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中央直轄的領土之外,還存在著「四大汗國」。這四大汗國不是四個「大汗」的國,而是四個「大的」「汗國」。 元朝和四大汗國領土 在蒙古語裡,「汗」和「可汗」的意思是很不同的。「汗」相當於漢語的「王」,而「可汗」才是「皇帝」的意思
元朝在中央直轄的領土之外,還存在著「四大汗國」。這四大汗國不是四個「大汗」的國,而是四個「大的」「汗國」。
元朝和四大汗國領土
在蒙古語裡,「汗」和「可汗」的意思是很不同的。「汗」相當於漢語的「王」,而「可汗」才是「皇帝」的意思。所以說,嚴格意義上來講,把鐵木真稱作「成吉思汗」是不對的,正確的稱謂應該是「成吉思可汗」,漢語意思是「擁有四海的皇帝」。
元朝時期的「四大汗國」分別是: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也叫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從名稱來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四大汗國,實際上就是成吉思可汗子孫們的封地,他們有一定的自治權,但是同時要奉元朝的皇帝為共主,要承認元朝的皇帝是「可汗」,他們不過是「汗」而已,他們應該聽從元朝中央皇帝的調遣。但是,由於四大汗國地域廣大,距離遙遠,所以後來就出現了獨立的傾向。最後基本都成了實際獨立的王國,脫離了元朝的控制。元朝滅亡之後,四大汗國有的仍舊存在了很多年。
下面我們簡單說說四大汗國的情況。
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可汗
其中,窩闊臺汗國的疆域最小,歷史最短。它的領土,包括現在的蒙古西部和新疆的北部,以及額爾齊斯河、額敏河、伊犁河這三條河流的下遊。它的歷史只有四位君主,首先是窩闊臺可汗,當然,窩闊臺曾經繼承成吉思可汗,當了全蒙古的可汗,是為元太宗,所以並不曾就國。窩闊臺死後,他的兒子貴由即位為可汗,是為元定宗,因此也未能就藩。後來可汗的位置轉移到了拖雷系,窩闊臺的孫子海都只好就藩,並舉兵內侵,反對忽必烈,同忽必烈徵戰達幾十年之久。海都死後,其子察八兒即位,最後對元朝中央政府表示歸順。
察合臺汗國的疆域稍大,歷史也稍長一些。當察合臺受封之時,逢低東到伊犁河,西到錫爾河,南及阿姆河,而以吹河流域為其核心。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派察合臺的一個曾孫八剌合,回察合臺汗國當汗,替代察合臺的另外一個曾孫,親海都的木八剌黑•沙。這個八剌合回到察合臺汗國,當了汗,也和海都打了兩仗,但是不久就變成了海都的同盟者。八剌合在至元六年死,察合臺汗國的汗位先後落在聶古伯與禿黑•帖木兒之手。海都在至元十年的冬天,幫助八剌合的兒子篤哇奪得汗位。因此,篤哇成為海都的堅定擁護者。此後篤哇和海都同元朝中央政府的戰爭繼續進行。成宗大德五年,海都病死,篤哇扶立海都的兒子察八兒,作為窩闊臺汗國之主,同時勸察八兒對元成宗鐵木耳罷兵,察八兒接受了篤哇的建議。大德八年八月,察八兒和篤哇的使者到達大都,鬧了五十年的內戰,總算結束。但是不久,篤哇與察八兒鬧翻,把窩闊臺汗國吞併。察合臺汗國傳了三十位君主,直到1370年為鐵木兒•闌克所篡。
察合臺汗國發行的貨幣
伊利汗國的版圖,要比察合臺汗國的版圖大得多。伊利汗國為成吉思可的孫子旭烈兀西徵所創立,它包括今日的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約旦以及一部分的敘利亞,還有今天的喬治亞,屬於土耳其的小阿美尼亞等等。當年旭烈兀政府了西亞,曾一度入侵非洲埃及,但當時受到蒙哥可汗死亡的消息,便回軍東向,欲回蒙古爭奪汗位。留下大將怯的不花帶領兩萬人,繼續攻打埃及。可惜的是,被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打敗,怯的不花戰死。伊利汗國的君主,很難數清,因為自從第九位君主阿布•賽義德在1335年去世後,全國陷入軍閥割據局面。並且旭烈兀的子孫開始信奉伊斯蘭教,同信奉基督教的欽察汗國多次進行戰爭,先勝後敗。
欽察汗國,也叫金帳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另外一個孫子拔都多創立。拔都在1235年率軍西徵,直打到孛烈兒(現在的波蘭)、馬扎兒(現在的匈牙利),攻佔了馬扎兒首都維也納。正當此時,拔都收到窩闊臺可汗死亡的消息,便停止西徵,回軍爭奪汗位,聽到貴由即位,便停止不走,建立了欽察汗國。欽察汗國實際上有兩個:西欽察與東欽察。西欽察汗國的版圖相當於前蘇聯的歐洲領土,加上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還有今天屬于波蘭的加利西亞。西欽察汗國到了1357年以後,逐漸衰落,也變成軍閥割據的局面,在1480年,被而俄羅斯一反三世滅掉。東欽察汗國的創立者,是拔都的哥哥斡兒達。封地是拔都讓給他的,東邊包括花剌子模舊壤,北邊有「林中的百姓」,西邊喝西欽察汗國為鄰,南與察合臺汗國為鄰。東欽察汗國的第十一個君主,託克塔迷失,在1381年藉助鐵木兒•闌克的力量,吞併了察合臺汗國的西半部。其後又和鐵木兒•闌克鬧翻,敗於鐵木兒•闌克之手,於1405年死於西伯利亞西部。
內蒙古頻道,帶你走進大美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