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20多名青年代表為上海「新職業青年」發展出謀劃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最頂尖的電競選手,資產可能已經過億,但文化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他們,退役後如何找到歸屬感?網絡直播如何練就火眼金睛,避免為假貨賣吆喝?如今,各式各樣新職業方興未艾,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上海市青年聯合會主辦昨日舉行2021年「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20多名來自新職業的青年代表在活動中「零距離」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展開交流,為上海「新職業青年」發展作謀劃。
上海正在打造全球電競之都,電子競技員和電子競技運營師已被人社部正式列入新職業範圍。「從經濟價值和收益上看,最頂尖的電競選手已超過易建聯和武磊,但相比傳統體育運動員面臨的挑戰更大。」阮琛是RNG英雄聯盟戰隊負責人。他說,電競選手往往很年輕,他們在人生的黃金時段放棄學業加入職業戰隊,但黃金年齡可能只有短短幾年,20多歲就面臨退役。此時,他們的職業規劃、法務意識、理財意識幾乎是一片空白。他建議,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引導退役選手重返校園,同時加強對選手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場規劃。
出生於1998年的梁超博 今年畢業於上海建橋學院金融工程專業,在校期間自學服裝面料學和寶石設計,開了一家微信服裝買手店和服裝淘寶店,突如其來的疫情倒逼線上經濟發展。畢業後,他決定加入這個行業。如今,他是一名電商部門主管,負責線上銷售平臺的維護。同時,他也是一名帶貨主播,最高一單銷售額達到6萬元。「大家都想複製李佳琦、薇婭的銷售奇蹟。」他說,各大平臺流量主播為了爭奪流量,壓縮貨品利潤,商家不惜降低成本,導致假貨頻繁出現。
「我覺得,主播不應該只是產品的銷售者。」他解釋:「網絡主播這個行業缺乏標準化的管理。但對市場而言,主播反而是最清楚貨品質量的人。」他建議,主播必需有嚴格的上崗培訓和職業規範。如美妝、藥品、珠寶等品類,應經專業人才培養考核後再上崗直播,以保證消費者的利益。
同為90後的薄智元是大學生創業者,本科碩士都在上海交大讀計算機相關專業,就讀期間創立了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迄今已獲4輪融資。「年初,大部分應屆生都遇到了找工作難的問題,然而我們公司卻並沒有招到足夠多人工智慧方面的人才,只因為我們是一家『小創業公司』。」薄智元說。他認為,傳統職業各種相關配套政策較為完善,但關於新職業很多政策制度也在制定過程當中。「從事新職業的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他們很需要認同感。多一些認同和指引,一定會讓新職業擁有更廣泛的『新青年』。」
聽了這些青年代表發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毛放感觸很深:「怎樣的環境才能適合年輕人成長、成功、成才,這是我們在未來必須關注的重點。」只有營造好一個寬鬆健康的環境,年輕個人才能敢想、敢做。
「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泛參與,為青年呼籲發聲,讓更多青年的意見和建議搭上『綠色直通車』,目的就是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廣大青年群體真正引領好、服務好。」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主任周建軍說。
據悉,團市委將與市商務委、市人社局等委辦對接,為新消費業態整體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尤其在崗位培訓、技能認證、職業發展等方面爭取實實在在的舉措。探索建立新職業發展聯盟,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廣泛凝聚新職業創業從業青年,為新消費業態發展搭建平臺。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通訊員 陳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