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葷」是什麼

2021-02-22 內丹

葷和腥,動物和植物,是因為它吃到人體之中產生的作用是一致的,就是幹擾氣血。我們誦經求的就是一個清潔,在神前求的也是一個清潔。

宗教中的「葷」指什麼?

大眾所理解的葷指的是大肉,腥指的是蝦、魚這些海洋品。宗教裡面通常所指的「葷腥」不是這個意思,葷指的是植物,一切濁人氣血的植物都稱之為葷,我們日常中最容易遇到的有這麼幾種一個是大蒜,當然包括蒜苔、蒜苗等等。然後是蔥,當然也包括蔥苔,與之相關的這些都屬於葷。

洋蔥、香菜、韭菜,韭菜也就包括韭苔了。這是我們日常之中最容易遇到的幾種屬於葷的植物。還有一些人養的水中的一些東西,那個根部也有點像洋蔥一樣,也有那個味道,這個也是屬於濁氣。

我們要區分的是姜、芥、椒,這些是不屬於葷腥的。在上乘一點的戒律修持上,除了戒葷腥之外,還要戒刺激及調味劑,那就不吃了,但是它不屬於葷腥的範疇。因為這些東西本質上來說是清的,就是清潔,清靜的清,甚至於像辣椒之類的,是可以明目的。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在更上層一點的戒律裡面,茶都是禁忌品,那就是你奉行某部經典,修持某個法門有對應的戒律,修到哪兒算哪兒。我們在大眾這一塊,五戒裡面是不包含這些的,我們就不多說。

「腥」又指什麼?

腥是指的一切,不管是海洋還是陸地的動物的肉都屬於腥。為什麼把這葷腥放在一塊兒去說呢?葷和腥,動物和植物,是因為它吃到人體之中產生的作用是一致的,就是幹擾氣血。我們誦經求的就是一個清潔,在神前求的也是一個清潔。長期誦念經典,對越師真,要去燒香,要去禮拜,這些東西就一定要忌諱。

我看到過很多的人還願,宰殺一些動物,或者是供葷腥的東西,這個都是不允許的,不合適的,也是不能進廟門的。大家如果在朝拜師真的時候,到廟宇去的時候,注意不要攜帶葷腥的東西,更不要帶著這些東西進入殿堂。更不能拿著擺到供桌上去供神。

道教的禁忌與老百姓的生活比較貼近,隨著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很多人也開始從精神層面去尋找,很多的宮觀也是旅遊場所,我們經常要出入,帶著親朋好友去遊覽,多了解一些這些禁忌,了解這些常識必定是有益而無害的。無論是從信仰的角度還是從文化的角度,也算是一個基本常識。

