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殘教育的兇手很多 其中一個叫熊家長

2020-12-18 騰訊網

文 | 桴浮

01

周末聽朋友說到一事,深感震驚。

這事是朋友去給孩子開家長會時從學校聽來看來的。

這是一所普通公辦中學。一個初一班級有一名學生,常以遲到為己任。班主任先是提醒,再是批評,後至警告,但依然鮮有明顯效果。批評警告一回,能好上個三五天,然後又恢復遲到常態。終於有一次,班主任忍無可忍,沒有允許他坐到座位上去,而是罰其站在教室門口。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

當天晚上,該學生家長(男)在班級微信群裡直接艾特班主任,質問今天是不是體罰他家娃了。班主任回覆說是因為娃經常遲到,罰站了。家長緊接著的一句話就更衝了,跟直接開罵差不了多少——你算個什麼東西,憑什麼不讓我娃坐著?班主任突然被這麼一罵估計當時都懵了,愣了半天提醒該家長這是班級公共群,請其注意言行素質。結果家長的反懟馬上就來了:你也配跟我談素質,你是什麼素質?

有其他家長看勢態不好,急忙出來勸說滅火。

原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不成想,該家長第二天直接殺到了學校,先是在教室裡發飆一番,被勸到領導辦公室後,又是拍桌子又是跺板凳。校領導只能不斷安撫。該家長最後說,必須答應他兩個要求,不然這事完不了。第一是讓班主任在班級群裡給自己公開道歉,承認自己素質差,第二要求班主任在班裡給自己孩子公開道歉,承認體罰錯誤。

也特麼不知道到底是誰素質差!

明顯老師沒有問題,學校不可能讓老師這麼做,但又打發不了這種胡攪蠻纏的家長,便私下裡埋怨該班主任,你招惹這種家長做什麼?並以此提醒其他老師「多加注意」。

這話,有幾層沒有挑明但很清晰的意思,我不妨幫學校挑明。

第一,這種垃圾家長,咱招惹不起。

第二,不能招惹的學生和家長,管不了就別管了,愛幹啥幹啥去。

02

打不得罵不得罰不得,管不了就只好不管了。只是,你一個自甘墮落,別影響到別的孩子啊。

這一個有家長撐腰,想遲到就遲到想早退就早退,把上學當做逛廟會,老師對其聽之任之,其他學生看了會咋想?不管這個學生的紀律問題,其他學生遲到或出現其他紀律問題,還怎麼管?

現成的例子就有。另一所公辦中學,某初一班級裡有幾個搗蛋學生,剛開始也就這三兩個娃在課堂上交頭接耳搞些小動作,老師管了幾次沒管下,把家長叫來也沒啥效果,結果不良情況愈演愈烈,到後來發展成一個班裡五十來個學生,上課的時候四十多個都在開小會,有交頭接耳的,有打打鬧鬧的,課堂那像個課堂?

終於,有家長忍不住了,給自己孩子書包裡裝了一個錄音設備,錄下課堂「盛況」,作為呈堂證供舉報給學校。

原以為,班主任會對這個舉報的家長懷恨在心。沒想到其卻是滿心感激。用其自己的話說,原來根本不敢下狠勁管,稍微把哪個娃管重了,家長就火冒三丈的興師問罪來了。現在,這個家長的舉報,終於給了我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地嚴管的理由。

03

以上兩個案例,其實是很多熊家長的縮影。

不管那些熊家長承認不承認,這社會上就有他們這類人,明明自己家娃就是個學渣,但就是見不得別人家娃是學霸,見不得別的娃比自己娃強。他們不能直接把別的娃怎麼樣,就有意無意地讓學校環境班級環境變成自己渣娃的樂園,而且能讓所有娃都和自家娃一樣渣最好。

他們扯起不能體罰學生的雞毛令箭,縱任自己家娃成為一鍋湯裡的老鼠屎,成為攪亂一個班級的攪屎棍。

他們不忍直視或無所謂自己渣娃的成績,便打著教育公平的幌子,不讓學校公布成績,讓其他想知道孩子整體情況的家長無所適從。他們壓根就不會想,自己娃享受公平了,對別的娃公平嗎?

