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分宜縣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基層黨建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建設的出發點、落腳點,優化服務平臺,創新服務載體,回應群眾關切,不斷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給全縣城鄉帶來了新氣象。
聽民意:幹部沉下去、群眾請進來
「鍾阿姨,你要的降壓藥我帶來了。對咱們最近的工作,有什麼意見嗎?」「你們工作都蠻好,沒啥意見。」每個月,高嵐鄉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周海浪都會去環橋村村民鍾秋連家串門。
在「三化」建設中,分宜紮實開展「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把我當家人」走親連心活動,全縣3000餘名黨員幹部與6000餘戶群眾結對認親,以「小切口」搞「大調研」,廣聽民聲、匯聚良策,讓工作跟著民意走。湖澤鎮建立「湖澤變樣大家說」平臺,鎮村幹部晚上與群眾促膝圍坐,共商問題解決辦法。
該縣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採取「公開欄 微信群」的方式公開黨務村務財務,在每個村組建村務監督委員會,大小事情幹部群眾商量著幹。今年以來,各村務監督委員會累計監督事項1200餘件。
辦民事:開展「一站式 代跑腿」服務
8月28日上午,操場鄉上松村村民黃任發剛走進村黨群服務中心,就有村幹部熱情招呼。他這次來辦理房屋確權登記,找到窗口,交上資料,不到5分鐘就辦好了。
為讓群眾辦事簡易化、便利化、人性化,分宜結合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將農村各類陣地整合為以頤養之家為主體的養老健康陣地、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的便民服務陣地、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紐帶的思想文化實踐陣地,做到設施整齊有序、功能完備統一、管理制度健全等。
在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一站式」服務大廳,村幹部集中辦公,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上松村黨總支書記黃永飛說:「現在的村部,更像城裡的行政服務中心了。」
為讓群眾少跑腿,推行「民事代辦」制度,縣財政給予每個村每年1萬元代辦工作經費,在村部設立民事代辦點,村幹部根據各自分工包片為村民代辦事項。今年以來,村級民事代辦員共為群眾代辦事項3萬餘件。
解民憂:真抓實幹破解痛點難點
檢驗基層黨建工作成效,還得看能否有效解決群眾難題。分宜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運用「黨建 」理念,千方百計解決群眾的難事。
深化「先鋒創績」制度,創新開展「我是旗幟——黨員先鋒示範行動」,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為民服務中作示範、勇爭先。鈐山鎮白芒村黨員、鈐陽紅種養合作社負責人黃小軍今年承諾帶領10戶貧困戶發展產業。他說,黨員要帶頭,讓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
針對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題,推進「黨建 頤養之家」工作,為農村老人提供基本的吃住、娛樂等服務。目前,全縣建成農村頤養之家190個,「入家」老人2400多人。今年,該縣還在縣城建成8個城市頤養之家,100多位老人開心「入家」。
此外,推行「黨建 曉康驛站」做法,以積分換物的方式讓貧困群眾樹立自強自立、勤勞肯幹的意識,推動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現在,全縣村村有「曉康驛站」,覆蓋所有貧困戶,惠及貧困人口7956人。(周崢嶸 李檢根 記者 胡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