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戡:走不出「李敖兒子」正常

2021-02-21 廣州日報人物在線

      從李戡出生那天起,他的頭上一直頂著一個頭銜:李敖的兒子。這次,李戡也是攜《李敖自傳》赴上海書展,講述父親生前趣事。

      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李戡如是說道:「父親有名確實會給我帶來壓力,但我從來不會因此而感到困擾。他是一個心態特別好的人,就這一點而言,我與他很相像。」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璐 

實習生孔繁興

      李戡如今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在讀博士,主要研究近現代外交史。最近他趁著暑期,從上海到杭州,再至北京,他如陀螺般轉個不停,一遍又一遍地向大眾講述著父親生前的故事以及記憶中的李敖。


李戡

      在李戡的心中,父親「溫和、有耐心、細膩,偶爾還如同孩童般逗趣」。「我們家的家庭氛圍很溫馨,父親在家時常會陪著我下棋、看書、看電視。小時候,每次下棋之前,我都會『逼』父親讓我幾個棋子,一般都是拿掉他的『車』,但即便他讓著我,我也贏不了他。」

      李戡說這些話時,神情自若,語速頗快,父親的去世是打擊,卻沒有擊垮他。在李戡平和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堅強、豁達的內心。李戡笑稱這種好心態完全遺傳於父親,雖然外界常愛提及李敖善於罵人。

      話雖如此,但作為兒子,李戡卻有不同看法,「其實,他愛罵人就如他愛吹牛一樣,是他的表現方法,他必須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引起外界注意,才能讓別人重視他的觀點。而且,有時候他不止說別人,也會說自己。去年,父親病情急轉直下,不得不接受插呼吸管,他插著呼吸管特別難受,可腦子還清醒,那幾天,他只得依靠寫字交流,愣是憋著沒開口。後來呼吸管被拿掉,護士需要確認患者名字,便問他:『你叫什麼名字?』我父親很大聲地回答了五個字,『我叫王八蛋。』」

     李敖去世前,李戡一直守在他身邊,眼睜睜看著父親被病魔帶走。但父親的意志從未被消磨,即便躺在病床上,父親依然是那個愛講玩笑話,喜歡逗樂別人的李敖,也從未忘記希望兩岸和平統一的願望,李戡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一再強調這點。


李戡在活動現場與讀者交流

      李敖住院期間,樂觀、積極,幾乎是用療養的心態接受治療,苦中作樂,精神狀態未有一絲改變。可那段時間,李戡卻變了,他變得更懂得感恩,也更溫和。

      在與廣州日報記者的接觸中,李戡顯得十分溫文爾雅,習慣性地禮讓女性,遇到鬧騰的小書迷,他也只是好脾氣地笑著,連《李敖自傳》的責任編輯也誇讚其教養極佳。

      這些品質其實大部分源於李敖。「父親是一個既傳統又現代、新舊交合的人,對子女教育,他當然會要求我們好好學習,不能學壞,堅守傳統美德。同時,他也教導我們學會自我思考,不能被書本知識局限思維。」

      李戡在評價父親的教育理念時,用了一個詞「支持」,「爺爺當年也是如此待他,只要大方向上是對的,其他細枝末節,爺爺都會放任他自己成長。我與父親的年齡差距太大了,故而我們的相處方式非常特別,像朋友,像兄弟,又像戰友。他引導我,卻不約束我……」

      雖然李戡也寫書,但他說自己不會走父親的路子,不以寫書為生,他更想走學術這條道路,將來去高校當老師,「這也是父親對我的期許。」

      高中畢業那年,有些叛逆又有些迷茫的李戡放棄了臺灣大學,轉而選擇了與文學、歷史毫無關聯的北京大學經濟學。在經濟學的生涯裡摸索了四年,李戡終於不得不承認自己與經濟無緣,「一入學,就特別震撼,因為課業銜接不上,數學太難了,我讀著讀著就發現,確實對經濟沒有興趣。」

