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文化為什麼這麼招人討厭?

2020-12-27 樂佬YUELAO

#鄭爽爸爸微博評論#今天走到了熱搜榜的頂端。

起因是吳宣儀和鄭爽的粉絲撕X,粉絲跑到了鄭爽父親微博下面去惡意辱罵和詛咒,引起了微博網友們的圍觀和譴責,事情一出,大家都在呼籲「理智追星」。作為飯圈惡臭行為的一大縮影,其實這種現象並不鮮有。

飯圈,一個以明星為連接,而形成的粉絲群體的簡稱。在這個圈子裡,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有的人負責統籌計劃,有的人負責宣傳發稿,有的人負責輿情監控,有的人負責數據統計……

這些飯圈就像一個個精心建造的工廠一樣有條不紊的運轉著,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的偶像更紅、更好,並且絲毫不計較回報。

但在這兩年,在打榜、控評、輪博、反黑等一系列操作不斷引發路人的反感,飯圈逐漸被打上了「惡臭」標籤,讓網友們避之不及。

「橫向更迭」

回溯我國飯圈的開端,普遍認為從2005年的《超級女聲》開始,中國才開啟了「追星元年」。雖然上世紀80年代盛行的「港星」與「港劇」現象就曾掀起一股追星熱潮,但因為小範圍、私人化、組織性低的局限,並沒有形成浪潮。

而《超級女聲》因為其無門檻的草根性以及全民關注性風靡全國,直接造就了一大批粉絲的產生。「玉米」、「筆親」、「涼粉」、「盒飯」等每一個粉絲群體的人數都非常龐大,調動的社會資源不容小覷。

這個時候的粉絲開始進行「橫向連接」,並積極地去開展各種有組織的、大規模的應援來為自己偶像爭取更多的關注和曝光度,飯圈文化開始形成。

而在2019年,飯圈文化徹底打破了次元壁,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

周杰倫與蔡徐坤的超話之戰,不僅讓「圈地自萌」的流量明星粉絲群感受到了「夕陽紅路人粉絲團」的強大力量,也成功地向飯圈以外的人士科普了超話時代一種全新的粉絲經濟玩法。

還有被央媒點名表揚的「飯圈女孩」更是讓飯圈意外「出圈」,由備受非議的網絡亞文化,一躍成為了可以與「帝吧」網友並駕齊驅的社會正能量。

與往年相比,現在的粉絲與偶像的捆綁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粉絲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決定偶像的命運。所以不僅要通過打榜、控評、輪博、反黑「做數據」,還要認同明星代言、帶貨,購買周邊,以真金白銀支持自己的偶像。

走火入魔

當然,這些放棄獨立思考、活在狂熱之中的行為,在常人看來已經近乎於某種「邪教」行為。

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寫過,「群體的某些特點,如衝動、急躁、缺乏理性、沒有判斷力和批判精神、誇大感情等等,幾乎總是可以在低級進化形態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婦女、野蠻人和兒童。」

儘管這樣的言論有所偏見,但飯圈似乎又走不出這樣的牢籠和詛咒。

去年吳亦凡首張個人專輯《Antares》在北美上線,粉絲策劃數月的戰役打響。

VPN切換美國線路,主攻itunes、 google play、亞馬遜音樂、Spitify、Apple Music等電臺及流媒體,根據歌曲權重依次購買單曲或整張專輯。下載後清楚緩存,再使用另一個帳號重複之前的操作,且無限循環……

僅5小時的時間,一位名為 Kris Wu的神秘人士就屠版了iTunes美國區榜單。歐美人蒙了,到處在社交網站上詢問:Who is Kris Wu?

這件事在2019年遭到了全網的詬病,粉圈文化再次被釘到了娛樂圈的恥辱柱上,遭受了全網民的群嘲。當然,這只是眾多網民與粉圈文化碰撞下,日漸累積矛盾的一次集中爆發。在粉絲們佔領評論前排、點讚好評、舉報惡評等一系列程序化的操作之後,粉圈喪失分寸感的偶像保衛戰,將路人緣消磨殆盡。

再來看一下近日的粉圈迷惑行為。《歌手》官方微博宣布華晨宇為首發歌手:「他是華語樂壇新生代領軍人,是不斷締造音樂與舞臺記錄的唱作鬼才……」

新生代領軍人、唱作鬼才,可以說是相當高的評價了,但這則微博下方出現了一條「你真的不尊重他」的樓中樓裡,粉絲們一起表示應該把「新生代」三個字給去掉……這一行為又一次將偶像的路人緣敗了一遍。

飯圈文化日漸龐大的同時,亂象自然也無可避免。所以這種喪失了個體的自我,加入集體的狂歡,是否真的有所必要?

