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數碼訊(肖恩)InBody是韓國一家知名的體測儀製造商,而這家公司最近就把自己的核心技術帶到了InBody Band健身腕帶上面。這款可穿戴設備不僅具備普通的運動追蹤功能,還能測量你的體脂含量。但是,這款售價180美元(約合人民幣1155元)的腕帶並不完美,它也引發了隨時隨地測量體脂是否有用的疑問。
設計
InBody Band看起來像是新款Microsoft Band該有的樣子。它是一款帶有彎曲弧度的設備,LCD顯示屏由兩個生物抗電阻傳感器所包裹,另有兩個位於屏幕底部,而它們的作用就是測量佩戴者的體脂和心率。
這根腕帶身上只有一個物理按鍵,用於喚醒屏幕並在不同的數據之間切換。其機身左側設置了用於充電的microUSB接口,它由矽膠材質的皮瓣所保護,開啟稍顯困難。和大多數健身追蹤器一樣,InBody Band的腕帶也採用了柔軟的矽膠材質,搭扣的設計與Picotal Living Band類似,使用起來比較簡單。
InBody Band共有小、中、大3種不同尺寸,你還可以替換不同顏色的錶帶。續航方面,這款設備單次充電可堅持最多7天的使用。它還具備IP56的防護評級,可防潑濺但不能在洗澡或遊泳時佩戴。
功能
InBody Band的主要功能是體脂測量。它機身上的4個電極可通過皮膚發射電信號,並測量所遇到的阻力(相比脂肪,信號可更輕鬆地通過肌肉和血液)。隨後,InBody Band會將這些信息和佩戴者的基本數據(性別、身高和體重)相結合,來計算出他們的體脂比、肌肉質量和BMI。
根據指導,早上是進行測量的最佳時間,且測量之前應當禁食和排便。由於測試結果還會受到體內水含量的影響,因此用戶需要保持充分的水合。此外,使用者不應在鍛鍊之後立刻進行測量。
而在測量心率時,InBody Band就沒有那麼多的注意事項了。當切換到心率頁面之後,使用者便可通過按壓屏幕旁的電極來測量心率了。
除了體脂和心率之外,InBody Band還能測量幾乎所有的常規運動數據,比如步數、活躍時間、卡路裡消耗和距離。它還能自動追蹤睡眠狀態,用戶可通過配套應用設置震動鬧鈴。
應用程式
InBody Band的應用程式Body Key目前擁有Android和iOS兩個版本。它的用戶界面可能不如Fitbit或Jawbone那樣賞心悅目,但功能同樣實用。Body Key的主界面或顯示你當前的體重、肌肉質量和體脂,點擊這一部分可將你帶到更詳細的圖表當中,讓你了解到自己性別和年齡的正常值。
除了查看常規的健身數據之外,你還能用Body Key還追蹤自己的飲食情況。食物攝入被分成了早餐、午餐、晚餐和零食4大類,用戶可自行添加自己每一餐所吃的東西。但是,應用所提供的食物庫較為有限,你有的時候或許找不到某種食物。
應用的最後一部分是睡眠數據,當中會顯示你昨晚的睡眠時間和深度睡眠時間。點擊這一部分之後,你便可看到自己在不同的睡眠狀態停留了多長時間。但和其他腕帶類睡眠追蹤設備一樣,這些測量數據似乎是完全基於身體運動而計算的,因此準確率可能並不高。
總結
InBody Band是一款有能力且獨特的設備,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可能並不高。它可追蹤步數、活躍時間和距離等常規數據,心率測量的方式與傳統腕帶設備不同,體脂測量方式快速且簡單。但是,體脂似乎並不是需要每天測量的數據。在測試當中我們發現,體脂每天變化的幅度非常小,這和體重類似。因此,智能體重秤似乎是測量體脂、肌肉質量和BMI的最佳方式。
即便擁有獨特的功能,這款設備180美元的售價也顯得有點太高了。舉個例子,Pivotal Living Band和智能體重秤兩款設備的總價不過才52美元,而他們所提供的功能和InBody Band幾乎完全相同。
如果你十分在意體脂這項身體指標,那你應該通過設備和功能組合來實現減脂的目標:健身追蹤器負責日常鍛鍊的追蹤,食物追蹤應用來記錄每日的營養/熱量攝入,智能體重秤來定期評估自己的進展。
來源: 騰訊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