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實習生 高焓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拿起一瓶礦泉水能吹出一段旋律,上演真實的「吹」水;手頭沒有樂器?鼓起腮幫子、手指輕輕彈也可以奏出動人曲調。12月15日,中國著名琵琶演奏家、國樂大師方錦龍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附」),給學子們邊演奏邊講國樂,再現「萬物皆可吹,萬物皆可彈」。
五弦琵琶世界遊:探尋樂器中的中華文化
「中國樂器的歷史有多久?」 方錦龍在現場發問。他隨手拿起一支龠,吹了一段音階,告訴同學們這個外形像笛、看似普通的樂器,已經有了8800年的歷史。幾支簧疊起來吹竟能有現代電子音樂的風格,原來幾千年前,老祖宗早就玩過了現代潮流。「伯氏吹壎,仲氏吹篪」,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典故中也有了中國古典樂器的身影。
一把五弦琵琶不僅能週遊世界,奏出烏德琴的阿拉伯風情、三味線的日本韻味,蘊含著中華文化兼收並蓄的氣度;也能暢遊國內,西北的粗獷、中原的硬朗、江南的嫋娜都盡在一把琴中,包羅著中華大地異彩紛呈的特色。
「風調雨順彈琵琶,五弦一一為君調」,方錦龍把「五弦琵琶」寫進了他的B站籤名檔。他告訴同學們,原本既有四弦琵琶也有五弦琵琶,只是後者逐漸失傳了。上世紀80年代赴日訪問時,他看到了被日本視作「十大國寶之首「的唐代五弦琵琶。花了30年,終於為四弦琵琶續上了這根弦,才有了《五弦琵琶世界遊》。他鼓勵同學們想到就去做,堅定信心,不要害怕失敗。
學會奏中國樂器、做中國菜:不要丟掉自己的優勢
在2019年B站的跨年晚會中,方錦龍破壁二次元,和虛擬歌手洛天依共演《茉莉花》;與交響樂團PK,用五弦琵琶、鋸琴等樂器串燒了《十面埋伏》《哦,蘇珊娜》等10首中外歌曲,成為收穫最多「膝蓋」的人。
在《國樂大典》上,把《葫蘆娃》改編為新民樂,他說《葫蘆娃》就是中國的二次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裡有很多養分,你們對中國文化了解越多,就會越自信。」他希望同學們學會演奏中國樂器、做中國的菜,不能丟掉自己的優勢。
在場的學生幾乎都看過他的演出視頻。方錦龍坦言,新媒體為傳統文化插上了翅膀,帶來的知名度比他之前出CD的影響還要高,「要感謝新媒體,我出了幾十張唱片還不如今年受到的關注多。」他表示,「爆紅出圈」的背後,實際上還是數十年如一日深耕國樂換來的厚積薄發。
「希望孩子們都能去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你們對傳統文化了解越多,就能感到越自信。那就是文化自信的來源。」方錦龍希望青年學生們都能學會一門中國樂器、做一道中國菜,不能丟掉自己的優勢。(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敏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趙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