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年輕的時候當過兵,而且還是準備上戰場那種的,後來部隊解散,他退伍回了老家。不像現在,退伍有很高的退伍費用,有得還可以解決工作。老劉退伍回來,啥也沒有,穿了身綠軍裝, 戴著大紅花光榮地回了老家。找人去了一家廠子,給人燒鍋爐。後來廠子倒了,老劉徹底回了農村,開始了一輩子當農民的職業生涯。
20世紀90年代,電子產品並不普及,農村有線電話也是屈指可數,網絡更是遙遠的故事,聽也沒聽過。老劉每天的工作就是地裡幹活,下午去地裡摘上菜,一袋子一袋子放到車上,只不過車是驢車,路是爛泥路。每天早上7點來鍾,老劉就拉上他的菜去縣城的市場裡開始賣菜,在這裡菜基本上是賣不了的,因為買菜的人不多。臨近中午,老劉會趕上他的驢車開始走街串巷,吆喝著賣,城裡面的人也到了做飯點了,聽見吆喝,就出去買菜,別看是送貨上門,菜價比起市場裡還便宜。一車菜怎麼也得賣到下午兩三點。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過那個時候冬季可以休息,北方的冬季天寒地凍,打麻將、看打麻將、閒聊天是村裡人的主要工作。
進入二十一世紀,村裡種地的人開始少了,成片的玉米地取代了綠油油的蔬菜,很多人都去周圍的廠子打工去了,賣菜掙的錢實在不夠給孩子們攢上學的學費。村裡的驢一天天少了,老劉家的菜地也種上了玉米。他搞了個大棚,裡面種上了蔬菜,這樣一來,老劉一年四季都能賣菜了。更令老劉高興的是菜價比上個世紀末要高出太多了,尤其進了2010年後,菜價低於1塊都很少了,到了冬季,反季節蔬菜更是價格喜人。老劉的驢也早就賣了,他換了輛三輪。每天凌晨三點,老劉就拉上前一天準備好的菜,去城裡的市場上等買家。現在的菜也不零賣了,直接批給菜販子,而且價格也不低,基本到早上八九點,老劉就開上他的三輪車回來了。
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老劉的菜地變少了,運輸工具從動物變成了摩託,老劉的錢包也一天天鼓了起來,雖然比不上吃皇糧、當工人,但也過上了不愁溫飽的生活。在這三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城市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0年我國城鎮化率26.41%,2000年36.22%,2010年49.9%,到2019年達到了60.6%。伴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小區日益普遍,出門就是菜店,因此去市場裡買菜的人也就更少了,更不用說城市管理日益嚴格,沿街叫賣已經不被允許。菜販子成了聯繫菜農和消費者的重要紐帶。
2003年,中國最大的線上綜合市場淘寶網在杭州成立了;2015年,比淘寶更便宜的拼多多上線了,與淘寶不同,拼多多單做手機端。一場網際網路帶來的線上革命徹底改變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最先受到衝擊的是服裝業,每到年末的服裝城總是人山人海,小偷多到防不勝防,但即便這樣,人們還是要去那裡買過年的衣服,很多下面縣城甚至還會開通去服裝城的專車,方便村裡人購物。線上購物的興起讓服裝實體店開始感受到了寒冬。從衣服到百貨,經過不到20年的發展,線上購物成了普通人的首選,現在的購物平臺已經能夠做到您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真正是人在家中坐,貨從遠方來。
資本從來都是無孔不入,只要有利潤,它就會露出貪婪。終於線上平臺盯上了蔬菜、水果等生鮮產品,一場以社區團購為名義的資本開始擾動菜販子的買賣,美團、阿里、多多、滴滴,龐大的資本湧入了生鮮這片藍海。瘋狂的補貼讓網民享受著資本的盛宴:一袋速凍餃子2.99元,一包鹹鹽0.99元……,三根大蔥1元錢,而此時市場裡的蔥價已經漲到了快5元錢。低廉的價格以及相對不錯的產品質量在不停地收割著流量,菜販子感受到了這個冬天的寒冷。對於這樣的事情,與老劉沒啥關係,畢竟老劉屬於源頭批發,更何況老劉年紀也大了,快種不動了。
網際網路、手機、大數據、智能,所有的這一切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