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非遺】永靖儺舞:舞蹈史上的活化石

2020-12-16 澎湃新聞

在永靖,流傳著一種古老、神秘,卻人盡皆知的藝術形式——儺舞!

儺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原始舞蹈,被譽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具有人類學、民俗學、考古學、藝術學等諸多方面的價值。

儺舞歷史悠久,殷墟甲骨文卜辭中已有儺祭的記載,《周禮》中也有關於儺舞的明文記載。周代稱儺舞為「國儺」「大儺」,鄉間也叫「鄉人儺」。其淵源與原始狩獵、圖騰崇拜等有關,逐步演變成有固定目的和內容的節令祭儀。自秦漢至唐宋一路沿襲下來,不斷發展,至明、清兩代,儺舞雖古意猶存,但已發展為娛樂性的風俗活動,並向戲曲發展。

儺舞伴奏形式簡單,一般為鼓、鑼等打擊樂器,表演時一般都佩戴某個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話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歷史名人。舞儺時,表演者身段靈巧,跳躍、翻滾變化自如,同時配合各種身法、腳法及步法,其動作粗獷而又灑脫、有板有眼。

一朵豔麗的藝術奇葩

永靖,位於甘肅中部西南,臨夏北部,西與青海省接壤,東北與蘭州緊密相連,有著豐富多彩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甸文化、寺窪文化等古文化遺蹟,是黃河上遊文化早期的發祥地和傳播地之一。數千年來,這裡遊牧與農耕文化碰撞、中原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相互影響,使地域文化呈現出南北交融、古今並存的顯著特點。永靖儺舞戲正是這塊古老土地,分櫱滋生出的一朵芬芳豔麗的藝術奇葩。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永靖儺舞得到了較為完善的保護,同時,永靖儺舞戲特徵突出,學術研究價值較高,集歌舞及戲劇的特徵於一身,顯得古樸生動,對於研究古典戲劇、民族民間歌舞的產生和發展,具有一定的價值,在研究黃河中上遊民俗、民族文化方面,更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活化石。2006年,永靖儺舞戲被列入甘肅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永靖縣「甘肅儺舞之鄉」稱號。2008年,永靖儺舞儺戲被國家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永靖儺舞戲民間又稱「七月跳會」,是一種具有驅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俗舞蹈,每年農曆七月廿一至廿四進行表演,目前主要流傳於永靖縣楊塔、王臺、紅泉等鄉鎮。據明《河州志》記載和永靖民間傳說,每當豐收年景,這裡形成了戴面具跳會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永靖儺舞隊由會首、旗手、鑼鼓、面具等六十多人組成。儺舞中的面具(臉子)是儺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劉備、關羽、張飛、老虎、牛、馬等24面,角色大多為神話和歷史人物中勇猛善戰的將軍和力士,後來又增添了三國歷史故事和民間世俗生活的內容以提高民眾的觀賞興趣,其表演劇目豐富,形式多樣。儺舞從演出的內容可分為歌舞型、戲劇型、雜耍型三種。當地民諺:「松樹灣的《武將》、勝利村的《殺虎將》、三角廟的《獨戲》、果園四廟的《四不像》。」說的就是各村儺舞表演的代表作。

潘樹錄從小結緣儺舞

近日,記者沿著新硬化的水泥路來到永靖儺舞最活躍的楊塔鄉勝利村,村口一座書有「中國儺舞之鄉」的高大仿古牌坊門是該村的標誌性建築。村內有一處儺舞廣場,廣場邊上除了木刻的儺舞面具,還建有「儺舞展覽館」,儺文化氛圍濃厚。勝利村儺舞第二代傳承人、73歲的潘樹錄老人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他說自己與儺舞戲的緣分要從小時候說起:「以前,每年農曆七月莊稼收穫之後,村裡都會表演儺舞戲,那時凡有儺舞表演,我都會追前跟後地去觀看。」潘樹錄告訴記者。

