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 ︳連續試了好幾家不錯的小吃店,我想我有一點明白什麼叫「味在遵義」了!

2021-02-17 品城記

►去遵義前在網上做了一番功課,看到一種說法叫「吃在貴州,味在遵義」。這就讓之前只聽說過「食在廣州」的姚大秋有點撓頭了。尋尋覓覓,找了好幾家心水老店,希望能夠從中體驗到真正的「遵義味」。

人民的美食測評員 | 姚大秋

(喜歡文章和視頻,拜託拉到最底下打個賞。乖。)

在全國人民還在熱烈討論,究竟豆花裡面是加甜還是加鹹的時候,遵義人毅然決然的選擇,在豆花裡面加入麵條,而且還要沾著辣椒醬來吃。

我說的是「豆花面」。

一大早趕到撈沙巷,這是遵義的小吃一條街。早上8、9點而已,窄窄的巷子兩邊各種大小攤檔都已經開工了。看著各種認得不認得的食物,我早已食指大動。很快,我就看到了「始於1958年」的「德珍豆花店」。

八塊錢一份的豆花,包括了一碗白得晶瑩的清湯麵,其中神奇的放入了幾塊同樣潔白的豆腐花;而與其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旁邊一碗紅得發亮的醬汁,店家說,這已經是「一般辣」了。另外,還贈送一碗清豆漿。

按照店家的提示,將麵條夾出,用過橋的方式蘸紅油醬料吃。其實紅油醬料當中除了辣椒之外還有牛肉花生等佐料,但是已經被那碗「一般辣」的辣味掩蓋掉,入口之時口腔一度喪失知覺。但是在強大的辣味之中,偏偏又還有些許的薄荷味殺出重圍,讓幾近麻木的舌頭又恢復了味覺。

麵條中的豆花我選擇了後吃,味道方面有些偏清淡,只是在吃完一口重辣的麵條之後,寡淡才是最能撫慰舌頭的味道。

Tips:

從豆花面出來,在步行街上,慢慢走到公園路,上一頓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在路旁的一條小巷子裡,我看到了另一樣這邊的小吃——「羊肉粉」。

小店不大,就藏身在居民區當中,店裡一口大鍋咕咚著,一大盤羊肉等著上桌。

羊肉和米粉似乎在很多地方都能遇得到,而這邊的羊肉粉可以做到「當地特色小吃」這個程度,想必有它的過人之處。

羊肉粉上桌,先從湯吃起。湯頭味道濃鬱,是滿滿的羊肉的滋味,一口下去清爽滋潤而不油膩。

羊肉是整碗粉當中最好吃的東西,充滿了香氣,但並沒有多少讓人不愉悅的騷味。肉質偏鬆散,吃起來更像是豬肉的口感。

米粉做得有點像廣州這邊的「瀨粉」,只是更加容易夾斷,吃它的時候筷子幾乎使不上勁。勉強入口後,發現味道也有點太過清淡了。索性把碗端起來,連湯帶粉帶肉一起扒拉到口中,這時,美好的事情才出現:湯頭的濃香彌補了米粉的清淡,羊肉片提供嚼頭,而易碎的米粉,也變得更好吸入。嗯,我找到了吃羊肉粉的正確方式了。

Tips:

吃完羊肉粉,去了遵義會議的舊址走了一圈,從那出來,再步行個3分鐘,就會遇到另一樣我今天要吃的東西,「蛋包洋芋」。

這家喚作「兒馬婆蛋包洋芋」的小店就開在路邊,看起來不過是一家入了樓的街邊小檔口,而看回資料,發現這家店在旅遊旺季時,堪稱人山人海。

一位當地大叔告訴我,這邊的蛋包洋芋其實是遵義街頭巷尾常見的「炒洋芋」的升級版,製作方法也很是樸實:將洋芋切塊,扔到平底鍋裡,然後一邊加油加料翻炒,一邊用小鏟子把洋芋剁得更碎,更細膩,最後把所有東西包到一個蛋皮裡就ok了。

