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解放軍試圖引誘印軍再打一仗,可印軍認慫,戰士直呼可惜

2020-12-23 這才是戰爭

背景簡介

張明孟老人1962年從四川中江縣參軍,親身經歷了步兵11師飛兵貝利小道、攻佔德讓宗等重要戰鬥和邦迪拉押俘回撤,1965年隨31團3營機槍連進駐亞東邊防,參與乃堆拉山口自衛反擊戰鬥。本文接續上篇,是31團在東巨拉山口執行任務時的回憶。

作者:張明孟

1965年9月印軍在亞東的乃堆拉山口認慫撤回去,我們收回了被他們侵佔的領土,建立了我們自己的哨所。然後由另外的兄弟部隊接替,我們撤回到了江孜駐地重孜寺。剛把營房收拾乾淨不到兩天,很多戰友的襯衣都沒有來得及換洗(因為去乃堆拉山口已一個多月了沒有換過內衣),部隊又接到上級命令,立即返回亞東!

軍令如山!部隊立即按命令要求把武器裝備檢查一遍,除裝備外的個人物品,一律留下。一切準備妥當,就在重孜寺的壩子裡等待汽車的到來。沒多久汽車16團的車來了,帶隊的周清華,是62年來四川中江接兵的幹部、當年的新兵8連連長。他曾來過我的家裡做家訪,徵求過我的父母親的意見,見過我本人,與我談過話,他對我的印象比較深刻。這第二次去亞東執行任務,又巧遇周清華連長帶隊來運送我們部隊,一見面他就認出了我,簡單談了幾句話就上車了。

這時,我已經是一個老兵了。汽車一路風馳電掣地顛簸著,天亮之前到達了亞東仁青崗。這一路過來,由於車子實在顛簸的太厲害,我這個從不暈車的人也暈車了,肚子裡翻江倒海,不停地嘔吐,直至什麼也吐不出來。不知為何,兩天前回江孜坐汽車都沒有什麼反映,兩天後就反映這麼大。部隊在仁青崗做了些補給,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向東巨拉山口出發,它的距離與去乃堆拉山口的距離估計稍遠些,路要好走些,海拔比乃堆拉山口更高,風雪更大,四面是白雪茫茫,冰天雪地,石頭遍野,沒有一根植物,石頭與石頭中間的縫隙都看不到一根草,更沒有泥土。我們上山口的途中遇到我方的偵察兵,帶著抓獲的印軍俘虜往山下走,記得是三個俘虜,戴著手銬,眼睛蒙著黑布,由我方偵察兵架著走。我們上山的部隊看到他們來了,就閃到旁邊讓道,部隊不準說話。等他們走過了我們繼續前行。

大家發揚吃大苦,耐大勞的精神,開展體力互助,發揚我們機三連的「行軍模範連」的光榮傳統,經過一天多的連續行軍,按時到達了指定位置一一東巨拉山口左邊的一個凹窪地,那裡除了冰雪就全是石頭。當晚因為還沒有帳篷,大家就靠著自己的背包(裡面是皮大衣和大頭毛皮鞋)熬到天亮。各班用行軍鍋化雪燒水,就著燒開的水吃幾塊軍用餅乾,他們幹部就去接受任務。一看幹部去接受任務了,我們就知道帳篷快要運上來了,各班就做準備搭帳篷,選地點看方向,帳篷一到,各班開始搭建。

那裡除石頭還是石頭,連一個打釘的地方都很難找到,好不容易把帳篷搭好,帳篷裡面不平,就在外面搬些小一些的石頭來填補空處石縫,達到基本平坦,把方塊雨衣鋪上,然後再把褥子鋪上,就可以睡覺了。東巨拉山口的海拔4800多公尺,空氣稀薄,氣候惡劣乾燥,從山口那邊吹過來的風總是嗚嗚嗚、嗖嗖嗖的像是在臉上耳朵上割一樣。山口的形狀像個喇叭形,中印以分水嶺為邊界。我們機三連的哨所就在山口左邊,哨所是前面的部隊修的,上面有頂蓋,下面有射孔三個,可以觀察對面印軍的地形和動態。山口正中的最低處有一條小道通到國境線,部隊都在兩邊的制高點上。我們的哨所距山口的距離約400多米或500米,有情況機槍完全可以封鎖山口。印軍距山口近距離沒有哨所和工事,只在遠處約800米至1000米的一個小山頭上有人出入活動,有一些營房,鐵絲網和軍事設施,駐紮的是營連級兵力,除例行巡邏外,他們基本不到山口上來,看起來很正常。

