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皇位之爭向來就是殘酷的,為了爭奪皇位兄弟反目的比比皆是,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唐朝的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建成已經被立為太子了,作為皇子的李元吉並沒有嫉妒,而是一心跟著哥哥,幫助哥哥,最後與哥哥李建成一起死在了玄武門前。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兄弟,同樣也是皇子,同樣也是在皇位之爭中弟弟為了保護哥哥甘心赴死,不同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是親兄弟, 而這兩兄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春秋時期衛國的第15位君王是衛宣公,衛宣公在還沒當國君的時候,就跟一位叫做夷姜的女子要好,生下了一個兒子公子伋,衛宣公上位之後,公子伋順理成章的就被立為了太子,作為儲備國君培養著。
轉眼公子伋16歲了,衛宣公張羅著給他娶媳婦兒。聽說齊僖公有兩個閨女,大的叫齊姜,小的叫文姜,都是挺聰明挺漂亮的姑娘。他就託人做媒。齊僖公答應把齊姜送過來。不想齊姜長得太漂亮了,衛宣公就自己留下了,齊姜後來改名宣姜。宣姜生了兩個兒子,就是公子壽和公子朔。衛宣公迷戀上了宣姜,就把早先的心上人夷姜擱在一邊,甚至還想把君位傳給宣姜的大兒子公子朔。但是無奈太子之位早已給了公子伋,這時宣姜就出手了。
宣姜仗著受寵,而且衛宣公對自己百依百順,就在枕邊吹風說公子伋的壞話,而且一心想上位的公子朔也在衛宣公面前說盡了公子伋的壞話,壞話聽久了再加上自己就有心改立太子,衛宣公動搖了。
正巧齊僖公約衛國出兵去打紀國,衛宣公和宣姜商量了半天,打發公子伋去齊國商討出兵的日子,藉機在路上安排一夥強盜把公子伋殺掉,為了避免殺錯人還交給他一面旗子當記號,讓強盜見到旗子再殺人,確保萬無一失。
但是,此時宣姜忽略了一個人,他就是自己的二兒子公子壽,雖然公子壽和公子朔是親兄弟,但是二人的性格卻完全相反,公子壽是個忠厚人,而哥哥公子朔又黑心又虛偽,私底下還養了好些不三不四的武士,所以二人關係非常不好,屬於誰都瞧不上誰,而同父異母的兄弟公子伋卻跟公子壽是同類人,兩人都是忠厚老實的人,所以二人關係非常的好。
公子壽無意中聽到了母親和哥哥商量在路上安排強盜的事情後,果斷的告訴了公子伋,但是公子伋卻說不能違背父親的命令,公子壽怎麼勸都沒有用,在公子伋臨行前,公子壽下了一個決定!
這個決定就是:自己去替公子伋死!
於是,在公子伋出發的當天,公子壽前來相送,兩人在船上,公子壽借送行為由與公子伋喝酒,把公子伋灌醉之後,自己拿著旗就踏上了去往齊國的路,是去齊國的路也是條黃泉路。
公子壽乘船到了莘地上岸,上岸後早已經埋伏好的強盜見到手持旗子的公子壽誤以為是公子伋,上去就把他殺了,酒醒後的公子伋發現公子壽不見後,頓時感覺大事不妙,於是催促船夫一路追趕,到了莘地岸邊看到已經躺在血泊中的公子壽和還沒有退去的強盜,公子伋心一橫對強盜說道:你們要殺的人是我,跟公子壽有什麼關係!
於是,兩位還沒有做夠兄弟的人一起倒在了血泊之中。後來衛國人為了紀念這兩位情比金堅的兄弟作《二子同舟》來紀念他們,並被孔子收錄在《詩經國風》中,二人也算是名垂青史,給我們就「兄弟」這兩個字做了完美的詮釋。
但是,正是應了那句話「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二人死後,心狠手辣的公子朔順理成章的當上了衛國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