在這家店點了蛋包洋芋和蛋包糯米飯兩款頭牌。各自吃完之後,我發現糯米飯竟然更好吃一些。蛋包糯米飯吃起來很像是我在武漢吃過的「豆皮」,有著同樣的誘人香味,但不同的是,當中的調味,更多了一種略辣略酸的狀態,讓我欲罷不能。

蛋包洋芋和蛋包糯米飯在味道上如出一轍,同樣的酸辣口感,口感則更為綿密一些,多吃兩口能嚼出一份薯條的味道。不過相比之下,我更愛糯米飯。

Tips:

當然除了上面這三樣,當天我還吃了不少其他小吃,囿於篇幅,不可能一一記錄了。而一天吃下來我才發現,所謂的「味在遵義」,確實有它的道理。

這一輪街頭風味,食材本身都沒有太特別,似乎在哪兒都能遇得到;但是在調味上卻別出心裁,同樣的食材做出了不同的味道,重點是還吃得我很滿足!

另外,跟很多內陸城市一樣,這兒的人無比熱情,隨便找一個人都能搭上幾句話。而在北上廣深,街上的人更多的是行色匆匆,即便是熟人相見,也未必能夠停下來稍作寒暄。

嗯,一座城市的味道,就藏在地道的美食同樸素的民風裡面。

PS: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特別好吃的東西,請關注我們的微博@品城記Video,然後私信告訴我們。我們會定期去不同的地方尋覓美食。商務合作、美食探店,請聯繫微信:Yao_DaQiu。

