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轉載自微博——青訓工程師薩爾瓦SalvaSuay,該教練目前是恆大06的西班牙教練,來自馬德裡競技教練團隊。這個教練對於青少年培養有著很好的見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微博關注他,平時乾貨不少。正文如下所示。
之前我寫過幾篇關於足球理論方面的文章,得到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謝!今天我的這篇文章是關於足球青訓當中一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培養人還是要成績?可能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接下來我要說的也僅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目的是讓大家更了解我,更理解我的足球理念。也希望大家看過後能喜歡這篇文章。
大家都知道職業足球和足球青訓是有區別的,在職業足球領域有成績上的要求,因為俱樂部的收入很大程度與俱樂部所在的聯賽級別,拿到的冠軍數量和質量,贊助商數量等因素息息相關。但是在足球青訓領域呢?又是如何?能否在培養球員和成績上兩者兼顧?我的答案是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一般來說,如果你專注於培養人那麼就很難拿到比賽的冠軍,而如果你目的是要成績,取得比賽的勝利,拿到賽事的冠軍,那麼你在培養人的方面就要做出犧牲。
在這裡我可以舉一個我親身經歷過的例子讓大家能更好的理解。我記得那是在2006年,當我來到馬德裡競技俱樂部擔任U17梯隊主教練的時候,當時我們要參加的賽事是西班牙U19全國青年聯賽,也就是說,我們是以小打大,而且是小兩歲,可想而知競爭的難度有多大。但是你們知道為什麼俱樂部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因為我們知道最重要的不僅僅是為了贏得比賽去拿冠軍,而是要在培養球員的基礎上去贏得比賽,這個概念是不一樣的,所以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必須要給隊員的比賽增加難度,讓他們學會在場上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
之後在聯賽打完第一回合的時候,我們出人意料地排在了積分榜的第一位。如果是你們,在這個時候會選擇怎麼做呢?是否會在球隊打法和陣容安排上考慮更穩妥的方案,以保住積分榜第一名的位置從而拿到冠軍?我可以告訴你們我們當時是怎麼做的。在那個時候,馬競的體育總監跟我說:「薩爾瓦,調整一下我們的陣型吧,我們需要給隊員們增加難度,我們需要了解他們未來真正的水平。」
我們當時慣用的陣型是1.4.3.3,在那次談話之後,我們在聯賽第二回合的比賽中改成了1.3.4.3.的三後衛陣型,而且不是三中衛,而是只有一名中後衛+兩名邊後衛的陣型。這樣在只有一名中後衛的情況下,這名中後衛就必須要清楚地知道他什麼時候需要壓上進行逼搶,什麼時候進行預判上搶,什麼時候要進行回追以及如何去盯防對方的無球隊員。也就是說,他沒有另一名中後衛隊友幫助他進行協防保護,因此他必須要獨立思考並做出正確的決策。這樣的方式能幫助他成長,也能讓我們看到他是不是有潛力值得進行培養成一名高水平的足球運動員。看到這裡,大家可能都想問,這樣安排的最後結果如何?結果是,我們以聯賽第三的成績結束了那個賽季。從第一回合的第一落到第三,確實有點可惜,這是因為我們給隊員增加了難度,所以在第二回合的比賽中我們就不如第一回合踢得那般順利,但是我們的目的達到了,我們得到了未來我們想要的球員。
當年媒體關於馬競U17梯隊的報導,文中說道:「薩爾瓦多的球隊是整個榮譽聯賽(U19)中最年輕的隊伍,有非常多U17的球員,甚至還有幾個U16的球員……」
接下來我講一下關於現在我所帶的球隊的例子。作為這支隊的主教練,我有兩個選擇:一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去贏球,二是在培養球員的同時贏球。以任何一種方式贏球相對簡單,我們只需要做最安全最穩妥的事情,比如打防守反擊,同時更多地訓練定位球戰術,嘗試通過任意球得分……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這些「對於球員成長沒有意義」。
