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0賽季中超聯賽迎來收官戰,江蘇蘇寧隊以2-1擊敗廣州恆大隊,贏得球隊歷史上首個聯賽冠軍。
中超採取了封閉的賽會制比賽,並在適當條件下恢復觀眾入場,交出了順利完賽的合格答卷,展現出體育人的社會責任,獲得各界好評。
中超實行新一輪的限薪政策後,來自歐洲二三流聯賽和巴西巴甲聯賽的外援將成為未來中超的主流。
未來中超俱樂部可能主要從俄超、葡超、土超、荷甲、比甲、瑞典超等歐洲二流聯賽引援,而且還不是絕對主力球星。因為這些聯賽足球經濟與五大聯賽差距極大,平均年薪只有30萬歐元左右,以3-4倍溢價還是可以吸引到有一定實力的外援加盟中超。甚至可以達到歐洲二三流國家隊的國腳標準。
另外,中超引援從未斷過的東歐聯賽,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塞爾維亞,以及近年逐漸開始引起重視的希臘、匈牙利聯賽,在性價比方面也是能夠滿足中超的要求。
2021年的中超也就只能靠奧斯卡、奧古斯託、費萊尼這樣的老面孔撐門面,即便有新援加盟,完全無法在身價和人氣上與他們相提並論,已是毫無懸念的事實。
不僅外援,下賽季很多中超球隊的外教團隊也面臨更換。薪水高低和成績好壞固然是參考指標,而他們精神上能否繼續忍受明年賽會制的煎熬更為重要。例如富力的範帥,賽季一結束就主動以家庭原因請辭。恆大的卡納瓦羅目前已經在義大利家中度假,他能否繼續留任暫時還不明朗。
而聘用洋帥的幾家俱樂部,如深足(小克魯伊夫)、建業(哈維爾)、重慶(張外龍)和申花(崔康熙),付出的薪資和教練能力相比都算物美價廉。不出意外的話,下賽季的中超,或許只有貝尼特斯和奧拉羅尤兩位歐洲名帥了。
如今倉促推出中超俱樂部中性冠名無疑令中國職業聯賽雪上加霜。畢竟所有職業俱樂部的母體企業目前都處於寒冬,失去冠名將進一步削弱他們對投資職業足球的信心。
中超「職業聯盟」,千呼萬喚卻死死不能出來,一直在印證著中國政策的傳統,即對我有利的政策很快出臺,無利的政策需要等待萬年。未來的「職業聯盟」依然缺乏實質性的決策權,只有模糊的「經營權」。
目前職業聯盟主席人選一直難產,目前想找到符合條件的人選較為困難,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有可能由足協高層兼任。
根據報導,2021賽季的中超初定3月6日開打,不過目前還存在眾多的不確定性,包括如何分組,設置幾個賽區、賽制都在討論中。初定版本是由2個賽區進行承辦,蘇州賽區將是首選。
2021賽季的中超,除了要恢復30輪循環賽之外,還需要為國足的世預賽讓路,而同時BIG4出戰亞冠的事宜,也是需要考慮的事情,目前的亞冠賽程初定明年5月5日-11日、8月16-22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