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在哪裡?

2020-12-26 妙語佛音

我真正接觸佛法是從2001年開始,一位修密宗的師兄跟我講解信佛的好處,持咒的妙用。也許是我學佛的機緣成熟了,他一說我就相信了,從此便走上了灣灣繞繞的學佛之路。

為什麼這麼說呢?初學時什麼都不懂,人云亦云,人家說持咒好,我就念了一年六字大明咒。有人說念佛好,我就改念佛,有人說你應該讀經,念大悲咒,念楞嚴咒,十小咒,我很聽話,又念了好幾年。後來又讀了三年《地藏經》,從2014年開始步入正軌,一直讀誦《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聖號。

雖然前些年我學的比較雜,但我還是應該感恩所有指點我的師兄們,或許我就是這樣的因緣,佛菩薩就是這樣安排的。

我通過持咒,念佛,拜佛,消除了一部分業障,身體越來越健康;通過聽經讀經,我明白了一些教理教義,學會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深信因果,不敢作有違佛法,有違倫理道德的事情,家庭和睦了。從此我對佛法更加堅信不移!

現在好多信佛的師兄當中,還有一部分不明正理,對佛法還不甚了解。他們需要有人正確的引導,才能進入正軌。這些初信佛的師兄們,還停留在求佛的階段,他們希望自己好,家人好,一生平安,工作順利,多多發財,事事如意。我認為這並不為過,有誰不希望這樣呢?然而這一切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那麼怎麼才能求的到呢?我們應該如理如法的去求。付出什麼就會收穫什麼。修財布施得財富,隨緣隨力去幫助他人;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勸人念佛,轉發分享佛法文章,助印佛經光碟,讀經回向法界眾生,這些都是法布施;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參加放生護生,看到小動物為它們念三皈依,讓它們遠離恐懼。當然修善的方法有很多,我只是簡單的介紹一下。

學佛需要一個過程,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前行。我們要以諸佛菩薩,大德法師,大德善知識為師,以經典為師,以戒律為師,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用心修行。我們念佛,拜佛,就是為了學佛,做佛,為了脫輪迴,了生死。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靈山不遙遠,就在一念間,

心與佛相應,自性即彌陀!