那時,手持火焰旗、頭戴紅纓帽的「 會首 」,手舞大刀、雄壯威武 的「 武將」,桃紅花色、柔聲細氣的「娘子」,幽默風趣、憨態可掬的「莊稼佬」……這些 角色鮮明的形象在潘樹錄幼小的心中播撒了最初的儺舞種子 。看著鼓手手中的鼓槌一次一次有力地敲響羊皮鼓,潘樹錄就會有一種莫名的衝動,躍躍欲試,並在心中悄悄產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後一定要做一個鼓手。

改革開放後,華夏大地迎來了亙古未有的好年景,勝利村也煥發出嶄新的光彩。潘樹錄不失時機地拜同宗兄長、勝利村儺舞第一代傳承人潘樹玉為師,勤奮學習儺舞表演。潘樹錄不僅是一個天生的好鼓手,而且聰穎好學、反應靈敏,每一個鼓點都能敲在「刃子」上,使鼓聲和舞者的動作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一時間,他成了勝利村儺舞隊的「總指揮」。

「中國儺舞之鄉」落戶永靖

2005年6月,中國(江西)國際儺文化藝術節在江西南昌舉行,勝利村儺舞隊應邀參加,潘樹錄為該村表演劇目《殺虎將》擊鼓。「那是我們儺舞隊很多人第一次出遠門,而且參加演出的都是國內外的儺舞高手,大家心中七上八下的,怕演不好,給家鄉丟臉。」潘樹錄說道。

鑼鼓響起來,儺戲舞起來。勝利村儺舞隊的《殺虎將》帶著大西北泥土的芳香,出現在大都市豪華的舞臺上。那一晚,潘樹錄的鼓聲格外響亮,跟儺舞表演配合得也分外默契。他們原汁原味、古樸灑脫的表演使評委們耳目一新,在場上觀眾掌聲齊鳴。最終,勝利村儺舞隊榮獲「展演銀獎」。

2007年9月,勝利村儺舞隊又參加了「甘肅永靖·全國儺文化藝術展演」,他們再一次表演了最拿手的看家劇目《殺虎將》,同樣受到了專家及觀眾的熱捧。「在那次展演上,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同意在永靖縣建立『中國儺文化保護基地』,並將永靖縣命名為『中國儺舞之鄉』,縣上還將『中國儺舞之鄉』的牌坊門修在了勝利村,我們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儺舞村。」潘樹錄自豪地說道,每次經過這個牌坊門的時候,他總是心潮激蕩。

永靖的儺舞火起來以後,勝利村的儺舞隊每年春節都要和各鄉鎮的秧歌隊一起進縣城表演,既有踩街表演,也有折子戲表演,給全縣人民送去歡樂和福祉。

瀕臨失傳的瑰寶迎來新生

一直以來,潘樹錄都十分關心勝利村儺舞的發展和儺舞隊新生力量的培養。閒暇時間,他常常給年輕人手把手地教授儺舞表演技巧,積極參與儺舞隊管理並出謀劃策。雖然手底下有20多名徒弟,但由於很多人外出打工和儺舞隊人員老化,村裡已經兩三年沒有組織表演了。潘樹錄很為儺舞的傳承發展擔憂。

近年來,潘樹錄的這種擔憂減輕了許多。勝利村處在永靖縣黃河三峽景區內的著名景點炳靈石林景區內,被石林環抱,可謂是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永靖縣為了進一步開發炳靈石林旅遊資源,帶動旅遊業發展,更好地為廣大遊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遊服務,便在勝利村修建了觀景長廊,開闢了生態停車場,還修建了儺舞廣場和儺舞展覽館,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光遊玩。同時,為了挖掘、傳承、弘揚儺舞這一民間優秀傳統文化,將楊塔、三塬、王臺、紅泉等鄉鎮的18個村(廟)定為儺舞戲原生態保護點,深入挖掘和搜集、整理資料,編輯出版了《甘肅永靖儺舞戲》《河湟鼓舞》等書籍,發現培養了一批民間藝人,組建了黃河三峽儺舞隊,編排了精彩的儺舞戲《三皇鼓舞》,使瀕於失傳的文化瑰寶又迎來新生。

