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評的2020年「最美鄉村醫生」中,婁底經濟開發區大埠橋街道西陽村衛生室謝江嬌讓人印象深刻。
這名年僅31歲的殘疾鄉村醫生,於2009年擔任鄉村醫生至今已有11年。他雖然右手手指全無,卻堅守崗位,任勞任怨,憑著崇高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贏得了村民的信賴。
身殘志堅以身試針練就好醫術
1989年,謝江嬌出生在婁星區石井鎮石江村。由於身體缺陷,不能從事體力農活,謝江嬌決心努力讀書,勵志學醫。2004年,他就讀於婁底衛校,3年學成後開始行醫生涯。2009年,經湖南省統一考試,謝江嬌取得新版鄉村醫生執業證。2013年,在婁底經濟開發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知識競賽中,榮獲「三等獎」。
行醫以來,謝江嬌刻苦鑽研醫學,不斷努力學習,經過多年的努力,基本上掌握了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方法,同時苦練基本功。由於右手缺陷,輸液成為謝江嬌行醫生涯中第一隻攔路虎,尤其是幼兒輸液,更是難中之難。為了避免增加病人的痛苦,他經常拿自己做人體試驗,用針在自已的殘手上做試驗,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謝江嬌現在輸液能一針見血,很少扎第二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常請他為患病幼兒扎針。
從事鄉村醫生11年來,謝江嬌竭盡所能,外出參加各種培訓班、講座,努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更好服務於村民。同時不斷溫習以前的書籍,持續給自已充電。
樂於助人隨喊隨到變身「120」
11年來,謝江嬌一直堅守崗位,村民病了,隨喊隨到,風雨無阻。
有一天晚上十一點多,謝江嬌準備睡覺時,病人家屬來找謝江嬌去給她孫子看病,說她孫子肚子疼,不知道發燒沒。看著老人著急的樣子,謝江嬌立馬背著藥箱來到老人家中,給她孫子仔細檢查後,沒有啥大問題,就給孩子開了點藥。
老人家說:「深夜了,還要你跑一趟,真是辛苦了。」謝江嬌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給你們看病是我的職責。」回去的時候已是凌晨1點多,雖然會覺得有點累,但是一想到病人無大礙他就放心了。
多年來,為切實做好公共衛生服務,提高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提高群眾健康水平,謝江嬌在行醫之餘,完善村級各類公共衛生資料,認真做好當地群眾健康檔案、外來人口健康檔案等資料的登記管理工作,做到分類分冊登記,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可查性。對於自己所管轄區域內的社區居民,堅持每三個月做一次隨訪,做好隨時了解病情,隨時記錄,完善個人健康檔案。
奮戰一線做村民健康「守護神」
鄉村公共衛生體系是保障億萬農民群眾健康生活,提升其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礎性工程,是抗擊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基層堡壘。西陽村千餘名鄉親的健康狀況都裝在謝江嬌的「心中」,這個心包含:愛心、熱心、耐心、真心、細心。謝江嬌謹守這五個心,為全體村民服務,讓他們看病放心、安心。
2020年疫情期間,作為基層醫護人員,謝江嬌奮戰在一線,經常對新冠肺炎疫情武漢返婁人員進行摸底排查工作,同時貼標語、發傳單將疫情防控宣傳到千家萬戶,積極配合大埠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嚴密監控是否有發燒人員。
2020年春節期間,衛生室來了一個病人體溫38.5℃,頭痛乏力,在衛生室沒有嚴格防護措施,只有簡單的手套和口罩。謝江嬌近身為他量了體溫,給他做了全身檢查後,為了安全起見讓病人去醫院複查,同時及時上報給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部,一邊聯繫病人等檢查結果出來說只是普通感冒,謝江嬌才把提起的心放下來,此時已到了凌晨。
隨著時間的流逝,迎來了半年一度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謝江嬌把精力轉移到基層公衛中來。紮實認真完成了兩個季度的慢性病隨訪,同時做好健康扶貧以及新的醫保門診政策的宣傳,完成了一千多份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謝江嬌說的最多的就是,病患的需要、基層群眾的需要,是他的人生追求。
來源:婁底日報 記者 曾丹 通訊員 陳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