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生鮮進口商的噩夢?

2020-12-18 商業觀察家

6月13日,及14日0時至7時,北京總計新增確診44例新冠病例。而伴隨北京疫情的再次傳播,對於生鮮食品市場,將是新一輪商業衝擊與考驗。尤其對於進口品類市場。

蔬菜

目前,已披露的44位新增病例,均與新發地批發市場有關。由此造成包括新發地在內的北京6家批發市場暫時休市。

新發地是北京的「菜籃子」,其的休市對整個北京生鮮供應都會造成巨大影響,會帶來一些結構性變化。

一方面是中小超市、個體商戶、部分電商的供應承壓。因為他們過去的北京貨源主要來自新發地。

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此次疫情的影響可能帶來過去基於新發地批發市場採購的企業的成本提升。比如,以前一個新發地批發商戶每天銷售蔬菜的量是10萬斤,現在疫情導致休市,那麼,商戶可能就不敢維持過去每天10萬斤的量了,不敢進這麼多貨了,因為蔬菜是易損品,現在的銷售渠道如餐飲等的需求則可能下降。

而當進貨規模的下降,規模效應就沒那麼明顯了,進而推高成本。銷售方式也可能會出現變化,很多商戶會要求定點採購,包括可能會要求在北京周邊交貨,而不是北京市內等,這些都可能會推高成本。

這一塊,中小商戶零售商,或者北京市場根基不深的連鎖企業可能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可能會出現供應不穩定、成本上升、零售價格上漲的情況。

6月14日,《商業觀察家》也看到,一些個體社區超市的貨架也出現了蔬菜空缺情況。甚至,包括一些全國性的連鎖超市。

線上生鮮電商的葉菜類,幾乎全線出現「售罄」、「被搶光」、或補貨中的情況。少部分在售的為一些產地直採的莖幹類蔬菜。

6月14日下午4點左右的各生鮮電商網站截圖

另一方面,擁有直採、供應鏈能力的商超零售商,則可能實現更好銷售。因為他們的目標用戶是C端消費者,餐飲需求的下降會帶來買菜需求增加,生鮮則是剛需消費。加上如能實現穩定供應,那麼,優勢很大。

進口

北京市疾控中心楊鵬接受央視訪問表示:「(此次疫情)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初步判定與輸入性有關。但病毒到底怎麼來的,還無法確定。有可能是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類,或者進入市場的人通過分泌物進行傳播。」

加上早前新聞,新發地市場的三文魚切割案板上發現病毒。

這些初步調查結果指向了一個方向——生鮮進口市場。

對於進口生鮮食品而言,目前的初步調查結果,及輿論氛圍可能帶來一場噩夢,尤其是進口水產品。

就在昨天北京疫情新聞發布會宣布新發地爆出疫情的同時,一些城市的水產批發市場就已經接到機關事業單位等大客戶的通知。比如,濟南最大的海鮮市場負責人告訴《商業觀察家》,發布會剛結束不久,其就收到客戶通知,要求進口魚等海鮮水產供貨全部換為國產貨。

該負責人回覆說,國產貨可要貴很多?

「貴就貴點吧。」

對於進口,現在這個時點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5月1日-9月1日,是中國大部分地方的休漁期。蝦貝還好點,能大量養殖,能供應鮮活的。

但是海魚等品類在當下市場都只能銷售進口凍品。

這是因為進口商品比國產商品便宜很多,且當下國內供應處於休漁期。

所以,《商業觀察家》訪問了一些水產品批發市場發現,現在很多城市的水產冷庫都是滿的。裝得多數都是進口產品。

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海鮮的銷售承壓。另一方面則是休漁期間,及疫情下全球供應鏈運轉承壓,導致大量進口凍品備貨。

