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真正地了解秦始皇嗎?其實他「暴君」的頭銜是劉邦扣上去的

2020-12-23 周曉說歷史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做了以下幾件大事:

1、將郡縣制推廣到全國,避免天下再度陷入諸侯混戰的局面。

2、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建立標準化生產制度。

3、修長城、靈渠、馳道等利國利民的工程。

4、打擊匈奴,解除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

5、平定百越,使現在的廣東、廣西變成中國的領土。

其中,郡縣制,打下了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基礎,之後每個朝代都執行秦朝的制度。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怎麼都是優點,難道沒有缺點嗎?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修阿房宮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其實都是後世勝利者給他扣上的帽子。

焚書坑儒

據《史記·儒林列傳》記載:「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這就是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成了譴責秦始皇暴政的「鐵證」。書上說,秦始皇為了鎮壓反對秦國統治的儒生,一怒之下坑殺了五百儒生,還將六國的典籍燒毀,這事件在歷史上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和不可估量的損失。

但真實的事情是這樣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收天下之兵,表面上風平浪靜,背地裡卻暗潮湧動,六國的遺老遺少們總在暗中勾結,以圖復闢。

公元213年,在一次朝廷宴會上,儒生博士淳于越公然提議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此時秦朝實行郡縣制已有130年,何況春秋戰國500餘年的戰亂就是實行「分封制」的教訓。

之前徐福帶著童男童女找仙藥也是一去不復返,把秦始皇氣壞了,感覺自己被騙了,就找這兩個騙子的同行,秦始皇認為這兩個騙子的同行也不是什麼好人,找到之後就活埋,這史稱「坑儒」。那麼秦始皇抓的這些人到底是什麼人呢?《史記》上說得很清楚,是方術士,並不是儒生。方術士在秦朝主要做佔術、巫醫,這些工作。第一批被抓注的方術士大概有460多人,一塊被活埋;第二批抓的沒有被活埋,而是被發配走了,第二批中多多少少有點儒生,但是重點打擊對象還是方術士,因為「坑儒」的前一年剛剛焚書,這焚的都是詩書和史,再加上那會,認為讀書人都是儒生,有了想當然的說法「焚書坑儒」,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焚書坑儒。

「焚書」和「坑儒」這兩個事情並不挨著,並不是指一件事,「坑儒」是在「焚書」一年後做的。「坑儒」就是活埋儒生,說是嫌棄他們妄議國政,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實際上是有姓「候」「盧」兩個騙子,這兩個人就忽悠秦始皇,騙皇上說:「皇上我們能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這樣,秦始皇就相信了,給這兩個騙子不少金銀珠寶和船,讓他們去海外找仙藥。這兩個騙子在逃走前,到處散布流言,說秦始皇的不義。

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都留有副本在博士官那裡,只燒民間的,不燒官方的。真正焚書的人是楚霸王項羽,攻破都城後連副本也燒了。

項羽火燒阿房宮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

從這裡看出,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如此的宏偉壯觀,是秦始皇調集幾十萬老百姓,修築而成。於是大家又將勞民傷財的帽子扣在秦始皇頭上了。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楚人就是楚霸王,項羽真的是燒毀阿房宮的罪魁禍首嗎?

《史記》記載得很清楚: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便停工,將70萬勞力全趕去修秦陵。