所以我選擇了培養球員的同時爭取比賽的勝利,為什麼我要把培養球員放在前面?因為這是我們作為青訓教練的職責所在,我們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未來贏得球員,而這是青訓中最難做到的事情。所以為什麼經常關注我們隊的朋友會發現我們一直在強調進攻,控制比賽,整體陣型會壓得比較靠上。是因為我不夠聰明,不知道這樣有風險嗎?還是說我們寧可冒風險,但是要給球員增加難度以培養他未來能成才呢?答案顯然是後者。
說到定位球戰術的問題,在足球青訓當中是否要特別練習定位球戰術呢?我個人的回答是不需要,因為這不是培養球員最重要的部分。定位球戰術只是我們給予球員如何進球和贏得比賽的一種方式,就像廚房裡寫好的食譜一樣,按照上面寫的去做就行了。但是這樣對於球員成長沒有什麼意義,對於青少年球員應該讓他們自己學會獨立思考,這樣球員才能成長。
許多青訓教練員還會去分析對手。我個人是很少去做這方面的分析的,因為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去贏得某一場比賽。而我更關注的是球隊及球員本身,我要知道隊員能否真正理解了足球的技戰術概念,能否真正的把平時訓練的東西在場上表現出來,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應該單純為了贏得某一場比賽的勝利而去告訴隊員你應該如何去進攻或者防守某一個具體的對手,而是應該告訴他們,進攻上要控制球權,耐心傳倒,進行合理的無球跑動,最大程度地利用場地的寬度並尋找縱深發展的機會;防守上壓縮對手空間,丟球就地反搶,落位防守後進行整體移動……諸如此類的足球技戰術概念,這樣他們才能慢慢地理解足球,逐步提高自身的技戰術素養,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未來培養出高水平的球員。如果隊員只是知道了贏得比賽的手段,但是並沒有真正理解足球本身的技戰術概念,假以時日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換了球隊,換了主教練,換了打法,換了對手,這個時候球員不理解足球,在場上沒有踢球的概念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不同的場景不知道如何處理,最終只能盲目地去踢。
去年我們在打U13全國比賽的時候我注意到,很多隊伍都踢得比較保守,更多選擇打防守反擊。只有少數球隊能選擇進攻,能主動去控制比賽。甚至讓我很驚訝的是,某些強隊如S隊,我們比賽的時候他們會有專人在場邊對我們進行記錄和分析,然後和我們比賽的時候,他們在場上更多地選擇防守,希望通過反擊來戰勝我們。很明顯,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想辦法贏下比賽。我有時也在想,假如我們當時也選擇打防守反擊,結果會怎麼樣?對於這樣的想法我後來一笑置之,因為我不會做這樣的選擇,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犧牲對球員的培養。而且他們對我們進行分析對於我們來說反而是好事,這樣會增加我們比賽的難度,對於球員的鍛鍊也會更大。而這個賽季最後的結果,我們既培養了球員,同時也贏下了比賽。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贏得一場比賽的勝利會相對簡單,甚至贏得某項賽事有時候也不是很困難。但是你要贏得未來,讓這些青少年球員都成才,成為高水平的職業球員,那將是非常困難和複雜的事情,需要有專業的人員對其進行長時間專業的培養。
下面這句話我覺得說得很好:在職業足球領域永遠是球員服務於球隊(球員去幫助球隊贏得比賽),但是在足球青訓領域永遠是球隊服務於球員(球隊作為平臺去培養孩子成為職業球員)。
足球教練員有成千上萬,但是真正職業的,可以將教練員和培訓師二者兼具的人卻不多。
今年因為疫情,我們的賽季開始得比較晚,在賽季正式開始之後我希望繼續向著「培養球員的同時去贏得比賽」這樣一個目標而努力。我希望今年能像我當年在馬競所做的那樣,給這些孩子更大的挑戰難度,讓他們學會更快地思考做決策,更深入地理解足球和吸收現代足球的技戰術理念。希望未來他們中間能走出高水平的職業球員,不僅在中國,甚至能走向國際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