靈山就是我們人人都有的這顆心,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感恩閱讀!歡迎轉發分享,廣結善緣,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在哪?佛在「靈山」,莫遠求!
    佛在哪?這個問題,信佛或不信佛的都會問?那麼佛是什麼?佛又在哪裡?佛是什麼?佛是什麼?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麼三頭六臂,飛天潛地鬼神。人人皆有佛性,人人修行皆可以成佛。
  • 佛在靈山如何求
    你想從哪裡去找呢?佛教裡有一首偈子:「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首偈子說的是:所有的道場都不在別的地方,覺悟不在別的地方,佛不在別的地方,和平安樂不在別的地方,解放和自由也不可能從別的地方別的世界獲得;你所追求的幸福、快樂、安全、平和、寧靜,都不可能從別人或者別的地方獲得。
  • 佛在靈山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 在無錫的靈山,有一尊被放大了的佛.
    在古印度的靈山裡,他坐在最中間,所有佛門中人對他畢恭畢敬的,都尊敬的對他!這個沒有問題~兩千多年後,在無錫的小靈山,最厲害的佛祖又被放大了,叫靈山大佛,不過同時也有一尊小佛,這次問題來了:為什麼要立一大一小兩尊呢?大佛嘛,是為了爭取東方第一的稱號,當時中國佛教界有東南西北四尊大佛的說法,如果不夠大,怎麼能爭取到東方大佛的稱號?又怎麼能說服趙老出面題詞講話?
  • 如來真是西天靈山的老大?錯了!還有兩個佛直接威脅他的地位
    如來是西天靈山的扛把子,這點好像是無可爭議。自從他在南天門外收服了孫悟空開始,我們便將他認作是靈山老大甚至是西遊記中大哥級別的人物了,但要清楚,如來是收服了孫悟空,但他因此而身負重傷,不得不匆忙跑回靈山療養,這在原著中都是有寫的。
  • 孫悟空:真正的靈山是心靈之山!
    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這句話出自悟空之口,其實通讀之後發現很多次玄奘遇惑,都是悟空說出一堆明是道理。對普通人來說,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達到某一個山頂,因為,路途遠、艱難多,隨時沒命。但對行進者來說,迷人的終點是天堂,山再高,只要攀,終能登頂。中國有句古語:站得高,看得遠!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成功,給人最大的激勵就是不懼艱難,勇往直前。
  • 【醉美靈山】靈山,海中蓬萊山
    他早就知道,道家以蓬萊山為靈山。冠名「靈山」的山不計其數,而真正的靈山「在信州上饒縣北,墨真人治之」(《雲笈七籤.福地》)。未幾,胡昭攜家小渡江南下,一路顛簸來到被道家奉為「蓬萊仙山」的上饒縣靈山。海中蓬萊山,位於山東蓬萊,這似乎是不爭的事實。何來「靈山 ,海中蓬萊山」之說?!
  • 無錫最值得一去的景區:靈山大佛,佛大山靈
    說到靈山,也許你會想到《西遊記》中的靈鷲山,如來佛祖就住在山上的大雷音寺裡。不過,在現實世界中,也有一座靈山,位於無錫市太湖之濱,由小靈山、祥符禪寺、靈山大佛、天下第一掌、百子戲彌勒、佛教文化博覽館、萬佛殿等景點組成,乃是中國唯一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
  • 《無生老母大哭靈山》
    無生老母大哭靈山詩曰:靈山失散六萬春,想起嬰兒好傷心我今哭下靈山去,皇胎兒女不認親偈曰:靈山落世幾人知,度盡萬教來歸一兒女及早把船上,意守靈山好歸西詩曰:老母哭下古靈山,皇胎兒女細細參光知保守靈山地,不知尋找天外天偈曰:天外有天莫看輕,皇胎兒女記心中凡間不認彌勒祖,天盤不能見無生
  • 西遊:他才是西天靈山第一佛 如來佛祖也只是他的晚輩
    看《西遊記》都知道西方教教主是如來佛祖,因而西天靈山也就是如來佛祖做主了,但其實如來佛祖不是西天靈山第一佛,排第一的另有其佛,如來佛祖也只是他的晚輩。熟讀原著《西遊記》第一百回的都知道,唐僧師徒都得了正果,最後大眾合掌皈依,都念「佛、菩薩、羅漢」果位。大家會看到,大眾念的第一個佛果位名字是「南無燃燈上古佛」。
  • 抱佛腳的真實含義是什麼,你可以抱佛腳,親感佛的殊勝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佛祖當年在遙遠的靈山道場傳法,可以說是金剛道場、金剛聖地,我等不要執著哪裡的殊勝,實際上靈山與佛就在自己的心裡,莫要向外求。即自己的心就是修行最好的道場,佛菩薩無處不在,就在自己的心中,就在自己的身邊。
  • 此佛在靈山排第48位,大鵬卻甘願下跪,地藏王置之不理?
