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去世:人生是我的,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

2021-02-07 十點視頻


「 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


▲點擊查看本期精彩視頻

李敖先生因罹患腦瘤,於今天上午10:59分,安然離世,享年83歲。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男,字敖之,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臺灣作家、詩人。李敖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多本著作,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1949年,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隨著家人登上了前往臺灣省的輪渡。


1935年,李敖出生在東北,成長於戰亂動蕩的年代。


沒有人知道,他今後會對華人世界、華語寫作產生何等巨大的影響。


這個人,就是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的李敖。

 

 

不論了解與否,知道李敖的人,都會對他產生兩個印象:


一個是「厲害」,另一個是「怪」。

 

李敖的厲害,首先就體現在他的天才,這個人初中跳級,高中退學,先是考上了臺灣大學法律系,讀得不開心,退學再考,又考上了臺大歷史系。


因為書讀得多,腦子又轉得快,每到上課,最大的樂趣就是挑老師的錯,而且毫無忌憚,一旦抓住紕漏就當場指出,加上性格強勢,經常和老師在課堂上爭一個面紅耳赤。

 

據傳,當年他在臺大臨近畢業,參加論文答辯,進了會場,面前的三個教授面面相覷,一言不發,雙方就這樣靜坐了半小時,終於一個教授開了口:「李敖,你答辯通過了。」


李敖詫異:「你們什麼也沒說啊,我也沒講話啊。」


教授無奈道:「我們知道一開口肯定會被你駁倒的,所以還是不說了。」


可見李敖的博學和雄辯,在年少時就已鋒芒畢露,令人自嘆弗如。

李敖博學,是因為他飽讀詩書,無所不看,好書他要看透,不好的書他也要讀,因為不通讀就沒有資格去罵,他說:「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


如今,他僅在臺北金蘭大廈的物業裡就有「十萬藏書」,但實際上他有多個書房,藏書總量達到了幾十萬,比起小規模的圖書館,也不遑多讓。


博覽群書者,往往下筆如有神助。

 

不得不說,李敖寫文章的功力,堪稱一絕。


一方面是寫得多,他至今出版圖書(不含重複發行的)超過一百本,公之於眾的文字總量超3千萬字,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精力旺盛時,可以連年產出大量作品,可謂業界勞模。


另一方面李敖文章的質量實屬上乘,散文、小說、詩歌樣樣精通,在最為人稱道的雜文寫作領域,自他成名後,罕逢對手。


批評家可以指責他的觀點,但絕不能指責他的文採;


反對者可以說他強詞奪理,但絕不敢說他膚淺無知。


李敖很少寫小說,出名的有《北京法源寺》一本,並因它在2000年前後,提名了諾貝爾文學獎,轟動兩岸。


西方媒體更捧他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評論家」。

 

讀李敖的文章多了,很容易就能發現,他的文章風格從來只有一種,那就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旁徵博引信手拈來。


沒錯,他就是寫得很張狂,但是他張狂得令你信服,這是一個參悟了經史子集的思想者,學貫中西,一隻眼睛泡在國學的汪洋大海,另一隻眼牢牢盯著國外的「異見」,他那些批評性極強的文章,就是在這深厚學術功底的參天巨樹上,結出的累累果實。



提到中國的諸子百家,他能侃侃而談,關於《論語》的研究獨樹一幟,對古典文化的理解深刻而精到,可他又大力鼓吹西化,主張「自由主義」,身處矛盾之中,卻遊刃有餘。

 

他分析論斷過很多人,研究胡適成了胡適研究權威,胡適親口說:「簡直比我胡適之還了解胡適之。」


不僅當代名人,對他而言,只要感興趣的人、事,他就能扎進史料中孜孜不倦地研究,搞出個名堂,政治、社會、歷史、倫理、教育、軍事、人類學,無所不包,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決心。

 

誇起自己來,李敖更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詞:


「我生平有兩大遺憾,一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無法坐到臺下去聽李敖的精彩演說。」


「當代中國寫白話文前三名的,第一是李敖,第二是李敖,第三還是李敖。」


「當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時候,我就照鏡子。」

 

這種近乎自戀的自白,就是他極端自信的表現。


世人都知道他有智慧,他知道自己有思想,所以崇拜自己。

他評價中國的80後作家,一副恨鐵不成鋼的長輩口吻,說他們太關注個人的苦難和哀怨,視野不夠開闊,寫得很小氣,缺乏對人類博大的關懷,怒其不爭。


而他自己,一生投身世俗,卻不拘泥於世俗,始終為中國的命運操心,橫溢才華傍身,視權力為無物。


為了社會的進步,他爭強好勝,為了學人的骨氣,他快意恩仇。他與這個深愛著的世界,彼此糾纏,相愛相殺。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高潮迭起,精彩絕倫。


