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橫掃印軍,打出50年和平!

2020-12-12 陣匠

當時中國建國還沒有過多久,西藏留存的分裂勢力受印度一些國家的鼓動與支持,爆發了叛亂,中國派出解放軍對叛亂進行了平定,印度趁中國注意力被吸引,舉兵進犯中國,成功的吞下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對印度的行為,我國態度一開始是冷靜克制的,但是印軍就此以為我國怕了他們,越來越放肆,沒有停下侵略中國邊境的腳步。被印度步步緊逼,中國別無他法,在1962年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打響的時候,中國內憂外患,情況很不樂觀,但解放軍不負眾望,贏得了這場戰爭,狠狠教訓了印度,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了印度沉重的一擊,在今天這段歷史無疑是很寶貴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在整個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印軍共有三個旅被中國解放軍殲滅,中國解放軍基本全部消滅了這三個旅,另外還有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被我軍殲滅,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以下4885人被我軍擊斃或者擊殺,其中1383人死亡,1696人失蹤,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被我軍俘虜,而我軍的邊防部隊僅僅有722人犧牲,697人被印軍擊殺,無人被印軍俘虜。另外,對於印軍俘虜,我國一向秉持著人道主義,一年以後,印軍官兵被釋放回國之後還被我國感動,並且在我軍主動進行停火之後,幾乎歸還給了印軍所有我們在戰場上繳獲的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只留下了被當作紀念品的紀檢,對於印度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恥辱,印度總理尼赫魯更是直接提出疑問,我軍究竟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思?

在中印兩軍交戰的一個月時間裡,解放軍兩次對印作戰都以雷霆之勢橫掃印軍,印軍毫無還手之力。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在軍事層面,還有著政治意義,所以在11月21日當天,中國軍隊主動公開向印軍提出了停火、撤軍並設立民政檢查站,並在第二天的0點不再對印軍開火,隨後還將解放軍陣地後撤到了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北20公裡以外,不再和印軍有任何軍事上的接觸;此外印軍還收到了被中國繳獲的武器以及抓走的印軍戰俘。中國軍隊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主動後撤,足以說明中國和平解決爭端的誠意。而且經過中印邊境戰爭之後,印度軍隊實打實的挨了一頓教訓,1962年的這場戰爭就成了印軍的噩夢,中國也順利實現了以戰求和的目標,為邊境地區爭取到了五十多年的和平。

