靈棋癮正大,但也知道毛澤東的棋藝高」。可見,如果文章所述為真,毛澤東棋藝高,應該還小有名氣。不至於在其他人的回憶裡,一句都沒有。
第二,這段描述,過於「身臨其境」「活靈活現」。研究歷史的人,有一個本能,看到過於「活靈活現」的記錄,都會先畫個問號。這段記錄,很不幸,就屬於這類。
第三,按照文中描述,領袖和鍾靈下了三盤棋。其中有兩盤結束後數子,一盤的勝負只差兩三個子,在業餘棋手對局中是相當細微的差距。而下過圍棋的人都知道,下三盤棋時間不短,即使下每盤半個小時的快棋,恐怕也得一個半小時。何況,第三盤領袖下得十分謹慎,步步認真思考。如果真是步步認真思考,這樣的一盤棋沒有一個小時下不完。於是問題來了。很多回憶記錄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工作非常忙碌——開會、作報告、寫文章、批文件、讀書、找人談話、接待文藝工作者上門談話——沒有閒下來的時候。領袖能有一個半小時和「小鬼」下棋的閒功夫?何況後來還下過兩次,每次三局兩勝。
第四,鍾靈的圍棋師父是聶春榮。聶春榮的兒子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為中國圍棋立下殊勳的棋聖聶衛平。原來,聶棋聖是正宗的紅二代,圈子裡的人。沒有在80年代體驗過中日圍棋擂臺賽大起大落風雲的人,很難想像當時聶衛平在全國造成的轟動和聶棋聖獨守孤城、從容坐擂的風採。
問題又來了。能和領袖連下三盤,鍾靈竟然不把這次激動人心的對局告訴自己的圍棋老師聶春榮?而告訴聶春榮後——毛主席也下圍棋——聶春榮能不把這件事告訴聶衛平。聶棋聖大方豪爽、心直口快,素以大嘴巴著稱,回憶和領導同志的交往並無遮掩避諱。但聶衛平的回憶裡,沒有提到過領袖在延安期間下圍棋,聶衛平只是曾推斷毛澤東會下圍棋。
還有第五點,如果領袖真的會下圍棋,而且如文中所言「棋藝高」,在毛澤東的藏書裡竟然沒有人提到有圍棋棋譜或其他和圍棋有關的書籍,對於一個愛讀書、愛下棋的人來說,也是難以想像的。其實目前支持毛澤東會下圍棋最有力的證據,不是別人的回憶,恰恰來自於他本人的名作《論持久戰》,其中把敵我之間的相互包圍,比作好似下圍棋,把建立根據地,比喻為圍棋裡的「做眼」。但是有死活的概念和知道做眼,與真正能完整地下完一盤棋之間,還有一段距離。
一個下過圍棋,而且還達到一定水平的人,後半輩子都很難不再碰棋子,徹底割捨圍棋。在《毛澤東遺物事典》和身邊工作人員的眾多回憶中,不僅沒有領袖下圍棋的記錄,而且身邊從未攜帶圍棋棋具。
因有以上的疑問,儘管有了這篇文章「身臨其境」般的描繪,毛澤東是否會下圍棋,仍然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結論。
我的個人推測,毛澤東很可能在年輕時學過也會下圍棋,了解圍棋的規則,但是因為某種原因(覺得下圍棋過於佔用時間),從某個時點起,把圍棋戒了,以至於身邊連棋書和棋具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