他大概,就是那種不能忍受自己平庸的人吧。


因為是天才,所以不能平庸,因為有抱負,所以不能沉默。


他說那些想要消滅他的,永遠不能使他屈服。


這,可能就是他最厲害的本領了。

 

至於李敖的「怪」,我們則可以從更多角度觀察到,因為他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根本不屑於什麼「君子慎言」和「大隱隱於市」。


因為他永遠是叛逆的,永遠是自由的。


在他火熱的時候,曝光量甚至能壓過娛樂圈當紅大咖,話題度高的李敖,不僅經常光顧雜誌娛樂版,更是政治版面、社會版面的常客。


1995年至今,他參與電視節目製作,主持超過十檔脫口秀,出鏡過的節目更是不計其數。在《康熙來了》中,他三言兩語辯得小S招架不住,兩人曾掀起數波罵戰,一度鬧上法庭。



李敖當過兵,任過少尉排長,行伍歲月更讓他看清了人間荒唐。


他曾在監獄裡呆過五年又八個月。李敖自己都說,鍛鍊一個男子漢最好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軍隊,另一個是監獄,這兩個地方他都有刻骨體驗。


他說:「前進的理由只要一個,後退的理由卻要一百個。許多人整天找一百個理由證明他不是懦夫,卻從不用一個理由證明他是勇士。」

 

在臺灣人眼中,這個盛名加身的「怪才」,如同臺灣社會的一面照妖寶鏡,一尊怒目金剛,任何齷齪苟且都瞞不過他的眼睛。他罵過的人,有名有姓的就超過了三千人。



他曾道:「對我李敖來說,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正義。」

 

他的頗多行為也被批為偏激,不能為世人所接受,常令他感嘆知己難求。


和初戀女友分手,他吞藥自殺,被搶救回來,第一次經歷了生死。


社會流行歐美服飾,他卻天天突兀的身著長袍走進校園,為人側目,稱他「長袍怪」。

父親去世,千人送葬,他痛恨傳統陋習,認為哭喪是封建愚昧,偏不下跪,如此種種,使人愕然。


同時,他又有溫柔的一面,老師嚴僑被捕,他感傷之餘,在退學自修的情況下,省吃儉用,接濟師母多年。


為了幫助在臺的「慰安婦」,他拍賣了自己的許多珍貴藏品,籌款一百萬美金,全數捐出。


李敖好色,人盡皆知,前半生風流韻事不斷,但與王小屯婚後,收心歸家,再無緋聞。


李敖,李敖,看似狂傲張揚,一目了然,可我們又很難看透他的真實想法,揣測不到他下一步的意圖。


他走自己的路,讓很多人無路可走。他恨極了別人對他指手畫腳,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在追求什麼,他可以毒舌,別人卻不能多舌。


耄耋之年,他還在寫書,出書;回大陸進行「神州文化之旅」;在北大、清華、復旦三校做「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講。

 

就像他在《李敖回憶錄》的自序中寫道:「我自感身處亂世,卻一生倨傲不遜、卓而不群、六親不認、豪放不羈、當仁不讓、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撓、勇者不懼,玩世不恭、說一不二、無人不罵、無書不讀,金剛不壞,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風世而為百世師。」



狂則狂矣,不失情真意切,何況他的確有才氣、志氣、勇氣護身,不畏人言。


李敖,始終是一個不可預估的人,同樣,也是一個不能被低估的人。

 

