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田裡的油菜新品。向家富 攝
在農業與旅遊加快融合的今天,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景觀作物。日前,記者在揚州農科院(裡下河農科所)的試驗田裡發現,這裡剛剛試驗成功的油菜,又多了一個用處——油菜薹可以食用。
農科所種出愛「吃」硒的油菜
油菜新品種選育,是裡下河農科所的重要科研項目之一。在這裡,科研人員保留了數千份油菜種質資源。
繁多的種質資源中,不少都是「顏值」很高的,如開金黃油菜花的油菜、開紫色油菜花的油菜、開白色油菜花的油菜等。
今年,他們又引種了一些油菜種質資源,其中一種名叫「硒滋圓2號」的品種,雖然「顏值」不出眾,但卻有其它「神奇」之處。
研究人員張瑛介紹,這種油菜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對硒元素的吸收能力。
富硒農作物,是近些年的消費熱點,也是賣點。張瑛說,富硒農作物一般都產自土壤中硒元素含量高的地方。但他們新引進的這種油菜,並不需要土壤中有高含量的硒元素,因為它有一個天性——好「吃」硒。
張瑛介紹,硒元素對人體非常重要,而他們引種的這種油菜,可以高效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在普通土壤中也能長成富硒油菜。
這種油菜的菜薹非常宜食用
揚州人有種植油菜的傳統,每年的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左右,菜油也是不少揚州家庭廚房必備品之一。
近年來,油菜花開的季節(清明節前後),還是重要的旅遊季。在揚州,高郵湖畔的油菜花海,就已成為一大旅遊資源。當然,這時節的油菜花,還有一個「附加」功能——它們是蜜蜂重要的「蜜源」。
張瑛說,油菜是可以食用的,可食用的部位就是油菜薹。
「我們新引進的這種油菜,對硒元素的吸收能力強,油菜薹非常適合食用。」張瑛介紹。
採食油菜苔會不會影響油菜的產量?張瑛介紹,其實在暖冬季節,油菜會提前長出油菜薹,這時候還需要人工進行摘除,避免影響低溫凍害;另外,即使正常生長,油菜薹的採摘對油菜產量影響也不大,因為它會分櫱生長,而採摘的油菜薹只是少量,「唯一影響的,可能就是開花期會稍微延後一點。」
農科院收集5000多份種質資源
「收集各種各樣的油菜種質資源,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為科研服務。」張瑛說,農科院的5000多份油菜種質資源,收集就花了幾十年時間,它們就是科研的「寶貝」,就相當於一個「素材庫」,「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素材,進行油菜新品種的選育。」
當然,選育的方向是多種多樣的。如有的是為了增強油菜的抗病性,有的是為了提高產量,有的是為了讓植株長得更高或更矮,有的是為了讓油菜花更好看,有的是為了提高油菜籽的出油率……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農科所選育了不少油菜新品種,「有10多個油菜品種,如揚油6號,就是一個通過了國家審定的品種,適宜在長江中下遊地區種植;育成的油菜品種已推廣應用2000多萬畝。」
幾年前,農科所還選育出了一種黃籽油菜,與傳統的黑色油菜籽相比,用它炸出的菜油,是透明的;同時,農科所選育的揚油12號,出油率可以達到50%,一斤油菜籽半斤油,這在江蘇省是最高的。 記者 向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