      即便李敖對李戡當年選擇學經濟毫不幹涉。但李戡坦言,父親無形中對他的人生起著重要影響,「父親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收集資料的方法,比如按年代或按主題製作卡片。其實,不僅是他研究史料的方式讓我受益匪淺,他的治學理念也同樣引導著我今後的研究道路,他一生都講究『求是致用』。」

      如今,李戡終於找到了自己興趣點,留學劍橋大學,專攻中國近現代外交史。他說自己現在每天都很快樂,寫論文如此枯燥的事,在他眼中也令人愉悅,「我父親對外交史的研究雖然較少,但他會給我提供資料,供我參考。」李戡微笑著,這般說道。


李戡為熱情的讀者籤字

      熟悉李敖的人都知道,他一生風流,在書中李敖用不少筆墨回憶著自己與女性交往。針對這點,李戡忍不住笑道:「我父親喜歡吹牛。」但李戡也承認「他情書寫的太好,現代已經沒有人能寫出那樣深情動人的情書了,他的文字令人如痴如醉。」

      如此本事,李敖卻視為「獨門絕學」,連兒子都不教,「他不但不教我,也從不幹涉我的戀情,更沒興趣了解。至於他在書裡講的那些擇偶標準,讀者看過,就當圖個樂,男人就喜歡吹牛,我父親也不例外。」李戡用一本正經的口吻,說著父親的故事。

      李戡聳聳肩,聊起父母間的交流。「我們家是非常典型的傳統小家庭,一家四口人,父親、母親、我和妹妹,男主外、女主內。從小,我父母就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母親負責直接管我和妹妹的學習,如果我們學習出了問題,我母親就會生氣、責罵我們,然後父親就適時扮演一個救星角色。小時候我和我妹妹一旦考試沒考好,不敢讓母親籤字,就會立刻打電話給父親求助,喊他來籤字。」

      當然,這並不代表李敖對子女教育不管不顧。李戡幼時,李敖總喜歡送他一些有趣的小收藏品,價格不高,卻飽含深意。有一次,他送給李戡一個很大的印章,李戡當時只覺得印章太大,待他將印章蓋在紙上後,才發現印章上刻著五個字:意外財莫貪。「我一直記著這件禮物,印象深刻。他連送禮都自成風格,既有關愛,也不乏教育意義。」他說。

      談及父親,李戡多數時言語中帶著敬仰,他從未想過要不要超越,是否要擺脫「李敖兒子」的頭銜,因為「走不出頭銜也是正常」。

      但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為李敖爭光,讓他為自己驕傲。畢竟,他是李敖的兒子,更是李戡。

廣州日報:與父親的相處中,印象深刻的是什麼時候?

李戡:過去一年,經歷了父親生病住院到離世,對我的性格影響挺大,讓我變得更寬容,更懂得感恩。父親樂觀、積極的精神狀態特別讓人難忘。

廣州日報:您覺得自己與父親有哪些相像之處?

李戡:長得像?(笑)。其實我與他相像的地方更多體現在人生觀、價值觀,他是一個特別豁達的人,他常教我不要為往事傷感,所以父親的離世對我的衝擊不算太大。

廣州日報:父親會刻意培養你的閱讀習慣嗎?

李戡:他的教育方式一直是引導式。小時候,他會讓我讀一些古典文學,但奇怪的是,他更傾向於我讀《西遊記》、《紅樓夢》,而非《水滸傳》、《三國演義》,長大一點後,他會引導我閱讀有關《莊子》的著作,他個人很推崇莊子。小學6年級時,我第一次看父親文章,還不太看得懂,直到高中,才深入了解。

廣州日報:未來有什麼工作計劃?