    (蝸牛看西遊第4324期)文/蝸牛西遊裡的有位膽大包天的妖怪,他敢當著如來的面呼朋引伴地叫囂著要奪走雷音寶剎,縱然有多方人馬出戰都阻擋不了他謀朝篡位的心思;西遊裡還有一位菩薩,分明是佛教中人卻在道教地盤工作,就是這兩位特殊人士,居然都敗在同一個人的手裡,此人在靈山排位賽中排名
  • 聆聽-贛鄱專欄 | 陳劍:夜宿靈山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八月十六夜,我們廣信區作協會員與部分省詩詞學會、《星火》廣信驛、區攝影家協會的同仁們一起登靈山、賞圓月、沐山風、宿帳篷、觀日出,體驗了一回文藝到極致的浪漫靈山之旅。領略神奇風光,接受心靈洗滌。靈山,古謂「信之鎮山」,位於江西上饒廣信,乃道佛聖地,被唐宋道家典籍《雲笈七籤》列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並有「天下第一靈山」之美譽。
  • 六耳獼猴明知道上靈山的結果,為什麼還要和孫悟空一起上靈山呢
    前面文章寫到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心魔,在靈山被打死的是六耳獼猴。並且都是從原文中提取的證據,但有不少朋友問,六耳獼猴知前後、善聆聽,既然知道上靈山的後果為什麼他還要上靈山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誰知假悟空和真大聖的能力相當,打到了觀音菩薩處,菩薩難分辨,又打到了天庭,天庭也分辨不出,後又打到了唐僧那裡,唐僧現在還一凡人,更分辨不出,又打到了地府,在諦聽和地藏王菩薩的指引下,來到了靈山找佛法無邊的如來佛祖分辨,最後在如來佛祖的幫助下,分辨出了真假悟空,擒住了假悟空,最後被真大聖打死。他們來到靈山後,如來佛祖說了,六耳獼猴善聆聽,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
  • 水龍吟 靈山大佛
    庚子年十月十一,與妻共遊無錫靈山勝境,有大佛塑像,高88米,銅築其身,慈顏法相,廣視眾生。乘直梯近前,更覺恢弘莊嚴,俯身參拜,抱佛足祈福。更有九龍灌浴、菩提悟道等佛教名典,觀後得心靈清淨,遂以文記之。)晨行名勝靈山,大佛聖像人間駐。花開現佛,釋迦降世,九龍灌浴。梵宮華藏,璀璨瑰麗,禪語雕塑。為解眾生苦,孤身求法,悟道在,菩提樹。俯瞰眾生萬物,太湖旁,金身慈穆。
  • 豬八戒有一項隱秘技能,一旦成功施展,恐怕靈山又得多個佛了!
    如若如此,那佛也就太沒有含金量了吧?不過呢,話又說回來了,豬八戒是有可能成佛的,因為他將立一項大的功勞!奈何,上天不給他那個表現的機會——被孫悟空搶走了,可憐的八戒冷漠悽清惆悵,也許,這就是他的命吧!這項大的技能,則是求雨。
  • 難怪靈山眾佛菩薩奈何不了大鵬,如來卻一招搞定,你看佛祖拿著啥
    難怪靈山眾佛菩薩奈何不了大鵬,如來卻一招搞定,你看佛祖拿著啥 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的世界中,一共分為兩大勢力,一個是天庭,這是個老牌勢力底蘊十足,不但有三清四帝,還有北極四聖以及黎山老母和太陰星君這種高手,而另一個勢力則是後來進入東土的西天靈山
  • 佛品西遊|從心出發、歸於靈山,有始無終的烏巢禪師是哪尊佛?
    第四奇:《多心經》在佛經中的地位是「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是六百多卷《大般若經》的精髓,可見傳經的法師絕非一般。第五奇:取經路上的各路妖怪都是觀音菩薩提前安排的,要麼是找各路神仙借的坐騎、要麼就是神仙親自下凡作妖,奇怪的是禪師竟能預言取經路上的很多情節和妖魔,難道禪師就是觀音?
  • 無錫山水佳絕處,靈山勝境雅禪意
    靈山勝境位於江蘇省無錫市的太湖之濱,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由小靈山、祥符禪寺、靈山大佛及分布於其間的其他景點所組成的,可簡單概括為一山、一寺、一佛。靈山勝境於1997年建成,佔地面積約30公頃,集湖光山色、園林廣場、佛教文化、歷史知識於一體,是中國最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彈指揮間,自玄奘法師賜名小靈山伊始,佛脈已在此傳承千年。我們從不曾忘記,有一種旅程叫做靈山;有一種成長叫做陪伴;有一種情懷叫做感恩;有一種無畏叫堅守;有一種大愛叫支援。
  • 靈山廟會
    這是靈山西山門上一幅楹聯,楹聯為邑人孫鵬所撰,書畫家李方永書。這長聯雖有些溢美之嫌,然而它卻是靈山景觀的真實寫照,並無半點兒虛構。如能親臨其境領略一番,定能悟出其中妙諦。靈山位於即墨城北約15公裡處,山體呈東南、西北走向,長約1.3公裡,主峰海拔154.6米,是即墨市域北部的最高山峰,處於煙青和青石兩條主幹公路之間,扼進出即墨城的北大門,為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