不公布成績,不公布排名,那還搞個錘子的中考高考?有關部門制定的這個前後矛盾與考試指揮棒打架的政策,腦子也是夠夠的。

大概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教育的倒車開得轟隆隆,去年終於修訂出臺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明確老師可以實施包括罰站和面壁在內的適度懲戒。只是,這個徵求意見稿意見都徵求了一年了,到現在還不見正式的文件出臺,這效率也真是沒誰了。

就算這個規則得以正式實施,老師們早在之前的環境中習慣了被束手束腳加束口,早被熊家長偉大的「維權意識」嚇破了膽,沒法管、不敢管、稍有不慎就會引禍上身所以能不管就不管的教育怪圈,不是就靠一個還在腹中遲遲不能生出來的懲戒規則就能改變的。

就因為罰站了一個學生,西安這個老師落個裡外不是人;

就因為用書本敲打了一個調皮搗蛋的學生,日照那個老師就被扣罰了一年的績效工資還被責令不再續籤聘用合同;

……

難怪現在很多學校裡,給再多的津貼,都沒人願意當班主任。

中國的教育尤其是公辦教育已經備受摧殘,摧殘中國教育的兇手很多,其中扯著教育公平幌子實質破壞教育公平的熊家長,絕對是重要一環,而那些扯淡的不能體罰學生不能公布成績排名的腦殘政策,就是這些兇手的最大幫兇。