以三文魚為例,前些天進口三文魚是提過一次價的,就是因為中國市場逐步復甦,以及全球疫情滯後下的供應不暢,導致各家商戶紛紛備貨進而推高價格。

現在新的疫情一出,這塊市場就麻煩了。

有水產批發市場人士稱:「雖說這次疫情對國產貨利好,銷售額更高,但我們做生意是要考慮長期的,從中長期來講,此次新的疫情,可能會對海鮮市場造成更大壓力。像我們的批發市場,受年初疫情影響,整個二樓的商戶基本都撤了,只有一樓的本地商戶還在運營。現在新的疫情如果來臨,海鮮消費不容樂觀。」

首當其衝的可能是購買力相對不發達的內陸區域市場,比如寧夏、青海、甘肅、新疆等西北市場,這些區域市場客戶過去很多都只要進口魚,因為進口貨便宜。

他們幾乎也都是從東部沿海省份進貨,一些會自己購買冷鏈車來拉貨。「輸入型」疫情一來,他們的壓力很大。

同時,非洲的進口水產要到港了。

中國的海鮮等進口生鮮水產很多都是從非洲來的,甚至可以說一些海產品的主體貨源都來自非洲,比如帶魚。

但非洲的生產周期主要是4月捕撈,再需要2個月時間加工、運輸,一般會在6月陸續到港。

現在疫情一來,這一塊的供應銷售也可能會很麻煩。

從短期來講,進口市場的受限可能推高國產水產的價格。從中長期來講,對於代表"高消費"的海產品而言,整個市場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需求受限壓力。

因此,對於進口水產等,當下是需要市場理性對待,實事求是,不要擴大恐慌。

「幸好」是北京

對於北京爆發的此輪疫情,一些市場人士跟《商業觀察家》說,如果疫情的反覆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幸好此波「輸入型」疫情發生在北京,如果發生在中國其他城市,比如二線城市,它的傳播範圍、影響程度相比北京可能都不會是一個量級的。

北京的響應能力、防疫能力、社會整體警覺性很強,因此,北京能更好控制疫情帶來的影響。

北京疫情也對中國其他防疫能力相對弱的地方,整體起到了一個警示、預警作用。

鄭州在昨日已經對農產品市場、批發市場進行檢查。濟南在今天也對水產市場等展開了集中檢查,取樣檢測等。

各地很多水產市場則都紛紛提升了防疫級別,都要求佩戴口罩,進出口都做了更好管理,比如一些水產批發市場會有6、7個進出口,《商業觀察家》了解到,一些都調整為兩個進出口,以便更好管理,及防疫。

現在的一個問題是,這波輸入型疫情帶來了更強的食品溯源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稱,要強化食品溯源。

「現在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是市場裡的食品是傳染源,還是市場裡的人是傳染源。所以要對人和食品全部進行溯源,對人的溯源我們已經做好了,所以對於物品溯源我們需要強化一下。只要把所有感染源都找到,就不會大爆發。」