連長在傳達通報說道:印度不甘心失敗,還要與我們較量,在我們的正面調來33軍準備與我們大打,我們決不能麻痺鬆懈,一定要做好打的準備。對面那個山頭上駐紮的印軍我們要把他「包餃幾(子)」。因為連長陳捷卿是廣州人,講的是廣東普通話。

第二天接到任務,除站哨的外其餘全部到下面去背炮彈。大家立即集合出發,因為是下山都跑得很快,到了仁青崗軍需庫前壩子裡,每人背一發107火箭炮彈,此彈藥約1米長,口徑比普通碗口大些,重量約20公斤,比120迫擊炮彈輕一些。

路走的太艱難了,路途中累了,嘴裡就哼唱當年那首流行的電影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其中唱到「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的歌句時,我那美麗的家鄉的情景就呈現在眼前……

大家有說有笑,感覺也不累也不疲勞了,沒一個人掉隊,就全連整整齊齊地把火箭炮彈送到了炮陣地。炮兵部隊的火炮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我們也很快地回到了自己的連隊陣地。當天下午通知:晚上要演習,但要做好真打的準備。到了晚上天黑後,全體進入陣地準備戰鬥,空中3發紅色信號彈升起,接著就是機槍聲(步兵連的輕機槍)、喊殺聲震蕩在山間。本以為對方會還擊,但印軍沒有開火。印軍要是誤認為我們在進攻,仗就真打起來了。如果當晚印軍真還擊了,我們就會把他們包餃子,可惜他們慫了。

編者按:張明孟老兵這段回憶把我看樂了,這擺明是解放軍故意演習引誘印軍,我們向來不先開第一槍,但是我們在自己的地盤上演習,如果你印度人開槍,那是幾個意思,那還不收拾你?可惜印軍認慫,字裡行間流露了老兵的惋惜之情,痛失了暴列印軍的機會。

到山口沒幾天,就聽說被我方偵察兵抓獲的幾名印軍俘虜在我們國家的對外廣播向全世界公開承認:奉排長命令,我們越過邊境侵略中國領土,被中國邊防部隊抓獲……

時間也不知不覺中,到快過春節了。一天我正在觀察哨所站哨,連裡通知有首長要來陣地視察陣地和敵情,雖然可以不敬禮,但對首長要有禮貌,首長問到哪裡就要如實回答。不一會,首長帶著兩個警衛員上到我的哨所來了。首長問的情況我一一作了回答,他還仔細地看了地形和我方陣地,檢查了我們的重機槍和彈藥準備,還在機槍的瞄準器上看了瞄準線。

後來我下哨回到帳篷裡面,指導員熊昌智才說,那是師政委張瑞厚(那之前我還沒有見過張政委)。他給我們帶來了春節慰問信,我給家裡寫信時把《慰問信》寄給了家裡。

春節前,我們奉命撤下山駐在亞東溝的一個叫吉瑪鄉(記不準確了)的一個院子裡,據說主人是一家地主,他家的房子比其他人的房子都好。我們住的都是木板樓房,他有兩個漂亮的女兒,不僅人漂亮而且穿得也漂亮。每次部隊集合時都要從部隊前面走過,引得大家都忍不住要多看兩眼。

春節後,我們連隊奉命駐進亞東的巴林桑巴伐木場,為師裡的營建和用柴去伐木。

那段在東巨拉山口的日子是難忘的,我站哨時看著周圍的群山,隨口做了一首打油詩,發表在當年春節連隊的板報上,還記得全連的同志看了,都異口同聲稱讚。

座座高山戴白帽,

彎彎曲曲是小道;