李敖,字敖之,國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小說家、詩人、思想家、政治家、批評家。


他的一生,滿腹經綸,快意恩仇,激情四溢,特立獨行,六親不認,只認道理。


如今他已八十有三,肉體垂垂老矣,雄心依舊不減當年。


去年二月,醫生說他還有三年可活,他說自己只有兩件事要做,做完就死而無憾。


一件事,是把《李敖大全集》編寫完成。


另一件事,是和所有家人、友人、仇人,再見最後一面,並錄製成節目,讓全世界見證,他人生終途的謝幕禮。


他要和這個世界做最後的了斷,坦蕩蕩地來,坦蕩蕩地去。


可在我眼裡,他就是一幕現代傳奇大劇,只求他晚點落幕,再晚點。


最好永不落幕。


撰稿 / 滿喜喜

編輯 三三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得是不同的人生。 」

免費開放精讀全球經典好書

音頻領讀讓閱讀更高效

10天陪你聽本書一年比別人多讀36本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有聲圖書館

即可免費收聽好書

相關焦點

  • 李敖去世了,大白有話說
    最近的一段時間,給我感覺像是一個「告別的季節」。相繼有我們都熟悉的人以不同的形式選擇離開,霍金去世,是一種離開;李嘉誠退休,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離開。今天,又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像霍金一樣停止了呼吸,走向了另一個未知的世界,這個人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李敖。實事求是講,聽到霍金去世,大白內心有觸動,但這個觸動不大。
  • 別逼瓦妮莎當聖女,她的人生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
    瓦妮莎不是聖女也不必當聖女,她的人生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
  • 李戡:走不出「李敖兒子」正常
    小時候,每次下棋之前,我都會『逼』父親讓我幾個棋子,一般都是拿掉他的『車』,但即便他讓著我,我也贏不了他。」      李戡說這些話時,神情自若,語速頗快,父親的去世是打擊,卻沒有擊垮他。在李戡平和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堅強、豁達的內心。李戡笑稱這種好心態完全遺傳於父親,雖然外界常愛提及李敖善於罵人。
  • 被李敖罵為「馬屁詩人」,余光中笑臉回應:他的人生不能沒有我
    我從無滿臉驕氣,卻總有一身傲骨。—— 李敖文學史上有這樣一位特立獨行的怪傑,一生狂傲不羈,才氣逼人傲氣比天。他筆下文字尖銳犀利,批判色彩極濃厚,被他不留情面抨擊過的對象數以千計,其中也包括我們熟知的余光中,他就是李敖。
  • 你沒有經歷別人的人生,又有什麼樣的資格,對他指手畫腳
    文|輕衣素茶圖|來源網絡只要我足夠的冷漠,只要我足夠的沒心沒肺,那麼難過的人,就一定不會是我。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應該很美好,這個世界就不需要警察去維護所謂的公正,受傷的人不是你,所以你當然可以輕易地說出只要道歉就行。
  • 李敖: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別人眉來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獄警:李先生,你不要恨我啊。我們也是沒辦法,聽的是上邊的吩咐。 李敖:我不恨你。 獄警:那你也不要恨國民黨啊。大家都好好的,就你要和黨國作對。 李敖:我不恨國民黨。 獄警詫異,察覺到李敖口是心非。
  •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
    我就想,在這最後的時間裡,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編41~85本的目標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作個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再見李敖』之後,再無相見。或許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鬥爭,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 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為自己而活的星座: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那個「我」是獨立的,倔強的,清冷的,但也是色彩斑斕的,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無需去迎合,也不為了誰而改變,順心順意,為自己而活。十二星座裡,有一些星座就個性鮮明,專注自我,不去計較和在意別人的看法,勇敢做自我,一起了解一下。
  • 李敖對王菲的評價,道出了幸福人生的關鍵,也讓我們找到問題所在
    文:國鑑圖:來源於網絡王菲的祖父和李敖的父親,曾是北京大學的同班同學,知己好友,而且王菲的父親和李敖的姐姐還訂過娃娃親,可見兩家人的關係不一般,也算是世交。王菲高中畢業後就踏入社會,之後大紅大火,事業可謂是順風順水,但情感之路卻一波三折,也許這就是人生的一種平衡吧。王菲1996年跟搖滾歌手竇唯結婚,1999年離婚;2005年和李亞鵬結婚,2013年離婚。王菲信佛,每次離婚她都會去一趟西藏,也許是希望能」取到真經」,令自己的內心獲得解脫。李亞鵬曾說過:」我要的只是平凡的家庭生活,而你註定是個傳奇。」