而從北京新發地爆發的疫情來看,食品溯源可能是中國未來必須要做好的事情。但中國的問題在於,市場非常分散,因為農產品流通關係到億級人口的生計和就業。

所以,溯源是很困難的,這塊連鎖超市表現相對好一點,批發市場的進銷人流量大,難度相對更高一點。

一些批發市場人士對《商業觀察家》,批發市場短期溯源是可以做到的,但要中長期穩定溯源就很難,因為分散市場格局下,溯源的成本太高。end

相關焦點

  • 巨頭環伺下,這家生鮮電商在疫情中殺入北京市場
    新發地疫情過後,大家對食材安全會更關注,供應鏈重要性會更加凸顯。在生鮮電商賽道,叮咚買菜是當下步頻最快的那一個。到2019年夏天時,公司已經完成八輪融資,成為巨頭和老兵都不能忽視的存在。然而今年更大變數的出現是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疫情給這個行業帶來了爆炸性增長,別人以為這是機會的時候,梁昌霖看到的卻更多是挑戰。尤其北京疫情的反彈,放大了公眾對食材每個環節的關注,安全、供給在此刻要遠比拉新、增長重要得多。
  • 疫情下的網上賣菜:流血的生鮮電商迎來一線曙光?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 2 月 11 日消息,和矽谷巨頭一樣,中國大型科技公司也難以證明生鮮電商是一項可維持下去的業務。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了,網上賣菜火了。但是對於陷入虧損、依賴巨頭資金支持的生鮮電商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插曲」,根本上還要看商業模式等基本面。
  • 疫情下的網上賣菜:流血的生鮮電商迎來一線曙光
    盒馬鮮生杭州門店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1日消息,和矽谷巨頭一樣,中國大型科技公司也難以證明生鮮電商是一項可維持下去的業務。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了,網上賣菜火了。但是對於陷入虧損、依賴巨頭資金支持的生鮮電商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插曲」,根本上還要看商業模式等基本面。
  • 冷鏈食品進口商壓力陡增,重複檢測費用負擔不輕
    圖/新華社吳瓊 | 作者餘樂 | 編輯財經十一人 | 來源今年6月開始,國內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並造成了海外疫情的輸入和傳播。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國家和各地方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消毒的要求不斷升級,讓不少冷鏈食品的進口商感受到了壓力。「每個流通環節都卡得厲害,」北京的冷凍食品進口商張臨(化名)對《財經》記者說,「很多冷庫都不讓出庫,一些地區和工廠也不讓進口貨過去。」核酸檢測、消毒等環節大大延長了進口冷鏈食品的運輸時間。
  • 巨頭環伺下,這家生鮮電商在疫情中殺入北京市場,創始人說「要和...
    在生鮮電商賽道,叮咚買菜是當下步頻最快的那一個。到2019年夏天時,公司已經完成八輪融資,成為巨頭和老兵都不能忽視的存在。然而今年更大變數的出現是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疫情給這個行業帶來了爆炸性增長,別人以為這是機會的時候,梁昌霖看到的卻更多是挑戰。尤其北京疫情的反彈,放大了公眾對食材每個環節的關注,安全、供給在此刻要遠比拉新、增長重要得多。
  • 京東生鮮唐詣深:疫情對京東生鮮來說更像「學霸」被「緊急抽考」
    5月27日,京東零售集團7FRESH生鮮業務部副總裁唐詣深現身新京報舉辦全國「兩會經濟策」系列沙龍之扶貧專場,與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四川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員、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林勇,全國政協委員、甘肅凱凱農業集團董事長李愷,圍繞電商扶貧、產業扶貧
  • 進口奶酪斷貨,運費比售價都高,進口商配貨開始搞「限額」
    疫情在歐美蔓延,食品進口直接受到衝擊,習慣西式生活的消費者可能要提前囤貨。「貨能不能來?什麼時候來?來多少?什麼價格?都不知道。」張路遠是北京一家奶酪進口商,主營歐洲進口奶酪和火腿。此前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批貨從歐洲飛過來。但是疫情打斷了這個節奏。
  • 疫情驅動生鮮渠道變革,到家業務加速滲透
    部分消費者的個人收入受疫情影響相對下降,收支壓力導致消費者改變消費策略,以剛需消費為主。   外出就餐轉為家庭消費,推升對生鮮產品的需求。疫情期間大量餐飲門店停業,餐飲需求轉向家庭消費,在家做飯甚至成為一種新的休閒娛樂方式,從而提升了對生鮮產品的消費需求。
  • 埃及取消對進口商外匯管制
    據埃《每日新聞》11月29日報導,埃及央行(CBE)於11月28日宣布取消對非基本商品進口商在外匯存儲和支取方面的數額限制。雖然2011年政局動蕩以來,埃及曾多次收緊外匯管理政策,但2016年後埃及多次出臺放鬆外匯管制的政策。