作者:陳景展道長

-END-

玉清觀記

玉清古觀,處冀東之域,倚燕山之脈,傍灤水之畔,望渤海之濱,立石城(唐山市開平區,古稱石城)垣內,聚億萬年之鐘秀,享千百年之香火。山水環抱,京津毗鄰,鸞翔鳳集,人傑地靈。黃帝問道而登空同,軒轅學仙而禮廣成,鼎湖跨龍以飛升,仙宗道脈,由之濫觴。昔古孤竹國君,嗣子伯夷叔齊,立次子為儲君。國君歿,齊讓伯夷,夷不受而遁,齊不立亦逃。聞西伯善養老,相偕欲適周。當值盛夏,路過石城之地,腹飢口渴,躊躇間,突現一淙清泉,汩汩而流,急掬泉水,捧之盡飲,入口溫如玉,至腹冽沁腑,饑渴頓消。昆仲繞泉徘徊,流連忘返,決意結廬而居,燒茅修煉以求仙。其玉漿清泉,即後世之玉清古井也。數年後,往西岐,復隱首陽山中,不食周粟,杳失所蹤。燕君昭王,遣使求不死藥,入海登蓬萊方丈,卜地石城合藥以煉丹,其丹爐遺蹟尚存井隅也。秦皇尋神山,覓仙藥,遊碣石,嘗飲玉清之水,頓改容顏,身輕而轉體健。張陵演教,天師布道,桓靈帝間,有觀築於古井之旁。葛洪煉丹,鮑姑侍鼎,尋仙訪道,安爐立於靈泉之側。唐王東徵,屯兵大城,山賜唐姓,築立石城,二百餘丈。有隨軍道士,長於望氣,見紫霞縹緲如飛鸞,仙氣凝聚似丹鼎,遂離軍隱居,潛修仙道,升舉而去。劉操仕燕主,居相位,正陽壘卵以度化,易號海蟾子而學仙,為演清淨無為之宗,以道全形之旨。復遇呂祖純陽於原野,飲玉清之神水,授以金液還丹之秘,遁跡修真,得成仙道。丘祖長春真人,會元世祖於雪山,賜號神仙,頒虎符璽書,掌天下道教。越二載,駐鶴燕京,大闡玄風,道侶雲集,化道十方,建宮立觀,設壇作醮。丘祖座下,有一弟子,結廬於石城,立宮於井側,見水清泠,故題觀名曰澄清,祀三清之真容,布道德之寶章,香火鼎盛,終日不絕。幾經兵火,焚毀殆盡。明永樂間,召仙真三豐張真人於金闕,猶龍不見,惟隱跡名山,藏身大川,隱顯遊戲於人間。一日攜弟子遊薊北,途經石城,睹殘垣敗瓦,黯然神傷,咐弟子云:「此地古煉丹之處也,嘗有觀,名澄清,惜毀於兵禍。留汝此地,募修宮觀,異日將興。玉清之境,始氣化成,元始天尊所居之仙宮。此有井亦曰玉清,乃古仙遺蹟,以之為觀名可也。斯井水清如玉,可傳淮南王之術於鄉裡,授做豆腐,濟養百姓,以解溫飽,亦可彰我仙家飛丹砂而點靈汞之玄妙也。以火鍊金而丹成,今歲丙申,正其值,玉清當興,因緣所定。越五百餘年,火燥土焦,木以犯土,當有浩劫,觀跡隨毀。金木交並,九返還丹,觀必重興,香火復盛也。」真人語畢,飄然而去。弟子遵真人之命,修道觀,興香火,並用古井之水,鹽滷以點豆汁,其術不日而風行四鄉。以玉清神水所點之豆腐,質地柔嫩,晶瑩如玉,味道鮮美,烹調得味,有遠勝燕窩之美譽。光緒初,開平建礦,近代工業之始興,人口增多,商賈雲集,成京東之重鎮。玉清觀,歷數百年之風雨,幾經增葺,規模宏大,坐北朝南,處石城西門外,火神關帝二廟侍立左右。歲臨丙辰,乙未之月,地動山搖,突發地震,房屋摧倒,樓宇化為平地,玉清觀亦隨之毀塌。多難而興邦,艱苦而奮志。唐山兒女,意堅志強,抗震自救,恢復建設,經廿餘年之拼搏,重塑輝煌於冀東,再興繁榮於濱海。玉清古觀,亦得之以復建也。董道長崇文,號文道子,諱沛文,皈依全真,嗣教龍門。董道長乃著名實業家,河北省政協委員。清秀渾樸,端莊大方,談吐間聲和語慢,儒雅溫和,親切近人,無煙火氣息,真道家風範。幼讀詩書,博閱經籍,早年隸職企業,後棄職經商。歷經多年之艱辛,飽嘗恆沙之磨礪,奮志不懈,果業斐然。荏苒光陰,感人生如夢。芸芸眾生,名利絆身,幾失真我;追名逐利,淪喪道德,世風愈下;人心不古,稟賦天和,損耗殆盡。甲申冬月,睹道觀之殘垣,望斷壁之朽木,不忍坐視,乃盟願發心,斥以巨資,再塑三清真容,復興玉清古觀,上接軒轅遺教,綿老聖之心傳;下振道門宗風,揚鍾呂之秘旨。洵屬不願獨善己身,達而兼善天下者也。國運隆,有祥瑞。吉士出,觀必興。玉清之塌毀復建,斯應仙真之讖語乎?復建之玉清觀,由政府撥地廿餘畝,座落於開平老城遺址北門外,坐北朝南。正南牌樓,雄偉壯麗,氣勢非凡。牌樓之上,手書玉清觀三大字,字勁蒼遒,金光閃燦。由南往北,大殿三重,依次為靈官殿、文昌殿、玉皇殿。再之往後,乃高達三層之三清殿。配殿分列左右,香爐鼎立案前。各殿建築,風格迥異,卻又有異曲同工之妙。主殿氣勢宏偉,雕梁畫棟,鬥拱飛簷。配殿小巧玲瓏,精工細做,結構嚴謹。每重殿內,繪有壁畫,均乃道教典故,及山水人物,供遊人香客之觀賞,勸善以淨化人心,使之人人奉善,不為惡習之所染。縱觀整個道觀,紅牆黃瓦,蒼松翠柏,具濃厚道教古韻之風貌,與開平古藝街遙相呼應,珠聯璧合,古文化之氣息猶若天成。觀內奇花異草,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繽紛爭豔。遊人雲湧,香客不斷,祥煙縹緲,紫氣鸞飛。道教獨具之仙樂,道眾誦經之天韻,不時幽然入耳,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玉清古觀,重煥仙容,琳琅殿閣,日臻完善,謀公益之慈善,造大眾之福祉,弘文化之傳統,揚道教之祖風,殊為唐山福地洞天之勝境,河北仙府宮觀之翹楚。誠邀國內之羽士道子,喜迎海外之仙客高真,會四洲之賓朋遊人,接五湖之善信男女,駕臨駐鶴,共慶國昌,同祈太平,是幸甚哉。