捉襟見肘的公辦教育,就這麼繼續自己把自己玩死。

·END·

相關焦點

  • 15歲少年被圍毆遭掩埋:熊孩子和殺人犯之間,只隔著一個家長
    至此兇手等人並未罷手,他們將昏迷的袁某拖上了計程車,帶到一賓館房間繼續對袁某實施毆打。直至凌晨時分,六名兇手發現袁某已經無呼吸無脈搏,於是趁著夜色將屍體轉移到農田挖土掩埋。一個15歲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行兇後的他們若無其事地繼續回學校上課,在同學之間大肆宣揚「他們的戰績」。
  • 嘉一教育丨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發微博的女孩子喜歡追星,平時收集了很多偶像周邊放在家中,有一天親戚帶著孩子來家裡玩,一轉眼的功夫,幾箱子周邊被熊孩子撕得粉碎灑了一地。「哎,孩子還小,不懂事,你別放在心上,不就是一堆紙嘛,阿姨賠得起!」親戚第一時間把孩子護住。女孩媽媽也附和道:「我早就說讓你別囤這麼多垃圾,多佔地方!」
  • 早期教育是怎樣孩子「摧殘」孩子的?
    對於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來說,什麼最能吸引他?也許很多爸爸媽媽會認為是動物園或者是超市,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有很多好玩的東西。事實是什麼呢?請看下面三個案例。圖片來自網絡●案例反思北京華夏正源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孫金龍分析認為,上面三個例子中的孩子都是兩歲多,如果讓家長選擇要哪樣孩子,我想絕大多數會選擇要美奇這樣的女孩或幫外公下棋的那位小男孩,沒誰願意要那位動物園不去超市不去只願意去打麻將的男孩
  • 「熊孩子」刮壞45輛車,最「功不可沒」的是「熊家長」!
    (孩子的行為也是反映父母行為的一種)圖片:來源於網絡01大家好,我是鵬易哥哥你們有被自己的孩子 " 熊 " 到過嗎?很多家長都為自家的熊孩子造下的孽買單。在東莞的一個小區裡,有 4 名熊孩子,犯下了一個後果十分嚴重的錯誤。他們把停放在小區的 45 汽車,一口氣全都劃花了,其中不少豪車也遭了秧。比如說寶馬、奔馳等等,也沒有逃過這 4 個小孩子的 " 毒手 "。
  • 熊孩子弄壞絕版手辦,熊家長拒絕賠償被起訴
    就在大前天,小李在當地一個遠方親戚聽說小李的父母來了,就帶著孩子來拜訪。結果熊孩子看小李沒在家便溜進了書房想玩電腦,小李並不知道家裡會來客人,出門前就沒鎖書房。電腦有密碼,熊孩子打不開,於是就把目光放到了展示柜上,看著滿柜子的手辦模型,熊孩子兩眼直發光。
  • 兔+熊到底憑藉哪些優勢走出了兒童運動教育的未來?
    而兔+熊一開始切入這個市場,就提出運動+教育的理念。就如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兔+熊認為在給孩子提供專業運動指導的同時,更應該關注運動對孩子性格塑造的獨特屬性。3年的市場驗證,運動教育的理念不僅被家長認可,更扭轉了中國體能培訓行業只重技術不重教育的現狀,將體能培訓的定位逐漸轉變為體能教育培訓。
  • 不就一個玩具嘛,至於打小孩子嗎,弄壞手辦的孩子背後必有熊家長
    還有我們買的「玩具」叫手辦,是一種紀念的擺件,並不是小孩子的玩具。女人可以花幾萬買包包,難道我們就不能花點錢買自己喜歡的手辦?可總有熊家長不好好看管自己的熊孩子,熊孩子一到家中,就到處折騰,有什麼好奇的東西都想玩一玩。我們的手辦正是家中對於他們最大的誘惑,手辦雖貴可是也很脆弱,稍微不小心就會在手辦上留下一些瑕疵。這些瑕疵大大影響了美觀和價格,就算不是很影響美觀,那在自己心中也不舒服。
  • 「兔+熊」創始人鄭文斌:兒童運動教育是剛需,品牌打造勢在必行!
    他認為過去十年儘管已經出現了很多幼兒體適能培訓的機構,但因為仍以「體育」為主,並未形成市場剛需,而隨著80、90後父母對運動培養完整人格的認知越來越普及,更多家長對孩子參加體育培訓的目的從「鍛鍊好身體」逐漸向「性格教育」轉變。因此,「兔+熊」在創建之初, 鄭文斌就給品牌做了明確定位,「我們要做的是兒童運動教育品牌!
  • 罰站、打手心、叫家長……老師教育懲戒,家長最擔心什麼?
    罰站、打手心、叫家長、帶離教室……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徵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強制措施四個層級。
  • 網友卻說:果然是熊家長
    最後,超市沒辦法只能報警,警察調解了一個多小時,超市同意退讓,男孩媽媽以1200元的優惠價將45袋大米買回家。網友紛紛表示很氣憤:「商場監管不力?熊孩子背後都是熊家長,這句話太對了!」「自己不教育好孩子,還賴別人,照她這麼說,小偷偷東西沒責任,都賴丟東西的人沒看好自己的財物唄!」
  • 熊孩子又蹦又跳被鎖電梯,踹門掰門嚇壞網友:背後的熊家長更可怕