只有惡臭?

「麻煩某些所謂的路人別拿著一副惡臭的口吻來Diss追星的孩子們,不要以偏概全,不要用自以為是的眼光和腦袋瓜子來幻想各種劇情。我們兢兢業業,努力工作,賺錢錢供養自己追星,這有吐槽的點嗎?」

面對質疑,圈內人往往顯得十分憤懣: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吐槽,而是一種歧視!

如果談起飯圈,不少人的第一感覺一定是惡臭,但其實飯圈文化也未嘗不能得到路人的認同。

「你不投,我不投,菊姐何時能出頭」。2018年,女團「邊緣人物」王菊,靠著粉絲們的各種看似朗朗上口卻又殺傷力十足的助威順口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逆風翻盤」,從淘汰的邊緣一路開掛逆襲。

參與這樣狂歡的除了「菊內人」,還有「菊外人」。在這一年,追星女孩兒們將飯圈文化的趣味性推向了高潮。比起其他飯圈類似控評這樣的行為,「菊文化」展現出的自嘲、自黑無疑是當年飯圈的一股清流。

而他們不把自己定義為官方粉絲:「我們主要是呼籲平等、低調、獨立、清醒, 粉絲群裡絕對不分級,沒有所謂的粉頭,沒有領導者。」

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文化現象,「菊文化」已經算是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它成功吸引了更多路人的關注,卻沒有被冠以「惡臭」的罵名。

但這樣的飯圈文化似乎也難以成為主流,「陶淵明」們除了王菊的排名外,什麼也沒有改變。

「萬物皆可飯圈化」,這兩年飯圈已經出現了急速擴張的趨勢,你能逃得過了楊超越的美顏攻勢,或許就逃不掉李子柒的「文化輸出」,相聲圈、偶像圈、影視圈、體育圈、網紅圈、搖滾圈、電競圈、漢服圈……只要一個文化的覆蓋人數足夠龐大,就一定會有形成一個所謂的「圈」。

作為一個個文化圈層的聚合,「飯圈」會越來越龐大,而保持對集體狂歡的警惕,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可能將會成為一種越來越難能可貴的品質。