美好山河我沒去,

願在邊防來站哨 。

相關焦點

  • 「我在東北玩泥巴」,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歌曲,印媒:解放軍打心理戰
    :人民解放軍對印軍「打心理戰」綜合印度ANI新聞網和《今日印度》網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 印媒:解放軍對印軍播放印度流行歌曲 62年也曾播過
    原標題:果然,解放軍對印軍播放的就是那首歌!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印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猜測,解放軍此舉或是為了轉移印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為了給自己減壓。大聲播放歌曲不僅表明解放軍試圖分散印軍的注意力,還試圖向印軍表明解放軍了解印軍所有的行動。報導稱,除了播放旁遮普語音樂,解放軍還使用印地語向印軍大聲喊話,提到印度士兵如何在一場無法勝利的戰事中送命,以及他們應該擔心冬天的到來。
  • 德讓宗追擊戰,28個解放軍狂追印軍千人,擊斃印軍將軍!
    一、初戰我軍阻擊計劃沒有成功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我軍十一師三十二團在德讓宗阻擊戰中,沒有完成預定計劃。這絕對不是解放軍戰鬥力不行,原因說出來都有點不好意思,因為阻擊印軍步兵第四師的解放軍,人數只有7個人。
  • 1962年中印戰爭,我軍屢試不爽的穿插戰術,打得印軍無法招架
    從純軍事角度探討那場戰爭,解放軍之勝,有這麼幾方面原因: 一、戰略指導方面我軍高出一籌 自古戰爭,廟算勝是最終決勝的前提。 中印雙方對這場戰爭的戰略指導有著明顯的差異。印度方面,自獨立以後,印度的自信過度膨脹,不僅要當南亞地區的老大,還試圖借邊境問題,挑戰中國的權威。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摧枯拉朽橫掃印軍,中國打到印度哪裡?
    1757年,英國殖民者大邁步的踏入了印度的土地,還試圖從中印邊境上進入中國,向中國西藏發起侵略,因為英印這樣的侵略擴張行為,加上當時的舊中國政府根本無力顧及邊境防禦,便有了後來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領土和邊界爭議、爭端。
  • 德媒:解放軍與印軍在中印邊境過冬比拼後勤 印軍囤積枸杞自稱能...
    該地區海拔超過4500公尺,冬季可降至攝氏零下40度,10月就要「封山」,所有主要道路都無法通行。印軍目前有20至30萬兵力在該區集結,印度網絡媒體ThePrint早前報導,印軍已陸續運送未來6個月的物資到邊境,包括冬季服裝丶糧食丶帳篷和燃料。
  • 印軍標榜的十大戰鬥英雄,多出自印巴戰爭,在解放軍面前不堪一擊
    眾所周知,印軍也非常重視軍事宣傳工作,也對他們國家的軍隊感到無比自豪和榮譽。印度單方面認為,印軍是一支真正體現奉獻精神、愛國精神和犧牲精神的軍隊,勇敢的戰士們只信仰「為國家服役」,忍受著嚴寒和酷暑來保護他們的邊界免受敵人的襲擊。印軍也不忘標榜這些印軍人員離開自己的親人,不假思索地做出最大的犧牲。
  • 1962年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我軍久經戰火,印軍實戰差
    1962年的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呢? 第一、我軍戰爭經驗豐富,能徵善戰,不是印軍能比的 解放軍的前身是紅軍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在1962年,我軍戰士已經經歷了近乎40年的戰火洗禮,我們先後經歷了第一次國共內戰、14年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抗美援朝戰爭。
  • 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善待俘虜,我國唯一被俘戰士被印軍當肉盾!
    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回顧那場對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簡直是一邊倒,解放軍橫掃印軍,打出了中印邊境幾十年的和平。
  • 印媒:印軍裝備6部新雷達,可定位邊境解放軍炮兵
    印媒稱,印度陸軍為了防止解放軍炮兵的威脅,給邊境的印軍裝備了6臺先進的國產雷達,可以全時定位邊境中國軍隊的炮兵部署。事實上,不難排除印媒的「王婆」嫌疑。印軍想依靠該雷達全時定位解放軍的炮兵部隊,恐怕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容易。
  • 印軍狼狽潰逃,解放軍迂迴穿插斷其退路,打出輝煌大勝