如今,看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潘樹錄很欣慰,尤其看著儺舞廣場中間那塊巨石上雕刻的紅色「儺」字,他似乎聽到「會首」口中不停地高聲吆喝著,手握的火焰旗在歡快地舞動著,那鏗鏘有力的鼓聲在炳靈石林久久地迴蕩……

來源:民族日報

原標題:《【臨夏非遺】永靖儺舞:舞蹈史上的活化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永靖儺舞:舞蹈史上的活化石
    儺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原始舞蹈,被譽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具有人類學、民俗學、考古學、藝術學等諸多方面的價值。儺舞歷史悠久,殷墟甲骨文卜辭中已有儺祭的記載,《周禮》中也有關於儺舞的明文記載。周代稱儺舞為「國儺」「大儺」,鄉間也叫「鄉人儺」。其淵源與原始狩獵、圖騰崇拜等有關,逐步演變成有固定目的和內容的節令祭儀。
  • 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江西南豐儺舞
    儺舞,俗稱「跳儺」,是中國桔鄉江西南豐縣特有的一種民間舞蹈。每逢春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起,十天內外,儺舞班會流動到各鄉鎮,連場演出,熱鬧異常。每個儺舞班,大都有十七、八人,多的二十五、六人。 無論在禾場空坪,舞臺廳堂,用一條長凳,三根竹杆,支起帷帳,便成場面。
  • 人間美味:臨夏永靖八大美食
    永靖縣隸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中部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東北與蘭州市接壤,南瀕劉家峽水庫(今名炳靈湖),西北與青海省民和縣為鄰,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永靖縣要品嘗一下的8道地方美食。1、手抓羊肉甘肅手抓羊肉尤以臨夏、永靖製作最為著名,已有上百年的製作歷史。
  • 客家儺舞——漢民族最後的遺存
    祈福、喜慶的舞蹈。  在客家祖地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到處都留下了古老的藝術瑰寶,儺舞即是其中之一。  儺舞產生於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是古代驅邪鎮魔的一種巫舞,經長期傳承發展已漸漸從單純驅邪向娛樂方面轉變,並成為民間的一種驅邪、祈福、喜慶的舞蹈。由於儺舞的歷史悠久,流傳於民間的漸少,故被視為研究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的活化石。
  • 江西儺舞:從民間來,再回到民間去!
    儺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原始舞蹈,被譽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其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貴州、廣西、山東、河南、陝西、湖北、福建、雲南、廣東等地。  江西的儺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於萍鄉、南豐、樂安等地,其「儺舞、儺廟、儺轎、儺面具、儺符、儺服飾」獨具特色,歷史之悠久、內涵之深厚為世人所矚目。
  • 臨夏永靖:良好環境帶動生態旅遊發展
    臨夏永靖:良好環境帶動生態旅遊發展 2020-12-10 14: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靖至大河家一級公路臨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8月開工建設
    人民網蘭州5月12日電 (杜昱欣 呼雙鵬)11日,甘肅臨夏州與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區域總部在蘭州籤約永靖至大河家沿黃河旅遊一級公路和臨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項目。該項目計劃今年8月開工,2019年全面建成,總投資近200億元。
  • 臨夏永靖公安再破一起團夥性電詐案
    臨夏永靖公安再破一起團夥性電詐案 2020-12-20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永靖春晚節目單來啦!