  • 疫情之下,餐飲巨頭生死20天!每停工一天,都是一場噩夢!
    疫情壓垮了北京工體著名的夜店K歌之王,宣布在今天與全部200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若超30%人不通過,公司將被迫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在這之前,K歌之王是這樣的...知乎上有個問題——這次疫情,可能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各行各業都會遭受直接或者間接的損失,誰也逃不掉。
  • 便利蜂薛恩遠:疫情中便利店優勢凸顯,未來會據需求拓展生鮮業務
    在全國擁有1500餘家直營門店的便利蜂,其經營者如何看待疫情影響下便利店行業的發展?「便利店與超市都屬於生活保障類的零售業態,但在疫情期間,便利店實際上更有優勢,因為便利店是典型的少人化零售業態。在一些社區門店,考慮到居民有做飯的需求,便利蜂會提供大量瓜果蔬菜和米麵糧油等生鮮食材,方便居民。
  • 生鮮收銀系統速店,助力生鮮企業打造生鮮零售標杆門店!
    2020年一場疫情讓生鮮零售再次成為資本們備受熱捧的「寵兒」。在這個萬億級的生鮮零售市場裡,阿里、京東、美團、蘇寧、國美、騰訊先後布局生鮮零售,加足馬力搶佔市場,但是「諸侯爭霸」之下還未出現「寡頭企業」。
  • 北京倡導市民在京過大年,京東生鮮宣布提升民生品類備貨量至3倍...
    最近河北等地疫情防控形勢加強,本著不給國家添亂、不給疫情鑽空子的角度,「原地過年」成了大家熱衷討論的話題。不過,雖然原地過年,但年夜飯可不能從簡!作為集一年之精華的壓軸晚飯,年夜飯可是代表了國人「人均吃貨」的排面。
  • 國家衛健委:對重點冷鏈食品進口商等進行排摸,掌握底數和情況
    本文轉自【國家衛健委】;關於進一步做好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為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 小鹿優鮮-進口寶寶生鮮,馳援冰島,共抗疫情!
    近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級,疫情蔓延到多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當地時間 4 月 20 日,冰島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 1771 例,這意味著 36 萬人口的冰島平均每 200 人中就有 1 人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冰島已成為全球感染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 凍蝦中招「慘過三文魚」,一大型進口商:南美凍品都不敢進了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不少厄瓜多白蝦進口商決絕地表示,出於對風險的規避,他們不僅嚴格執行海關的相關規定,還主動額外地減少進口量,「甚至個別進口商在考慮轉行」。目前,不少特別謹慎的消費者談海鮮色變,直說「進口的都不碰」。
  • 社區團購踩到疫情坑:進口肉亂象,只是生鮮供應鏈的冰山一角
    12月10日,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了一起涉及美團優選的風險案例。基本事實為,黃州區內24戶居民從美團優選採購了進口冷凍肉,而後同批次肉品在上遊做新冠病毒檢測時被查出呈陽性。《通報》透露,黃州區依本地規定,對24戶居民進行罰款,對美團優選的涉事供應商立案調查。
  • 北京統一進京冷鏈食品監管標準生鮮食品冷鏈市場需求不斷擴大
    7月29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八十次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統一進京冷鏈食品監管標準,加快建立全鏈條閉環追溯管理體系。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食品進京後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各環節監管。
  • 美團小象生鮮北京方莊店關閉,僅剩望京博泰店
    2017年7月美團做掌魚生鮮之前,曾派了十來個人的團隊去盒馬上海金橋店考察。「當時我同事去上海盒馬蹲點,回來的時候把盒馬的成本結構都拆出來了。」蘇志剛說。  蹲點的結論是,盒馬的單位經濟模型成立,能夠賺錢。於是第二年小象生鮮亮相,半年開了7家門店。  小象生鮮運營了一段時間,發現虧損嚴重,並不像盒馬那樣能覆蓋成本。
  • 永輝超市:疫情下重新審視生鮮超市的投資價值
    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中,旅遊、餐飲、酒店、航空業等很多行業受到很大影響,但在線點餐送外賣、線上電影院、線上辦公、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電商平臺等網際網路+行業卻迎來空前的爆炸。這其中又面臨哪些投資機遇與挑戰?對此,騰訊財經聯合雪球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