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香港雖然經歷困難,但國際社會對香港的製度優勢及核心競爭力仍有信心。記者蔡啟文攝
陳茂波昨向立法會聯席會議簡報了香港近月來的社會事件以及外圍環境變化對本地經濟的影響。他表示,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被簽署成法,會增加香港營商環境的不確定性,因而或會影響國際投資者及企業對香港的信心及投資意欲。他認為,「法案」沒必要訂立,美國行政當局立法後的態度、美國本土政治、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和中美關係變化等因素,都會主導「法案」的執行方向。
陳茂波不接受「警方鎮壓示威者」的說法,認為是與事實不符。對於有人要求其他國家製裁香港,甚至搞「國際串聯」,他形容這些行為都是以出賣香港人的利益、損害國家的尊嚴及利益來推動個人的主張,也會危害香港市民珍惜的安穩生活。
陳茂波強調,目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及製度優勢還可以保持。根據過往幾個月與國際社會的會面及討論,國際社會對於香港的製度優勢及核心競爭力仍有信心,包括在「一國兩制」制度下香港的獨特角色,以及香港的司法獨立、資金和人才的自由進出、簡單的低稅制等。他又認為,面對內外交困的環境,金融穩定至關重要。
陳茂波續說,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及相關金融機構做了一些防震措施,譬如要求股市調整按金要求、降低槓桿比例等。而跨政策局及跨金融機構也對股市及貨幣市場的沽空情況進行監察,包括運用衍生工具及期貨合約進行沽空,以及個別對沖基金的操盤情況等,認為現時仍看不到大型沽空款項的出現,風險仍然可控。此外,特區政府有關部門也一直對金融風險作出動態評估。
陳茂波指,不同國際評級機構也對香港的製度優勢、財政儲備實力等作出正面評估,在一些智庫組織給出的國際排名中香港排名仍然相當高。只要香港社會早日回復平靜,不要再有為個人主張而做傷害香港的事情,各界同特區政府共同努力,相信香港一直賴以成功的要素會助力克服外來挑戰、讓香港繼續發展。
李慧瓊資料圖片
會上,立法會議員李慧瓊表示,現在是中美貿易戰關鍵之時,大國博弈的關頭香港不幸成為「棋子」。她反問,美國人怎麼會幫香港人去守護香港的人權和民主呢?她說,現時(香港)情況荒謬,因為正是包括一些反對派議員在內的人,去爭取所謂「法案」通過,自己去要求美國幹預香港內部事務。若繼續下去,只會令事件無法解決,甚至會令「一國兩制」難以實施下去。
另有議員關注美國會否限制港元及美元結算。陳茂波響應表示,美國自身在香港有重大商業利益,相信美方不會輕易限制結算,現時形勢也未至於到這個層次。他指,以往美方限制港元和美元結算,只是針對個別機構,而進行有關結算業務的銀行中,以美資及國際銀行佔的份額較大。他又澄清港元與美元掛鉤不需要外國政府同意,強調聯繫匯率制度屬政府內部事情,過去36年來港元和美元掛鉤對香港經濟發展及金融穩定有關鍵作用,特區政府無意檢視制度。
9月18日,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與「港獨」分離分子黃之鋒(右二)、何韻詩(左一)等見記者,促推涉港法案審議。數據圖片
就近日有立法會議員和其他政治人物,在海外散播不實言論,並促請外國政府或議會幹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事務,特區政府昨日對此深表遺憾,奉勸部分政界人士停止要求其他政府或國會幹預香港事務;停止一切蔑視「一國兩制」原則,罔顧國家和香港利益的行為。
特區政府發言人說:「過去數月,很多原本和平的示威及公眾活動,最後演變成暴力違法衝擊,引致地區及民生設施遭到破壞。香港部分政客支持美國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同時推動其他國家或地區通過類似法例,要求外國介入香港事務,只會進一步向暴力示威者發出錯誤信息,令暴徒誤以為得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支持,這些政客必須承擔社會紛亂惡化的責任。」
「由今年6月初至今,香港有超過900宗示威、遊行和公眾集會。一些政治人物自由地參與這些集會遊行、接受傳媒訪問,不受任何限制,但他們卻不停批評特區政府打壓自由,這是極其諷刺的。此外,11月24日區議會換屆選舉順利舉行,那些與政府持不同意見的人士都有積極參與,不少也成功當選,進入議會,這正好反映,他們的權利和自由並沒有受到打壓。」
發言人指出:「我們奉勸這些肆意抹黑香港的政客珍惜香港的自由。社會應共同向暴力說不,勸喻示威人士以和平方式表達意見,停止把和平示威演變成暴力行為,停止剝奪其他與他們持不同意見的市民過正常生活的自由、表達不滿暴力行為的自由,以至拍攝暴徒破壞社會的自由。」
「不負責任的政客,對香港的人權和自由狀況作出偏頗及失實的言論,令人誤以為香港的人權和自由受到打壓。若香港的國際聲譽因而受損,可能動搖投資者的信心,令香港的經濟面對更大壓力,受害的將是香港社會和廣大市民。」