道歷四千七百六年歲在己丑

歡迎關注內丹360,一個專注於內丹養生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葷」是草字頭呢?
    因為「葷」本來就是植物。這個字看小篆其實就很清楚,就是車前、路邊的草。本意是指蒜、蔥之類的有味道的植物,在現代屬於調味的配菜系列。《說文解字》中有釋義:葷,臭菜也。《倉頡篇》也指出:葷,辛菜也。所以,戒葷——不吃辛臭食物就是每一個修道、清心、向佛的人必須要抵擋住的口舌之欲。而且這也不算難事,同時讓自己心清體健,何樂而不為之?所以,道教、佛教以及注重形象的自持人士就達成了共識。通謂芸苔、椿、韭、蒜、蔥、阿魏之屬,方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
  • 道教禁忌
    道教禁忌是在中國古代民間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
  • 道教基礎知識
    道教的宗教活動,又稱為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現形式。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聖又莊嚴。
  • 螞蟻莊園古時僧人不沾葷腥葷最初指的是 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3日答案
    螞蟻莊園古時僧人不沾葷腥葷最初指的是 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3日答案時間:2020-09-03 07: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古時僧人不沾葷腥葷最初指的是 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3日答案 螞蟻莊園古時僧人不沾葷腥葷最初指的是?
  • 道教禁忌談
    編輯:山真審核:山麟道教禁忌是在中國古代民間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
  • 皇帝齋戒3天才能吃到的素什錦,宮廷菜如何「以素託葷」?
    那麼這道素什錦什麼來頭?連皇帝也要為它齋戒3天呢?但清朝雖然是外族建國,但卻對漢族文化很感興趣,並認為本土道教更接近世俗的煙火氣,利於滿足百姓的精神需求,所以清朝又以本土道教為國教。道教講究忌食「三厭」(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遊的)。因此,清朝的皇帝因為個人信奉佛教而要忌食「五葷」,又要作為實際統治者的身份,維護道教的地位,而要杜絕「三厭」。
  • 古時僧人不沾葷腥的葷是什麼意思
    古時僧人不沾葷腥的葷是什麼意思?古時僧人不沾葷腥的葷是什麼意思是螞蟻莊園11月12日的問題,小夥伴們答對可獲得180g飼料,接下來一起看看本題答案吧。 古時僧人不沾葷腥,葷最初指的是 肉食 氣味濃烈的蔬菜 答案:氣味濃烈的蔬菜 葷腥一詞出自白居易《齋戒》一詩,「每因齋戒斷葷腥,漸覺塵勞染愛輕。
  • 齋戒是道教誦持經典的基本要求,是修道人斷染的根本途徑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公眾號,作者為尚德Shand,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可見,齋戒是道教誦持經典的基本要求。《生天得道經》指出:依憑齋戒,作是津梁。可見,生天得道之法將齋戒也提到了前面。那麼,道教究竟為何如此看重齋戒呢?《三天內解經》指出:學道首先持齋,外則不染塵垢,內則五藏清虛,降真致神,與道合居。能修長齋者,與道合真,不犯禁戒。齋,即存三守一。
  • 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1、什麼是道教?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特有的本土宗教。
  • 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道教是在我國形成並傳播的一種多神宗教,依據古代道家思想理論並吸收神仙方術、鬼神崇拜觀念等等而形成,自老祖天師張道陵創立制度道教至今已經近兩千年,被譽為「唯一本土宗教」。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數千年來,道教信仰及文化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影響深遠,與本土風俗文化緊密相連,深深植根華夏沃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我國傳統文化主要支柱之一。
  • 道教:道教的戒律源流,皆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
