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攝影的人都知道,一天之中有兩個時段最適合照相,一個是晨曦微露的早上,一個是夕陽西下的黃昏,光線足夠而又不是很強烈,拍出的景物富有層次感,明暗對比中更容易突顯焦點,可我現在只能依靠傍晚這一個機會了。每天凌晨3點醒來後,我便開始著手寫短文,從構思命題、搜羅素材,到初步成文、反覆修改,再到錄音合成、編輯製作,最後發享播、簡書、博客、美篇、今日頭條以及V篇,等都忙完了就將近9點鐘,太陽早已當頭照,錯過了早晨拍照的機會,只好格外珍惜薄暮的時機。
下午5點左右,我攥著手機到處「尋花問柳」,徘徊在櫻花叢中,流連於紫葉李下,或抬頭仰望,或低首俯視,總能發現賞心悅目的景觀,就如挖到了和田籽料般欣喜若狂,時光也便在快慰中匆匆而過。我忽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同拍照有著相似的軌跡,也有兩個大好時期,青春年少猶如朝陽初生的光景,而年長退休恰似晚霞滿天之時。年輕時似乎有忙不完的事,急著上進不知疲倦地加班、出差,醉心於維繫人際關係奔波在大小飯局、聚會中,忙於婚戀竭力營造溫馨的愛巢,可唯獨沒有閒暇好好欣賞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退出工作模式後,我仿佛一下子有了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沒了外界的各種壓力,反而是自己在給自己加擔子,寫文章、朗讀、拍照忙得仍然不亦樂乎,但都是由內而外的開心,沒有絲毫的焦慮和壓迫感,是要撒著歡地來個「第二春」嗎?其實是因為我心裡很清楚,寒來暑往歲月如水般轉瞬即逝,日子真的不禁混。記得讀初中時,我曾經遙想到2000年時自己就是30多歲的大叔了,那該是多麼地可怕呀,可眨眼間已進入知天命之年,當年多少大如天的事已不值得一提,多少良苦用心不過是杞人憂天,滄桑過後唯淡然,萬般滋味不抵鹹。
所有酸甜苦辣的味道都不會如鹽那樣不可或缺,鹹味不僅可以帶來口舌之歡,而且能夠揮灑出汗流浹背的暢快,沒有指點江山的年少輕狂,沒有百折不撓的堅韌不拔,沒有忍辱負重的堅守恆定,或許我們便沒了可資久久回味的年華,沒了能夠撫慰疤痕的按摩膏,只會徒留悔恨與惆悵。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有人提倡年青時要學儒家精神的原因吧,積極進取不僅是精彩生活的根基,更是生命強勁的律動,努力過、拼搏過才不會遺留懊悔,才能笑迎山高水長歲月無恙。
年紀大了就應改為用道家修身,「人老不以筋骨為能」,一味地勇往直前只會瀕臨危崖,懂得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的道理,悟出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深意,便會在上歲數時收斂鋒芒,專注於內心的感悟和體味,鍾情於一花一木在光影中的變幻。儘管我眼下仍然繁忙,但沒有絲毫心累的感覺,而是充滿著清淺的喜悅與靜美的恬淡,因為沒了功利的訴求,少了名望的渴盼,只是意欲抓住每個晨昏,讓時光緩行,給光陰留痕。
翻看著花花草草的照片,瀏覽著每天發的文字,我越來越深深地感觸到:東隅不失,桑榆未晚,這也許才是人生的圓滿,該卯足勁狂奔時,莫要左顧右盼錯過了發令槍響,該悠然見南山時,也別強扭著瓜果硬擠甜味道。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燥,把握好每個黎明,抓住每個黃昏,珍惜每次遇見,珍重每份情義,歲月便不再無情,人間便不再炎涼。
作者:石巖磊;清流筆友會邀您一起品味文字的魂、音、韻,筆友相伴,共享閱讀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