發言人最後說:「『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市民安居樂業的最佳制度安排,特區政府會繼續堅定不移地按照《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特區政府促請有關人士,停止一切蔑視『一國兩制』原則,罔顧國家和香港利益的 行為。」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公佈一系列撐企業、保就業措施。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昨日快速通過涉及217億元的紓困措施,包括為較低收入公屋租戶代繳一個月租金、發放2000元電費補貼、提供幼兒園和中小學學生2500元津貼,以及向綜援、長者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受惠人發放額外一個月津貼等。
對於有議員要求政府提出雨露均霑、人人受惠的措施以刺激經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響應表示,政府措施特別關注中小企,希望避免中小企裁員,他亦明白議員關注,特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建議香港善用盈餘提振經濟。他又提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開始與各黨派及界別見面,商討如何透過財政預算案幫助香港。
此外,陳茂波日前宣布新一輪紓困措施,當中包括針對本地回收業界推出「一次性租金資助計劃」。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昨宣布,將撥出約1億元推出「一次性租金資助計劃」,即日起接受申請,租金資助覆蓋期由今年10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為期6個月。
據介紹,計劃會向租用私人物業作店鋪或運作場所的回收商,每月資助最多一半租金或2.5萬元(以較低者為準)。在此計劃下,每間回收商最高可獲15萬元租金資助。提交申請的回收商須遞交已蓋印花稅的租約及相關文件供委員會審批,委員會將盡快審批申請及向合資格回收商發放資助。
不必諱言,香港經濟發展正處水深火熱之中,嚴重威脅著全港市民的福祉;然而,反對派政客卻居然落井下石、吃裡扒外,先慫恿美國製訂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現在還呼籲其他地方效法跟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直言,相關法案會影響國際投資者及企業對香港的信心及投資意欲,並斥責有人要其他國家製裁香港,甚至搞國際串連,是為了推動個人主張而不惜出賣香港人利益、損害國家尊嚴及利益。
香港經濟形勢有多嚴峻,市民無疑知之甚詳,已難承受更大的衝擊。過去數月,社會動盪已令經濟重創,零售銷貨價值已連月暴瀉,跌幅之巨更勝沙士,餐飲收益亦以雙位數急跌,以致第三季GDP大幅倒退2.9%,扭轉修例風波前依然穩步增長的良好勢頭。最新失業率雖仍徘徊於3%的低位,但由總就業人口減少所反映的總職位流失,期內已涉近2.7萬個之譜,業界還普遍預期,當完成聖誕新年的最後衝刺,不排除會有更大規模的倒閉潮和裁員潮。
由暴徒造成的破壞、由暴徒打碎的飯碗,已叫香港吃不消了;若然反對派的狼子野心得逞,其他國家真個被矇騙並製裁香港,試問最後埋單的會是誰?當然是全港市民!正當政府不得不推出多輪保就業、撐企業的措施,幫助香港各界渡過難關之時,反對派則繼續對「攬炒」樂此不疲,以至四出用口唱衰香港、甚而四出串聯外部勢力搞垮香港……誰才是愛護香港?誰才是害亂香港?實在不言自明!
有反對派人士聲稱,他們所為乃為了香港的人權、自由、法治、民主,以及令外界關注用警暴鎮壓社會云云。此言荒謬之極!首先,在「一國兩制」下,已透過《基本法》確保了香港市民相關權利,包括訂下了雙普選目標、中央亦批准香港落實普選,只不過反對派自己一手將方案葬送罷了;故此,捍衛港人權益之謂,根本無空間也不能夠讓其他人說三道四、幹預香港內部事務。
況且,現在誰又透過堵路之類損害市民的出行自由?誰又「私了」打擊市民的言論自由?誰又用磚頭、汽油彈等威脅市民免於恐懼的自由?誰又視法律如無物經常進行違法暴力抗爭?究竟他們真是捍衛者,抑或真是破壞者?至於所謂「警暴鎮壓」,試問當有人肆虐破壞公物、破壞社會秩序,甚至威脅市民性命安全,執法機關依法予以阻止、驅散,以及拘捕相關違法者,司法機關並已依法制裁相關違法者,難道又非維護法紀、恪守法治的應有之義?
法國近日的大罷工演變成大動亂,當地警方亦大放催淚煙、大放水砲車等等來應對,道理同出一轍。為何反對派卻雙重標準?他們所串聯的外部勢力有沒有批評法國做法?畢竟,面對暴徒的違法暴行,警方絕不可能坐視不理,舉世皆然!
反對派勾結外部勢力,肯定不是為香港好,更加不會令國家好。要真正化解香港矛盾,正確做法乃回到法治基礎上,透過和平、理性的對話來凝聚共識,而非進一步增加問題複雜性,無端將其他因素牽扯進來。說到底,出賣香港、損害國家的「反中亂港」操作,必須收手!反對派必須停止相關無恥之至的惡行!(香港商報評論員李哲)
編輯:蔚然 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