  • 離婚多年後,談起李敖的羞辱,胡因夢釋然:他罵我是因為沒放下我
    鄰居看不過去,便勸胡因夢不要把李敖當正常人,就把他當做一個需要治療的病人來幫助。 原來李敖因為近十年的監獄生活,弄得他身心俱疲,朋友的出賣,讓他不願意對身邊的人產生信任,初戀的背叛,讓他不敢相信愛情,這種人,遇到一點風吹舉動,就會歇斯底裡爆發。
  • 李敖兼具才氣和勇氣,自詡「一個正確的人活在錯誤的地方」
    原題:《星塵——我欠李敖的一篇文章 | 秦堯》我自感身處亂世,卻一生倨傲不遜、卓爾不群、六親不認、豪放不羈、當仁不讓、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撓、勇者不懼、玩世不恭、說一不二、無人不罵、無書不讀、金剛不壞、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風世而為百世師。
  • 臺灣作家李敖病逝,他曾說「喜歡你喜歡的,才算不白活」!
    3月18日,臺灣作家李敖病逝,享年83歲!據了解,近兩年來,李敖健康頻亮紅燈,更是於去年患上腦瘤,經過保守治療,雖然一度病情穩定好轉,但是仍不幸過世!對於李敖,記憶最深的就是有人問他「如何不白活?」他答「喜歡你喜歡的,打敗你不喜歡的,活過你討厭的」,所以,李敖才活得那麼真性情,快意恩仇,特立獨行!最近有3位偉人去世(紀梵希、霍金、李敖),從而覺得,人的生命是多麼的脆弱,人總會有一死,那麼,依照李敖所說的「喜歡你喜歡的,打敗你不喜歡的,活過你討厭的」,未嘗不無道理!人的一生,如果能活出真正的自我,那麼就不會有遺憾!
  • 王小屯年輕時,曾被李敖搭訕:我叫李敖,很想與你交個朋友
    人們對她的熟知是因為她與臺灣著名詩人李敖的忘年戀情。相差30歲的兩人跨越世俗的偏見結成連理,直到生命盡頭。1983年,他們倆初見之時,李敖48歲,王小屯18歲。才從護校放學走出校門的王小屯,在公交車站臺被一個陌生的中年男子搭訕:「我叫李敖,很想與你交個朋友。」李敖是當時才子,大作家,王小屯很是欽佩他。
  • 李戡||不只是李敖的兒子
    李敖曾在電視節目中大嘆,「兒子比我可怕,我只會越來越老,他會超越老爸,指日可待」;在李戡選擇去北大讀書時,李敖在好友陳文茜的節目上給李戡做硬廣「北大的小女生,李戡來了!」面對相差57歲的兒子,李敖幾乎是一個祖父的角色,他表示與年輕人相處,要多加留意:到了一定年紀,人一般容易囉嗦,說話容易惹人討厭,我在這方面是很警覺的。李敖的方法就是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囉嗦、不要重覆、常洗澡,而看到年輕人做事覺得不對之處,批評也要點到為止,並認為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學會尊重就能相處融洽。
  • 範曾:為何被「狂人」李敖大罵人品差?楊振寧:沒誰像他這樣偉大
    狂人李敖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現今這個文藝市場環境,真的是太過「祥和」,沒什麼真意思。無論是金字塔尖上的行業領袖,還是金字塔下面絕大多數的普通從業者,各有各的交際圈,沉浸在各種商業互吹中,連句實話都沒有。李敖先生的去世,可以說是意味著最後一位時評家的隕落。
  • 李敖說:那位江南女子才是我女人中最漂亮的,而不是胡因夢
    我從無滿臉驕氣,卻總有一身傲骨。 ——李敖 李敖因其一副傲骨聞名,其中尤以他筆下濃鬱強烈的批判色彩,以及筆尖之鋒芒畢露廣為人知。因此多數關於他的評價皆是萬變不離其宗,定格在了他的「狂傲」之上,而他本人亦是認為自己生就一副傲骨。
  • 王小屯:李敖最後一任女人,為他改變自我,陪伴才子經歷人生謝幕
    "愛裡不見是非,愛裡不見強弱,愛裡只有情,情沒有對錯","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別人眉來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風流才子李敖將自己的餘生都歸宿在了小他33歲的王小屯身上,他們的愛情是真正的完美契合,而能夠與李敖旗鼓相當的就是王小屯身上散發出的那股子霸氣。
  • 特稿 | 李敖:一輩子罵了三千多人,永遠的「逆風者」
    李敖在法庭上用沉默抗議這羅織罪名的審判,只出具了一紙書面意見:只要我在這島上,不論我在牢裡也好,在牢外也罷;不論我是「名不副實」的「大作家」也好,或是「名實相副」的「大坐牢家」也罷,我都不會有自由的感覺。因為1975年蔣介石去世實行大減刑,李敖於1976年11月19日出獄。
  • 李敖去世37天遺囑公開,兒子成百萬保險金受益人,大女兒不服還要爭財產,財富傳承還是保險最靠譜
    李文自從李敖去世後,因為多次發聲而小有名氣。李文還到臺北地方法院,提出李敖有撫養事實,訴請親子關係認定,她說:「大家都知道我李文是李敖的女兒,我要法律名正言順的認定,要爭的是這口氣。」「如果遺產不是4人均分,我一定出面爭遺產。我要爭的不是錢,而是權益」。 只能說,李敖才剛去世,又出來個爭奪遺產的風波,看來接下來又會上演一場遺產爭奪大戲了,估計李敖自身也沒想到,去世後還會有這樣的事,希望能夠和平解決吧。   中國人老愛講「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也有無數家庭用雞飛狗跳的現實鬧劇佐證了這一魔咒的力量。
  • 李敖:「那位江南女子才是我女人中最漂亮的,而不是胡因夢」
    自此,李敖成了大家眼中的「浪蕩才子」,他的一生裡,開始不斷有美貌的女子來來去去,據統計,和李敖傳出過緋聞的有不下十幾位。李敖與王小屯揮別初戀,遇見一生最美在多年後的節目裡,有人問過李敖,選擇女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李敖只說了五個字:「瘦、高、白、秀、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