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晚剛剛結束的亞冠東亞區半決賽上,北京國安以0比2不敵韓國蔚山現代而出局。這樣,中超BIG4本賽季的亞冠之旅全部結束,他們將在多哈集體等待返國的航班。正如四隊球員未知歸途一樣,中國足球的2021同場充滿巨變前的叵測。
經歷了一個史上最特殊的2020中超賽季,恆大、國安、上港、申花四隊這次出徵亞冠的前景本來就沒有太多人看好。中超賽場疲勞和傷病的累積、多名核心外援的缺席、場時間封閉生活的精神壓抑、對西亞生活的不適以及對當地防疫安全指數的懷疑、俱樂部和球隊、球隊內部、教練和球員之間的各種或明或暗的矛盾......種種負面因素疊加之下,最終中超能留下國安一支獨苗進入東亞區半決賽已屬不易。
申花本來在亞冠歷來就是「打醬油」的角色,這次他們率先在小組賽被淘汰早在外界預料當中。恆大和上港近年一直扮演中超在亞冠賽場的「成績擔當」。但本賽季,兩隊在中超賽場的失落已令他們難以在亞冠賽場打起精神。恆大之於卡納瓦羅、胡爾克之於佩雷拉,兩支中超豪門的內部已經出現巨大的裂痕,他們最終雙雙在亞冠鎩羽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國安其實今年在球隊的班底和年齡結構上都是中超可排入前三的,他們的外援、國腳、歸化球員在個人能力上並不比恆大差,但他們的凝聚力和融合程度卻高於恆大。因此,儘管中超戰線國安不敵恆大,但到了亞冠賽場,明顯國安在求勝欲望和備戰積極性上要遠遠超過其他三隊,最終走到東亞區半決賽也非偶然。
國安的進攻端今年雄冠中超,但今晚面對韓國K聯賽冠軍蔚山現代,國安的進攻居然火力全失。在放棄了中場的糾纏之後,蔚山現代立足打高質量的反擊,上半場抓住兩次機會都由球隊頭號射手內閣拉昂轉化為入球,最終憑此淘汰國安。
過去幾年,中超球隊在亞冠所取得的優異成績主要依靠超級外援壓陣。當今年中超的超級外援紛紛離開或者因傷缺席的時候,日韓球隊憑藉自己整體實力重新搶回了對中超球隊的壓制主動權。可以看到,神戶勝利船雖然擁有過氣的高齡世界級球星伊涅斯塔,但他們在國內聯賽的成績只屬中遊,但居然可以相繼淘汰恆大和上港兩隊。
事實上,日韓球會目前普遍都只使用2到3名外援,他們更多是靠本土球員的能力在支撐前景。相比之下,中超豪門動輒報滿4名外援,甚至還有歸化球員助陣。從這次亞冠東亞區賽事來看,恆大、上港都被日本球會神戶勝利船淘汰、國安則不敵蔚山現代。毫無疑問,日韓國內球員的硬實力與中超國內球員相比依然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在中超BIG4在亞冠遭遇團滅之時,中國男足國家隊的2020年終排名也已出爐。名列亞洲第9世界第75的國足,雖然排名創造三年來最好的成績,但我們卻尷尬地發現:三年前中國足協圍繞各級男足國家隊制定的6大成績目標,無一達標!
從2017到2020,中國足球經歷了中超「金元化」最高潮的階段:恆大、上港、國安、蘇寧交相輝映,權健、河北、申花、深足推波助瀾......
這個時期,同時也是男足國家隊最魔幻的階段:恆大承包國足、裡皮二進宮不歡而散、歸化球員逐步「同化」......
這個時期,更是中國足協政策最複雜的階段:U23政策、「四大帽」、限薪、中性冠名......
2020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這註定是中國體育史上最奇幻的一年。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這一年迷惘多於興奮。即使蘇寧令中超出現了第8個冠軍,但幾乎不會有人將此視為「改朝換代」。
展望2021年,在防疫常態化之下,中國足壇恐怕仍然未能全面恢復元氣。
在中超層面,繼續採取賽會制必將令球迷關注度下降、大批超級外援集體退場令中超商業價值面臨縮水挑戰、中外球員大幅降薪(依然高於日韓一線俱樂部的本土主力球員)帶來「黑色產業」死灰復燃;在國足層面,參加40強賽前景未卜、歸化政策難以持續推進;在基礎層面,青訓依然未能獲得有效的產出、校園足球因為「進中考」而變成一個浮躁的社會現象、足球產業進一步萎縮......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當十年「金元中超」的狂飆突進結束之後,中國足球真的變了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