更多音樂行業內容探討,歡迎關注【音樂在線觀察】

相關焦點

  • JOJO都快飯圈化了,該反對動漫飯圈嗎?你討厭的真是動漫飯圈嗎?
    直到前段時間肖戰飯圈事件出來之後,我才第一次了解到了飯圈粉的可怕,也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那就是飯圈文化正在逐步吞噬我們的生活,一步步向各個領域靠近,連我最喜歡的動漫領域都被飯圈化了!最真實的表現就是當我在看JOJO這部熱血冒險番時,都能被無數的飯圈粉包圍,搞得我連彈幕都不敢開了!那麼,動漫飯圈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它對動漫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討厭的真的是動漫飯圈嗎?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 中年女人,為什麼有的很討厭,有的卻越來越招人喜歡?
    有些女人卻不這樣,她們隨著年齡增長,不放棄讀書,不放棄健身,照樣自律自控,不隨便說別人壞話,可以說年齡越大,她們越招人喜歡。其實你看,所謂中年女人越來越招人討厭,真不是因為年齡,而是渾身散發出的「八卦勁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日俱增。比如吐槽老公、埋怨婆婆、抱怨人情世故這類事,年輕人鮮少會吐槽,年輕姑娘討論最多的可能就是娛樂圈的各種事,不會拿別人的隱私開涮。
  • 一言難盡:「謝娜為什麼這麼招人討厭」在知乎被瀏覽4.9億次
    光「謝娜為什麼這麼招人討厭」這個話題在知乎上被瀏覽了4.9億次, 差評近2.4萬個。每天都有新的回答更新,還不帶重樣的。B站上關於「謝娜為什麼這麼招人討厭」,有up主專門做了一個合集,閱讀量破百萬,話題度也是頗高。
  • 為什麼飯圈文化無處不在?
    在討論飯圈文化的大肆傳播的原因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飯圈文化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眾所周知,在粉絲群體剛開始在國內引起關注的時候,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末,港臺流行文化開始深刻地影響內地,「追星族」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瘋狂的群體。
  • JOJO逐漸飯圈化?你怕是不了解「飯圈」真正的意思!
    自從《我的英雄學院》涼了之後,很多人對於「飯圈」有了新的認識,不少人也是希望飯圈化以後不要出現了,畢竟這並不是一種很好的現象,一些狂熱粉絲的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行為正在逐漸迫害動漫二次元文化。先不說JOJO動畫裡面的彈幕是否是有些人故意而為之,單憑JOJO這種畫風它就不可能飯圈化,對於動漫中出現的美型類的動漫角色,少男少女們出於對顏值的喜愛或許會拼湊一下cp,你要說這可能會飯圈化倒也是可以理解,JOJO這種畫風不僅奇怪,並且裡面的角色隨時都可以自毀形象的動漫,我無論如何都想不到JOJO飯圈化的場面。
  • 飯圈文化很早就在二次元中紮根了?
    ,如果不在一些場合刷不適宜的彈幕(不做類似行為),就單純在粉絲向的地方應援,其實也挺好,這屬於適宜程度,現在為什麼那麼多人被飯圈文化嚇怕了,對其嗤之以鼻,就是因為有些飯圈行為過了度越了線,實在過於瘋狂,以至於讓許多人將這種不好行為與飯圈文化畫了等號。
  • 被稱當代「摩斯密碼」的飯圈縮寫被眾人吐槽,是因為「它們」嗎?
    不知從何時起,網絡流行起一股「縮寫文化」的熱潮,顧名思義,所謂「縮寫」就是將平常我們所用的漢字用拼音代替,而最初這種「文化」是從飯圈流傳開來的。飯圈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拼音縮寫字母,比如說xswl、wsl、szd等一系列拼音,相信很多飯圈之外的人,也包括我,對這種縮寫也是滿臉的不理解,更不懂這些縮寫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 飯圈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近日來,肖戰事件甚囂塵上,特別是最近「教師引導學生拍攝應援舞蹈」 等事件,引起了輿論對飯圈文化的質疑和批評,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職業底線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飯圈不能圈一切,尤其是孩子們的課堂。文明理性追星,才能激蕩起粉絲群體的正能量。」飯圈文化究竟是糟粕還是精華,顯然沒有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 下月開始,性格偏執,感情不順,招人討厭,戀愛碰壁,值得去反思