等到這年四月「復作阿房宮」,七月陳勝吳廣就反了。前後就這麼點時間,顯然建不成阿房宮。

在歷史之中,阿房宮沒有建成

既然沒有建成就沒有燒毀一說了,秦始皇和項羽都背鍋了。

相關焦點

  • 他是秦始皇,是被罵了兩千年的暴君,看看這些還覺得他是暴君嗎?
    說起秦始皇,很多人都會想起暴君這個形容詞,這個被大家痛罵了2000年的暴君,其實並非是一個真正的野蠻人,有許多關於秦始皇的歷史資料,都沒有被人指仔細的了解過。有不少網友表示,如果你看完那些秦始皇的歷史記錄,並且對他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認知。
  • 秦始皇是暴君嗎?廢除奴隸制、從未弒過功臣、人口驟增的大秦真相
    秦始皇是暴君嗎?一個修兵馬俑免去宮女妃子陪葬的帝王,一個建朝以來從沒殺過功臣的始皇帝,請問,這樣的秦始皇即便再「暴」,又能「暴」到哪裡去呢?秦始皇「暴君」的名頭,在《漢書》和《史記》中已成定論,但歷史的真相果然如此嗎?
  • 秦始皇若能晚死數十年,他能打得過劉邦、項羽等人,守好大秦嗎?
    歷史沒有假如,不過人們總是喜歡假設一些事情,就好比秦朝短命,秦始皇死後,秦朝便開始不停的走下坡路,直至滅亡。 因此有人總喜歡假設如果秦始皇能夠晚死一二十年,歷史會怎樣發展?當他碰到劉邦、項羽等人紛紛起義的時候,又該如何面對,能否打贏?
  • 秦始皇是否為暴君?看看歷史上批判過他的這些人,你就明白真相了
    雖然尉繚認為秦始皇「少恩而虎狼心」,但他的這段話看似在批評秦始皇,其實相當於是在稱讚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秦始皇長相粗獷,野心勃勃,尉繚作為一介平民,他竟謙卑相待,常常甘居尉繚之下,可見這個人志向遠大,如果他要是統一了天下,那麼天下人還有誰能於其抗爭呢?都只能成為他的俘虜了。
  • 都說秦始皇是殘暴,是真的嗎?3件事情證明他有賢明的一面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經常會被喜歡歷史的人們津津樂道。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秦始皇生前的所作所為非常殘暴。所以劉邦項羽揭竿而起 讓統一六國的秦朝兩世而亡。那麼,秦始皇真的殘暴嗎?對於秦始皇殘暴這個說法,真的了解過秦朝歷史的人,和沒了解過秦朝歷史的人一般持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從道聽途說裡了解秦始皇的人,大都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花費巨資修築長城,花費大量勞力修築阿房宮,搞得民不聊生,確實當得起殘暴君主的名聲。可是在了解秦朝歷史的人們嚴重,秦始皇雖然有些喜歡法家治國,傾向於嚴酷的刑法,但是卻沒有比歷史上那些有名的暴君殘暴多少。
  • 秦始皇修——偉大的帝王還是殘酷的暴君
    這兩個詞兒就是漢語裡專門用來形容他一個人的。 秦始皇一生只活了四十九年,十三歲繼秦王位,用二十六年滅六國,三十九歲天下一統,以三皇之「皇」、加五帝之「帝」,自封為「皇帝」,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故名始皇帝。 他在位共三十七年,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錢同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開國雄主還是亡國暴君?
    事實上,歷史記載很明確的告訴我們,至少漢高祖劉邦在秦始皇死前,就已經被迫逃亡,帶著一幫小弟在芒碭山一帶當了將近一年的土匪。劉邦能夠安然無恙的在芒碭山打這麼久的遊擊,當然不是因為他是天選之子,而是因為當時像劉邦這樣的土匪、盜賊實在太多了,官府根本剿不過來。
  • 如果中國沒有秦始皇,如今會怎樣?外籍教授:其實西方很羨慕你們
    而真正意義上的千古一帝只有一位,那就是我國的第一位皇帝,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嬴政。 只是根據《史記》以及一些文學作品的影響,秦始皇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然後仔細分析一下秦始皇登基之後所做的一些事情,我們能夠發現這些所謂的暴君言論甚至都無法自圓其說。
  • 秦始皇是暴君嗎?
    秦始皇確實燒了書,活埋了四百多人。看看《史記》怎麼描述焚書事件的。《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是暴君嗎?焚書、坑儒可信嗎?【原文】三十四年,始皇置酒鹹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僕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裡,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 被後人稱為「暴君」的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今天我們就來揭曉答案
    公元前221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了華夏,建立了大一統的秦朝,他讓人民從此不再顛沛流離,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他還統一了那時雜亂無章的文字、度量衡,貨幣等等,儘管如此,但他一直被後人稱為「暴君」,那麼秦始皇他真的是暴君嗎?他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情,才惹得後來對他如此不堪的評價?
  • 秦始皇除「坑儒」之外,還曾兩次殺人,能否坐實他就是一個暴君?