做視頻不容易

各位看官覺得好的話就賞一個吧

這樣我會更有動力的

▼戳下方閱讀原文,看更多探店視頻

相關焦點

  • 你好,我叫遵義,這是我的新名片!
    我叫遵義這是我的全身照遵義受偏東北季風影響時,雲層濃密低厚,一到夜間雲頂輻射冷卻,常常產生夜雨。我叫遵義這是我的家族情況噢耶~我叫遵義這是我的學歷進入國家隊後,鄒市明拿過48公斤級20個全國冠軍,是國內在該級別上最有實力的選手。開創了「海盜式」拳擊。總之我的興趣廣泛、博古通今、文理不限,在音樂舞蹈、唱歌演戲、雜技茶藝、工程建造等等,都有突出表現!多才多藝的我,是不是讓你更喜歡呢!我叫遵義這是我的能力
  • 蘇立群 難忘遵義
    地處高原的遵義,餐飲主食是米飯、米粉是我沒想到的。但遵義的飲食文化又是兼容並蓄的,除了原汁原味的米飯,米粉、米皮等在遵義大行其道,天津的狗不理灌湯包、陝西的臊子麵、湖南的雜醬面、南方的餛飩、北方的餃子、山東的大餅在遵義都能吃得到。在遵義著名的撈沙巷,各色小吃店一家連著一家,西餐與中國的傳統美食應有盡有。
  • 黔行 · 遵義篇
    好吧,菜菜承認這裡還有萬惡的折耳根。折耳根就是中醫裡的魚腥草,大家自己聯想一下為什麼叫魚腥草哈。    遵義市區可供遊玩的地方並不多,菜菜基本上都已經玩過走過。菜菜有個反恐怖大隊的客戶,單位就在鳳凰山腳下,菜菜於是就湯下麵,趁此機會爬了鳳凰山。鳳凰山不高不險,草木蔥蘢,與一般的山林並沒有什麼不同。小徑通幽,慢慢走過,淡淡的思緒由心而生。
  • 穆枝/【人間真情】佳藝,我在遵義的牽掛
    離開遵義四個月了,2020年農曆最後一天,年三十,中國人歡歡喜喜過大年,喜氣洋洋迎新春,我突然想起了遠在遵義的楊佳藝,和她相處兩年的點點滴滴浮現在我的眼前。與佳藝的交情深厚,如同母女。特別喜歡聽她叫我「園長媽媽」。「園長媽媽,在遵義,我的家就是你的家。」一個外鄉人,孤身一人來遵義創業,佳藝的善良暖了我的心,更讓我感動,也讓我在遵義有了一份牽掛。
  • 我再也不去遵義吃美食了!
    遵義羊肉粉的名氣早在清代中葉就名揚遐邇。很多遊客剛開始會以為羊肉湯裡有蝦子,其實蝦子是遵義一個鎮,蝦子鎮位於遵義縣東部,距縣城南白50公裡,素有「經商歇旅,陸路碼頭」之稱,以辣椒產業和小城鎮建設而聞名。產品銷往重慶、成都、廣州、長沙、西 安等城市和緬甸、印度、尼泊爾、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等國。聞名全國的「中國辣椒城」。遵義蝦子羊肉粉在貴陽也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 日本可以不去,但遵義這家日式燒肉一定要陪我去~
    其實小編最開始也不明白燒肉,是查證後才知道,燒肉在日本文化裡,是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化解尷尬的一種餐飲形式。因為燒肉進食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人親自動手為大家烤制。不是每一瓶牛奶都叫特侖蘇,不是每一塊五花牛都叫炙匯燒肉。炙匯燒肉的每一塊肉切法都格外講究,這樣才能做到讓大家炙烤的時候毫不費力的烤好每一塊肉,使入口時擁有最佳的口感。
  • 遵義洋芋江湖風起雲湧, 老派、新派、街派誰主浮沉!!
    ,但咱遵義人還是喜歡叫「洋芋」,在遵義,洋芋是遵義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遵義的大街小巷都隨處可見!    據非正規統計,在遵義平均每500米就有一家,關于洋芋的美食店,我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吃遍全遵義的洋芋。
  • 遵義 遵義
    註:(1)祖籍河南開封,府君在淞滬會戰中負傷隨醫院西遷遵義定居;(2)我家共7口人,為生活所迫曾9次搬家;(3)家父在遵義地區商業局夥食團上班,故遷到獅子橋北的商業局宿舍,1959年修丁字口河濱公園又搬家至今幸福巷對面,毗鄰地方著名商號「順天寶」大樓;(4)上世紀70年代初,我婚後住老城;80年代初調入市建委(今紅花崗區)地方志辦公室
  • 圖書館徵文 | 圖書館,遵義的文化自信符號
    一九八三年,筆者在貴陽市雲巖二中讀初二,我前排一位叫李剛的男同學拿著本綠塑料皮的貴陽市圖書館的借書證扇來扇去的晃。本來他的名字到現在應該是記不住的,多虧當年看過《說唐》,裡面有一個好官叫李綱,加上那本借書證,我牢牢記住了這位同學的名字。
  • 來,吃碗劉二媽....貴陽吃貨眼中的遵義老城美食~
    沒辦法好不容易拍完照小編我只能蹲在下水道口上品嘗美味,沒曾想感受到了身後小哥深深的嫌棄滿街都是豆腐果,他家門口就有好幾個豆腐果攤,遵義的戀愛豆腐果鹼味比較重的,味道不同還有另一原因則是蘸水,據悉介紹遵義的蘸水裡加入了米湯,質感粘稠、味道香辣。相同的是豆腐都先經鹼水洗泡發酵,食用時用將豆腐當腰剖開,添進蘸水。
  • 香噴噴的遵義雞蛋糕進了鄂州病房!