    1962年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印軍發起還擊作戰,入侵克節朗地區的印軍第7旅很快便被全殲,旅長被活捉,解放軍乘勝追擊,收復藏南重鎮達旺,共殲敵1897人。為挽回敗局,印軍不斷向邊境地區增兵,並佔據西山口天險,妄圖以地形之利,阻止中國軍隊前進的步伐。根據「打狠、打痛」入侵印軍的最高指示,解放軍邊防部隊再次發起西山口-邦迪拉反擊戰。西山口-邦迪拉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側,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密林地區,地勢走向西北高、東南低。
  • 大型雷達站亮相班公湖,印軍風吹草動盡收眼底,不認慫能怎麼辦?
    這個雷達站可以監控17.5公裡外、班公湖南岸的印軍巡邏艇前沿基地——塔克空(Thakung)碼頭的動向。面對這種印度軍方的挑釁,中國自2019年以來就派出了新的928D型巡邏艇來保護湖泊。該級快艇(每小時70公裡)裝備了RWS(遠程武器系統),使用的是12.7毫米機槍加上兩挺或更小的(7.62毫米)機槍,這些機槍可以位於船上的其他位置,並由船上的十個水手之一操作。甲板下方還可以容納多達20名士兵。
  • 全殲印度王牌旅,張國華僅用一天,從此被印軍敬稱為「雪域戰神」
    印軍甚至將他們的哨所推進到解放軍哨所的後面,對解放軍哨所形成了包圍態勢。隨後,印度政府又揚言,要將中國軍隊從印度準備侵佔的中國領土上清除掉。 是可忍,孰不可忍!印度的猖狂進攻,讓毛主席下定了打上一仗的決心。
  • 解放軍在中印邊境播放印歌曲 媒體:印軍"四面楚歌"
    (原標題:印媒猜測解放軍在中印邊境架大喇叭播放旁遮普歌曲是何意,知情人士:印軍已「四面楚歌」)
  • 印軍1962年潰敗,尼赫魯乞求美國軍援,民眾發中文教材等待接管
    而仗著有大國撐腰以及源源不斷的支持,印度領導階層並未將一窮二白起步階段的新中國放在眼裡。最終為1962年兩國邊境線徹底爆發衝突埋下伏筆。叫囂印軍轉眼變成大潰敗印度邊境軍隊可謂是兵精糧足,武器裝備也是接受不少西方新式武器。1962年10月2日正值我國慶期間,尼赫魯大言不慚叫囂以軍事力量將中國軍隊從爭議邊境地帶清除掉。
  • ...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
    2020-09-19 00:13:02來源:FX168 美盤要聞盤點: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2、要聞盤點1)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今日印度》則在電視節目中公開了解放軍對著印軍方向播放的旁遮普語歌曲,這首歌是印度流行愛情歌曲,歌名為《Tunak Tunak Tun》,歌名被網友空耳翻譯為《我在東北玩泥巴》等。
  • 我軍3名士兵追擊200名印軍,當地人見後調侃:逃命的速度真快
    這一戰中國解放軍英勇無比,在邊境打得印度軍隊潰不成軍,甚至出現過三名解放軍數次將印度一個炮兵團打退,落荒而逃的事情。雖然這些印度兵也曾還擊過,可一個兵團最終打不過三個解放軍,這到底是中國軍人太過英勇,還是印度軍人戰鬥力太差?
  • 1962年中印戰爭——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
    戰前,印軍在東段和西段的兵力為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約22000人。我軍投入作戰的部隊有:西藏邊防部隊4個多團、新疆邊防部隊1個多團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區的部隊。在克節朗方向,我軍根據印軍布勢前重後輕、翼側暴露、正面寬、縱深淺的特點和地形情況,採取了從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敵的戰法。自20日上午7時30分開始反擊至當天下午,便大部殲滅了該地印軍。
  • 印軍被打得有多慘,電影就吹得有多狠
    這個戰損比甚至比1962年之戰還要略佔優勢一點,印軍不在電影上找補些,也是憋得難受。 所謂72小時,按照印軍戰史的描述,此人曾在1962年東線戰場的努如郎地區憑藉一人之力就擋住了解放軍3天的進攻,並消滅了300多名解放軍。然後印度就以這個吹牛吹出來的戰績來當電影的素材去拍攝了。 可印軍真有此等神人嗎?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橫掃印軍,打出50年和平!
    對印度的行為,我國態度一開始是冷靜克制的,但是印軍就此以為我國怕了他們,越來越放肆,沒有停下侵略中國邊境的腳步。被印度步步緊逼,中國別無他法,在1962年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打響的時候,中國內憂外患,情況很不樂觀,但解放軍不負眾望,贏得了這場戰爭,狠狠教訓了印度,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了印度沉重的一擊,在今天這段歷史無疑是很寶貴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