    是熊家長!世界上最倒黴的事情是什麼?是碰上熊孩子。比碰上熊孩子還倒黴的事情是什麼?是碰上熊孩子背後還有熊家長。雖然只是幾句調侃熊孩子和熊家長的話,但是誰也不敢否認熊孩子和熊孩子的「厲害」和危險程度。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會有一個或者一家熊家長。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熊家長碰上熊孩子,不能打;碰上熊家長,罵不過。咱們普通百姓倒黴撞上熊孩子碰到熊家長,那可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況且熊爸熊媽們可不是一般的兵,都是「嘴」強特種兵!
  • 家長送錦旗諷刺教師: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教育責任分攤難
    近日,網上一則江蘇徐州家長,給老師送諷刺錦旗的自拍視頻,衝上了熱搜!視頻中,一名家長身份男子,自稱「孩子作業完成不好老師叫家長,字寫不好叫家長,老師是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如此矛盾尖銳而勁爆的消息,各大媒體以及自媒體號聞風而動,不是跟風轉發,就是轟然評論,一時間在網上弄得沸沸揚揚。
  • 老師愛叫家長,家長送錦旗「叫家長第一名」,你怎麼看?
    孩子的紀律表現不好,叫家長;上課不認真,叫家長;作業不完成,叫家長;字寫得不好還要叫家長。家長經常來學校,每次到學校都有怨氣但又不得不來,擔心老師對孩子「穿小鞋」。家長的怨氣積累成怒製作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送給老師,以對老師的不滿。一般看說送錦是對別人感謝的,但家長送這面錦旗,相反,是出於對教師的侮辱。
  • 熊孩子遠程遙控鄰居電視,全家人笑看鄰居發怒,網友:熊家長沒救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熊孩子的背後就是熊家長」,孩子不懂事大人可以管,但是大人不靠譜這可真沒辦法!熊孩子遠程遙控鄰居電視,全家人笑看鄰居發怒,網友:熊家長沒救因為疫情王女士一家都宅在家中,雖然是在家辦公,可長期憋悶在家中也實在沒意思。這一天,王女士突然聽見兒子大笑,出來就看見家中一直上躥下跳的兒子突然安安靜靜坐在窗臺邊。
  • 男子給老師送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是老師問題嗎?
    很多網友說,這位家長幹了很多家長不敢幹的事。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是老師問題嗎?為什麼頻繁叫家長,這是老師的問題還是小孩的問題?基本上一個班裡的各科老師都反映表現不好的學生,家庭教育也是有問題的。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不會反思自己,只會處處找老師的原因。
  • 容裡小學馮錦櫻:教育應該避免「摧殘」人
    在教師節之際,容桂宣傳文體旅遊辦公室(教育辦)聯合順德城市網,推出容桂優秀教師代表系列報導,展現容桂教師風採,激勵廣大教師隊伍辛勤耕耘,激發莘莘學子尊師重道、努力奮鬥的熱情,推動容桂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 又要叫家長?!」孩子被「叫」家長,家長先別起急
    倘若一味地把孩子被「叫」家長看成是批評教育,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頗,把家校溝通的手段想得過於簡單甚至是「粗暴」。 「作為班主任,非常理解家長們工作繁忙、壓力大的現狀,所以在沒有特殊事情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會輕易叫家長到校面談的。尤其是如今通訊技術如此發達,能在手機電話、微信中和家長溝通清楚,我一般不會請家長。」
  • 中國足球,熊孩子後面一定有熊家長
    這兩天網上沸沸揚揚的都是美團和足球專業人士的撕逼大戰,作為一名曾經的足球二級運動員,中國足球隊的球迷,本不想說什麼評論,但看到一些所謂專業人士的各種評論,深深感到,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個熊家長。於是乎,中國足球成了娛樂頭條,誰都可以拿出來涮一頓,結果這次王興一涮,一幫子男足的家長就站出來,我家孩子還小,你怎麼這樣說孩子,我家孩子很努力了,我家孩子可寶貝了,我家孩子只能我說,你們不許說。
  • 家長送錦旗,「教啥啥不行 叫家長第一名」,喊出無數家長的心聲
    最近有一位家長給老師送了一個旗幟,上面寫著教啥啥不行 ,叫家長第1名,這一個視頻一下子在網絡上火爆,其實在這背後也同樣喊出了很多家長的憤怒,也同樣反映出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那麼這件事情到底該如何解決呢?網絡上的人也有這不一樣的看法。
  • 動物狂想曲第二季將在下年播出,大家知道兇手是誰嗎?
    Beastars這部動畫在動畫化之前就拿到很多獎,故事設計的內容也很多,除了社會中的暗面還有兩性關係以及個人慾望等等都有體現,格雷西作為一隻大灰狼但喜歡上了自己的狩獵對象一隻白兔。這裡雷格西有時候在想自己到底是真的喜歡還是欲望驅使?而熊貓探長也叮囑過格雷西,希望格雷西不要走歪路最後成了殺人兇手。