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做了以下幾件大事:
1、將郡縣制推廣到全國,避免天下再度陷入諸侯混戰的局面。
2、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建立標準化生產制度。
3、修長城、靈渠、馳道等利國利民的工程。
4、打擊匈奴,解除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
5、平定百越,使現在的廣東、廣西變成中國的領土。
其中,郡縣制,打下了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基礎,之後每個朝代都執行秦朝的制度。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怎麼都是優點,難道沒有缺點嗎?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修阿房宮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其實都是後世勝利者給他扣上的帽子。
焚書坑儒
據《史記·儒林列傳》記載:「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這就是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成了譴責秦始皇暴政的「鐵證」。書上說,秦始皇為了鎮壓反對秦國統治的儒生,一怒之下坑殺了五百儒生,還將六國的典籍燒毀,這事件在歷史上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和不可估量的損失。
但真實的事情是這樣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收天下之兵,表面上風平浪靜,背地裡卻暗潮湧動,六國的遺老遺少們總在暗中勾結,以圖復闢。
公元213年,在一次朝廷宴會上,儒生博士淳于越公然提議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此時秦朝實行郡縣制已有130年,何況春秋戰國500餘年的戰亂就是實行「分封制」的教訓。
之前徐福帶著童男童女找仙藥也是一去不復返,把秦始皇氣壞了,感覺自己被騙了,就找這兩個騙子的同行,秦始皇認為這兩個騙子的同行也不是什麼好人,找到之後就活埋,這史稱「坑儒」。那麼秦始皇抓的這些人到底是什麼人呢?《史記》上說得很清楚,是方術士,並不是儒生。方術士在秦朝主要做佔術、巫醫,這些工作。第一批被抓注的方術士大概有460多人,一塊被活埋;第二批抓的沒有被活埋,而是被發配走了,第二批中多多少少有點儒生,但是重點打擊對象還是方術士,因為「坑儒」的前一年剛剛焚書,這焚的都是詩書和史,再加上那會,認為讀書人都是儒生,有了想當然的說法「焚書坑儒」,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焚書坑儒。
「焚書」和「坑儒」這兩個事情並不挨著,並不是指一件事,「坑儒」是在「焚書」一年後做的。「坑儒」就是活埋儒生,說是嫌棄他們妄議國政,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實際上是有姓「候」「盧」兩個騙子,這兩個人就忽悠秦始皇,騙皇上說:「皇上我們能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這樣,秦始皇就相信了,給這兩個騙子不少金銀珠寶和船,讓他們去海外找仙藥。這兩個騙子在逃走前,到處散布流言,說秦始皇的不義。
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都留有副本在博士官那裡,只燒民間的,不燒官方的。真正焚書的人是楚霸王項羽,攻破都城後連副本也燒了。
項羽火燒阿房宮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
從這裡看出,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如此的宏偉壯觀,是秦始皇調集幾十萬老百姓,修築而成。於是大家又將勞民傷財的帽子扣在秦始皇頭上了。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楚人就是楚霸王,項羽真的是燒毀阿房宮的罪魁禍首嗎?
《史記》記載得很清楚: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便停工,將70萬勞力全趕去修秦陵。
等到這年四月「復作阿房宮」,七月陳勝吳廣就反了。前後就這麼點時間,顯然建不成阿房宮。
在歷史之中,阿房宮沒有建成
既然沒有建成就沒有燒毀一說了,秦始皇和項羽都背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