    早在道教初創時期,道教內部就存在著一些組織紀律,名曰「科律」。陽《太平經》中有「貪財色災及胞中誡」、「不孝不可久生誡」等,《老子想爾注》中有「奉道誠,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以此為身寶矣」之說。這些「道誡」都是早期道教戒律的雛形。「想爾九戒」的出現,早期道教戒律正式形成。此時的戒律多源自老子的思想,主要戒貪慾、講誠實、守清靜。如想爾九戒的內容是: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此上最三行;行無名,行清淨,行諸善,此中最三行;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此下最三行。
  • 古時僧人不沾葷腥的葷最初指的是啥 支付寶螞蟻莊園9月3日答案
    古時僧人不沾葷腥的葷最初指的是啥 支付寶螞蟻莊園9月3日答案 2020年9月3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古代歷史小知識的
  • 螞蟻莊園古時僧人不沾葷腥葷什麼意思?螞蟻莊園11.12答案最新
    今天支付寶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莊園小課堂的答案是什麼呢?螞蟻莊園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2日的問題是【大雪過後為什麼會覺得格外寂靜】、【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和【小雞寶寶考考你,古時僧人「不沾葷腥」,「葷」最初指的是】。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答案,不清楚的朋友快來看看吧。
  • 道教的齋醮科儀
    「齋」與「醮」在道教中都屬祭祀的範疇。「齋」是齊和淨的意思,古人祭祀之先必要沐浴更衣、不居內寢、禁止葷酒、以接鬼神,故名謂「齋戒」。道教沿襲古禮,尊神敬道,祈禳之先需以素食清心、沐浴潔身,故稱「修齋」。《雲笈七籤》云:「齋者也,齊整三業。外者不染塵垢,內則五臟清虛。降真至神,與道合真。能修長齋者,則道合真,不犯禁戒也。
  • 道教還有早晚功課呢?道教的早晚課到底是什麼?
    道教作為一個已經存在了千年的宗教,其中的儀式繁多,早晚課就是其中一種,早晚課這個名字聽起來特別像是在學校一樣,特別像早讀和晚自習,在明代的《道藏》中還沒有關於早晚功課的記載,到了明代的晚期才逐漸出現,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早晚課到底是什麼。
  • 道教禮儀
    比如叩拜、敬香、獻供等都是道教禮儀中用動作向神致敬的形式。 (道教禮儀)       以上所談的禁忌,雖然並非道教禁忌的全部內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希望可以幫助讀者大致了解道教的禁忌戒律。       在飲食方面,道教養生之道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飲食禁忌。道教特別強調對於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絕。現今,道教兩派之中,全真不立家室,以素食為主;而正一則允許成家,除齋醮活動期間,一般不禁絕葷辛飲酒,但求心淨而已。
  • 【道教知識】——什麼是羅天大醮
    羅天大醮——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           「羅天」是指三界之上的大羅天。「醮」乃是道教祭祀三清、四御、五星列宿的一種儀典。早期道教舉辦醮儀的目的是治病、宥罪。醮儀最早是在夜間,露天設供祭諸神的。大唐《六典》中列有七種齋儀:黃籙、金籙、明真、三元、八節、塗炭、自然等齋。其時「齋」已成為一種宗教活動的儀式。唐以後,「齋」與「醮」開始並成。宋代王欽若著(羅天大醮儀),道教遂具有了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等盛大的祭祀儀。
  • 道教起源於什麼時候?
    道教起源於什麼時候?本朝的學者多認為道教起源於東漢末年祖天師張道陵。也就是說道教的歷史,也就是只有兩千年的時間。不僅學界如此認為,道教人士也沒有人提出異議,相沿成俗,遂以為道教始於東漢末年。果真是這樣的麼?
  • 道教,究竟該弘揚些什麼?
    了解的過程中,或許就讓我們從對道教更加了解道教,不僅僅了解道教的美好,還了解道教的醜惡;不可否認,任何宗教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選擇道教作為自己的信仰,並不是意味著道教就是完全正確的,道教是更適合我們了解認知真理的一種方式。那道教究竟該弘揚什麼?
  • 什麼是符咒,符咒都有什麼功能?道教畫符的十戒八忌詳解
    符籙的種類很多,各種符有各自的畫符程序和方法,例如「百解消災符」,畫符的程序是:1、須齋戒浴身、淨口(禁葷酒),具虔誠之心,備辦果、酒、香、焚香祝告什麼符,結什麼煞,念什麼咒。自古以來均系師傳口授,不形成文字,故《道藏》無載,史籍無考,口授時還要起誓為盟,不得洩露天機。最後老道長說了四句天罡煞歌決:「月月常加戌,時時見破軍,破軍前一位,誓不願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