李戡:將來可能會將父親的所有作品集合成冊,包括他一些未完成的作品。

廣州日報機動記者部出品

編輯:蔡凌躍

投稿、轉載合作等請聯繫 gzrbjdjzb@163.com

相關焦點

  • 李戡||不只是李敖的兒子
    他是臺灣大作家李敖唯一的兒子,1992年8月生於臺灣,現在英國劍橋大學求學。2010年,年僅17歲的李戡同時被臺灣大學與北京大學錄取,他選擇了北大,成為被熱議的公眾人物。同年,李戡推出自己的第一本書《李戡戡亂記》,其犀利觀點很有其父之風。
  • 從李敖到李戡:「叛逆者」的兒子其實很乖
    老來得子的李敖,四年前就說兒子將來會超越自己。那個自稱「500年白話文第一」的狂人,舐犢之情顯露無疑。 但是人們不難發現,父子倆的人生軌跡並不重合。當寫字可以謀生、為文能夠揚名的那個年代逝去,第二個狂狷、叛逆的「李敖」不會再有了。後來者不願意也不會再重複前人的「彎路」,他們有他們的未來。
  • 對話 李敖之子李戡:喜愛《黃河大合唱》的年輕人
    這個眼角眉梢隱藏著傲氣的青年,眼下正忙著赴美留學辦籤證。他要學的是國際關係,就像本科在北大學習經濟一樣,並沒有選擇父親賴以成名的文史專業。作為名人後代的一個無奈,是經常會被拿來與父輩比較。老來得子的李敖,四年前就說兒子將來會超越自己。那個自稱「500年白話文第一」的狂人,舐犢之情顯露無疑。但是人們不難發現,父子倆的人生軌跡並不重合。
  • 大師李敖今晨離世 兒子李戡:一切從簡 不辦追思會告別式!
    3月18日10時59分,大師李敖大師因病情惡化病逝臺北,享壽83歲。其子稱遵父意願,不舉辦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 李敖李戡專訪:上陣父子兵獨家
    導語:李戡說父親不是名嘴,李敖說兒子過於深沉;李戡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崇敬,李敖也展示了對兒子的讚美;李戡的未來充滿可能性,而李敖的底線是兒子不能從政
  • 李敖之子李戡被叔叔痛罵「辱及先祖」
    臺灣已故文壇巨擘李敖爸媽的骨灰罈,原被安置在臺北陽明山第一公墓中,但李敖兒子李戡指控,臺北市殯葬管理處今年3月竟任由叔叔李放「竊」走祖父母的骨灰,要市長柯文哲給交代,並狀告市府求償百萬元(新臺幣,下同)。李放則嗆,李戡以先人遺骸斂財,辱及先祖。殯葬處回應,交由司法審判。
  • 李敖長子李戡授權發佈:針對社會上的誤解強調五點 |獨家
    被許多朋友稱為「大師」的李敖,走了有一個多月了。
  • 李敖的兒子八年前說,年輕人的心都是熱的
    李敖先生去世了,刷朋友圈時想起2010年他兒子李戡來大陸讀書時,採訪過這位北大新生。八年過去,聽說他還是去了他不喜歡的美國,到哈佛讀博了。
  • ----「話說李敖」系列之八
    但他認為中國最好的大學是北京大學,他的祖父、大姑、大姑夫和二姑都是北大畢業,他父親李敖深以未能就讀北大為憾。為了不使自己留下遺憾,他又報考了北京大學。他在入學申請書中說:  「我願我能超越這60年的海峽。」「我願我的振翅高飛,能給臺灣留下片羽,能為祖國閃出吉光,一旦成真,豈不正是我們共同的希望嗎?」
  •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
    知名作家李敖18日上午過世,兒子李戡(右)對外說明,並感謝各界的關心與慰問。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人民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作家李敖18日過世,他的兒子李戡表示,李敖安詳離開,他和母親都在旁陪伴,後續安排將遵照李敖意願及一貫作風,不舉行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 李戡、李昕:我們所共同認識的李敖丨書展·名家