    雙魚座雙魚座的人比較嬌嫩,他們天生比較傲嬌,在很多時候,朋友眼裡別人雙魚座的女孩也不是特別好相處,我是覺得自己就該是別人到處都該讓自己,所以雙魚座在朋友眼裡,有時就沒那麼招人喜歡了。下月開始,性格偏執,感情不順,招人討厭,戀愛中碰壁,值得反思。射手座射手人有時也不太受人們喜愛,儘管他們性格比較開朗,但在愛情方面,他們並不那麼嚴肅,總是期待著去追求那些新鮮的東西。
  • 為什麼「飯圈女孩」必須愛國?
    在這股網絡討論的聲音中,有這麼一個群體被看成是「跪族男孩」的對立面,那就是前些時間自發「翻牆」到外網以網絡輿論攻勢抵制香港暴徒行為的「飯圈女孩」。也有不少網友比較了這兩個群體在「愛國」問題上的表現差異,指出:同樣在追逐偶像,飯圈女孩顯然要比「跪族男孩」更愛國。此言一出,又激起了圍繞兩種文化娛樂和消費方式的討論,其中更涉及到了性別方面的討論,這將本身圍繞「愛國」之舉的討論變得更加複雜。
  • 「飯圈」文化的成長與省思
    飯圈文化形成了「愛」的自組織結構,發揮出有限權力強制力,但其群體決策權、所有權、控制權旁落,娛樂資本主導地位沒有改變。因此,要使飯圈文化步入主流文化,不僅需要擁有獨特的話語表達和行為風格,還需具有吸納形塑更廣泛社會群體的理性、規則,以及實現共同價值目標的資源與能力。
  • 飯圈文化是原罪嗎?
    偶像藝人真正擁有的人權數值,應該介於粉絲認為的『超人權』,即不應該得到一絲一毫的負面評價(不論是理性批判還是『無腦黑』),和外界對於偶像文化的全盤否認之間,選取一個中間值。粉絲代替偶像發聲的行為(作為飯圈的普遍行徑)雖然被圈外者扣上不理智的帽子,卻也是他們的邏輯(偶像邏輯)的一種外化,自我表達也是網際網路的一個功能。
  • 為什麼老實人會被人討厭
    圖片來自於網絡圖片來自於網絡我想老實人大概就因為這樣就越來越招人討厭了吧!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人人都不願做老實人的話,社會又怎麼能發展呢?
  • 什麼是飯圈文化?你了解這個熱詞嗎?
    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關注到「飯圈文化」存在的亂象,呼籲理性追星。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明星經紀公司的監管力度,對「飯圈文化」進行嚴厲整頓,對經紀公司和網絡群體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給予打擊,持續整頓娛樂圈風氣。
  • 為什麼王一博越來越令人「討厭」?
    王一博,是近兩年娛樂圈升起的當紅偶像明星,可以說是現在一線頂級流量的代表人物,然而,很多人提起王一博,第一反應是這個明星令人「討厭」!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王一博這麼令人討厭」呢?你一個僅僅22歲的人憑什麼這麼優秀?!給不給我們活路了?!條條大路通羅馬,條條你王一博都在就算了,你還條條都領先?!!因為他讓人嫉妒,嫉妒他還那麼年輕,他才22歲,正好是普通人大學生剛畢業走出社會的年紀。而在這個年齡,他已經超出了我們很多很多。
  • 人人都在罵飯圈,人人卻又都是飯圈
    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曾看到過一篇文章,大體主旨是球迷文化和飯圈文化本質上還是有所區別,主要在於飯圈經濟的那一套在足球圈行不通,這麼說似乎很有道理,因為足球比賽經濟收入的核心來源和飯圈經濟比起來確實是兩回事。
  • 粉絲網暴路人網友被大眾集火,飯圈又現畸形文化
    結果這麼一研究,得,合著是飯圈又作妖了。而事情的起因呢,是因為在微博上呢,某博主發了一條動態——網際網路真的沒有記憶,我的首頁又開始出現老賴之女虞書欣了,決定取關一個關注很久的博主。這條動態的內容,就是這些,僅此而已,咋看都是路人的一個普通吐槽,閱讀量也並不高,畢竟不是什麼大V,就一普通用戶。
  • 嚴厲整頓飯圈衝上熱搜,好好的聽歌追星,為什麼越來越「惡臭」?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宋文新在發言中重點提到"飯圈文化",建議對娛樂界的不良風氣進行整頓,引導演藝明星成為"正能量偶像"。隨後,"對飯圈文化一定要嚴厲整頓"這一話題衝上了熱搜。
  • 飯圈粉絲利用RNG和EDG入侵電競圈?這麼髒的輸出連噴子都自慚形穢!
    和飯圈撕β的激烈戰況相比,咱們電競圈的粉絲們完全都是究極弟中弟……昨晚兔玩君還在文章裡提到了電競圈內出現飯圈風氣比較招人煩的事情,今天兔玩君切身體會了一波真正的飯圈撕β大戰,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說到昨天的瓜,有一個問題兔玩君想了一整晚也沒想明白,為什麼Sneaky的女裝就完完全全是女的,連我們男孩子的某個重要器官都隱形了?!
  • 重溫《歡樂頌》才懂:為何積極努力的關關,最招人「討厭」!
    導語:電視劇《歡樂頌》主要講述了居住在歡樂頌小區22樓的五位女生的故事,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互相幫助、共同成長,每個人的性格都很不一樣,其中很多人對關雎爾的評價產生了爭議,她是五位女孩中最積極努力的一個女孩,但卻是最招人「討厭」的,很多網友都在彈幕甚至各種論壇上吐槽她,這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