    2020年永靖春晚節目單來啦! 2020年永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單 紫燕迎春一路東風歌大治
  • 白舍儺舞,江西曆經千年的民俗,這才是地道中國味啊!
    提起江西南豐縣的儺舞,因為多年來國內外媒體的關注,許多人都知道的是石郵,其實南豐可以說是儺舞之鄉,幾乎每個鄉鎮村落都有儺舞班,其中白舍鎮的儺舞也稱得上洋洋大觀。白舍鎮位於南豐縣的南部偏西,是南豐縣的南大門,白舍鎮「未置縣之先有鎮」,自古為江西通粵必經之地,所以當地多有客舍,又因為當地盛產瓷土,故得名「白舍」。
  • 蘭州至永靖至臨夏高速公路項目(蘭州規劃)微聯盟 蘭州黎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國家有關規定,臨夏州交通運輸局向我廳報送了關於申請辦理蘭州至永靖至臨夏高速公路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的報告
  • 【今日熱點】臨夏招商引資項目!涉及蘭永、臨永高速、臨夏機場...
    蘭州至永靖高速公路項目概況:蘭州至永靖高速公路是省級高速規劃S24線,是蘭州市三環高速公路網的一段,是永靖縣連接蘭州市的交通大動脈。建設內容:蘭州至永靖高速公路路線起點位於蘭州市七裡河區黃峪鄉,終點接蘭州至永靖沿黃快速通道,全長61.4公裡,其中蘭州市境內16公裡,永靖縣境內45.4公裡。
  • 國家非遺文化的「活化石」——賈村碧霞宮傳統廟會
    賈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現遺存的古蹟有:碧霞宮、玉皇廟、關帝廟、觀音閣、三大士堂、三元宮、祖師廟、白衣堂、崔家祠堂,該村因流傳久遠的民間賽社文化,成為長治地區賽社文化、樂戶文化、儺戲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華北第一社火」、國家非遺文化的「活化石」。
  • 臨夏又謀劃推進三條高等級公路
    ,分別為G1816烏瑪高速公路蘭州市北至臨夏段分設路線(蘭永臨高速)、永靖至東鄉至廣河至康樂至和政一級公路、S36臨洮至康樂至廣河高速公路,三條公路總長263公裡,總投資達342.3億元。一、G1816烏瑪高速公路蘭州市北至臨夏段分設路線(蘭永臨高速)分設路線起點位於蘭州市北,順接在建的中通道皋蘭縣王家坪立交,利用G6京藏高速公路連接線至黃羊頭,再利用建成的G2201蘭州南繞城高速,在西固設置樞紐立交分離沿西南方向穿越關山,經永靖三條峴止於終點臨夏縣黃泥灣鄉,與既有G1816相接。
  • 全長約81公裡 雙向四車道 永靖縣至臨夏高速公路項目將建
    據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永靖至臨夏高速公路項目將建,日前發布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招標公告。據悉,永靖至臨夏高速公路項目分主線與連接線兩段。,再沿鳳凰山北側山根布線,經張王家村,止於該走廊終點臨夏縣黃泥灣鄉郭吳村,與既有G1816 線臨夏至合作段高速公路以樞紐立交相接。
  • 蘭永臨高速,永靖至東鄉至廣河至康樂一級公路正在謀劃建設(附路線圖)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 加永靖·劉家峽千人群來源:臨夏電視臺版權歸原創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我,將及時改正刪除
  • 網民諮詢臨夏市至永靖高速公路進展相關問題處理回復
    網民諮詢臨夏市至永靖高速公路進展相關問題處理回復 19-11-18 09:43 來源: 編輯:沈文剛
  • 講演紀要 | 甘滿堂:閩臺廟會中儺舞陣頭與瘟神信仰記憶
    比如閩南地區的宋江陣,它是一種傳統武術,或者說是民間舞蹈的特殊形式。為什麼這樣一種武術會出現在廟會遊神當中呢?有一種說法是與鄭成功有關,而更大的可能是與清朝閩南地區的宗族械鬥有關,龐大的陣頭隊伍可以展示宗族的力量,廟會時可以表演,械鬥時也用得上。
  • 永靖之美,美在婉約、淡然!
    ——黃河三峽大景區題記黃河三峽是如此豪放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而地處黃河三峽中心的永靖小城卻又是怎樣一番婉約......總有一個夢,在煙雨朦朧的日子裡,打著一把花折傘,穿過小城的大街小巷,走上橋頭,穿過公園,佇立船艄,一抹倩麗的身影,在小城飄然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