    李敖與李戡相比李敖事業上的知名,他同時也是一名父親。李敖曾說自己不是一個好父親,但是一個好的祖父。而在長子李戡眼裡,李敖反而是一個標準的慈父。李戡回憶說,父親很重視孩子的學習,卻從來不看重孩子學習成績。李戡還記得,當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他回家就先悄悄找父親在成績報告單上簽字,以此避開母親的責備。
  • 放棄臺大讀北大,李敖之子李戡:希望自己是祖國的一部分
    有這樣一個人,他在十八歲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被臺大和北大錄取,他便是李戡,臺灣作家李敖之子。「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這句話是李戡在他的北大申請書中所寫。李戡對於北大的情懷不僅是因為他自己,還源於他的家庭成員和北大的淵源。
  • 李敖近況曝光,「一切都在倒數」!
    ▲陳文茜曝李敖近況。(圖/翻攝自李敖臉書、陳文茜微博)陳文茜15日在微博上透露,近來不斷有人問自己李敖的近況,但其實大家都無法說清楚,「醫生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惟一明白的是:一切都在倒數。摺一個日子,算一個日子,看一次月亮,算一夜。」隨後,她開始回想起李敖過去的事蹟,做了許多轟轟烈烈的事情,但是如今卻已經說不了話、寫不出字,「以前是統治綁住了他的手,封住了他的嘴。如今是上天,是命運。」
  • 李敖家鬥最新戰況 | 兒子亮遺囑拒分財 女兒寫檄文轟後媽
    5月8日首開庭,親子鑑定官司和解,李文確認為李敖女兒,但遺產分配仍要繼續打。稍晚李戡在微博開抱,稱開庭2度對李文釋出善意,都被拒絕,「不會再有第3次善意」!並指她違反父親遺願;李文反擊批他謊話連篇,揚言告到底,她更質疑李戡為何要花爸的錢,跑去劍橋讀中國現代史,認為他想逃兵役,姐弟倆徹底撕破臉。
  • 李敖家屬召開新聞發布會 稱不會舉辦追思會等活動
    新京報快訊(記者張暢)作家李敖今日(3月18日)上午在榮總醫院辭世,享年83歲。
  • 7年,李敖一共發了1837條微博
    2011年那會兒,微博對李敖來說是個新奇物種,他此前並沒有接觸過這款社交媒體,連開通微博都他的助理所為。「我爸爸請助理開微博了,內容都是新寫的,敬請關注。」這是李敖開通微博當晚,他的兒子李戡第一時間為他搖旗吶喊的宣言。
  • 特稿 | 李敖:一輩子罵了三千多人,永遠的「逆風者」
    胡茵夢50歲生日時,李敖給她送去了50朵玫瑰。「只是為了提醒她,你再美,也已經50歲了。」胡茵夢曾在接受採訪時說:「其實最初,我就懷疑他的動機。後來知道他出了一本書,書名含『玫瑰』二字,我就明白了。他的活法裡,太多商業運作。」此時的臺灣威權不再,眾生喧譁。李敖不甘寂寞,積極地投入其中。
  • 【穿越迷霧】十三、"明正"還需言順,李戡難堪大任-評林明正和李戡
    9月26日民進黨當局開始拆毀碧雲禪寺的「愛國基地」之後,李敖之子李戡當天就在微博上爆料,「魏在臺灣的影響力是0」,「為何近幾年冒出這麼多『統派團體』?林明正此文是因李戡9月26日微博有感而發的,相比李戡博文,林明正的確要客觀理性接地氣得多,認識也要高上一層,他找到的李戡所舉種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所在,並貌似給出了應對方案。而李戡雖然也道出了很多事實,羅列了種種現象,但也僅止於此,其對大陸的看法,還是明顯帶有某些臺灣人意識形態的偏見痕跡(似是主流看法)。
  • 王尚勤高價拍賣李敖書信,遭女兒李文痛批:少在那邊丟臉了!
    王尚勤高價拍賣李敖書信,遭女兒李文痛批:少在那邊丟臉了!在今年,有無數名家大師離我們而去,實在令人感傷。其中,就包括李敖。大家最熟悉李敖的身份當屬作家了,他所寫的《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堪稱經典。
  • 焦點│李敖83歲病逝 別了,永遠的逆風者
    特立獨行的李敖,穿著「招牌」紅色夾克,在參選立委投票後比出勝利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