    關於秦始皇是不是暴君,秦王朝的統治是不是暴政的問題,在史學界一直都在爭論不休,但是歷史上對於秦之"暴"行的記載並不多。正是因為史料的記載不詳,秦始皇則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大的一位帝王,在無法否認他歷史功績的前提下,我們所知道的與秦始皇有關的幾件大事,比如修建陵寢和阿房宮,比如修築長城,再比如所謂的"焚書坑儒"等事件,是否屬於"暴政"的範疇還真的有待考證。
  • 如果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沒有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
    秦始皇一統天下使中國進去大一統帝制時代,秦始皇雖然被歷稱為暴君,但始皇帝屬於暴君而不昏,秦始皇也算是功大於過。不過很可惜,歷史給秦始皇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秦亡於二代,讓我們感到甚是可惜,在可惜秦亡於二世的同時難免會有所疑惑,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
  • 秦始皇不駕崩,他能夠戰勝項羽劉邦韓信張良陳平組合的義軍嗎?
    如果秦始皇沒有沙丘之變,那麼基本可以說,項羽劉邦韓信張良陳平也就是老死的結局,著名的陳勝與吳廣大澤鄉的起義根本不可能發生。休要說去戰勝,劉邦只有繼續做亭長,項羽繼續隱姓埋名,韓信就更悲催了,估計就是個落魄的古惑仔了,張良到來還在看這兵書,陳平估計自己都不知道要幹嘛。在歷史上秦始皇真實的震懾力要比我們認知的還強大,歸咎其原因,@靜心匠道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 穿越秦朝:我一個歷史記者,採訪秦始皇一些敏感話題
    稱之始皇帝為「偉大」其實一點不為過,沒有嬴政的一統,或許現今的華夏文明是多國家彼此競爭狀態。歷史是否誤解秦始皇而同情六國秦代殘暴統治下的政治局面其實是令人堪憂的,嬴政是知道國內六國貴族勢力錯根交綜的,雖說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還是無法真正的統一思想;歷史上總是對六國予同情,卻對秦始皇則是抨擊。
  • 老外:如果秦始皇不死,項羽和劉邦還敢起義嗎?網友的回答很霸氣
    戰國末年,在秦始皇的指揮下,大秦鐵騎橫掃六國,建立了大秦王朝,天下莫能與之爭。然而,僅在秦始皇駕崩三年後,秦朝就被項羽劉邦給滅了,這是秦始皇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結果。有些熟悉秦朝歷史的外國人就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如果秦始皇不死的話,項羽和劉邦還敢舉兵起義嗎?」中國網友給出了霸氣的回答:「給他倆十個膽,他們也不敢起義。」為何網友會說出如此肯定的話呢?
  • 為何秦始皇成為暴君的代表,只因一個不少人都不知道的原因
    然而在四人當中,唯有秦始皇爭議最大,李白說他「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認為其功績斐然;司馬遷說他「秦取天下暴」,將其定義為不世出的暴君。在歷史之上,大凡君主登位改朝換代,必然會有一場新舊貴族的交替。在春秋戰國時,六國各自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也有自己的王族宗室,他們一直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
  • 被人罵了兩千多年的秦始皇,他的一些為政舉措卻沿用至今
    也並沒有焚書,只是把書籍全部收了上去,官方給保留了,民間不允許有了,他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統一文字。歷史上有沒有真正焚書坑儒的事件呢,還真有,他就是項羽,推翻秦政權後,衝入鹹陽,把官方所藏的書籍全部付之一炬,並且項羽還是一位殺人魔王,項羽只要是打贏了仗就是直接屠城,城裡面不光是人,還有雞鴨狗鵝,只要是活著的全部消滅,秦始皇滅了六國都沒有屠過城,而項羽有記載的屠城就超過了十座,所以說真正焚書坑儒的也是項羽。
  • 劉邦與項羽都曾見到過秦始皇嬴政,劉邦豔羨不已,項羽輕蔑不屑!
    劉邦與項羽都曾見到過秦始皇嬴政,劉邦豔羨不已,項羽輕蔑不屑。為何差距這麼大?年齡、出身、秦始皇嬴政本人的狀態,都與之有關。劉邦45歲時,外出到首都鹹陽服一年徭役。有幸在鹹陽見到始皇帝龐大的車駕,不由得感慨「大丈夫當如是」,這一年嬴政48歲。
  • 秦始皇生前三大怪事兒,每一件都預示著秦始皇的命運
    一直以來,關於秦始皇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有的人說他是暴君,什麼焚書坑儒,修建秦始皇陵;然而也有人說他是了不起的君王,一統六國,統一文字和度量,修建運河和長城,這些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後代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面性,作為現代人,不應該只看到秦始皇的殘暴,更應該辯證的看待這個人。
  • 秦始皇不死,任何人都造反不了!他若多活十年,便沒了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漢代開國之君,世人稱之為漢高祖。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首次完成中國統一,建立秦朝。受中國歷史分朝劃帶的影響,大部分人認為,劉邦是漢代的人,秦始皇是秦朝的人,兩個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便認為秦始皇與劉邦是隔世的兩代人,這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漢高祖只比嬴政小三歲,只是漢高祖活到62歲,秦始皇活了50歲,秦始皇死天下分,漢高祖47歲起兵推翻秦王朝時,他的生命也已經過去了大半。很多人說,如果秦始皇能再活十年,劉邦與項羽便造反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