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個學生,因在大白天睡覺,被孔子罵得狗血淋頭,這個人就是宰予。而這一罵,竟成了千古名句。
宰予,字子我,魯國人,是孔子最早的一批學生之一。他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思想活躍,善於提問,是「孔門十哲」之一。
Ⅰ對儒家思想有獨立的思考,不顧情面指出不足
孔子經常周遊列國,宰予也經常隨行,有一次遊到魯國,
魯哀公問宰予:「祭祀土地神的牌位應該用什麼木頭?」
宰予說:「夏朝用松木,商朝用柏木,周朝用慄木,之所以要用慄木,就是要讓老百姓戰慄。」
讓老百姓戰慄?原來備受推崇的周禮還有這樣陰暗的一面?
孔子最推崇的就是周禮,周禮是儒家經典之一,而讓老百姓戰慄明顯違背周禮,宰予這樣揭開周禮陰暗的一面,讓孔子面上過不去,孔子不禁埋怨道:「已經做過的事你不要再提了,已經過去的事你也不要再追究了。」
宰予這種說大實話的性格真是讓孔子和魯哀公瞬間尷尬萬分啊!
Ⅰ孔門弟子中少有的,正面對孔子學說提出異議的人
宰予對於孔子的思想有不同的見解,孔子主張的是禮樂制度,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禮儀才算是合乎規矩。
有一天,宰予問道:「一個人的父母死了,服喪三年,是不是時間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定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一年時間,舊的穀子吃完,新的穀子又成熟了,有一年的時間就可以了。」
孔子答道:「才一年,你就吃上了大米飯,穿上了錦衣,你心安嗎?」
宰予說:「心安」
孔子說:「你既然感覺心安,你就這樣做吧!君子守喪期間,即使吃美味的東西也不覺得香甜,聽動聽的音樂也不覺得快樂,所以才不那樣做阿!如今你既覺得心安,你就那樣去做吧!」
宰予被老師說的無言以對,退了出去
後來,孔子說:「宰予真不是個仁人君子啊!小孩生下來,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為父母守孝三年,這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禮儀阿!難道宰予對他的父母連三年的愛都沒有嗎?」
其實,宰予說的也很有道理,三年時間披麻戴孝,什麼事都不幹,誰去維護禮樂呢?這樣下去豈不是禮壞樂崩?
Ⅰ哲學中兩難的問題,生活中常發生的事情
有一次,宰予向孔子問了一個兩難的問題
宰予問道:「如果告訴一個仁者,另一個仁者掉到井裡去了,他應該跳下去救還是不應該跳下去救呢?」
當然前提是兩個人都不會遊泳,
跳下去救是死,不跳下去救就是見死不救,
結果孔子直接說宰予這是在愚弄人,提的這個問題不好
當然,孔子也不是吃素的,他另闢蹊徑
孔子說:「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可以到井邊去救,何必非要跳到井裡去呢?你可以欺騙君子,但不能愚弄君子,你以為他傻啊!」
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兩難的問題,比如,妻子和母親同時掉水裡,你該救誰的問題。
Ⅰ大白天睡覺,孔子罵人的一句話竟成千古名句
有一天,宰予大白天睡覺
孔子氣得大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對於宰予這樣的人,我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罵完之後,孔子還感嘆:「我以前看人,是聽其言而信其行,現在看人,不僅要看他說的,更要看他做的!這都是因為宰予的事我才改變的!」
古人普遍認為應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孔子把宰予白天睡覺這一違背正常作息的行為看作是懶惰的表現,很是生氣。
於是這一句罵人的話,特別是這句「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後數千年來,所有的師長前輩用來責備年輕人沒出息的慣用語。
雖然漢代的王充認為,孔子批評宰予未免有些嚴苛,但孔子何許人也,王充反駁也沒用,宰予也成了典型的負面人物。
可恰恰是這個壞學生,在孔子死後,在一片對孔子的質疑聲中為老師辯護:「我的老師比堯舜還要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