印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讓印度全國都陷入了恐慌,美國大使在向華盛頓的緊急報告中說:新德裡現在的情況非常不好,國民開始失去理性,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民族從滿懷信心到充滿恐懼。就連中國宣布全線停戰的消息,印度總理還是從報紙上得知的,中國突然撤軍,世界各國都很好奇,在取得勝利之後停止進攻,還全數歸還繳獲的物資和被俘虜的人員,這在戰爭史上還是頭一次,但是這正表明了我國想要和平解決邊境問題的決心,我國不僅在國際上得到高度讚揚,還將大國的氣度展現的淋漓盡致,並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肯定。這次戰爭,我國不管是在戰鬥上還是在名聲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關焦點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我軍犧牲的最高軍官是什麼級別?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我軍犧牲的最高軍官是什麼級別? 他叫李白石。是一名營長。 事情是這樣的 1962年11月19日中午,我步兵某團三營營長李白石帶領部隊從邦迪拉沿公路追擊一路逃竄的印軍。
  • 對印自衛反擊戰,負責前線指揮的軍長張國華,後來怎麼樣了?
    說起對印自衛反擊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當時印度強佔了我國藏南地區9萬多平方公裡的領土,不僅如此,還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不斷蠶食我國邊境,屢次挑起事端。1962年10月,印軍悍然在中印邊境全線發動了大規的模武裝入侵。
  • 對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發生的那場戰爭,讓印度的國際地位不復存在
    自1951年開始,印度以為中國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朝鮮戰場,就以麥克馬洪線為由,一直蠶食中國領土,到1959年、1960年時小動作更是達到了頂峰,印度以為中國還未從上一場戰爭損耗中恢復過來,想抓緊佔便宜。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全線潰敗,我軍為何不趁機拿下新德裡?
    1962年11月21日,印度外交部收到了一份報紙,報紙的核心板塊是一條來自中國的消息:中國政府宣布單方面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停火併後撤20公裡。由於當時新德裡已經亂作一團,印度外交部也幾乎癱瘓,他們沒有收到或者說忽略掉了中國政府的聲明,也無法核實這條消息的準確性,於是尼赫魯立即召見了中國駐印大使,在確認了消息屬實之後,尼赫魯只問了一句:你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啊?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新中國對外戰爭中打得最輕鬆的一次,前後歷時一個月,斃俘印軍將近9000人。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一戰打出國威,給我們留下了哪些財產
    在對印自衛反擊戰前,印度已經多次越過中印邊境並逐步侵犯中國領土。雖然中印展開多次協商交涉,但都無疾而終。後來衝突擴大,兩國邊防軍更是展開激烈交火。忍無可忍、無需再忍。1962年,中國決定對印展開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只持續了不到半年,但對兩國都意義重大,更是給中國留下了寶貴的財產。
  • 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缺吃少穿的中國軍隊,是如何戰勝印度的?
    ▲中印戰爭路線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便是在後勤物資保障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憑藉優於敵軍的意志與鬥志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驅逐了入侵者。那麼當時的後勤保障狀況到底如何?我軍又是如何取得戰爭勝利的呢?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全線崩潰,美大使發給華盛頓的報告充滿絕望
    1962年11月16日,第一階段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結束,在我軍成功收復了克節朗河以南、達旺河以北、不丹以東、達旺以西等地區的部分領土,殲滅印軍精銳部隊第七旅,俘虜旅長季·普·達爾維準將及其部下後。中方建議雙方和解,避免大規模衝突,各自從實際控制線往後撤軍,脫離接觸,這時印度方面自以為真正的戰爭還未打響。
  • 1962年印軍潰敗之際,我軍距新德裡僅三百公裡,為何宣布停火
    馬克斯維爾所描述的就是1962年的中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10月17日印軍首先挑釁,10月20日我軍發起全線反擊。11月20日我軍就把印軍打回到1959年9月7日實際控制線以南。此時,在印軍潰敗之際,勢如破竹的解放軍已經距新德裡僅三百公裡。然而11月21日零時,指揮部卻命令,宣布我軍停火撤退。
  • 中印邊境反擊戰:印軍號稱王牌的第七旅,不到一天被我軍全殲
    1962年10月20日,在中印邊境海拔3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麓,中國邊防部隊向入侵的印度軍隊發起進攻,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一次實施邊境自衛反擊戰。消息傳到新德裡,印度朝野震動,當天印度國防部長梅農被記者追問:「在哪裡可以抵擋住中國軍隊的進攻」?
  • 1962年中印開戰,我軍獲勝後主動後撤40裡,蔣介石不理解
    1962年10月18日,印軍總參謀部下令全面攻擊! 印軍數百門火炮打出的數萬發炮彈飛向中國的土地——邊防哨所。印方悍然挑起了大規模侵蝕我國領土的戰爭。
  • 1962年中印戰爭的縮影——看我軍4人如何擊垮印軍一個炮兵營
    1962年9月20日,印方軍隊更是越過「麥克馬洪線」,向中國邊防部隊發起進攻。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爆發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也引出了毛主席的那句名言:「我想了十天十夜,想不通印度為什麼搞我們。」
  • 1962年中印戰爭——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
    20世紀50年代,兩國共同確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8年,中國在尼赫魯的主張下參加了萬隆會議。更令人難忘的是尼赫魯訪華,在那一段時間裡,中印兩國的大地上到處響徹「中國印度是兄弟」的呼喊聲。 然而就在這熱烈的歡呼聲中,中印關係危機卻已悄悄來臨。眾所周知,中印兩國獨立與解放之前,雖然未曾正式劃定過邊界線,卻早已形成了一條各自遵守的習慣邊界。
  • 對印自衛反擊戰,暴露56式半自動步槍的一些問題,依然痛擊敵人
    1962年,中國對印度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在這場戰爭中,我軍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首先在青藏高原作戰,物資的集結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1962年的中國軍隊還沒有實現機械化,汽車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也並不常見,同時當時我國的主要軍工企業離邊境有著數千公裡的距離,在當年那個缺乏運輸工具的年代。
  •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南邊疆安穩了數十年
    眾所周知,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和印軍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激烈碰撞,打了一場二戰後極為典型的地區性低烈度戰爭。這次戰爭的結果也都知道了,出乎西方人的預料,解放軍一路衝殺氣勢如虹,整個作戰過程一面倒,打得印軍落花流水,大敗虧輸。
  • 1962年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我軍久經戰火,印軍實戰差
    1962年的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呢? 第一、我軍戰爭經驗豐富,能徵善戰,不是印軍能比的 解放軍的前身是紅軍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在1962年,我軍戰士已經經歷了近乎40年的戰火洗禮,我們先後經歷了第一次國共內戰、14年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抗美援朝戰爭。
  • 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善待俘虜,我國唯一被俘戰士被印軍當肉盾!
    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回顧那場對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簡直是一邊倒,解放軍橫掃印軍,打出了中印邊境幾十年的和平。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中國速戰速勝的原因
    文/尚勸餘1962年10月20日,中國邊防部隊對印度軍隊發起了全面自衛反擊戰,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於11月20日閃電般地抵達中印傳統習慣線。中國軍隊的進攻如此犀利神速,令世人驚嘆。那麼,中國速戰速勝的原因究竟何在?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速勝的原因,也就是印度速敗的原因。因此,中印學界從中印兩方面對此進行了解析。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這一打就打出五十年和平!
    但是由於新中國在成立之後,向來奉行的是和平外交,面對中印邊界爭議問題一向主張和平談判,所以兩個總歸是沒有爆發什麼大衝突,維持著整體和平,但是1959年之後,印度政府變本加厲,
  • 1962年中印戰爭,我軍屢試不爽的穿插戰術,打得印軍無法招架
    1962年中印邊界爆發的那場速決戰,至今仍是世界軍事教科書中經常研究討論的經典戰例。 58年過去了,如今中印邊境又是麻煩不斷。那場戰爭的意義,有必要再看一看。
  • 老兵回憶對印反擊戰:撤軍時,我們宣誓一定會再回來,終成遺憾
    我之前在工作的時候,曾經有幸遇到了一名參加過對印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客戶,出於好奇曾問過他一些關於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問題,這位老兵也給我講了很多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故事。之前我也寫過幾篇關於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文章,講述了其中的一些故事,在老兵給我講的那些故事當中,我印象和感慨最深的便是我軍撤兵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