    在捐贈的物資中,除了有用於醫療工作的防護服、酒精、消毒液等物品,還有羊肉粉、雞蛋糕、辣椒醬等「遵義味道」。這些來自千裡之外的「遵義味道」不僅溫暖了患者的心也讓身在鄂州的遵義醫護人員嘗到了家鄉味2月28日早上,遵醫附院的醫護人員前往鄂州市中心醫院換班時,將一箱遵義雞蛋糕抬進了病房,「這是遵義的特產,是我們的一點心意,它包含了遵義人民對你們的美好祝願。」遵醫附院的醫護人員將一盒盒遵義雞蛋糕送到了患者的手上。
  • 魏樹旺:辣椒是遵義的知音,遵義對辣椒忠貞不二
    從此,遵義對辣椒忠貞不二、不離不棄:家家戶戶無菜不辣、無辣不歡;世世代代與辣共舞、以椒為伴。「朝思暮想添主味,南來北往賜賓席」。 因為辣椒,遵義人的生活不再平淡;因為長在遵義,辣椒也不再平庸。 辣椒與遵義相知相成、相守相伴,詮釋了「天道酬勤、地道酬成、人道酬正」的豐富內涵。相思滿地情多少遵義辣椒韻味長
  • 正安人在遵義丨他叫田維興,打工19年,返鄉辦工廠......
    「無論天晴落雨,無論周末節日,遵義甚至貴州其他很多縣市區,我都跑過了,被拒絕過無數次,遭遇過很多冷嘲熱諷,回想起這些,有時候眼睛水都包不住,但是想想家庭和創業夥伴,最終還是堅持了過來...."田老闆坦言。 駱樂森也是合伙人之一,他也坦言:「我和田維興都是實在人,不擅長和陌生人談生意,嘴皮子也不利索,很多時候還沒開口,就沒人家拒絕出門了。
  • 貴州遵義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遵義,位於貴州省北部,是貴州省第二大城市。遵義市下轄3區9縣,代管2個縣級市。全市常住人口627萬。遵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2019年,遵義市綜合旅遊收入超過1560億元。那麼,遵義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 豆花面,貴州遵義美食圈的跨界王
    到了遵義豆花面是絕不能錯過的因為那是遵義人送給全世界吃貨的禮物▼ 豆花吃鹹的還是甜的,是南北「鹹」「甜」兩黨爭論的焦點問題,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在兩派的夾縫之中,其實還有一部分人與眾不同,那就是不僅要吃鹹的,還要辣!
  • 遵義5家吃貨圈高頻出鏡的洋芋粑粑店,你為那家爆燈!
    楊五特色小吃店位於中華路的楊家巷口,在楊家巷營業已經有10餘年了,可以說是一家洋芋粑粑的老店了。老闆見客非常熱情,說起自家洋芋粑粑更是滔滔不絕。向家洋芋想必很多遵義er都吃過,在遵義洋芋界名聲一直都很不錯,店面位於紅花崗區公園路的一條小巷子裡。他家回頭客是主流,不瞞大家說,小編就是這家洋芋的常客。
  • 遵義,你所不知道的……
    其實,遵義還有他有趣的一面。        很多人印象中,貴州全省是統一開學,統一放假。但遵義有個地方例外——8月3日的時候,桐梓縣黃蓮鄉的10間學校就已經全部開學了,他們已經上了4天課了。仁懷市產酒,是中國酒都;懷仁市產陶瓷,有瓷都的美譽。        下面敲黑板畫重點,再說一個更牛X的地方,她的名字叫餘慶。        餘慶有亞洲第一高壩——構皮灘水電站大壩。構皮灘水電站樞紐工程由混凝土雙曲拱壩、右岸地下引水發電系統等組成,其中最大壩高230.5米,是亞洲喀斯特地貌第一高壩。
  • 遵義往事 | 共和國將星群譜裡有位遵義的「文化將軍」
    陳沂1912年出生於貴州遵義新舟鎮,本姓佘,名萬能,筆名陳毅,後改名陳沂。在市圖書館地方文獻閱覽室,工作人員代驪拿出了專櫃裡陳沂諸多照片,有他和兒女照的、有與志願軍領導人楊德志同志照的……清瘦的臉頰上,戴著一副眼鏡。          陳沂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遵義派全新單曲《Come On 遵義》方言/普通話雙版
    對,就是遵義!遵義的美,我們作為遵義人可能很多都不知道,跟著遵義派《Come On遵義》的節奏,一起來感受我們大遵義的風採。知道嗎?整個十六個縣區市的大遵義是多麼需要我們每一個遵義人的傳播,轉發吧,讓更多人看見真正美麗的遵義,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和義務!讓地球人都知道,遵義才是真正的旅遊聖地!!
  • 遵義豆花面,家鄉的味道
    說了很多家鄉味,大都是說家裡媽媽的味道,但生活在一個城市裡,城市的味道記憶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個重要組成部分。最想念的家鄉味,在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個屬於自己的答案。對於身在異鄉的遵義人來說,我最想念的家鄉味,一定是脫口而出的羊肉粉,然後就是豆花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